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一、概述(一) 项目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二) 专业群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三) 服务领域模具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子电器制造业。(四) 项目组成员项目分工姓名所属单位职务/职称项目组顾问汤漾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项目组组长董晓华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精冲公司副经理/正高级工程师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廖传林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模具专业带头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项目组成员:程新建中国人民解放军3303厂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周仕武武汉科锐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高
2、级工程师高佳虎武汉重工集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朱剑平武汉先锋模具公司技术总监/工程师肖述斌武汉凯尔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潘 达东风楚凯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胡成龙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系系主任/副教授刘小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教授/正高级工程师刘 兵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模具教研室主任/讲师吴元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工程师陈 刚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高级技师(五) 计划资金投入及用途实施本项目建设,总计划投入资金23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入550万元,申请地方财政投入85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700万元,学院自筹200万元。资金用途如下:20万用于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
3、设320万元用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302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1528万元用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35万元用于社会服务建设,10万元用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80万元用于专业群建设。二、建设背景(一) 行业背景1行业背景分析模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及信息行业等各个领域,武汉的四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及机械、钢铁、光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发展都与模具息息相关。在湖北地区基本形成了武汉以机械、汽车、轻工和电子模具为主,十堰、襄樊、随州以汽车模具为主,鄂州、黄石以塑料模具为主,荆州、宜昌以轻工、军工模具为主的格局。目前湖北省模具生产企业达300多家,行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并以每年1
4、亿多元速度递增。模具产品朝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高效方向发展,模具生产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精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人才需求分析学院地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周边分布有大中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几十家,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富士康公司、中原电子、武汉凡谷电子公司、733工厂、3303工厂、武汉烽火集团等企业对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有稳定的需求,据武汉新技术开发区人才市场预测,未来五年该产业区内的模具、数控类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2万。 与我院一桥之隔的武汉经济开发区,是武汉、华中乃至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支柱产业。形成以东风公司、神龙公司、东风本田
5、、武汉中誉、三环集团、东风电动汽车、东风裕隆、东风伟世通等企业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群,需要大量冲压模具、精密注塑模等技术人才。据统计,在未来五年内武汉开发区的数控、模具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将超过3万人。武汉市在汉南建设的华中地区最大的模具生产项目“武汉模具工业园”,总体投资30亿元,规划用地800亩,重点配套我市汽车产业链,引进模具生产发达地区的先进企业,为面向全国各类工业项目提供高质量模具产品。模具工业园的建设将需要大批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专门人才。根据对武汉地区模具专业人才市场调研,许多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和模具加工人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特别是对会使用AUTOCAD、PRO/E等设计软件、有一定工
6、作经验的模具设计人才,掌握加工工艺、会使用UG或MASTERCAM编写刀路、有一定经验的数控加工人才,是目前社会最急需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二)专业建设基础我院于2003年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作为专业方向建设。随着模具人才需求量增加,为适应市场的需求,2005年设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并于当年确定为武汉市重点建设专业。每年招生人数稳定在280人左右,现有在校生925名。1. 专业建设主要成效(1)建立“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08年,按照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的方式,引进武汉凯尔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
7、”,占地面积1200m2,设备20多台套,年产值100多万;引进东风楚凯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校内共建 “机械制造与模具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占地面积3200m2,加工设备70多台套,年产值4000多万。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在企业环境下开展生产性实训效果良好。 (2)开展“订单培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有成效 开展“订单培养”,培养企业急需专岗人才。2004、2005年与珠海格力集团每年签订订单30人,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与江苏无锡绿点模具厂合作,每年签订订单30多人,2007年与广东龙记集团模具厂签订32人订单,。2008年、2009年与长江融达电子公司,联
