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大运河开凿的时间、南北起止及中心点;大运河的作用;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结合隋运河图讲解大运河的开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联系隋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课后题“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
2、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结合课中题,补充历代诗人对隋大运河的咏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进行讨论。结合卡通问答中有关科举制的介绍和课后题,对科举制的作用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做出评价。写一个关于隋炀帝功过的短评,进行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了解隋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大运河的开凿2、科举制的创立二、
3、难点1、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凿?2、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3、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释。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学步骤一、隋朝统一南北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长安,要求学生归纳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统一南北讲清时间及所灭的政权。其意义结合“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讲解。二、大运河的开凿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3、大运河的作用三、科举制的创立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
4、响小结就隋的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有关知识提问,指出隋开凿的大运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请一位学生简要归纳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课后活动与探究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课后作业1、( )年,( )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 )。2、( )年,隋朝灭掉南方的( ),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3、605年,( )下令开凿大运河。4、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通( ),南达( ),全长( )多千米。5、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或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 )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6、开凿大运河的目的:隋朝统一后( )。7、开科举制先河的是( )。(
5、 )又创设( ),科举制正式形成。8、隋文帝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改革( )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 )。9、科举制打破了( )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 )的机会;同时,为统治者( )拓宽了道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10、隋末农民起义军中( )、( )领导的( )势力最大。 教学后记:第2课 贞观之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
6、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
7、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贞观之治”的含义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3、“贞观之治”的内容二、难点1、如何评价唐太宗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教学方法采用“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法教学步骤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
8、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一、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2、玄武门之变二、轻徭薄赋1、原因2、表现3、作用三、知人善任1、原因2、表现3、作用四、加强中央集权五、完善科举制度六、“贞观之治”的含义小结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课后活动与探究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课后作业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的名字叫( ),他要位期间的年号为( ),他是发动( )做了皇帝。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 )。他重用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为相,人称“房谋杜断”
9、。前 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5、唐初沿用( )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 )和( );六部是指( )( )( )( )( )( )。六部隶属于三省中( )省。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 )和( )。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 )科。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9、“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教学后记:第3课 开元盛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贞观
10、遗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开元盛世;曲辕犁和筒车;唐都长安。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二、过程与方法了解武则天由后妃到皇帝的历史过程及其政绩,认识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运用两分法评价武则天。通过对唐太过、武则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综合分析,说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及其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
11、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人物。唐玄宗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其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都长安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引导学生认识大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开元盛世二、难点如何评价武则天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步骤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教师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贞观之治的局面如何发展?唐朝的国势走向如何?接着,教师板书课题。一、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掌权和称帝2、“贞观遗风”二、开元盛世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2、开元盛世3、农业和手工业
12、的发展4、唐都长安小结通过小结,简要介绍唐朝从建国、强盛到衰亡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对唐朝的历史有大致了解。课后作业1、(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是废唐中宗而自立皇帝,改国号为( )。2、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玄宗( )期,史称“ ”。4、唐朝改进的生产工具,主要有( )和( )。5、负有盛名的“唐三彩”产于( )。6、唐都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 ),人口达( )万。7、写出诗人杜甫称颂“开元盛世”的诗:教学后记: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唐太宗尊为“天可汗”;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
13、会盟。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
14、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二、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步骤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一、天可汗1、唐朝的疆域2、边疆各族的分布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二、唐蕃和亲与会盟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2、文成公主入藏3、金城公主入藏4、唐蕃会盟小结用图表法小结有关内容。民族 活动地区 政权名称
