中国网通(集团)DCN网络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04660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网通(集团)DCN网络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中国网通(集团)DCN网络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中国网通(集团)DCN网络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中国网通(集团)DCN网络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中国网通(集团)DCN网络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网通(集团)DCN网络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网通(集团)DCN网络总体规划().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网通集团DCN网络总体规划(20062010)2006年5月目 录第 一 章 概述11.1 规划背景11.2 规划目的21.3 编制依据21.4 主要内容21.5 规划年限31.6 适用范围31.7 解释权3第 二 章 DCN网络业务需求分析42.1 中国网通集团信息化系统整体架构42.2 应用系统整合需求92.3 DCN承载的应用系统流量预测14第 三 章 DCN网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83.1 网络现状183.2 网络管理和时间同步系统现状213.3 安全现状22第 四 章 DCN建设目标、建设原则244.1 DCN定位244.2 DCN 建设目标244.3 总体建设原则26第 五 章

2、分阶段整合方案285.2 第一阶段整合方案:物理平台的统一285.3 第二阶段整合方案:网络的调整、扩容和优化48第 六 章 服务质量526.1 IP QoS技术发展情况526.2 IP QoS技术实施526.3 主要业务QoS优先级设置536.4 DCN网络中各层次的QoS策略546.5 网络性能556.6 可靠性方案55第 七 章 IP地址、域名规划587.1 IP地址分配587.2 域名系统597.3 自治系统AS管理60第 八 章 网络管理618.1 网络管理的内容618.2 网络管理组织及管理范围618.3 网管系统规划61第 九 章 网络安全649.1 安全系统建设的意义649.2

3、 DCN网安全现状及需求分析649.3 网通集团DCN网安全体系简述679.4 总体建设目标679.5 建设原则689.6 DCN网安全分步演进思路69第 十 章 设备选型要求7210.1 设备选型原则7210.2 协议体系要求7210.3 主要设备要求73第 十一 章 规划期DCN建设规模及投资规模7511.1 建设规模7511.2 投资规模及投资比例75第 十二 章 附表及附图76附表:附表1:2008年中国网通北方10省DCN省网业务流量预测表附表2:2008年中国网通南方21省DCN省网业务流量预测表附表3:2010年中国网通北方10省DCN省网业务流量预测表附表4:2010年中国网通

4、南方21省DCN省网业务流量预测表附表5:2008年中国网通北方10省DCN骨干网业务流量预测表附表6:2008年中国网通南方21省DCN骨干网业务流量预测表附表7:2010年中国网通北方10省DCN骨干网业务流量预测表附表8:2010年中国网通南方21省DCN骨干网业务流量预测表附表9:中国网通南方21省企业网络现状表附表10:2005年DCN网络整合建设规模表附表11:2006年DCN网络整合建设规模表附表12:2007-2009年DCN网络整合建设规模表附表13:2005年网通DCN网络整合投资规模表附表14:2006年网通DCN网络整合投资规模表附表15:2007-2009年网通DCN

5、网络整合投资规模表附图:附图1:中国网通DCN骨干网现状拓扑图附图2:北京网通企业网络现状图附图3:天津网通企业网络现状拓扑图附图4:河北网通企业网络现状拓扑图附图5:河南网通企业网络现状拓扑图附图6:黑龙江网通电信服务网络现状拓扑图附图7:吉林网通企业网络现状拓扑图附图8:辽宁网通企业网络现状拓扑图附图9:内蒙古网通企业财务网络现状拓扑图附图10:山东网通企业网络现状拓扑图附图11:山西网通企业网络现状拓扑图附图12:中国网通集团总部城域网络现状图附图13:北京网通新建DCN网络拓扑结构图附图14:中国网通北方7省(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DCN网络拓扑结构图附图15:

6、内蒙古网通新建DCN网络拓扑结构图附图16: 吉林网通DCN网络拓扑结构图附图17:广东、安徽、湖北、四川、上海、江苏、浙江、福建、云南、湖南、江西、重庆、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网通DCN省网拓扑结构图附图18:西藏网通DCN省网拓扑结构图附图19:海南网通DCN省网拓扑结构图附图20:江西网通DCN省网拓扑结构图附图21:广西网通DCN省网拓扑结构图附图22:大连应用系统灾备中心网络节点连接结构图第 一 章 概述本文件中国网通(集团) DCN网络总体规划报告。1.1 规划背景随着中国电信市场逐步开放,国内电信企业拆分与重组,原先垄断的市场环境将不复存在。每一个处在大潮中的运营商都

