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DNA生物合成(最后动画)06级用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4384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DNA生物合成(最后动画)06级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第九章DNA生物合成(最后动画)06级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第九章DNA生物合成(最后动画)06级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第九章DNA生物合成(最后动画)06级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第九章DNA生物合成(最后动画)06级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DNA生物合成(最后动画)06级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DNA生物合成(最后动画)06级用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四章DNA的生物合成The Replication of DNA,思考题1.甲状腺素是一种含碘的()(1)氨基酸(2)多肽(3)蛋白质(4)寡糖2.当温度逐渐升高到一定高度时,DNA双链,称为,当“退火”时,DNA两条链,称为。,核酸在复性后260nm波长的紫外吸收值,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判断题 1.关于tRNA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上的核苷酸序列全部为三联体 b.是核糖体组成的一部分 C.由稀有碱基构成发夹结构 d.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 2.某DNA双链,其中一股碱基序列是:5 AACGTTACGTCC-3,另一股应为:a.5 AACGUUACGUCC 3 b.5-GGACGTAACG

2、TT-3 c.5-AACGTTACGTCC 3 d.5-TTGCAATGCAGG-3,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是生命的两个基本特征。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并且可以进行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也正因为如此,才保证了在细胞分裂时,亲代细胞的遗传信息正确无误地传递到两个子代细胞中。这种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称为复制(replication)。,遗传的中心法则,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加倍,再分裂是均分给两个子代细胞,在子代中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是子代具有和亲代相同或相近的性状。DNA的复制、转

3、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在RNA病毒中,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R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反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DNA,再由DNA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给蛋白质。,D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DDDPD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DDRP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R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RDDP,中心法则,DNA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的结构基础,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遗传信息传递真实性的保证。,第一节 DNA复制的特点 一、半

4、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1,2,保留了一半父代DNA成份,半保留复制,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Meselson 和 F.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该实验首先将大肠杆菌在含15N(NH4CI 重氮)的培养基中培养约十五代,使其DNA中的碱基氮均转变为15N。将大肠杆菌移至只含14N(NH4CI 轻氮)的培养基中同步培养一代、二代、三代。分别提取DNA,作密度梯度离心,可

5、得到下列结果:,半保留复制的证明 266页,1958年 Meselson和Stahl用15N同位素标记及密度梯度超速离心证明DNA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出现上述三条带结果与半保留复制模式假设是完全符合的。,H,H,H,H,L L,15NH4CI中培养的DNA,14NH4CI中培养的第一代DNA,14NH4CI中培养的第二代DNA,亲代,第一代,第二代,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特定的位点)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原点 ori)。在DNA复制时,两条亲代链在复制起点处部分分开,此时形成一种动态的Y字型结构,称之复制叉,即复制正在发生的部位,同时进行着

6、解链和合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如果蝇6000个复制原点。,二、复制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要点(一)复制起始点,(二)复制终止点,在复制子的末端,由一段特殊的序列,称为复制的终止位点(ter),完成复制的终止。由一个复制起始点进行到终点结束,完成整个染色体DNA分子的复制,即复制单位。,一个复制子就是DNA上的一个独立复制DNA单位(DNA复制的功能单位)。一个复制子只含有一个专一的复制起点和复制结束的终点。一个完整的复制子在一个细胞周期只复制一次(真核)(曼夫332)。原核生物可以连续起始复制。真核生物往往采用更多的复制原点。,(三)复制子 DNA复制单位亦

7、称为,在环形DNA中,整个结构象字母,在电镜下观察犹如一只眼睛,称为复制眼。对于环状DNA,复制眼使其成为结构。,染色体DNA复制方式(真核生物)多复制子复制,即DNA上先形成多个复制眼,双向复制。“眼”扩大互相相连,形成“大眼睛”最后完成整个DNA的复制,形成两个DNA分子,原核生物染色体和质粒都是独立(只有单一个)复制子;真核细胞染色体中有多个复制子组成。,在环型E.coli的染色体双向复制,复制的终止位点是在两个复制叉的会合处,即在复制起点对面的终止点(曼夫335页)。,DNA分子中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称为复制子(replicon),(四)需要引物,参与DNA复制的DNA聚合酶,必须以一

