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44477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宏观经济学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宏观经济学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宏观经济学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宏观经济学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全册教案.doc(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课教案课程名称 西方经济学(宏观)授课班级 国贸、营销本科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 68授课教师 第一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GNP、GDP、NI、充分就业等重要概念,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教学重点:衡量宏观经济总量的几个概念和计算方法,充分就业的含义和失业的三种类型。教学难点:国民经济循环恒等式。教学课时:10教学方法:讲解和经济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的总量经济关系。这些总量经济关系主要有:国民收入,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投资量,失业率,货币流通量等等

2、。在国民经济的这些许多总量中,国民收入是最具代表性的经济总量。因此,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研究国民收入的增长、波动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等问题,就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的决定是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因此微观经济学又叫价格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和概念基础上的,所以要研究宏观经济学运行关系,首先我们要详细了解国民收入的概念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 2课时)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一、GNP、GDP与NI(一)、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

3、al Product):也称国民总产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在这里,最终产品是相对中间产品而言的。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是相对于中间产品而言的,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和消费的产品,如消费品、企业的厂房、设备等。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或者说中间产品是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加工的产品,如钢材、木材等原材料。例1:一个经济中,棉花的价值为2000万美元,棉花纺成棉纱后的价值为5000万美元,棉纱织成棉布后的售价为10000美元,棉布做成服装后的价值为15000万美元

4、,这一过程为:棉花棉纱棉布服装消费者2000万 5000万 10000万 1.5亿 2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棉花,棉纱,棉布都为中间产品,服装为最终产品,那么GNP为2.5亿美元。例2:某农民去年收获稻谷10000斤,市场上稻谷价格为1.00元/斤。其中,3000斤稻谷被该农民留下自己家人吃,5000斤稻谷被私人酒坊老板买去造酒销售,2000斤被市民买回家吃。那么该农民当年生产的GNP是多少呢?(二)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和GDP是相同的概念,只是二者考察的标准不同。

5、GNP是以本国国民为标准,而不管国民创造的最终产品价值是否来自国内或国外。而GDP是以本国国境为标准,而不管创造者是本国居民还是居民,只要是在本国境内实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都属于GDP.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不相等。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三)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NI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而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生产要素名称劳 动资 本土 地企业家才能要素报酬形式工 资利息(利润、股息)租 金正常利润=NI

6、即:NI=工资+利息+租金+正常利润 根据微观经济学所讲的产品价值耗 尽原理,任何产品的总价值,最终会全部转化为各种投入要素的收入,使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加总后等于产品的总价值。因此,当年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就必然等于当年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既GNP=NI.二、GNP或GDP的计算方法GDP(或GNP)有三种计算方法(一)最终产品法(或支出法): 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也就是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额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二)增值法(或附加价值法): 附

7、加价值是厂商销售产品所得收益减去从其他厂商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量。增值法就是将一国经济中的所有厂商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环节所创造的增加值(即附加价值)加总起来形成的价值总和。这一总和必然等于最终产品的总价值。例如,在上例中,棉花的价值为2000万美元。棉花纺成棉纱后的价值为5000万美元,增加值=50002000=3000(万元);棉纱织成棉布后的售价为10000美元,增加值=100005000=5000(万元);棉布做成服装后的价值为15000万美元,增加值=1500010000=5000(万元)。各环节的增加值一共为:3000+5000+5000+2000=15000(万元)增加值等于最终产

8、品价值棉花2000万棉纱5000万10000万服装15000万3000万5000万5000万 (三)收入法(或生产要素法): 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项收入相加。即:NI=工资+利息+地租+正常利润=GNP或GDP 注意:这里的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 利息,在这里指人们向企业提供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股息等。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而只能当作转移支付。租金,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 (2课时)三、理解GNP(或GDP)概念要注

9、意的几个问题(一)GNP(或GO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能计入GNP(或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二)GNP(或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其市场价值就 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即GNP=P*Q.(三)GNP(或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例如:某企业年生产100万美元产品,只卖掉80万美元,库存20万美元。这20万美元产品可以看作是企业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同样应计入当年的GNP。相反,某企业当年生产100万美元然而却卖掉了120万美元产品,则计入GDP的仍是100万美元,只是库存减少了