8、合开办了“长江精冲技术特色班”两届共65人, 2010年与顺德海信科龙合作订单35人。学院利用CAD实训教学,为长江融达电子公司完成模具图纸电子化近300套,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益。此外,学院利用模具数控加工实训为长江融达电子公司加工产品产值100多万元。2009年东风楚凯进入学院形成“校中厂”后,企业在完成学生模具加工生产性实训任务,并吸收了近40名学生就业。学院还利用本校师资的技术优势,由专业教师范有雄带领技术小组,为企业开展了相关技术服务。 (3)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突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职业化特点,开发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
9、础、电工与电子技术3门综合平台课程(与机械制造类专业共享),模具CAD/CAM、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课程推进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开展案例教学。 (4)建立“教师下厂锻炼”制度,多途径、多渠道建设教学团队。组织14人次专业教师赴武重集团、长动集团、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武汉先锋模具等企业顶岗,积累了企业工作经验。组织专业教师11人次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部教师培训基地学习模具设计与制造新技术。近几年来,本专业从机械制造企业和模具行业企业一线引进4名高级工程师,聘请了15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实
10、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指导,推进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5)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高参加国家、省、市模具、数控等各项大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湖北省第一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中落料模项目荣获1个一等奖和2个三等奖,在中南地区港澳特区第二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获二等奖3个,在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在湖北省第二届数控大赛中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2010年首次参加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模具-3D测量与制造项目荣获三等奖。模具专业近二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
11、双证率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企业满意率达95%。模具专业毕业生有4名同学作为高级技术人员送到日本研修。2. 师资队伍状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有一支年富力强、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团队,该团队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特色,并有一名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指导专业建设。本专业共有教师18名、外聘兼职教师15名,专业带头人1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正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2名(双师),高级技师2名,“双师型”素质教师达到83.3%。 3. 实验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初步建立了“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模具装配与维修
12、、模具成型、模具检测”五大实训模块,现有配置高性能计算机160台、安装有PRO/E、UG、SolidWorks等软件的模具CAD/CAM实训室、20套冲压模具的冲模拆装实训室、20套注塑模具的塑模拆装实训室、24台数控机床的数控加工实训室、8台特种加工设备的电加工实训室、45工位模具维修钳工室、2台压铸机的压铸生产实训室、2台冲压机和2台液压机的冲压生产实训室、2台注塑机的注塑生产实训室、40台普通车、铣床的机加工实训室和以三坐标测量仪为主的技术测量实训室等。共有专业实验实训室和生产实训室35间(含共享)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总价值900多万。 校内生产性基地:与武汉凯尔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13、合作在校内初步建成了集“模具设计、制造、成型”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东风楚凯汽车零件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校内模具加工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与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3303工厂、武汉先锋模具厂、凡谷电子公司、富士康公司、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机厂、绿点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惠阳市亿讯工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4. 目前存在的不足(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3)专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建设目标按照“以就业为导
14、向,服务地方经济、创建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紧紧依托武汉模具、汽车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产业,以精密模具为专业发展方向,为武汉及华中地区培养模具设计、制造、维修及软件应用能力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实施“引厂联企、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基于工作过程和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行“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共育人才水平,与企业共建一个校内精密模具技术实训基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模式。将专业建成能带动相关专业群改革与建设的标杆和全国重点专业。各分项建设目标如下:(一)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建立由学院、企业、模具行业参与三方合作的办学有关