8、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primer),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10个核苷酸,RNA引物的碱基顺序,与其模板DNA的碱基顺序相配对。,DNA,RNA引物,A,U,T,OH,5 5,每一DNA片段都有自己的RNA的引物,复制正在发生的位点(复制叉),3,5 3,A,(五)复制的方向性,(1)单向复制,也可以是双向复制 复制有固定的起始点,从起始点开始,可以是单向复制也可以是双向复制,单向复制:即只形成一个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双向复制:即形成两个复制叉。如E.coliDNA等。,都是53方向合成,原核生物,(2)

9、复制的5 3方向 从原点开始,新链合成的方向:5 3方向,,(六)半不连续复制,复制过程中,催化DNA 合成的DNA聚合酶只能催化核苷酸从53方向合成,以3 5链为模板时,新生的DNA以53方向连续合成;而以53为模板只能合成若干反向互补的冈崎片段(?),这些片段再相连成完整的新链,故称半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段,日本科学家Okazaki(冈崎)用实验证明在复制过程中产生了这种小片段,所以这些片段被命名为冈崎片断。顺着解链方向合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为前导链(leading strand)。另一股新链的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复制是不连续进行的,这条不连续合成的链称为随从链(lag

10、ging strand)。,冈崎片段在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 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0个核苷酸。,前导链和后随链,后随链,前导链,冈崎片段,复制叉前进的方向,方向?,第二节 参与DNA复制的 主要酶类与蛋白因子,一、原核生物 补充两点 1.底物,DNA复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底物,即dATP,dGTP,dCTP,dTTP。(dNMP)n+dNTP(dNMP)n+1+PPi,聚合反应机理,PPi,2.模板(template),DNA复制是模板依赖性的,必须要以亲代DNA链作为模板。亲代DNA的两股链解开后,可分别作为模板进行复制。,(一)引发酶(primase)(引物合成酶)分子量约

11、为60kDa的单肽链,每个细胞约有50-100个分子,该酶单独存在时活性低,只有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结合成一个复合体时才有活性,这种复合体称为引发体(primosome)。合成的引物是长约5-10个核苷酸的RNA。一旦RNA引物合成,就可以由DNA聚合酶在它的3-OH上继续催化DNA新链的合成。,(引发体(primosome)由引发前体与引物酶(primase)组装而成。引发前体是由若干蛋白因子聚合而成的复合体。)引物酶本质上是一种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DRP),该酶以DNA为模板,聚合一段RNA短链引物(primer),以提供自由的3-OH,使子代DNA链能够开始聚合。,引物酶(pri

12、mase)功能:以DNA为模板,催化合成一小段与DNA互补的RNA,即引物。引物:510个核苷酸,(二)DNA聚合酶(DDDP),在大肠杆菌中,目前发现的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有三种:DNA聚合酶(pol)DNA聚合酶(pol)DNA聚合酶(pol)这三种酶都属于具有多种酶活性的多功能酶。参与DNA复制的主要是poll 和pol。,DNA聚合酶是以DNA为模板,催化底物(dNTP)合成DNA的酶类,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它们的作用方式基本相同,都需要dNTP、Mg2+、模板DNA和引物,在DNA模板指导下,催化底物加到引物的3-OH上,形成3,5磷酸二酯键,由53方向延长D