15、重要首领 与唐关系 突厥 吐蕃 回纥 南诏 课后作业1、唐的疆域:东到( ),西达( ),东北至( )以北和( ),南及(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2、唐太宗派兵攻打( )突厥,俘其首领( ),对他进行了优待。3、唐太宗( )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4、唐朝对西域的管辖:( )在天山以南设立( )都护府,( )在天山以北设立( )都护府。这些是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机构。5、吐蕃是( )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 )。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 )统一各部,建立政权,以 ( 今 )为都城。6、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皇帝是( )。派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的皇帝是( )教学后记:第5课
16、 唐代的中外交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长安是唐朝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国向唐朝派遣使节;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通过对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课后的比较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能力。通过对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联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使学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
17、盛况空前的景况,认识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政治经济条件及其重大作用。运用观察、联想、比较、讨论等方法讲授本课内容,使学生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中国的高僧鉴真、玄奘等为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继承。重点和难点重点: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难点
18、: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教学步骤一、遣唐使1、唐朝的对外交通2、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3、日本遣唐朝使4、天竺、大食、新罗的遣唐使节二、鉴真东渡1、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2、鉴真的贡献三、玄奘西游1、玄奘西游的艰苦经历2、玄奘西游的贡献课堂练习1、唐朝最大的外贸港口是( )。唐政府在广州设置( ),管理对外贸易,这是历史上最早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2、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 )多个。3、( )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宠大,居各国之首。4、日本赴唐朝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使者是( )。5、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
19、日本,向日本传播( ),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传给日本。他死后安葬在日本奈良的( )。6、唐太宗时,僧人( )西游( )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 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7、玄奘把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珍藏在今天西安的( )。8、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 )制度进行的改革。8世纪前期,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利用( )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的文字( )片假名和平假名。教学后记: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
20、;药王孙思邈。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自刻印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像进观察、提练信息并深入探究。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
21、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重点和难点重点:1、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步骤一、赵州桥1、赵州桥的特点2、赵州桥建造的意义二、雕版印刷术1、印章与拓碑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3、晚唐印刷金刚经4、发明雕版印刷术的意义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四、药王孙思邈课堂练习1、隋朝工匠( )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2、
22、我国早在( )代就知道刻字技术,( )时,刻石和印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大约在( )时就出现了。3、( )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后来,雕版印刷术传到( )、( )等地。4、唐玄宗时,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实测出子午线长度的是( ),本名张遂。他制定出 ,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历法体系。他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 )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观点早了近( )年。5、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主张医生不贪,有同情心,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是隋唐的是( ),著有 ,后世尊称他为“ ”。6、孙思邈出生于( )朝,死于( )朝。7、唐政府组织编著的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
23、式颁布的药典,被唐政府列为医校教科书。8、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教学后记:第7课 隋唐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的诗;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初唐画家阎立本、“画圣”吴道子;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群;隋朝音乐家万宝常、唐朝音乐家李龟年;隋唐时的健舞和软舞及其代表作。通过对隋唐文化高度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政治、经济与文艺的关系。通过对唐诗、隋唐书法绘画以及石窟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通过想像李白诗的意境进行作画和临摹颜字与柳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动手实践以及临帖练
24、字的兴趣。通过学习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诗态度与怀素学书的事迹,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与探究精神。二、过程与方法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认识他们诗歌的特点,理解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学会联系已学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方法。感知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和阎立本、吴道子的书画作品,认识他们作品的特点,理解唐朝是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通过感知史实,理解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和世界艺术的瑰宝。通过思考莫高窟壁画历经千余年仍保存较好的原因,学会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成就辉煌,在我国和世界
25、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怀民情的高尚情操。重点和难点重点:1、诗歌的黄金时代。 2、隋唐的书法与绘画成就。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步骤一、诗歌的黄金时代1、唐代诗歌的空前繁荣2、“诗仙”李白及其诗歌成就3、“诗圣”杜甫及其诗歌成就4、白居易及其诗歌成就二、书法与绘画1、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2、张旭、怀素的草书3、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三、敦煌莫高窟四、音乐和舞蹈1、音乐家万宝常和李龟年2、隋唐的健舞和软舞课堂练习1、( )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近( )首。2、唐朝著名书法家( )、( )的楷书,( )、(
26、)的草书,各成一体。张旭创造了“ ”,怀素将张旭的狂草发扬光大。3、唐初画家阎立本以( )著名。盛唐画家吴道子,( )画和( )画造诣很高,被后人尊称为“ ”。4、吴道子画的 ,人们称赞说“吴带当风”。5、( )又称千佛洞,大部分开凿于( )时期。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 )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位于( )东南( )的断崖上。6、莫高窟现存壁画( )多平方米,其中最为优秀的作品是( )和( )。7、隋朝的( )和唐朝的( )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隋朝时期的舞蹈有雄劲的( )和柔和婉转的( )。唐朝的 和 是其中的代表。8、连线题:孙思邈 草圣 杜 甫 诗圣 张 旭 药王 李龟年 歌圣 教学后记