7、将面临着来自企业内部调整、业务拓展和市场竞争方面的挑战,面临着企业如何进行发展的抉择。中国网通集团组建之时,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阶段。为了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更好的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针对已建IT 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网通集团公司组织编写了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信息化系统整体规划,提出了现阶段企业IT 战略目标,规范IT 系统整体架构,指导集团公司和省公司的IT 系统实施。2003年年底,依据集团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五统一战略、上市公司对信息化的需求,集团公司逐渐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DCN作为信息化规划的基础设施部分,服从网通集团信息化工作整体部署。为配合企业信息化推进和实施,

8、DCN先后进行了两次改造工程,2004年底,对北方十省DCN骨干网设备升级,新建南方21省内DCN骨干网节点,形成延伸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MPLS VPN网络;2005年,为确保ERP系统和省集中计费账务系统项目上线和应用顺利开通,对南方21省、北方10省省内DCN进行初步整合和改造,并新建集团总部城域网,整合了集团总部互联网出口,建立安全紧急响应机制和安全监控平台、初步形成安全运行体系,同时为下一步深层次的整合做好准备。2005年-2010年,中国网通集团企业信息化工作将进入全面整合和优化,重点进行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整合改造,加大集中部署和集中管理力度,逐步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

9、实现网络协同效应。DCN作为承载网通集团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应用系统整合和信息化战略执行的前提保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网络现状分析,目前DCN在网络覆盖、网络容量、安全性、可扩展性、服务质量、网络管理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应用系统深化整合的需求。因此,以网通集团信息化推进部署为出发点,对DCN进行总体规划,明确DCN发展目标,规范建设和管理,以便更好地发挥DCN在信息化整合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保障集团信息化业务系统构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共享,满足各级应用系统的纵、横向互联需要,同时使今后的网络建设有章可循。 1.2 规划目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DCN规划以满足集团

10、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保证应用系统整合工作实施为首要目标,针对现网存在的问题,本着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可执行可操作的原则,明确DCN网络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统一DCN网络建设思路,制定网络整合、完善与优化的具体建设内容和方案,为DCN建设投资计划提供决策参考,并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网络建设和技术方案的审批提供指导性、规范化、可执行可操作的依据性文件。1.3 编制依据(1)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部门文件 信息化20057号 关于委托编制中国网通DCN网络总体规划的函;(2)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文件:中网信息化2005174号“关于落实和启动2005年中国网通集团企业信息化工作重点的通知

11、”;(3)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文件:中网集团技术2003167号“关于印发中国网通集团信息系统IP地址规划方案的通知”。(4) 中国网通集团信息化规划(2006-2010年)。(5)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信息化部提供的相关资料;(6) 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调研收集的相关资料。1.4 主要内容本规划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DCN网络现状及问题分析:在DCN骨干网和省网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网络在网络能力,网络结构,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及IP地址方面存在的问题;(2)应用系统整合需求分析:立足于信息化整体规划,从应用系统整合、集中部署出发分析承载的应用类型,提出应用整合对网络规模、容量、技术

12、、性能、安全、管理等要求;(3)根据应用需求,提出DCN网络建设目标和总体建设原则及演进思路;(4)网络建设方案:分阶段论述DCN网络在网络组织、网络结构、路由组织、互联网出口设置、业务组织和服务质量实施、接入方式、IP地址使用、设备选型、等方案;(5) 网络管理及服务支撑:包括网络管理系统组织,系统功能,系统架构等;(6) 网络安全;(7) 规划期DCN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1.5 规划年限本规划满足2006年-2010年中国网通集团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整合需求。分两阶段进行规划,第一阶段为2006-2007年,第二阶段为2008-2010年。1.6 适用范围本文档的适用范围为中国网通(集团)有