13、NA链。引物是DNA合成所必需的。,DNA聚合酶 Arthur Kornberg于1957年分离出来,因此获得1959年的若贝尔奖。分离工作十分艰巨,用了100kg细菌分离到500mg的纯酶(polymerase),或称Kornberg酶。它是一个多功能酶。,原核生物中的三种DNA聚合酶,又称校对作用,pol,pol 由十种亚基组成,其中亚基具有53聚合DNA的酶活性,因而具有复制DNA的功能,每分钟速度6000个碱基。亚基具有35外切酶的活性,因而与DNA复制的校正功能有关。,曼夫331页文字,DNA聚合酶的校对作用,曼夫330页文字,DNA连接酶(DNA ligase)可催化两段DNA片段

14、之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而使两段DNA连接起来。DNA连接酶催化的条件是:需一段DNA片段具有3-OH,而另一段DNA片段具有5-Pi基;未封闭的缺口位于双链DNA中,即其中有一条链是完整的;需要消耗能量,在原核生物中由NAD+供能,在真核生物中由ATP供能。,(三)DNA连接酶,DNA连接酶(ligase)功能:将复制过程中形成的DNA片段用3 5磷酸 二酯键连接起来。,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SSB)又称螺旋降稳蛋白(HDP)。能够与单链DNA结合的蛋白质因子,其作用为:使解开双螺旋后的DNA单链能够稳定存在,即稳定单链DNA,便于以其

15、为模板复制子代DNA;防止DNA链重新结合。保护单链DNA,避免核酸酶的降解。,(四)单链DNA结合蛋白,(五)DNA解螺旋酶(helicase)(解链酶)功能:DNA的双螺旋解链(解DNA双链),解开一对碱基,需2分子ATP,作用点:DNA上局部单链处,向双链方向解链。,要将DNA双链解开,主要依赖于DNA解旋酶(也称为解链酶),还需要参与起始反应的多种蛋白因子,如DnaA。DnaA能够识别大肠杆菌复制原点OriC富含A/T的3个13个bp的重复序列区,使双链DNA连续变性,启动解链过程。,附:原核生物复制起始点的结构,E.coli的复制起点Ori大约长245bp,它是决定和控制E.coli

16、染色体复制的唯一片段。(介绍)包括两个关键序列(二个必需区域:13bp的序列和9bp序列 9bp重复序列,重复出现4次,能与起始蛋白 dnaA特异结合,当dnaA蛋白(约20种)结合于ori的4个部位上时复制开始。对于DNA复制的起始十分重要,有利于双螺旋DNA局部解旋并暴露两条复制模板链。,dnaA蛋白还能识别 另一3个连续出现的13bp序列区,每一个顺序都由GATC开始,富含A和T,有助于螺旋解开,控制复制何时开始。dnaA蛋白(一种专一的蛋白)和ori结合后,双螺旋解开形成复制叉。故dnaA蛋白与启动解链有关(曼夫332页),dnaA蛋白是起始的关键成分。,DNA复制的起始,因随着复制叉

17、的前进,将引起整个分子非复制部分旋转的更紧出现正超螺旋,以致复制叉无法前进。它能够使DNA产生拓扑学上的种种变化。最常见的是产生负超螺旋和消除超螺旋。可使DNA双链中的一或二条链切断,松开双螺旋后再将DNA链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出现链的缠绕。维持双螺旋DNA必须是负超螺旋状态。,(六)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DNA促旋酶)曼夫333图与 周书199一致,DNA拓扑异构酶 有和两种类型型拓扑异构酶:首先在大肠杆菌中被发现,称为拓扑异构酶,它可使DNA的一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接,反应无需供给能量。另外,DNA复制时负超螺旋的消除,亦由拓扑异构酶来完成,但它对正超螺旋无作用;,型拓扑异

18、构酶(旋转酶;gyrase)由两个A亚基和两个B亚基组成,即A2B2。它能使DNA的两条链同时发生断裂和再连接,当它引入负超螺旋以消除复制叉前进带来的扭曲张力时,需要由ATP提供能量。两种拓扑异构酶在DNA复制、转录和重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拓扑异构酶 可使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切断,松开双螺旋后再将DNA链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出现链的缠绕,不需能量。拓扑异构酶 可切断DNA两股链(仅周教材是切单链),使DNA的超螺旋松解后,再将其连接起来,可引入负超螺旋,需要能量。二、真核生物,端粒酶特点 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是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属于反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构成,以其中一段RNA序列为模