15、人员组成的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负责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顶岗就业等组织协调管理。(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武汉凯尔信、东风楚凯、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3303工厂等企业合作,实施“引厂联企、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校企共育人才,内引“校中厂”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外联“密切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行12学期教学、按能力递进模块,分段进行工学交替。2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课程体系,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与企业共同开发核心课程5门,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实训模块5个,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教材6门并出版,开发6门网络课程。3推行“以企业工作任
16、务为载体的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以企业工作项目为教学项目,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按企业项目检验标准考核学生课程成绩。建设2间仿真企业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一体的一体化教室。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完善模具技术中心,实现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提升2个“校中厂”共育人才水平。校企共建“精密冲压生产车间”,将企业的观念、规范、管理、文化和师资等渗透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从“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升华。由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提供技术、生产订单,学院提供场地、实训设备,以“人才共育、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建设“精密冲压生产车间”。5改革教学组织模式。实行“多学期、
17、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改原6个学期为12个分段学期,按技能模式、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分段组织教学。6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立质量反馈系统、强化过程管理,建立三级督导与监控机构,吸收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价,建立科学规范、适合高职特点的评价体系。7专业群建设。共享模具专业建设成果,共用模具专业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按“机械平台+专业模块”建“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课程体系,重点建设3门课程、完成3本教材、培养专业带头人3人。(三)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业硬、会操作、懂教育、能研发”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从企业聘请2名技术专家任专业带头人、从企业引进5名能工巧匠为实训指导教师
18、,聘请25名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制定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和培养7名专业骨干教师规划,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教师技术能力。(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主动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企业合作建立“精密模具技术研究所”,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服务,与企业合作进行模具研发;每年培训200名中企业员工,与劳动部门配合,做好职工转岗培训和农民工上岗培训,每年在200名以上。为企业中职毕业生在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100名。四、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1成立学校、企业、行业三方有关人员组成的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由武汉凯尔信公司、东风楚凯公司、长江融达电子、3303工厂、武汉重型机床厂专
19、家各1名,学校校内专业带头人及系领导各1名组成组成。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职责:(1)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培养目标、人才规格;(2)建立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合作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评价、考核等各项制度和运行机制;(3)组织人员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科学研究;(4)整合学校、企业、行业三方教学、生产、管理、服务、科研资源;(5)组织人员参与制定模具行业技术标准、模具行业任职标准。2进一步深化“引厂入校”的合作模式,实现“引厂入教”在与武汉凯尔信公司、东风楚凯公司等合作建设“校中厂”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引厂入教”。(1)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合作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与
20、办法。成立由46人组成生产与实训协调小组,校企双方各23人,每月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生产与实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立企业员工和指导教师双方参与的实习实训教学管理组,由2-4人组成。负责实训计划制定和实训任务的落实,实训成绩的考核,实训教学的评价。(2)校企主要负责人交叉挂职,企业负责人任机械系副主任,机械系负责人任企业副经理。负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企业生产的重大事项决策。3校企以“人才共育、利益共享”合作建设“精冲冲压生产车间”。与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厂合作,将学院现有2台液压机改造成精冲设备,由厂方提供汽车零部件生产订单,师生和企业共同开发模具,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生产性实训,实
21、现利益共享。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资金预算见表3.3.1表3.3.1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资金预算表(万元)序号项目名称经费投入2010年2011年2012年合计1合作体制机制建设533112运行机制的建设22263基础工作与制度建设1113合计86620(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武汉凯尔信公司、东风楚凯公司等“校中厂”为支撑,与武汉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武汉先锋模具厂、3303工厂等企业深度合作,形成“引厂联企、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方式的体系与实施方案。(1)实践“引厂联企、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厂联企”是指校内引“校中厂”,