13、限公司及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津分公司、河北、山东、辽宁、河南省分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省(自治区)通信公司,及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各省(直辖市)分公司。1.7 解释权本文档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网通集团公司。 第 二 章 DCN网络业务需求分析2.1 中国网通集团信息化系统整体架构中国网通集团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用于支撑通信生产、产品营销、服务提供、企业管理等工作的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系统。中国网通集团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应用系统: 包括企业管理支撑系统(MSS)、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SS)和网络运营支撑系统(OSS)三部分。(2)应用整合:通过

14、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连、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实现各种工作单(定单、工单、故障单)的流转。(3)数据:包括客户、产品、网络资源等核心数据。各类数据具有相应的数据模型和信息规范。(4)基础设施:包括企业网络DCN、数据中心、主机设备、存储、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支撑应用系统和应用整合的软硬件设施。除信息系统外,中国网通集团信息化工作还涉及组织管控:信息化能力评价体系、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化文档管理体系。其中,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是在集团层面整体考虑信息系统安全,构建包含管理、技术和业务等措施的多级安全体系,在可以接受的成本范围内,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有效控制安全风险。2.1.1 中

15、国网通集团应用系统目标架构中国网通集团企业信息系统由集团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定义数据模型和编码规范,整体目标框架为集团公司-省公司两级架构,应用系统至少集中到省公司,本地网原则上不建设目标框架中的系统,而是通过终端方式使用省公司相关系统。2.1.1.1 集团公司应用系统目标框架中国网通DCN网是一个覆盖全国的承载企业内部所有应用的IP承载网,承载的业务系统可以概括为三类:企业管理支撑系统(MSS)、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SS)和网络运行支撑系统(OSS)。 图2-1 集团公司信息化应用系统目标框架企业管理支撑系统(MSS)是电信运营商为了迎合不断变革的市场和自身的发展而创建的一种先进的管理平台。包

16、含了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工程管理系统(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信息数据管理统计系统和OA、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模块,其目标就是要通过对财务、人力资源、工程项目、采购及库存的管理等方面应用的集成,为管控流程提供IT支撑。表2-1 集团公司企业管理支撑系统(MSS)的主要功能主要系统名称主要功能ERP平台(财务管理)整体集团财务管理,对各省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管理。ERP平台(人力资源管理)为全集团集中建设的一级系统,集团省两级使用,其中集团公司负责管理、维护全集团各省公司组织机构、全体员工信息、薪酬福利、绩效、培训等功能,制定薪酬体系、培训计划等。ERP平台(采购物流管理)负责管

17、理、维护全集团采购物流从计划到采购整个流程。ERP平台(工程管理)负责管理全集团建设项目审批,统一调控。门户和办公管理系统负责集团级系统管理,统一对内、对外窗口,管理集团内部事务,维护办公流程。其中邮件管理模块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建设和管理,省公司负责本省的维护和使用。决策支持系统负责完成全集团层面的决策数据分析和指标级数据的报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SS)主要完成客户支持的功能,包括大客户管理、市场营销、产品管理、外部接口及渠道管理、计费帐务、结算摊分和数据采集等,主要对全集团范围的业务协调、大客户管理,以及对外结算和省间摊分提供支持。表2-2 集团公司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SS)的主要功能主要

18、系统名称主要功能市场营销系统集团整体营销策略分析及方案管理并对营销绩效进行评估产品管理系统对需要统一的品牌和产品目录进行管理和维护,对省公司开发的新产品进行审批。大客户管理系统统一协调各种跨省大客户业务,对大客户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管理。结算系统负责网通集团和其他电信运营商、国际运营商、全国级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结算,以及集团公司、各省公司之间的摊分。数据采集负责全国骨干智能网计费、集团级SP计费、NGN业务计费等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计费帐务系统实现集团大客户业务和国际业务的计费和帐务、收费等功能。网络运营支撑系统(OSS)是电信业务开展和运营时所必须的支撑平台,它包含用于运行和监控网络的所有系统,

19、包括网络管理、网络资源管理和现场施工维护管理等,主要对集团一级干线和二级干线的资源管理和网络管理提供支持。表2-3 集团公司网络运营支撑系统(OSS)的主要功能主要系统名称主要功能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网通集团范围内一级和二级干线相关网络资源。省公司的本地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与集团的骨干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互联,集团公司可以查询本地网的网络资源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干线传输、数据网络,包括业务开通、告警、统计分析等功能。2.1.1.2 省公司应用系统目标框架省公司应用系统分为企业管理支撑系统(MSS)、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SS)和网络运行支撑系统(OSS)三部分。企业管理支撑系统(MSS)为各省公司的管