10、20万美元而已。(四)GNP或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1、流量(flow)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2、存量(stock)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如存款余额,库存量等。(五)GNP或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中。 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平衡关系(一)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即(或) 总产出是最终产品价值或者说总产出等于新增价值。在每一个加工环节,要创造出新的价值都需要投入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了新价值。由于企业使用要素必须支付代价,劳动者要付工资,使用资本要付利息,使用土地要付租金,这些要素的报酬就等于这些要素在生产

11、中做出的贡献。因而,新价值要转化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二)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支出,即GNP(或GDP)=AE(Aggregate Expenditure)这是因为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购买者有多大支出就意味着消费者有多大需求。因此,总产出又表示总供给,总支出又表示总需求,从而:总供给=总需求五、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关系 (一)国民生产净值NNP(net national product)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磨损掉的厂房、机械设备等资本品的价值以后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即折旧 (二)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要素所

12、有者个人却不是其要素所创造的全部收入的获得者。国民收入必须扣除社会保险税,经营利润税和企业当下的利润部分之后才能分到要素所有者手中,所以:PI=NI社会保险税经营利润税企业留利注意:社会保险税和经营利润税均属于直接税,宏观经济学中所说的税收主要是直接税 (三)个人可支配收入DI( Disposable Income) DIPI个人所得税 (四)总税收T(Taxes):仅指直接税 T=社会保险税+经营利润税+个人所得税 (五)政府购买支出GP(Government Purchase) 政府购买支出GP是政府用来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六)政府转移支出GT(Government Transfe

13、r payments)政府的总开支(用G表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用来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即GP;另一部分是用来救济贫困家庭和支付社会保险费用的资金。由于这部分资金要流回家庭部门,因此称为政府转移支付,用GT表示。 则G=GP+GT在不同的国家,GT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高低不同,反映一个国家承担的社会保障的责任和义务不同。 (七)净税收NT(net taxes)在实际生活中,政府真正可以拿到的税收为,我们将政府实际可以支配的税收称为净税收,用表示,则 这样如果我们把企业留利忽略不计,则有个人所得税 (2课时)(八)(GDP)与NI的实际关系 GNP折旧间接税=NNP间接税六、国民经济中

14、的其他重要变量(一)储蓄、投资和消费1、储蓄S(saving):是指家庭没有用来购买商品、服务和纳税的那一部分收入。最普遍的家庭储蓄形式是将这部分收入存入银行,开立存款账户,或者购买债券和股票等。此外,清偿债务在经济学中也被视为储蓄的一种形式,因为这也是没有用于消费和纳税的家庭收入。清偿债务和其他储蓄形式一样,因为他们都是金融市场的资金来源。如果厂商归还借款,银行即可将这笔款子重新贷出。2、投资I(investment):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性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和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指厂房、机器设备、商业用房及住宅的增加或更新。存货投资指企业掌握

15、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注意】:西方经济学所讲的投资I是指国内私人投资,政府投资不在这一概念内。3、消费C(consume):是指家庭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那一部分收入(二)一般价格水平P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在理论分析中,它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用来概括种类繁多的产品价格。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泛指产品市场上物价的普遍变动趋势。在实际国民经济统计中,物价总水平是由价格指数来反应的。价格指数是指以基期或报告期产量为权数计算的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之比。西方经济学里一般用消费者(或零售)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来表示价格指数。(三)一般利息率水平在

16、理论分析中,利息率也只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一般利率水平。金融市场上的利息率因期限和风险不同而有很多种。1、基础利率:期限最短,风险最小的利率称为基础利率(prime rate)。其他利息率会根据期限的延长和风险的加大而相应提高。理论分析中的利息率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基础利率。2、贴现率贴现:把未到期的证劵按一定利率扣除从贴现日到证劵到期日的利息,向贴现公司或银行换取现金的一种方式。扣除利息时所依据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3、市场利率和实际利率在考察利息率的时候,还要区分市场利率和实际利率(1)市场利率是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利息率或称名义利率。 (2)实际利率=市场利率通货膨胀率 (四)失业率要准确的理解

