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四.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历史地图,对历史地图与现代地图进行比较,知道同地不同名和同名不同地这两种现象,从而注意历史地图与现代地图之间的区别。以在历史地图上再现历史情景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历史地图的释读,同时培养学生的复述表达能力。以历史地图对照小说中的情节,培养学生的全面分析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学习、运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增强历史的直观性、立体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大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活动的载体,而地图是认识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运用
2、历史地图能更好的学习历史,理解历史。教学重点:在地图上再现历史教学难点:古今地名的变化活动过程:导入:你迷过路吗?迷路后怎么办?如果说这时候能给你一张当地的地图,是不是就可以放下你悬着的心,轻松摆脱困难呢?学习历史也是一样的,当你不小心走入“迷宫”的时候,给你一张地图,你照样可以在“山穷水尽”中“柳暗花明”!新授:一、学会看历史地图: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先要会看历史地图。历史地图和现代地图有什么异同?学生通过自学分析归纳。同:历史地图和现代地图大致一致。历史地图的方向,也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历史地图上的河流、山脉和今天的也大致一样,但个别也有变化。如,古老的黄河,历史上就曾多次改道。异:历
3、史上的地名、山脉等名称,有不少与今天不同,我们看历史地图,就要弄清古地名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所以,历史地图的下面都有古今地名对照。活动一:先来对照两幅地图(图一:“东汉疆域”是历史地图、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是现代地图)。然后填写你书上的表格,看一看我们今天的许多地名在东汉叫什么名字。这是一种同地不同名的现象,刚才大家在比较两张地图的时候,关键是要找对参照物,比如长安(西安)在黄河“几”字型的右下角附近。古城市名今城市名古地名今地名古河流名今河流名长安夷洲河水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洛阳江水二、结合具体的史实,在地图上再现历史利用地图学习历史,就要在地图上再现历史。怎样再现历史?这要结合具体
4、的史实来谈。如,要了解历史上的一次战役,就要在历史地图上找出这次战役的地点,还要找出交战双方原来的所在地区,双方交战路线,再结合课本上讲到的战役背景战役时间和具体的交战情况,就不难再现这次战役的原貌,并容易理解双方胜负的原因。活动二:1、请在图三东汉末年形势图的两个战役符号中,找出官渡和赤壁,分别填在方框里;并不同颜色的彩笔,画出交战双方原来所在的区域。2、 ,请在图四赤壁之战形势图的几种箭头中,找出曹操进攻方向和败退方向,再找出孙刘联军的进军方向和追击曹军的方向,分别填在右上角的图例上。 3、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前根据图四向大家讲述赤壁之战的过程。活动三:对照图五张骞出使西域图、图六世界地图局部
5、和图七中国地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1、张謇出使西域的出发点是今天的_(城市),途经今天中国的 、 和 (省份)。(在屏幕横线上点击显示答案)2、你能看出张骞出使西域的一些什么问题?古代西域的范围大于今中国的新疆地区,张骞出使西域,实际已经走出今天中国的边境而到达了中亚。(屏幕演示)三、 地名的变化:地名的变化有几种情况?1、各个时期的历史地图上的地名时常变化,不理解这一点,仍然会迷路。如今天的南京,在三国时,称建业;东晋时,称建康。2、又如,地名虽然相同,但所指的地点并不一样。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图六东汉疆域、图七北宋疆域(局部)和图八日本疆域,并在图旁加上注:六东汉时把洛阳和长安分别称为东、西二
6、京。)3、请指出图六、图七和图中八的东京分别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图六:今洛阳、图七:今开封、图八:今日本首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屏幕演示) 练习:说出下列的“东京”分别指的是何地?1、东京曾作为2002年足球世界杯的主赛场之一 2、东汉张衡作东京赋表达对奢靡生活的否定 3、北宋灭亡后,有人怀念故都,写成东京梦华录一书(屏幕演示)1、日本首都 2、河南洛阳 3、河南开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屏幕演示)3、另外,一些地名在今天的什么地方,现在还有争论,如赤壁之战的赤壁在今天的湖北嘉鱼县东北,还是在湖北的赤壁市,就有争论。活动四:你能否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同一地点的地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了变化。学生讨论回答。小结:1、历史地图上的河流山脉和现代地图上的大体一样(个别也有变化),不过名称有不少与今天不同。2、无论是同地不同名还是同名不同地,大都出现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关键是要确定地名所在的时期。3、历史上的任何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只是有的我们今天能确定,有的还存在争议,有的甚至已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