22、校外联系“密切合作企业”其核心是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共同促进生产,共享人才培养成果”等三个主要方面,共同培养人才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共同促进生产是学校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学院灵活安排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时期,在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部分生产任务,实现了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完成后,企业优先录用合作专业学生。“能力递进”,是基于职业成长规律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按“初学者(入门认知)到高级学习者(基本技能)到有能力者(专项技能)到熟练者(综合技能)直到专家”这样一个人才培养路线图进行设计实施“校企交融、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
23、程中,利用校企业合作平台,实现工学交替。将原来的6个学期分成12个小学期,以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交替进行、学校与企业培养的交替。具体实施方案如图3-3-1图3-3-1 模具设计与制造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框图(2)组织与运行 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调研。根据武汉地区及湖北省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专业中长期的人才需求趋势。 实施“引厂联企、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模具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专业建设与改革,承担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充分发挥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董晓华的指导作用,引领专业在精密模具方向建设与发展,使专业培养水平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
24、上。 充分利用学院的“校中厂”,开展模具设计与制造生产性实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开发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项目,保证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训练的实施。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长效机制,不断拓展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确保学生半年以上(3个小学期)顶岗实习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定期与用人单位交流,了解企业对学生岗位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及学生对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资金预算见表3.3.2表3.3.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资金预算表 (万元)序号项目名称经费投入2010年2011年2012年合计1高职教育理念、教学理论学习培训52
25、182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合作模式的建立555153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课题的研究3339合计1310932 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从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人员职业岗位要求出发,分析岗位的工作过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将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计如图3-3-2、图3-3-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路线图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结合高职教育最新理念,基于现代模具企业中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对模具行业中职业岗位群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模具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深入企业、深入岗位、
26、深入生产,向企业技术人员调研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方法和劳动工具等信息,确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对象、方法、所需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详见表3.3.3表3.3.3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序号工作岗位岗位描述职业能力及素质1冲压模具设计人员根据要求进行冲压件产品结构设计、拟定冲压成型工艺方案、完成冲压模具结构设计1)掌握冲压件工艺性分析与优化设计能力 2)掌握量、检具使用能力 3)掌握手工和CAD绘图表达的能力4)掌握公差与配合知识的能力 5)掌握识读冲压件英文图纸与相关技术要求的能力6)掌握冲压工艺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的能力 7)掌握冲压
27、工艺卡制作的能力8)掌握冲压模具设计计算能力 9)掌握冲压模具零件材料选用的能力10)掌握冲压模具标准件选用与再加工能力11)掌握冲压模具与冲压设备匹配的能力12)掌握冲压模设备使用的能力2塑料模具设计人员根据要求进行塑料件产品设计、拟定塑料件成型工艺方案、完成注塑模具结构设计1)掌握塑料件工艺性分析与优化设计能力 2)掌握量、检具使用能力 3)掌握手工和CAD绘图表达能力 4)掌握公差配合知识的能力 5)掌握识读塑件英文图纸与相关技术要求的能力6)掌握注塑成型工艺方案的设计与优化能力 7)掌握注塑成型工艺计算及注塑模具设计计算的能力8)掌握注塑模具标准件选用与再加工能力9)掌握注塑模具与成型
28、设备匹配的能力 10)掌握注塑模具零件材料选用的能力 11)掌握三维设计软件操作的能力 12)掌握注塑成型设备调试的能力 3模具零件加工制造人员根据要求完成模具零件制造和标准件改造1)掌握识读模具装配图与零件图的能力 2)掌握制订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实施能力 3)掌握机加工机床操作的能力 4)掌握特种加工机床的操作能力5)掌握数控加工编程及数控机床操作的能力 6)掌握零件加工精度检测的能力 7)掌握公差配合知识的能力 8)识读常见数控机床英文操作面板的能力4模具装配调试人员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完成模具装配与调试1)掌握识读模具装配图与零件图表的能力 2)掌握制订模具装配工艺规程的能力3)掌握钳工
29、装配技术操作的能力 4)掌握装配质量检测判定与处理的能力 5)掌握模具常见缺陷调试处置的能力 6)掌握公差配合知识的能力 7)掌握成型设备性能特征及使用的能力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课程体系根据武汉地方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实际,将现代制造行业技术领域内相关的岗位群整合成专业群,整合专业群中各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建专业(群)基础平台,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能力设置课程,形成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在此基础上,开设专业拓展课程,拓展专业能力。基础平台,重点是文化素质和专业群基本技能为机械类所有专业(专业群)共有职业基础。它解决或增强学生职业适应性与发展能力。专业能力模块突出专业的方