17、和计算失业率,先必须认识和理解什么叫劳动力。1、劳动力:西方政府和经济学家把凡是满一定年龄已经工作和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称为劳动力。其中不包括家庭主妇,医院里的病人,监狱里的犯人,退休人员和不急于找工作的人。2、失业率:已经失业但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已经失业但正在找工作的人/劳动力总人数3、失业的三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由于生产的季节性,信息的闭塞性,工人自愿转换工作,某种产品需求的转化等原因而引起的失业,也包括个别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原因。(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由于

18、某个行业的衰落或某种技术的废弃而引起的失业。(3)需求不足的失业或周期性失业或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因产品市场上需求量相对不足或需求量减少造成的失业。当需求相对不足时,销售就会落后于生产,存货增加,厂商就会减少生产,解雇工人,造成失业。(五)充分就业什么叫充分就业呢?是不是社会上人人都有工作就叫充分就业?,或者说充分就业就是失业率等于零的状态呢?充分就业,广义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充分就业是指消除了需求不足的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实现了充分就业后仍然存在着自然失业率。因此,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失业率并不等于0

19、。它相当于磨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即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或自然失业率)=磨擦性失业率+结构性失业率西方国家政府对不同的失业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他们认为磨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是不可能消除的,所以属于自愿失业。只有需求不足的失业(非自愿失业)可以通过政府的努力加以消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只要消除了需求不足的失业,没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国民经济就算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2课时)七、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当年产量乘以当年价格 实际GDP=当年产量乘以往年价格见下表,假设一国仅生产香蕉和服装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价格、产量及价值如表所述: 表1: 名义GDP 与实际GDP产品

20、名称1996年名义GDP2006年名义GDP2006年实际GDP香 蕉15万单位1美元=15万美元20万单位1.5美元=30万美元20万单位1美元=20万美元服 装5万单位40美元=200万美元6万单位50美元=300万美元6万单位40美元=240万美元合 计215万美元330万美元260万美元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第二节 宏观经济结构与国民收入的循环一、两部门、两市场的收入循环模型两部门指企业和家庭两个部门。企业部门指所有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企业的总和。家庭部门是指生产要素占有者的总和,也是所有消费者的总和(见下图1-1)图1-1 两部门、两市场国民收入循环图企业部

21、门家庭部门劳动、资本、土地工资、利息、租金要素市场GDPNI=工资+利息+租金最终产品市场消费支出C销售收入C本循环模型暗含的假设:家庭将获得的要素收入之和(NI)全部用来购买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则GDP=NI在最终产品市场上总供求相等的基本条件是: NI=GDP=AE(Aggregate Expenditure)二、两部门、三市场的收入循环模型两部门、两市场的国民收入循环模型是在假设家庭将其要素收入全部花光的前提下正常运行的。但实际经济生活中,这种假设是不符合现实的。实际生活中,家庭获得的要素收入中有一部分将会以储蓄的形式流出循环,这将导致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卖不出去,从而形成产

22、品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要克服生产过剩,让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卖出去,就必须让家庭的储蓄返还给企业部门,使左边和右边重新相等。所以要建立一个金融市场,吸收家庭的储蓄S,再形成对企业的投资I。这就是两部门、三市场的收入循环模型(见图1-2):企业部门家庭部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S(漏出量)CNII销售收入C(注入量)图1-2 两部门、三市场收入循环图在这个模型中,NI被分成C和S。而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支出即总需求,也有C和I构成,即AE=C+I。这样最终产品市场上的均衡公式NI=AE可写成:C+S=C+I 即: S=I (2课时)三、三部门、三市场的收入循环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引进了政府部门。政府

