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983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论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论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论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论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论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论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论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课堂教学的效益不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又是我们每个教师经常思考和讨论的一个话题。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特别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效益,就必须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1有效教学的涵义教学作为一种既复杂、特殊又有明确的目的性

2、的认识活动,其有效性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追求的。什么是有效教学?即有效教学的本来含义是什么?为了弄请这个问题,我们先明确“有效”和“教学”的含义1。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3、: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获得成功或表现俱佳的教学行为2。有效教学又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

4、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人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Xloo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效益又分为隐性效益和显性效益;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显性效益: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显性知识的获得;隐性效益: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

5、学美等缄默知识的获得。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

6、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自身发展的基本思路应是由传统的讲授型教师向现代的研究型教师转变。因此,我们在关注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发展。(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基本的想法是由被动接受学习向学生自主能动学习转变,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2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

7、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

8、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3.)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

9、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5).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即有效教学的策略也有三种: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教

10、学的评价策略。(一)、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准备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传统的教学理论把教学准备称为“备课”。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1。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即组织处理教材、分析自我和学生、选择教学行为方式即选择教法、制定教学计划即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其中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准备的核心。限于篇幅,这里只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与教学方案的管理策略

11、。 1. 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课堂教学叙写的是目标,而不是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然而我们的教师对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目的当作目标,导致一堂课的目标也要写上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这些对得不明、错得不白的语言,或者说是正确的废话,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理或评价的价值,也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12、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这里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二项式定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具体评价“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是否形成。(3).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4).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能熟练的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等。

13、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2. 教学方案的管理策略教学准备的结果是教学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对教案的管理(一般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管理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施行为即40分钟的课堂效益。然而,目前对教案的管理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走向过于繁琐的所谓规范化、标准化,对所有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而且管理的要求过于具体、过于详尽、过于死板。教导处在检查教案时只看有没有一般教案的统一的步骤与要求,只要有就写上日期,盖上教务处的张就算合格。这种过于死板、规范化的管理是教案管理的大忌。我们知道,对教案的规范化

14、管理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来说是必要的,但对合格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而言,过于规范可能是弊大于利。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有时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既然是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教学准备的产物应该是多样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教学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再者,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容易使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如果把这种管理权部分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与充分,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模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研究表明,教案过于详尽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

15、进行讨论。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准备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表现要差些。这就说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新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别往往也就在于此。(二)、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阶段。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来划分主要有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

16、行为,这种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而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三类。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让教师了解这些行为类别,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非常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技能,这既非可能,也无必要。有些技能并非依靠培养或培训方案来获得,而是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然而,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选择。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

17、样的行为。同样,内容对行为也有制约作用,如体育与数学的目标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所采用的教学行为也应该不一样。学生准备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不同阶段的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同一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准备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准备程度。对每位教师来说,其他四种因素有可能是相同或差不多的,但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却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世界上不可能有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教师,我们不要奢望每位教师都去做

18、这种不现实的理想的人,但是我们可以要求每位教师都去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可能粉笔字写得不好,让他花很多时间去练习,结果也不一定有多好,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那么他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利用电脑或投影仪来代替自己的板书,照样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倡导每个教师都应该做这样的聪明人,而不应将种种不现实的要求强加给每一位教师。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三 )、教学评价策略1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

19、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尽管评价一词早就在我国的教育文献中出现,而且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但是,评价的背后用以支撑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却没有具备,许多人还以为评价与考试、测验没有什么区别。评价比考试、测验先进在什么地方,它的意义何在。1. 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而不是给学生分三六九等。2. 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

20、评价的单一范畴。如知识掌握程度检查,它已经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还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等。3. 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4. 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5. 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得评价是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因此,它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

21、重要指标。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取得了进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的;反之,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什么进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就没有多少效果。从评价活动的组成来看,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包括确定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编制学业评价的试题、实施以测验为主的评价活动、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等几个方面。需要教师具备试题编制技能,而目前由于有大量的试题集,有部分教师经常照搬照抄练习题和考试题,导致自己本来应该具备的试题编制技能的丧失,这样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如目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和作业量过大等问题,其中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编制试题。经过我们的研究,会编试题的教师如果心态正常,一般说来,他的学

22、生课业负担就不会太重。反之,教师自己很少或几乎不编试题,他所教的学生往往负担就过重。教师课堂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然而在我国却很难推广。这里面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与认识问题,如学生观、评价观、感情分等;二是技术问题,即不知道怎样操作。要使学生评价达到一定的信度与效度,必须处理好以下这些技术问题。1. 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2. 评价指标控制在10一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3. 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4. 指标的产生尽可能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23、 5. 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将由学生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6. 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避免个别班主任集体作假。7.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作发奖金的唯一依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专职教师的平均分。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评教师的科学性就可以得到保障。经过研究,在学校采用学生评教师制度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在学校时的心理环境。参考文献:1 钟启泉、崔永漷、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8月,第222-234页. 2 张大钧主编. 教学心理学.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13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