19、板,通过延伸染色体的3端解决DNA复制时引起的末端隐缩。端粒酶RNA亚单位的结构在不同真核生物之间差别很大。其蛋白质组分至少有两个以上多肽亚单位组成。,端粒酶能把端粒序列加到染色体末端,以补充染色体末端的自然丢失。在缺乏有效延伸机制时,端粒在历经每次细胞分裂之后即缩短。,四膜虫 TTGGGG 人 TTAGGG,真核生物染色体端粒DNA结构,第三节 DNA复制过程,(一)DNA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 在大肠杆菌的环状染色体DNA中,只有一个复制原点,因此是单复制子。复制方向大多是双向的,即分别向两侧进行复制,形成两个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或称为生长点(growing point)

20、。也有一些生物DNA的复制是单向的,只形成一个复制叉。通常复制是对称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二)复制的主要阶段 1.DNA双螺旋的解开(1)在大肠杆菌中,解链酶在复制叉内解开亲代双螺旋;(2)分开的双链再和SSB结合,防止链内退火重新复性成为双链,使局部解开的两条单链可以作为复制模板。,(3)拓扑异构酶II作用 不论线状或环状DNA分子,局部解链会导致超螺旋应力的增加,阻碍解链的前进。因此必须放出超螺旋应力。在大肠杆菌中是由拓扑异构酶II,即旋转酶切开环状超螺旋的两股,释放出超螺旋应力,而后再封口,除去环状DNA分子中的超螺旋。,(4)单链DNA结合蛋白 由拓扑异构酶和解螺旋酶作用,使DN

21、A的超螺旋及双螺旋结构解开,碱基间氢键断裂,形成两条单链DNA。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SSB)结合在 两条单链DNA上,形成复制叉。.,2.RNA引物的合成 在合成DNA链之前必须有一种引物。引物就是在DNA模板链上装配的一小段互补RNA,而末端有一个游离的3-OH。DNA聚合酶只能把底物(dNTP)转移到引物游离的3-OH上去。,(二)复制的延伸(长),1.半不连续复制(semicontinuous replication),前导链(领头链)和滞后链(随从链)合成由DNA聚合酶催化,酶进入复制叉在引物上延伸,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为

22、模板,从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1)DNA酶作用(2)在引物上加入底物 dNTP(3)方向 5 3(4)半不连续性复制,前导链和后随链,后随链,前导链,冈崎片段,复制叉前进的方向,方向?,先导链与后随链的矛盾如何解决?,根据计算,每一复制叉仅含1个DNA聚合酶全酶,这说明前导链和随后链上的DNA合成是由同一复制体负责的。但DNA两股链上的DNA合成不是同步进行的,并且方向相反,那么复制体是怎样工作的呢?为此提出了模型认为:当前导链上开始DNA合成和复制叉向前移动时,随后链即向后回折成环。,回环模型,(三)复制的终止,在单方向复制的环状分子中,复制的终点就是它的复制原点,在双方向复制的环状

23、分子中,大多数是两个生长点的简单碰撞。1.去除引物,填补缺口 2.连接冈崎片段,1.去除引物,填补缺口,在原核生物中,由DNA聚合酶来水解去除RNA引物,并由该酶催化延长引物缺口处的DNA,直到剩下最后一个磷酸酯键的缺口。在真核生物中,RNA引物的去除,由一种特殊的核酸酶来水解,而冈崎片段仍由DNA聚合酶来延长。,2.连接冈崎片段,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形成最后一个磷酸酯键,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长链。,三、DNA复制的保真性,为保证复制的准确性,细胞以下列机制提供相应的保障:DNA聚合酶和的53的聚合作用 DNA聚合酶和在模板引导下,按53进行DNA聚合时,可以严格按照碱基互