23、的经济表现在: 政府要收入NT(GT); 府要支出GP()。表示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加入政府部门后,国民收入的循环要顺利进行,必须:漏出量注入量所以:,NT+,GP+GT所以必须: NT=GP那么,总供求平衡的公式:右边: NI=C+S +NT 左边: AE =四、四部门的收入循环模型在上述三部门模型中加入国外部门就成了四部门经济 图1-3 四部门、三市场的国民收入循环图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劳动、资本和土地工资、利息和租金要素市场最终产品GDP家庭消费C 金融市场储蓄S投资I政府部门净税收NT政府购买支出GP国外部门产品进口进口支出出口收入产品出口产品市场NI一方面,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一部分出口国

24、外,得到出口产品的外贸收入,产品的出口使国外资金流入国内的国民收入循环流,因此出口被看作是国民收入的注入量。出口也表示国外部门对国内部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是对国内最终产的需求。另一方面,家庭部门也会购买外国的产品,即产品进口。这意味着国民收入中有一部分会因产品而流亡国外,因此,进口被看作国民收入的漏出量。加入国外部门后,要使收入循环继续顺利进行下去,必须: 漏出量=注入量在这个模型中,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由四部分构成:AE=C+I+GP+EX在这四项中,其中任何一个量的增加都会使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的构成为:NI=C+S+NT+IM由 得:C+I+GP+EX=C+S+NI+IM这个总

25、供求的均衡公式可写成C+S+NT=C+I+GP+(EXIM) ,由于净出口X= EXIM,这样总需求为:AE=分析思考题:1、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原来用GNP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而现在大多数用GDP?2、如果原来领取最低生活补助的下岗工人重新就业,GDP会发生什么变化?3、为什么居民购买住宅不被看作消费而被看作投资?4、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多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5、为什么购买公司债卷得到的利息要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却不计入GDP?独立作业:教材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3、14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凯恩斯消费理论和乘数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

26、和内容,了解各种乘数的区别与作用,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运用。教学重点:消费函数、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各种乘数教学难点:乘数的含义、推导及作用过程。教学时数:8课时教学内容:上一章我们讨论了国民收入如何进行核算,这一章我们分析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就像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因而微观经济学又叫价格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也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因此,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又叫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或就业理论)。现在我们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什么叫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呢?因为凯恩斯的全部理论涉及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或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我们把仅仅包括产品市场

27、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课时)第一节 简单的AE模型一、均衡产出的概念及条件(一)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概念均衡是西方经济学十分重要的概念,可以说西方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实现均衡的学科。马歇尔的价格理论就是研究如何实现均衡价格的局部均衡理论。均衡价格就是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等的价格。那么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如何实现均衡的产出或国民收入。所谓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就是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国民收入)。(二)国民收入(或产出)的均衡条件由简单的国民收入循环模型我们已经得知,要使产品市场出清,必须:这就是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或者说是产品市场实现均衡的条件我们建立以总支出AE

28、为纵轴,以国民收入NI为横轴的坐标如下:AENINI10S=IAE1M 图中,OM为45度角平分线,在这条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S=I。所以,NI1=AE1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 凯恩斯的家庭消费函数、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均衡产出既然是指与总支出AE(或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则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得分析总需求AE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的。在简单的模型(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下,现在我们先分析家庭消费是怎样决定的。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收入分配现状,风俗习惯,制度等。但凯恩斯认为,在这些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家庭收入是决定因素,而且,

29、他认为家庭消费是家庭可支配收入DI的函数,即 C=C(DI)可支配收入DI增加,消费支出C也就增加,反之,则减少。因此,消费C与可支配收入DI是正相关关系。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DI可分为2大部分:一部分用于消费C,另一部分用于储蓄S。即:DI=。DICSDICSA03000-3000B50007000-20005000400010004/51/5C1000011000-10005000400010004/51/5D150001500005000400010004/51/5E200001900010005000400010004/51/5根据表中的数据,我们将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用几何图反映出来。、边

30、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在上表中,我们知道,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和储蓄都是增加的,那么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有多大比例用于消费呢?在表中,我们可知,每增加5000元收入中,有4000元用于消费,即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为4/5,我们把这个比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额在增加的收入额中所占的比例,即:MPC=(在上例中,MPC=4000/5000=4/5) 当DI0时,的极限存在,则上述公式可写成导数形式: MPC= 3、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我们