20、理工作提供支持,ERP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建设,各省公司使用。网络运营支撑系统(OSS)主要对省内本地网的资源管理和网络管理提供支持。 图2-2 省公司信息化应用系统目标框架各系统主要功能如下:表2-4 省公司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大类主要系统名称主要功能BSS系统市场营销系统根据集团的整体营销策略管理企业的营销活动,制定符合本省业务发展特点的营销策略,并管理从计划、准备到运行和效果评估的整个流程。另外还要对客户代表的销售情况进行全面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根据集团的产品目录维护本省的产品目录,并制定产品各项费用、优惠和服务费的基准以及费用、优惠和服务费可调整的范围和规则

21、。同时管理产品从设计、开发、发布、监控、更新直到取消的整个生命周期。大客户管理系统为大客户的营销活动提供支持。结算系统主要负责在省内与其他电信运营商、本地服务供应商间的结算业务。数据采集负责从各个网元和相关系统采集所需的通信计费数据,并进行处理。计费帐务系统实现预处理、批价、出帐、销账等功能。MSS系统ERP平台(财务管理)负责收集、整理本省财务报表,管理本省财务状况。ERP平台(人力资源管理)负责管理本省员工相关信息。ERP平台(采购物流管理)负责管理本省采购物流信息及流程。ERP平台(工程管理)负责整理、收集本省工程项目信息收集、整理、报批。门户和办公管理系统省公司负责管理本省办公信息和流

22、程。其中邮件管理模块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建设和管理,省公司负责本省的维护和使用。决策支持系统省公司系统负责对省内基础数据的填报、省级数据的汇总、整理、核实和省内的经营分析使用,并为集团公司系统提供分析数据。OSS系统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管理本省范围内的本地网网络资源。提供本地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与集团的骨干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互联。网络管理系统本地的数据、传输、交换、宽带、无线接入等业务网络的管理。2.1.2 企业数据中心按集团公司和省公司两级架构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的物理集中。集团公司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和容灾备份中心,实现对集团公司应用系统和数据的集中部署、存放和监控维护。企业数据中心设置在北京的亦庄、集团办

23、公大楼和东四三个节点,容灾备份中心设置在大连。各省公司分别建立本省统一的企业数据中心和容灾备份中心,实现省公司应用系统和数据的集中部署、存放和维护,并对本地网提供访问接入。2.2 应用系统整合需求根据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化20062010年规划,2006-2010年企业信息化战略的重点是:信息系统的整合、DCN网络的整合,以及数据中心的整合。应用系统整合方向是集团公司集中和省公司集中。集团公司应用系统通过DCN与省集中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互,而应用系统整合除功能整合外,其物理整合和集中的形势则表现为集中的企业数据中心。2.2.1 网络覆盖要求网通应用系统整合后,系统集中部署在集团公司

24、和省中心,地市、县客户端远程访问省级应用系统服务器,集团公司级应用系统和省级应用系统之间有信息交互。因此要求DCN网络覆盖到地市、县,以便能及时、方便地接入相关业务系统用户,满足应用的要求。2.2.2 带宽需求根据网通集团应用系统目标结构,按DCN承载应用系统部署结构不同,可分为集团物理集中一级应用、集团逻辑集中分布式部署应用、省级集中应用三个层次的信息系统。对DCN网络有不同的带宽和通达能力需求。(1)集团一级集中应用系统,这部分应用系统的服务器设在集团总部数据中心,客户端遍布省、地市公司。其特点是各地市到省会流量之和等于省会到集团的流量,即各地市到省会的流量省会到集团的流量。(2)集团逻辑

25、集中分布式部署系统,这部分应用系统的服务器设在集团总部数据中心和省级数据中心、客户端遍布省公司和地市公司。集团逻辑集中分布式部署系统省会到集团的流量比各地市到省会的流量之和小的多,即各地市到省会的流量省会到集团的流量。(3)省级集中系统。这部分应用系统的服务器设在省级数据中心,客户端和采集设备遍布省公司、地市公司和县级单位。这些省集中的应用一般不产生跨省流量,也不产生到集团的流量。表2-5 根据部署结构应用系统分类系统名称集团一级集中集团公司-省两级省级集中MSSERP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采购物流管理门户和办公门户邮箱系统外部网站办公管理视频会议决策支持BSS客户服务大客户管理市场营销