30、向,核心是职业能力,这个阶段是职业的针对性学习。“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课程体系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合为一体,主要特点是从最简单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项目开始,过渡到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项目,学习难度由简单到复杂,按照职业化逐级递进的模式设计,保证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循序渐进,以职业基础技能职业专项技能职业拓展技能顶岗实习的顺序进行。在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同时,在实际生产环境和工作岗位中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在职业意识的引导下,促进规范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把岗
31、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实践教学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核相一致。如将CAD职业资格要求的有关应知、应会部分融入到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中, 把数控中级证书有关应知、应会部分融入到模具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中,将三维CAD证书的有关应知、应会部分融入到模具CAD/CAM(PRO/E)课程中,将模具钳工证书有关应知、应会部分融入到模具技术综合实训。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素质、法制意识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图3-3-4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经费预算见表3.3.4表3.3.4课程体系建设经费预算
32、(万元)序号建设内容经费预算201020112012小计1企业调研33392专家专业论证22263课程标准制定42174教学改革立项55515合计14121137(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立课程建设小组。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课程教学,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性强、与生产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进行课程开发。重构与工作内容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建立与职业标准对应的课程标准、考核方式。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和考核方式与国家技能岗位等级考核融合,实现双证融通。校企共同建设专业核心项目课程。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建设,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建设的专
33、业核心项目课程主要有模具CAD/CAM模具数控加工与编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等5门。如表3.3.5 表3.3.5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表(万元)序号课程名称建设目标责任人参与企业完成时间经费1模具CAD/CAM国家级刘兵武汉凯尔信公司2013年202模具数控加工与编程院级杜军东风楚凯公司2011年15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省级袁小会武汉凯尔信公司2012年184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省级吴元祥733工厂2012年185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院级刘金铁武汉先锋模具厂2012年15合 计86优质项目课程开发实例。5门核心课程均以真实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针对工
34、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要求,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实例如下:模具CAD/CAM教学内容由实体造型、曲面造型、零件装配、工程图绘制、模具设计、加工编程和综合实训等7个模块组成。图3-3-5模具CAD/CAM课程教学设计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通过6个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冲压材料的选用、冲压设备使用以及冲压模具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模具行业完整工作过程的方法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图3-3-6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根据岗位要求组织教学。通过5个项目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塑件结构设计、注塑模具设计和注塑机成型参数调试等行业从业的基本技能。图3-3-7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
35、学设计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选择典型模具零件为项目,以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根据企业对模具制造岗位的能力要求,在典型模具零件加工过程中完成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图3-3-8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教学设计(3)教材建设与武汉凯尔信公司、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东风楚凯公司、武汉先锋模具厂等企业合作,校企共同开发工学结合项目教材6本,其中,建成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建成省部级规划教材1本,院级优秀教材4本,均公开出版发行。建成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案、试题库、教学录像、教材以及教学模型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成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方便在校学生、行业从业人员自主学习,建设成果社会化共
36、享。教材建设计划与经费预算如表3.3.4表3.3.6教材建设经费预算一览表(万元)序号课程名称建设目标责任人参与企业完成时间经费1模具CAD/CAM国家级规划教材刘兵武汉凯尔信公司2013年92模具数控加工与编程公开出版杜军东风楚凯公司2012年7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省部级规划教材袁小会武汉凯尔信公司2012年84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公开出版吴元祥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2011年75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公开出版刘金铁武汉先锋模具厂2011年76精冲模具技术公开出版廖传林张义仁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2011年7合 计453推行“以企业工作为载体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专业核