31、把消费C占可支配收入DI的比例称为平均消费倾向,用APC表示,那么: APC=4、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并不是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在上表中,我们看到,当可支配收入DI为时,消费仍然有美元,这表示,消费者为维持生活而必须的最低消费开支。这部分消费开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个常数。我们把这种消费称为自主消费或自发消费。用表示,把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收入称为引致消费。那么,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为:C+MPCDI式中,表示自主消费,即不随消费者家庭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部分,或者说当消费者家庭可支配收入等于0时的消费额。MPCDI表示消费者家庭的引致消费,即随着消费者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

32、消费额。在上述例子中,自主消费=3000 MPC=4/5,则消费函数C=3000+DI。我们根据这一函数的表达式,结合前面表中的数据,给出该函数几何图例,即消费曲线CI=SCDI0C=+MPCDI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上例中,我们得知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不变的常数,那是因为举的例子是特殊的。实际上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列并不是不变的,即MPC不是固定不变的。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会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递减,收入越是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而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意味着消费函数曲线不是一条直线,是一条逐渐

33、向右下弯曲的曲线。C0DIMC=+MPCDI (二) 凯恩斯的家庭储蓄函数1、储蓄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S=f(DI)2、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额在增加的收入额中所占的比例;或者说,每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即:MPS=3、平均储蓄倾向APS我们把储蓄S占可支配收入DI的比例称为平均储蓄倾向,用APS表示,即APC=4、边际消费倾向MPC与边际储蓄倾向MPS的关系由于, 则 ,MPSMPC+ =1所以,MPC=1MPS , MPS=1MPC5、平均消费倾向APC与平均储蓄倾向的关系APC+APS=+=

34、 =1所以,APC=1APS APS=1APC6、储蓄函数的一般形式:MPS*式中,表示自主储蓄,即不随消费者家庭可支配收入DI变化而变化的储蓄部分。*为引致储蓄,即随着消费者家庭可支配收入DI变化而变化的储蓄。我们建立以储蓄为纵轴,可支配收入为横轴的坐标如下:S*I0DIE点是储蓄函数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收入和消费相等,即收支平衡,点右边曲线上的点表示正储蓄,左边曲线上的点表示负储蓄。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是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储蓄曲线向右延伸,它和横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三)

35、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以上我们分析的是家庭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这是微观经济学考察的对象,而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整个社会的消费函数。即,总消费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但是,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相加,我们根据家庭消费函数来求社会消费函数时,还需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一是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不同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向下移动,反之亦然。 二是政府税收政策。如政府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将富有者原来可能用于储蓄的一

36、部分收入征收过来,形成政府的转移支付,成为公众的收入,最终用于消费。这样,社会中消费数量增加,社会消费函数会向上移动。 三是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公司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如未分配给股东则可能被消费。因此,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重越大,消费就越少,储蓄就越多。反之。尽管在这些限制条件下,社会消费曲线并非家庭消费曲线的简单相加。大体说来,社会消费曲线的基本形状和家庭消费曲线相似。因为我们可以据此作出社会消费函数曲线。 (2课时)三、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发展(后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一) (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论我们在研究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时知道,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收入的

37、函数,而且凯恩斯所指的收入是指消费者或家庭的现期收入,即凯恩斯认为,消费水平只与消费者现期的收入水平之间有关系,故被称为绝对收入理论。而且凯恩斯只是从短期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由于以短期的角度分析,凯恩斯的消费函数里就会有一个自主消费,其消费曲线就会有一个正截距。1、理论观点:但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水平不仅受到自身收入影响,而且会受到自己过去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因此,消费者容易随着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容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受到这些相对因素的影响,故被称为相对收入理论。2、两个效应:(1)棘轮效应:消费者容易随着收入的提

38、高增加消费,但不同意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2)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容易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3、杜生贝利的消费函数:(1)长期消费函数:杜生贝利认为:从长期来讲,消费者的消费函数曲线没有正截距,而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lMPC*。因为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如果长期没有收入,也就不可能有自主消费,其消费水平为。()短期消费函数杜生贝利认为,虽然在短期内,消费者即使没有收入,也会借贷消费,维持最低消费水准。但杜生贝利也认为,人们的消费存在着这样一种习惯,即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很困难。因为一向过着相当高生活水准的人,即使收入降低,多半不会马上降低消费水准,而会继续维持相当高的消费水准。所以