26、产品管理结算摊分计费帐务(一级干线使用和全国智能网业务)(省内业务)数据采集(一、二级干线网)(本地网)外部接口及渠道管理(集团公司层面)(省公司层面)OSS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一、二级干线网)(本地网)服务配置(一、二级干线网)(本地网)网络规划(一、二级干线网)(本地网)网络管理网络管理(一、二级干线网)(本地网)性能管理(一、二级干线网)(本地网)故障单管理(一、二级干线网)服务开通(一、二级干线网)(本地网)现场施工维护管理(一、二级干线网)(本地网)工单管理(一、二级干线网)(本地网)可以看出,网通应用系统绝大部分数据流向是由地市到省中心,省内流量将大于省到集团公司的流量。对省

27、内DCN网络的带宽和通达能力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图2-4 中国网通集团信息化应用系统部署结构依据集团公司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应用系统按照业务特性的不同,分为企业管理支撑系统(MSS)、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SS)和网络运行支撑系统(OSS)三大类应用。各类业务系统对网络带宽占用、服务要求也不相同。其中:A类:带宽要求高、实时要求高的应用系统,如视频会议系统等;B类:带宽要求低、实时要求高的应用系统,如计费系统、网管系统中的告警、工单管理和故障单管理等;C类:带宽要求低、实时要求低的应用系统,如集团产品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系统等;D类:带宽要求高、实时要求较低、流量具有突发性的应用系统,如OA办公自动

28、化等。表2-6是按业务特性,将集团应用系统架构中的各应用系统进行分类。表2-6 根据业务特性对应用系统分类系统名称应用级别要求MSSERP人力资源管理C财务管理C工程管理C采购物流管理C门户和办公门户D邮箱系统D外部网站D办公管理D视频会议A决策支持CBSS客户服务B大客户管理B市场营销管理C产品管理C结算摊分B计费帐务B数据采集B外部接口及渠道管理COSS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B服务配置B网络规划B网络管理网络管理B性能管理B故障单管理B服务开通B现场施工维护管理B工单管理B其中:A表示带宽要求高、实时要求高的级别; B表示带宽要求低、实时要求高的级别; C表示带宽要求低、实时要求低的级别

29、; D表示带宽要求高、实时要求低的级别;2.2.3 安全隔离和受控互访按照信息系统的分布类型:分为集团物理集中一级应用;集团逻辑集中分布式部署应用;省级集中应用等三个层次。企业信息涉及到生产支撑(如计费、结算信息、客户信息等重要数据)、一般办公、涉密信息、互联网访问、合作伙伴互访等信息,以及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网管信息和视频应用,这些业务要求的网络服务质量和安全等级差别较大,其中基础网网管、机要通信支撑、客户数据、计费数据、企业ERP等关键应用安全等级要求较高。另外数据集中和应用系统B/S构架带来用户分散性和移动性,这需要DCN对不同等级数据和应用提供严格的隔离和受限访问,对互联网出入口实施严格

30、监控、审计和防护。 由于企业运作需要,不同应用系统间又有互访的要求。例如:营帐综合客户端,处于办公网,兼顾办公和营帐工作,需访问营帐系统;网管综合客户端,兼顾网管工作和办公管理、资源管理、工单、故障单工作,经常在两网间切换;因此需要DCN网络进行安全隔离的同时,支持系统间受控互访,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访问授权、隧道加密、安全策略部署等技术保证被访系统的安全。2.2.4 可用性要求随着网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系统功能将逐步得到完善,传送的信息内容将日趋丰富,VPN颗粒将趋向细化,VPN拓扑将日益复杂,对现有企业网络的交换容量、处理能力、链路连接能力以及VPN支持能力是网络规划建设中必需着重考虑的