24、补配对的原则进行合成,所以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 DNA复制的基础。,DNA聚合酶35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可对已经加上去的核苷酸进行校对,当新合成的互补链上有错误的核苷酸时,即行使35外切酶活性,将连接上的错误核苷酸从3端切除,直至正确配对处为止,然后再继续合成。,切除引物 由于刚开始聚合时较易发生错配,所以生命体选择先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由DNA聚合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引物切除,再由DNA聚合酶的53聚合酶活性在切除引物处补平。,聚合时的方向 现在已知DNA的聚合都是53,为什么不能从35端聚合呢?原来,如果按53聚合,一旦出现碱基错配,可由DNA聚合酶从3端切除聚合上的错误的核苷酸

25、,剩下3-羟基,后者可以接受由以dNTP为原料而生成的单核苷酸,即dNTP可以和上一个核苷酸的游离3-羟基生成3,5-磷酸二酯键,dNTP自身水解掉焦磷酸。,遗传物质的复制几乎是一个完美的过程,一个E.Coli的基因组有107核苷酸,1/1010bp(只有一个碱基配错)的错配率相当于每1000个细菌细胞,每代只有一个错误碱基的参入,真核细胞同样如此。,二、真核生物(一)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拓扑异构酶 分子量约为95kDa的单体蛋白。虽然它所催化的反应与原核生物的酶相似,?但它同样能使正、负超螺旋DNA松弛。松弛作用不依赖于ATP,能发生于有EDTA存在的条件下,Mg2+能提

26、高该酶的活力。,拓扑异构酶 为150 kDa-180 kDa的均二聚体,能以同样的速率松弛正、负超螺旋DNA;与原核生物不同点:真核生物拓扑异构酶不能产生负超螺旋,发挥作用时需要ATP和Mg2+。,(二)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哺乳动物细胞中已分离出5种DNA聚合酶,分别以、来命名。它们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基本性质相同,都是以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为底物,需Mg2+激活,聚合时必须有模板和3-OH的存在,链的延伸方向为53。,(1)复制蛋白A(replication protein A,RP-A)真核生物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其作用类似于大肠杆菌的SSB蛋白。,(三)端

27、粒酶(telomerase)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成百个6个核苷酸的重复序列所组成(人为TTAGGG,四膜虫为TTGGGG)。,端粒(酶)的功能 稳定染色体的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并可补偿滞后链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复制可使端粒5末端缩短,而端粒酶可外加重复单位到5-末端上,结果使端粒维持一定的长度。,DNA损伤的修复,(一)基因突变,DNA碱基顺序的改变,是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产生的。由于DNA是具有复制功能的分子,一旦DNA碱基顺序出错,它就会通过复制机制遗传下去。由于DNA碱基顺序的改变引起生物遗传性状显著变化的现象

28、,称为基因“突变”。,(二)引起突变的因素 1.物理因素 由紫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等引起的DNA损伤。其中,X射线和电离辐射常常引起DNA链的断裂.紫外线常常引起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如TT,TC,CC等二聚体。这些嘧啶二聚体由于形成了共价键连接的环丁烷结构,因而会引起复制障碍。,当DNA受到大剂量紫外线(波长260nm 附近)照射时,可引起DNA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碱基共价聚合,形成二聚体,例如TT二聚体。,胸腺嘧啶碱基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发生二聚加成反应:在DNA分子中,如果两个胸腺嘧啶碱基相邻,在紫外光照射下,可能发生上述聚合反应,其结果是破坏了正常复制或转录。,3.化学因素 脱氨剂:如亚硝

29、酸与亚硝酸盐,可加速C脱氨基生成U,A脱氨基生成I。,(四)修复方式,1.光修复(以下四种修复方式作以了解)光复合酶能特异地和嘧啶二聚体结合,在可见光下催化光化合反应,使环丁烷环回复到两个独立的嘧啶,这一过程叫光复合作用。,light repairing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修复作用。光复活能够修复任何嘧啶二聚体的损伤。其修复过程为:光复活酶(photo-lyase)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在300600nm可见光照射下,酶获得能量,将嘧啶二聚体的丁环烷打开,使之完全修复光复活酶从DNA上解离。,2.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ing):这也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修复机制,可适用于

