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随堂ppt课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4214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8.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随堂ppt课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病理学随堂ppt课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病理学随堂ppt课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病理学随堂ppt课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病理学随堂ppt课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随堂ppt课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随堂ppt课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理教研室 黄涛基础楼#511TEL:62215680QQ:824137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常见表现,血管内循环血量的异常:过多-充血: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过少-缺血、贫血血管内容物及血液性状:血栓形成 的异常 栓塞 梗死血管壁通透性与完整性:水肿 的变化 出血:破裂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主动性充血充血 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被动性充血 淤血(congestion),第一节 充 血(Hyperemia),正常,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Ar

2、terial hyperemia),定义:局部器官或组织因动脉中输入血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分类: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炎症性充血,减压后充血)两种。,肉眼:大组织器官体积略增大 红颜色鲜红(RBC增多,氧和血红 蛋白增多)热代谢增强,温度升高(短),病理变化,镜下: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后 果,解除病因 可完全恢复,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破裂性出血(如脑出血)减压后充血脑相对缺血虚脱、晕厥,淤血(静脉性充血)(Congestion),定义: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回流受 阻使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原因:局部性静脉受压(肿瘤、妊娠、肠套叠、肠扭转)静脉腔阻塞(血栓形成)全

3、身性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右心衰竭,淤血(静脉性充血),全身性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右心衰竭,肉眼:大增大肿胀,重量增加 紫颜色暗红(发绀),还原Hb增多 凉局部血停滞,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镜下:细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增多。毛细血管管腔大。,病理变化,腹壁静脉曲张,结局及后果,1.解除病因 可以恢复,2.持续淤血:,重要器官的淤血-肺淤血,原因多为左心衰竭病变 大体:肺暗红色,体积大,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镜下:早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水肿液,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晚期肺泡腔内可见出血,并有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在胞浆内形成 含铁血黄素 即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

4、ls)慢性淤血,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褐色硬化 brown duration),肺淤血性硬化(肺褐色硬化),临床:气促缺氧发绀粉红色泡沫样痰,肝 淤 血,原因:右心衰竭病理变化:大体 可见肝脏体积增大,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条纹,形似槟榔。(槟榔肝 nutmeg liver)。,镜下:肝小叶中央区(中央静脉及其四周肝窦)淤血,肝细胞萎缩消失,脂肪变性或坏死,严重者累及小叶周边肝细胞结果:长期慢性肝淤血可导致淤血性肝硬化(congestive liver cirrhosis),淤血性肝硬化,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A 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B 肺泡上皮细胞C 异物巨细胞D

5、单核细胞E 心衰细胞,心衰细胞见于A 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B 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C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D 肝淤血时肝脏内E 脾淤血时脾脏内,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A 增多B 减少C 不变D 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E 减少,同时伴有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主要器官是A 肺、肝及胃肠道B 肺、脑及胃肠道 C 肝、脾及胃肠道D 肾、肺及胃肠道 E 脾、肺及胃肠道,槟榔肝可发展为A 坏死后性肝硬化B 门脉性肝硬化 C 色素性肝硬化D 胆汁性肝硬化 E 淤血性肝硬化,槟榔肝的特点不包括A 肝细胞脂肪变性B 肝细胞萎缩 C 胆小管增生D 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血E 切面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下列不可

6、能引起瘀血的是A 小肠扭转B 妊娠后期髂静脉受压 C 左心室内附壁血栓脱落D 慢性二尖瓣狭窄E 肝纤维化门静脉受压,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可有A 肺毛细血管扩张B 肺泡腔内水肿液 C 肺泡隔尘细胞D 肺泡腔内心衰细胞E 肺间质纤维化,不定项选择:,第二节 出血,定义 血液由心血管内逸出,称为出血(heamorrage)类型 破裂性出血 管壁完整性破坏 出血 漏出性出血 管壁通透性增加 血管损伤 血小板减少 凝血因子缺乏 或功能障碍,出血的病理变化和结果,内出血:体腔积血、血肿外出血:鼻衄、咯血、呕血、血便、尿 血、淤点、淤斑、紫癜,结果:吸收、机化、纤维包裹形成。出血性休克、心包内积血、脑出 血

7、-死亡,第三节 血栓形成,定义 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叫血栓形成(thrombosis),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thrombus)。,内皮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启动凝血过程,活化血小板,内源性,外源性,a,组织因子,a,a,a,a,凝血酶原,凝血酶原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a,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小板黏附,释放颗粒和TXA2,形成血小板粘集堆,a,纤溶酶原,前活化因子,纤溶酶原,活化因子,纤溶酶原,纤溶酶,血液凝固,血小板粘集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最重要和常见的原因 血流状态的改变:缓慢、