39、,消费固然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即使减少,也是有限的逐渐过程。CCL=MPC*DI0DINI1NI2C1C2C3MNABCCSCSNI3上图中,CL=MPC*DI为长期消费函数曲线,CS为短期消费函数曲线。当消费者的收入从NI1降低到NI2时,消费水平也应该从C1相应地降低到C2。但由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容易随收入的降低而降低(棘轮效应),所以消费水平只从C1降低到M,从而形成短期消费函数曲线CS(BM)。3同理,当收入进一步降低到NI3时,消费水平也只降低到N,而不是C3,从而形成短期消费函数曲线CN。(二)莫迪利安尼(美国经济学家)的生命周期论、理论观点:人一生

40、可以按年龄分为三个不同的生命周期:青年时期,壮年时期,老年时期。而人们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收入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其消费也会受到生命周期的影响。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消费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壮年或中年时期,收入日益增加,收入会大于消费,不但可偿还青年时期的债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存钱防老。一旦进入老年时期,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生命周期的现实意义社会人口的年龄分布影响社会的总消费水平和总储蓄水平。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社会保障制度影响社会的总消费水平和总储蓄水平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影响社会的总消费水平

41、和储蓄水平。四、非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弗里德曼的恒久收入论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关于消费取决于现期收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是和事实严重不相符的。因为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通过计算表明,美国在世界前半期,尽管实际收入有相当的增长,但储蓄率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这年里,储蓄率大体一致,这说明边际消费倾向不是递减的。(一)理论观点:弗里德曼用很久收入来说明其消费函数。他认为:消费者的现期收入可分为部分。一部分称为恒久收入,另一部分称为暂时收入。消费者这两部分收入很难区分,只能根据消费者行为推断。所以弗里德曼把决定人们收入的因素分为恒久因素和暂时因素。恒久因素的时间为年以上,恒久因素所决定的收

42、入为恒常收入,暂时因素所决定的因素为暂时收入。例如,人们拥有的能力就是很久因素,人的能力所带来的收入就是恒久收入。经济波动是暂时因素,如价格突然上涨所带来的收入就是暂时收入。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恒久收入,不受现期收入影响,而恒久收入是稳定的。因此,消费在经济周期中,不会因为现期收入波动的大小而出现剧烈的动荡。举例说明:、一个有前途的大学生虽然他现在暂时收入不多,但他可能会举债消费,因为他相信自己将来收入会非常高。、再如,当经济衰退时,虽然人们收入减少了,但消费者仍然按恒久收入消费,平均消费倾向并不见得会降低。相反,经济繁荣时,尽管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了,但这是暂时因素带来的暂时收入,

43、消费者仍然按照恒久收入水平消费。(二)政策含义及结论:根据这种消费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凑效的,因为人们因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只有恒久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所以,凯恩斯的刺激需求的理论是无效的。五、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假设自主消费,MPC=,C=200+*NI,投资 I=100 ,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NI 由于 AE=C+I ,即AE=200+*NI+100我们在讲二部门的国民收入循环时已经知道: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供求相等是国民收入顺利循环下去的条件,即时,国民收入均衡。则由得 * ,即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为上述我们是用总支出的方法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我们也可以用储蓄的方法求得均衡国民收入。已知C=200+NI ,I=100,而S所以SC*在最终产品市场上,产品出清的条件为I=S 所以由I=S 得: NI=1500六、国民收入自动均衡的调节过程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最好的经济模式。它能够在经济失衡的情况下,使经济从失衡状态下自动趋向均衡,即存在着自动调节机制,在上述例子中C=200+*NI,投资 I=100, mpc= 由AE=C+I 得AE=200+*NI+100 要使国民经济实现均衡,必须使因此,*现在,假定国民经济出现了失衡,国民收入不在均衡水平上,我们假定,这时总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