30、多种DNA损伤的修复。该修复机制可以分别由多种不同的酶来发动,如核酸内切酶、DNA糖苷酶等。,3.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ing):这是DNA的复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有差错的修复方式。,4.SOS修复 这是一种在DNA分子受到较大范围损伤并且使复制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修复机制,以SOS借喻细胞处于危急状态。DNA分子受到长片段高密度损伤,使DNA复制过程在损伤部位受到抑制。损伤诱导一种特异性较低的新的DNA聚合酶,以及重组酶等的产生。由这些特异性较低的酶继续催化损伤部位DNA的复制,复制完成后,保留许多错误的碱基,从而造成突变。,某些病毒的生存方式。如 HIV病毒,七、D

31、NA的反转录合成 逆转录(RNA指导的DNA合成),胞膜蛋白,双分子层,衣壳蛋白,RNA(病毒基因),破坏免疫识别机制,引起免疫系统失效!,人类免役缺陷病毒,人类免役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获得性免役缺陷综合(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逆转录病毒DNA单链,(),见我师261页,单链病毒DNA复制互补链,异源重组,病毒RNA转录,(),免疫系统的敌我识别机制失效!病毒转回到胞液,在那里进行翻译。,切割形成病毒蛋白,组合成新病毒并攻击下一个目标,指导形成病毒蛋白原链,RNA病毒病

32、毒颗粒(viron)由病毒RNA基因组和包被在外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的生存方式:病毒编码包装基因组所需的蛋白,以及一些在感染循环中复制病毒所需的蛋白质。其他蛋白质由宿主提供。因此病毒不能独立生存。,治疗原理(鸡尾酒疗法),阻止逆转录DNA阻止病毒蛋白原切割,洁身自好预防为主,一、概念 以RNA为摸板。按照RNA中的核苷酸顺序合成DNA。,八、DNA的反转录合成逆转录(RNA指导的DNA合成),某些含有RNA的病毒只是转化受感染的真核细胞,这类病毒将正常的细胞转变成恶性细胞,因而称之为致癌RNA病毒(曼夫352)。这些被感染的细胞能够生存并能继续分裂,而且能形成新的病毒颗粒。,二、逆转录酶,R

33、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RDDP,RNA病毒如何感染是真核细胞的DNA基因组发生改变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神秘地保持了很长时间,直到1962年Howard Temin提出假设,有逆转录酶,1970年Temin 和David终于证实RNA病毒 中有逆转录酶存在,因此获得1975年诺贝尔奖。,RNA肿瘤病毒,DNA前病毒,RNA肿瘤病毒,二、逆转录酶 存在于真核生物的RNA肿瘤病毒中。催化特性:以四种dNTP为底物,需模板和引物。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互补DNA(cDNA)。具有核糖核酸酶功能,水解RNADNA杂合分子中的RNA。以自己合成的DNA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从而形成双螺旋。,催化过程:,(cDNA),DNA,正链,前病毒,合成的双链病毒DNA参入到被感染的真核细胞双链DNA基因组中,宿主细胞基因组因此而发生改变,正常的细胞转变成癌细胞。细胞分裂后,病毒DNA被转录产生病毒RNA,RNA翻译产生病毒蛋白,病毒RNA和病毒蛋白结合形成新的病毒颗粒并与细胞膜结合,最后从细胞中释放出来。,逆转录酶的其他活性,DNA内切酶活性 所有的逆转录酶都表现出一定的DNA内切酶活性,这种酶活性具有位点特异性。DNA旋转酶活性螺旋酶活性 tRNA结合活性 所有的逆转录酶都具有与其引物tRNA结合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