37、心课程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充分利用CAD/CAM实训室,开展项目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主要课程有模具CAD/CAM、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3门课程。充分利用数控加工仿真室,模具数控加工编程以“校中厂”模具加工为案例,讲授工艺设计与编程技能,学生边学边做,边进行仿真加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发以项目为中心的实践教学5门。如模具数控加工操作实训电加工实训以产品为项目进行训练。手工制作模具以一个简单弯曲模具为项目,完成模具钳工基本技能训练和模具认知训练。AUTOCAD零件实训以733厂模具图纸电子化为项目进行训练。
38、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以冲压机床运动机构设计为项目进行结构设计。改善教学条件,新建多媒体教室5间;改革教学模式,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室2间。教学模式改革经费预算见表3.3.7表3.3.7 教学模式改革经费预算一览表(万元)序号项目名称主要设备完成时间经费1多媒体教室5间投影机、计算机及语音设备2012年102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室(2间)三维扫描,快速机、计算机各类典型模具、小型机床、钳工台等2012年1003教学组织模式建设2012年10合 计120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等方式,充实完善现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基地,形成集“教学、生产、培训、开发、鉴定”五位一体的产学研新
39、型组织。在“校中厂”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体制机制建设,实现联合培养模具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全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立紧密联系企业,与武汉大型企业(武重集团、东风集团)共育模具专业人才。(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围绕模具技术的新发展和综合运用,增加、扩充实训设备,增大单位时间内的实训教学规模,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完善模具实训基地系统建设,提升服务社会技术能力。模具技术中心建设系统设计如图3-3-9图3-3-9模具技术中心框图校内实验实训建设计划见表3.3.8序号实验实训室名称项目属性建设目标责任人完成时间建设经费(万元)1金相与热处理实验室扩建院级重点张蓓2010
40、年92力学性能实验室扩建院级重点刘兵2010年153快速成型设计室新建省级示范标准胡成龙2011年1904特种加工车间扩建省级示范标准吴元祥2010年1765现代技术检测中心扩建省级示范标准胡成龙2011年1206数控加工车间扩建省级示范标准范有雄2011年7107产品成型实训室扩建省级示范标准吴元祥2012年1208计算机CAD/CAM室扩建省级示范标准林利芬2011年1089数字化工厂实训室扩建省级示范标准林利芬2012年80合计1528表3.3.8校内实验实训建设计划及资金预算一览表扩建金相与热处理实验室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新增硬度计6台、摄影装置1套、温度控制器6个、金相镶嵌机1台、金相试
41、样切割机1台、金相试样预磨机1台、金相试样抛光机2台、金相显微镜3台、金属试样常用组织、图谱1组等。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冲压材料和模具材料金相组织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模具零件的检测能力。扩建力学性能实验室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新增液压式万能实验机3台、划线机2台、球绞式引伸仪1台、扭转实验机4台、静态应变测量仪4台、转换箱4个、扭转测G仪4台、冲击试验机1台、纯弯曲疲劳试验机1台。完成冲压材料性能测试,增强学生对材料力学性能对材料冲压成型的影响的认识。新建快速成型设计室购置快速成型机2台、三维实体激光扫描仪2台,高精度模具雕刻机1台。用于产品开发、模具快速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前沿技术。扩建特种加工
42、车间在已有4台电火花机,4台线切割机和1台磨床的基础上,新增慢走丝线切割机1台、高速高精密火花机1台,外圆磨床1台、平面磨床1台、工具磨床1台,激光焊接机1台,以克服设备不足、实训项目不全的矛盾,满足多项目、大规模模具制造生产实训任务的要求。扩建现代技术检测中心在已有1台三坐标测量机基础上,新增2台不同规格的三坐标测量机,建设一个现代产品检测中心,使其既能保证工业化模具零部件加工的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进行高精度检测的能力。扩建数控加工车间。在现有24台工业型数控机床的基础上,新增12台同类数控车床,使生产性工业型数控车床达到22台。新增8台同类数控铣床,使生产性工业型数控铣床达到20台,新增6台
43、加工中心(2台五轴1台高速精密三轴),使生产性工业型加工中心达到10台,用于进行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保证同时容纳2个自然班的实训,实现实训项目多样化、系统化的实训要求,掌握新设备操作能力。扩建模具成型车间 在现有2台压铸机、2台冲压机、2台液压机、2台注塑机的基础上,新增双色注塑机1台、高速冲床1台、精冲机床1台。加强模具装配、调试实训和产品成型生产性实训。扩建计算机辅助制造实训室原有4间200台计算机CAD/CAM实训室,不能满足多个班级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要求。扩建2间共80台计算机的CAD/CAM实训室,以满足学生掌握数字制造技术的实训急迫要求。扩建数字化工厂实训室把现代化
44、的无纸化企业生产模式引入学校,真实模拟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景,建立起数字化设计制造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序号产品名称规格数量1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V2008制造工程师2008三轴加工(院校升级)402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V2008制造工程师2008多轴加工(院校)103CAXA数控车软件V2008数控车2008(院校升级)404CAXA实体设计软件V2009实体设计2009(院校)405CAXA工艺图表软件V2007工艺图表2007(院校)406CAXA工艺汇总表软件V2007工艺汇总表2007(院校)107CAXA网络DNC软件V2008网络DNC2008管理服务器端(院校升级)18CAX
45、A网络DNC软件V2008网络DNC2008管理客户端(院校升级)509CAXA网络DNC软件V2008网络DNC2008通信机床许可(院校升级)2510CAXA网络DNC软件V2008网络DNC2008高级采集服务器端(院校)111CAXA网络DNC软件V2008网络DNC2008高级采集机床许可(院校)712CAXA网络DNC软件V2008网络DNC2008高级采集客户端(院校)113其它硬件网络摄像机1814其它硬件信息采集硬件7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设备采购清单见表3.3.9序号实训室名称实训室计划面积(m2)设备名称型号台(套)数量单价(万元)金额(万元)投资小计(万元)1金相与热处理实验室60硬度计6台、摄影装置1套、温度控制器6个、金相镶嵌机1台、金相试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