8、涡流血液凝固性增加,流动状态下,异常凝固,Dr.R.L.K.Virchow,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屏障抗血小板粘集抗凝血酶或凝血因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内皮细胞的促凝作用,激活外缘性凝血过程(合成组织因子)辅助血小板黏附,黏集(合成vWF因子)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分泌PAIs),激活 因子 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机械 胶原纤 内皮组织因 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屏 屏障 维暴露 子释放障功能 电荷 血小板激活、ADP 屏障 附着、释放 PL3,PL4 Ca2+(、颗粒)血栓素A2,颗粒,血小板粘集,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合成功能,前列腺环素(prostacyclin,PGI2),一氧化氮(NO),二磷酸腺苷

9、酶(ADPas),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蛋白S(proteinS),Von willebrand因子(VWF),FN,血栓素A2(thromboxin TXA2)ADP,血小板粘集,纤维蛋白降解,蛋白C激活,a、a因子降解,连接血小板糖蛋白受体(GPIB)与胶原纤维,受体功能,膜相关肝素样分子(membrane associated heparin-like moleculesMAHM),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抗凝血酶受体(anti-thrombinreceptor),凝血酶受体(t

10、hrombin receptor),纤维蛋白降解,蛋白C激活,a、a因子降解,血流状态的改变,(速度缓慢、涡流),1.血流缓慢,停滞 轴流增宽血小板进入边流易与内皮黏附 局部被激活的凝血因子难于被稀释 局部凝血因子浓度上升血液凝固 血栓形成 内膜缺氧,内皮细胞损伤,2.血流不畅涡流形成 冲击管壁使内皮受损内皮下胶原暴露 涡流的离心力使血小板靠边和聚集 易于形成血栓,静脉血栓多见的原因,静脉瓣没有波动、短暂停滞壁薄,易受压静脉血粘性较大,血液凝固性增加,遗传性高凝状态 V因子突变 抗凝血因子(C、S)获得性高凝状态 创伤、恶性肿瘤 DIC、抗磷脂抗体综合症,1.血栓形成的过程,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

11、栓类型,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红色血栓(red thrombus)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血栓的类型,白 色 血 栓,在血流较快的情况下形成,多见于心瓣膜肉眼观呈灰白色,与心血管壁紧连镜下主要由珊瑚状的血小板梁构成,血小板梁表面附着一些中性粒细胞,小梁间形成少量纤维蛋白网,网眼中含有一些红细胞构成血栓的头部,混 合 血 栓,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部位,如静脉肉眼观为粗糙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相连,可见红白相间的条纹。镜下可见它由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相间排列而成。构成血栓的体部,混 合 血 栓,静脉血栓体部表面粗糙,无光泽,红白

12、相间,为混合血栓,红色血栓,多见于静脉肉眼观呈红色,湿润有弹性,易脱落主要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构成构成静脉血栓的尾部,透 明 血 栓,发生于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只在镜下可见主要由纤维素(蛋白)构成多见于DIC,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和吸收 纤溶酶系 中性粒细 胞溶蛋白酶机化&再通(recanalization)钙化 静脉/动脉石,血栓对机体的影响,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止血 阻塞血管 梗 脱落形成栓塞 死 心瓣膜变形 纤维化 瘢痕收缩 出血 DIC,延续性血栓的形成顺序为A 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 B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 C 透明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 D 透明血栓、白色血栓、红色

13、血栓E 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头皮血肿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现象称为 A 肉芽组织形成B 机化C 肉芽肿形成 D 结缔组织透明变性E 纤维化,白色血栓发生于A 血流不变时B 血流较快时C 血流减慢时D 血流停滞时E 组织出血时,静脉石是指 A 静脉血栓B 静脉血栓机化 C 静脉血栓钙盐沉积D 静脉内钙盐沉积E 静脉内胆盐沉积,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互沟通的新生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A 血栓脱落B 侧支循环形成C 血栓机化D 血栓硬化E 再通,下列哪种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A 血管内膜炎B 血流缓慢C 血小板数目增多D 癌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等E 纤维蛋白溶解产物,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不包括A 阻塞血管B 堵塞血管破口,阻止出血,预防出血C 栓塞D 心瓣膜变形E DIC,并引起广泛出血和休克,透明血栓可出现于A 微动脉B 毛细血管C 小动脉 D 微静脉E 小静脉,不定项选择:,混合血栓的构成成分有 A 白细胞B 血小板C 红细胞D 纤维蛋白E 巨核细胞,血栓形成的条件是A 血流缓慢B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C 凝血因子激活引起血液凝固性增加D 血液形成漩涡 E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手术后,易发血栓的部位 A 门静脉B 颈静脉C 肾静脉D 冠状动脉E 下肢静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