31、问题。2.2.5 可靠性要求网通集团DCN网络承载着企业运作所需的重要应用和数据,在整个信息化系统中起到中枢神经的作用,网络故障将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网通集团信息系统整合将导致地域性和功能性集中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对DCN网络的依赖。因此,必需充分考虑网络高可靠性,避免网络设备和链路的单点故障,保证关键应用系统的访问和接入,保证作为应用系统核心的企业数据中心的高效可靠的连接。2.2.6 服务质量要求网通集团DCN网络是在同一物理网络上承载多个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为不同的职能部门开展业务提供服务,其数据流程和管理方式都存在差异,不同业务系统,需要网络平台提供差

32、别服务,如对带宽、实时性有不同的要求,视频应用要求网络具有严格的服务质量保证,办公系统、网管系统要求信息传送通畅,避免阻塞。网络必须具备带宽管理、资源预留、服务等级设置的能力。2.2.7 可管理性要求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各类业务系统逐步整合,企业日常事务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对网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网络必须具备快速灵活的服务配置,及时准确的故障定位,以提高DCN网络的服务能力,提高用户满意度。2.2.8 应用系统整合的进度要求作为应用系统整合的前提和保障,DCN网络整合必须先行。根据网通集团信息化整体规划,集团公司大部分应用系统整合将在2006年开始,同时将选择部分试点省进行省内应用系统整合。

33、到2007年,将完成集团层面和省层面的系统整合工作。应用系统的物理迁移和集中也是分步骤进行。因此要求DCN网络整合应在2006年-2007年两年内逐步完成,并结合各省数据中心的发展目标,合理有效地建设数据中心接入网。 图2-5 中国网通集团信息化应用系统整合时间安排2.3 DCN承载的应用系统流量预测2.3.1 基础数据根据以上对业务特性、流量、流向的分析,结合对应用系统流量的调研情况,给出下表所示的基础数据。如表2-7所示。表2-7 应用系统流量预测基础数据系统名称单位带宽(kbit/s)应用范围系数省-集团收敛系数北方南方北方南方MSSERP人力资源管理501%10%100%100%财务管

34、理702%13%20%60%工程管理905%25%20%60%采购物流管理1004%30%20%60%门户和办公门户524%30%0%0%邮箱系统11320%40%0%0%外部网站10020%20%0%0%办公管理3030%50%20%50%视频会议7680.2%10%100%100%决策支持3001%10%20%50%BSS客户服务5011%11%0%50%大客户管理2003%5%20%50%市场营销1006%10%20%50%产品管理1003%7%20%50%计费帐务10020%20%20%50%结算摊分1004%4%20%50%数据采集10060%100%20%50%外部接口及渠道管理1

35、000.2%1%20%50%OSS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9010%30%20%50%服务配置5015%20%20%50%网络规划703%10%20%50%网络管理网络管理5020%30%20%50%性能管理10020%20%20%50%故障单管理4020%20%20%50%服务开通10020%20%20%50%现场施工维护管理3020%20%10%30%工单管理5020%20%10%30%根据信息化整体规划中应用系统整合实施演进路线,估计各应用系统在规划期内业务量到达的程度和增长情况,如表2-8所示。表2-8 应用系统在规划期内业务量到达程度及增长率系统名称/年份20062007200820

36、092010MSSERP人力资源管理40%80%100%110%125%财务管理40%80%100%110%125%工程管理40%80%100%110%125%采购物流管理40%80%100%110%125%门户和办公门户60%90%110%120%130%邮箱系统60%90%110%120%130%外部网站100%100%100%100%100%办公管理60%90%110%120%130%视频会议100%100%100%120%120%决策支持10%30%50%80%100%BSS客户服务大客户管理70%100%100%105%110%市场营销30%50%80%100%100%产品管理20%

37、40%70%90%100%计费帐务100%110%120%120%120%结算摊分100%100%100%100%100%数据采集100%100%100%100%100%外部接口及渠道管理30%50%80%100%100%OSS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100%110%120%130%130%服务配置10%50%80%网络规划10%30%网络管理网络管理100%100%100%100%100%性能管理10%30%50%100%故障单管理60%80%100%100%100%服务开通10%30%60%100%现场施工维护管理10%40%80%110%工单管理30%70%100%110%120%2.3