27、: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五代十国、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耶律德光与契丹改国号为辽;陈桥兵变与北宋建立;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寇准与澶渊之盟;元昊建立西夏;宋夏战争、宋夏和议。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讲述杨家将的故事,培养学生联系文学作品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有关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二、过程与方法感知契丹兴起与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及其统一活动、西夏建立与宋夏和战等史实,认识辽、宋、夏并立的局面和当时民族融合的大背景。学会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和识记历史地图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北宋统一
28、中原与南方的意义,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的观点。 了解寇准济国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敌的崇高气节。 了解辽、西夏在边疆开发上的成就,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进一步说明,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 平共处、共同繁荣是民族关系的主流。重点和难点重点:契丹、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难点:澶渊之盟和宋夏议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步骤一、契丹的兴起1、五代十国2、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3、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4、辽的历史地位三、陈桥兵变1、赵匡胤建立宋朝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三、澶渊之盟1、澶州之战2、澶渊之盟四、宋夏和战1、党项族的崛起2、元昊建立西
29、夏3、宋夏和议课堂练习1、唐朝灭亡后,出现了( )的分裂局面。2、916年,契丹首领( )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他在位期间,重用( ),发展( ),创制( ),制定( ),契丹逐渐成为( )民族政权。后来,契丹改国号为( )。3、( )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史称(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4、( )用了近20年时间,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5、( )年秋,劝宋真宗亲征澶州抗辽的宰相是( )。( )年,宋辽签订“ ”。6、党项族是( )族的一支,游牧在今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 )年,党项族首领( )称帝,国号( ),建都( ),史称( )。7、西夏王陵号
30、称塞外戈壁上的“ ”。教学后记:第10课 宋金对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东京保卫战;“靖康之变”;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和议。通过学习宋金对峙局面形成过程及其原因的史实,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事迹,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让学生搜集岳飞抗金的故事,培养学生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过讲述岳飞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比较岳飞、秦桧在历史上的不同作为,使学生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应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是否促进了历史的发展。通过观察宋金对峙形势图,使学生了解宋金双方作战情况
31、以及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两个政权的控制范围。通过搜集金灭辽、灭北宋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知识的海洋去学习和探索。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合作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女真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对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认识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正确看待、客观分析女真与辽的战争、金与北宋的战争和岳飞抗金的性质,认识到反掠夺、反奴役的正义斗争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而掠夺战争和投降派的可耻行为必定受到人民的遣责和唾弃。通过学习岳家军英勇抗金和岳飞遭奸人陷害的史实,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引导学生用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审视历
32、史长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重点和难点重点:岳飞抗金和宋金和议。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岳飞抗金斗争。教学方法采用导学、阅读观察、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步骤一、靖康之变1、女真的兴起2、金国的建立3、东京保卫战4、“靖康之变”二、岳飞抗金1、南宋的建立2、岳飞现“岳家军”3、郾城大捷4、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三、宋金和议1、宋金和议的内容2、宋金和议的影响课堂练习1、女真是我国( )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后来受( )控制。( )年,( )称帝,建立金国,定都( ),他命人创制了女真文字。2、北宋主战东京保卫战的大臣( )被免职后,( )年,金兵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 ”。3、1127年,(
33、)建立南宋,定都( )即今天的( )。4、金军中流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表明岳飞的“岳家军”( )。1140年岳家军在( )大败( )主力骑兵。后岳飞被( )诬陷杀害。5、( )年,南宋与金和议:宋金双方以东自( )中流、西至( )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这样形成了宋金( )的局面。6、1130年,在黄天荡大败金兵的是( )及妻子( )。教学后记:第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
34、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
35、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教学纲要一、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2、概况二、农工商业的发展1、宋代农业的发展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3、宋代商业的繁荣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堂练习1、( )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时期,经济重心已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 )时,流传“苏湖足,天下足”的谚语,( )流域已成为全
36、国重要粮仓。2、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 ”,还出现了( )。原产越南的( )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南方已普遍种植( ),( )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3、宋朝时,( )在南方逐渐普及,( )成为著名的瓷都。( )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 )。4、( )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 )、( )、( )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6、宋代的城市中已打破( )和( )的界限,出现了众多的( )行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 )身份相对自由,( )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 )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教学后记:第12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学目标一
37、、知识与能力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行省制度、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元世祖重视农业;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元大都和泉州;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通过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阐释历史现象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分析归纳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从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来客观评价成吉思汗。了解蒙古政权武力征服南宋的过程,具体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从历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客观议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仔细阅读元朝疆域图,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了解今天哪些省的名称在元朝时已经确定,并对照亚洲地图,了解北海的位置。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