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试探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中的“辅”与“导”.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495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试探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中的“辅”与“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试探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中的“辅”与“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试探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中的“辅”与“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试探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中的“辅”与“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试探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中的“辅”与“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试探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中的“辅”与“导”.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探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中的“辅”与“导” 试探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中的“辅”与“导”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试探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中的“辅”与“导”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试探辅导员在大一新生中的“辅”与“导”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一年级新生处于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转折点,帮助大一新生实现角色转变、适应大学教学特点、构建完善自我,这对于培养合格优秀的大学生,造就新

2、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首要的和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辅导员 大一新生 “辅”与“导”大学教育在教育理念、育人方式、管理模式上都迥异于以往阶段的教育,这对于刚刚迈入大学的新生来说无疑意味着一个角色的重大转换。角色转换的快慢、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心理状态与学习实效。这使得如何对刚步入大学的学生进行“辅”与“导”有着重要的实践探索意义。综观以辅导员为研究主题的专著与论文,对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队伍建设、实际作用与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不乏鲜见,但对辅导员对不同年级学生辅导的探讨可谓“凤毛麟角”。笔者担任四个年级的辅导员,深知一年级的辅导对后三年的学生工作的重要影响,以高年级为参照,

3、结合一年级的工作实际,拟对一年级新生的“辅”与“导”进行思考与总结,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时贤,并望对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探索提供可鉴之资。一、症结新生梦想中的大学总是近乎完美,但当他们在经历了几天的兴奋、新奇之后,问题开始涌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结。1.生活无措“生活无措”首先体现在个人日常生活的处理上。在过去,不少同学的衣食住行,全部由父母照顾,自己只要学好功课就行了;在家里“集几代之爱”于一身,自我感觉良好,特别是独生子女,更是如此。父母的照顾以及“溺爱”使同学们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并且自我中心意识强,加上成长路上一直“一帆风顺”,对挫折、失败也就缺乏“预防能力”,这使他们独立生活

4、能力不强,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意识较差。“生活无措”还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大学生活与以往生活相比,是一个属于“群居”的生活。80后的大学生因其成长环境,习惯于以自我存在为处事的前提,片面强调自我需求的合理性,表现得心胸狭隘,对人总有戒心,总认为别人对他们的真诚是有目的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人际关系的失调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在笔者所带的四个年级中,因与室友不合请求换宿舍的一般是一、二年级,其中一年级比例最高,约占1/6。2.学习困惑学业上感到迷茫,是新生中出现的又一个普遍现象。当中学明确的目标考大学实现后,顿感陷入了漫漫无方的征途,觉得学习没有了动力。有的学生打起了自我犒劳的“如意

5、算盘”:为考大学,自己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辛苦了十年,现在该歇歇了。”有的学生觉得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或者认为是“不好的”“无用”的专业,因此“学起来没劲”。3.课余虚度大学里,最明显的变化是课时大大减少,老师基本上不会布置作业。这样,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大增多。当学生没有了老师的管束、紧密的学习任务,就会出现以下情况。(1)放松对专业的学习。1997年,对北京76所高校的统计显示,因成绩很差和行为不良被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就有249人,其中70的学生多门功课不及格,而他们多数为一年级的学生。(2)沉迷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过多地在网上停留,容易陷入虚拟世界中,忽略与同学的相处,造成现实交

6、往中受挫。另外,网络的“信息污染”会影响学生的思想,造成道德感弱化,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犯罪。以上症结的揭示与分析,意味着辅导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予以辅导。二、“辅”“导”1.实现角色转换上大学的年龄,一般在十八九岁,不少同学在跨进大学校门之前,就已经参加了“成人仪式”,向社会同时也向自己宣告“我是一个成人了”。“成人”的词中应有之义是“成熟”,意味着独立和社会担当。大学也是一个“准社会”,作为大学生,应当尽快尽早地实现自己的角色转换,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1)学会主动与他人沟通。良好的沟通是营造优良氛围的开始,而一个优良的氛围是让自己能有几年美好时光的必要条件。(2)学会尊重他人。在维护自

7、己权利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不专横跋扈。(3)学会包容。“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与不足,不要总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对别人就“横挑眉毛竖挑眼”。(4)学会友爱。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之以援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绝不会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5)学会感激。对他人的帮助,要以心换心,真诚地感谢帮助自己的人,不要生活在班级的边缘,做“独行侠”。我们始终不是在“幻想”,而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社会总是人与人的社会,而且未来的社会越加重视竞争与合作。2.适应教学特点 大学因与中学培养人才目标的不同,而有它不同的教学特点。大学更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以及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

8、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等。老师的课堂教学,在教给学生一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更多的是启发思路,指点方法。教学特点的改变,需要大学生养成相适应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要多一点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检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如何养成这一习惯,步入大学提出“学习八勤”(勤于上课、预习、笔记、思考、提问、复习、阅读、创新)和“自我管理四善”(善于规划、落实、小结、调整)。 3.构建完善自我大学不但传播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同时培育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学习是大学的主题但不是全部。为此,大学为学生创造的是一个自由而广阔的空间。由于

9、中学时繁重的功课压力使得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放在了学习上,忽略了德性的培养、素养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有网友将大学生八种“不良行为”归纳为八个方面:(1)考试作弊成了盛行风。(2)课堂成了放牧场。(3)宿舍成了垃圾场。(4)上厕所的素质不高。(5)校园里到处是恋爱者的后花园。(6)说话“超文明”。(7)吃饭浪费。(8)网络玩通宵。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诚信与自律教育、感恩与责任教育、个性与规范教育、礼仪与审美教育。 大学的生活是一个开始,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面临“相对过剩”的挑战。大一新生必须认清形势,从一年级规划自己的未来。大体来说,现代社会需要的个人

10、素质有:“信心、能力、沟通、创造、合作”,而这些素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锻炼出来。三、结语总之,作为新生辅导员,应该帮助他们尽快尽早地实现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的教育环境、教学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大学教育理念和人生理念,涵养德性,提高实践能力。这不但关系着学生个人大学阶段乃至今后一生的成长,而且还关系着社会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1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功指引M.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2熊丙奇,蒋明军,滕建勇.步入大学 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7-19.2133王兴权.从大一开始选择未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7).4夏科家,张瑞鸿.中美高校学生事务观比较M.思

11、想理论教育,2006.5裴倩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7(31)(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12、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

13、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

14、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