38、.2 业务量预测2.3.2.1 2008年和2010年DCN省网业务量预测见附表1-附表4。2.3.2.2 2008年和2010年DCN骨干网业务量预测见附表5-附表8。 第 三 章 DCN网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 网络现状3.1.1 DCN骨干网现状中国网通DCN骨干网采用IP传送技术,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网络结构分为两级,即由核心层和汇聚层两个层次组成。DCN骨干网现状参见附图1。核心层由北京、上海、广州3个核心节点构成,核心节点以Full Mesh方式冗余连接。每个核心节点内配置2台核心层高端路由器NE80,采用GE链路互联,互为备份。核心节点之间采用2条POS OC48相连

39、,构成2个2.5G带宽的核心环。每一节点都有4条高带宽链路连接至另外2个核心节点。核心层通过星型连接结构实现与所属骨干汇聚层节点路由器的互联,主要负责集团层面业务、省际业务的转接和疏通。全国31个省会城市作为汇聚层,由于历史原因,汇聚层具有明显的南北特征。汇聚层南方部分由21个省汇聚节点构成,每个汇聚节点设置2台汇聚路由器NE40,2台汇聚路由器通过FE背靠背互联,互为备份,并分别以155M POS链路、“按冗余就近接入的原则”上联到上海、广州核心节点。其中,西藏因目前业务流量较小,采用4XE1链路分别上联至广州和上海。汇聚层北方部分由10省汇聚层节点构成,除北京和济南两个汇聚节点配置2台M4

40、0外,其余汇聚层节点均设置2台汇聚路由器M10i。2台汇聚路由器通过FE背靠背互联,互为备份,并分别以155Mbit/s POS链路上联到北京2台核心路由器上(北京除外)。见附图1:中国网通DCN骨干网现状拓扑图。3.1.2 省网现状由于历史原因,各省的DCN网络由省内按应用要求自行建设。到目前为止,南方21省共有至少41张网,北方10省共有至少27张网。各省开通的应用也多种多样。南方21省和北方10省的网络数量、设备配置参见附表3。在北方10省,各省存在着多张成承载不同应用系统的网络:n 承载网管系统的原DCN 网络(简称“原DCN 网络”)n 业务系统支撑网络(简称“97 网络”)n 管理

41、系统支撑网络(简称“管理网络”)n 计费网n 其他(点对点的2M专线等)南方各省内存在的企业网络包括:n 原网通控股的DCN网络n 业务支撑网络n 办公网络n 拆分后网通在南方用来承载各类信息系统的新建ATM骨干网部分。通过对集团各省公司DCN网络现状的统计分析,目前省DCN具有以下特点:(1)各省多种承载网并存,基础设施种类繁多,多头分散管理。具有多种标准和多家供应商,系统互访、维护和整合难度大。(2)具有明显的南北特征。北方大部分省具有较好的网络基础,主导网络具备开通MPLS VPN能力,但北京、天津、河北、内蒙等DCN省网不能满足集团统一应用的需求。同时,北方DCN网络承载有大量的DCN

42、业务,要把DCN应用整合到一张统一的物理承载网上,系统整改和割接工作量较大。(3)目前南方大部分省份DCN网络尚未具备规模,网络基础薄弱,设备配置较低,设备处理能力和链路带宽设备能力较低,承载应用较少。因此,DCN省网网络结构、设备管理、IP地址以及网络安全都有待集团统一规划、统一部署。(4)网络结构、应用分类和终端设备缺少统一规划,网络结构各不相同,应用分类不统一,存在终端设备混用的情况,设备配置档次参差不齐。(5)路由策略不统一,同时存在IP地址的分配和使用不符合集团统一规划的情况,不利于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各省企业网络现状详见附图2-附图11及附表9。3.1.3 集团总部网络现状目前,网通集团的生产与办公节点主要分布在国际金融大厦、土城、亦庄、复外、东四、通泰大厦、国企大厦、皂君庙等物理节点。见附图12。城域范围内的流量汇聚与转接主要由亦庄与皂君庙这两个节点的汇聚交换机负责。其中皂君庙负责国企大厦、国际金融大厦等节点的接入;亦庄负责通泰大厦等节点的接入。另外,各节点间还建有若干传输或专线通道实现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互。目前集团总部城域节点共设有两个Internet出口设置在皂君庙的到China169北京城域骨干网的出口(通过北京网通IDC)和设置在亦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