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的康复治疗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背痛的康复治疗精选文档.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概念 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主要表现为腰骶臀部的疼痛症状,或伴有下肢的症状。又称“腰痛”、“腰背痛”。下背痛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而是以背部疼痛为代表的一组症候群或症状综合征。根据下背痛持续的时间,可将下背痛分为急性下背痛和慢性下背痛。两者之间的分界线定在3个月。疼痛持续时间在3个月内者称为急性下背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下背痛。,(二)下背痛分型,特异性下背痛:由于肿瘤、感染、骨折等具体的病理变化引起的下背痛。非特异性下背痛:引起疼痛的具体病理部位不能十分肯定,涵盖了以往的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织炎、腰肌筋膜炎等急慢性腰部病变。根性下背痛:又称坐骨神经痛,由于坐骨
2、神经或神经根受到压迫、刺激所致,多数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三)下背痛的病因,先天性疾患: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关节退行性变腰椎管狭窄、腰椎失稳、病毒感染以及腰骶部移行椎等;炎症性疾患: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肿瘤性疾患:腰椎转移瘤、椎管内肿瘤等;内脏疾患:肾脏疾病、输尿管结石、盆腔炎等;其它:情绪、压力等心理因素。,(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评定。2.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和康复治疗方法。技能目标 1.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鉴别与康复评定。2.能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并能实施康复治疗。3.
3、能开展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锻炼。,工作任务,患者,李某某,男性,40岁,因右侧腰痛、行走困难1天来院诊治,1天前患者忙于搬家,具体何时发生腰痛已记不清,什么原因引起自己也搞不清楚。患者痛苦状,行动不灵活,躯干侧弯,弯腰困难,多坐腰部不适感增强,当天晚上贴过麝香镇痛膏第二天未见效。要求:1.对该患者进行康复评估。2.提出康复治疗方案。,背景知识,一、腰骶部的解剖特点 脊柱腰骶段由5块腰椎、1块骶椎、1块尾椎通过韧带、椎间关节和椎间盘连接而成。,(一)腰骶椎解剖特点,腰椎是躯干活动的枢纽。腰椎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外层的密质骨较薄。椎体呈横肾形。椎弓根粗大,椎弓板较胸椎宽短而厚。椎孔呈三角形
4、、椭圆形、近三叶草形或三叶草形。棘突为长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后,上下缘略肥厚,后缘钝圆呈梨形,有时下角分叉。关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陷,向后内方。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隆,向前外方。,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两侧与左右髋骨形成关节,组成骨盆。骶骨前面有4条横线,是各骶椎融合的痕迹,横线两侧有4对骶前孔,内通骶管,有骶神经前支及血管通过。骶骨后面隆凸而粗糙,中线处有棘突融合而成的骶中嵴。此嵴下端的三角形裂孔为骶管裂孔。骶中嵴外侧有一系列由关节突融合而成的骶关节嵴,下端为骶角,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骶关节嵴外侧有4对骶后孔,有骶神经后支和血管通过。骶后孔的外侧有横突融合而成的骶
5、外侧嵴。,(二)腰椎骨间的连结特点,连接结构: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关节突关节。1.腰椎间盘解剖特点 腰椎间盘有5个,即L、L、L、L、LS。,2、腰椎间盘组成 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髓核在腰部位于椎间盘中心的稍后方,呈半透明的凝胶状,主要由软骨基质和胶原纤维组成,通过Sharpey纤维附于椎体骺环。,3.腰椎关节突关节解剖特点 关节突关节又称椎间关节或小关节,是由相邻位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的关节,属滑膜关节,可做一定范围的活动。腰部椎间关节破坏,可引起腰椎不稳和腰痛。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相对变小而压迫脊神经,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痛。,4、腰部脊柱
6、韧带 腰部脊柱韧带主要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及脊柱和骨盆间的韧带。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在腰部最为发达,在腰部伸屈运动中起到很大作用。,(三)椎管、脊髓及马尾神经特点,椎管是由游离椎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与其间的连接共同围成的纤维性管道。腰段椎管的形态各异,腰1、腰2多呈卵圆形,腰3、腰4多呈三角形,腰5多呈三叶形。,脊髓下部由第12胸椎以下逐渐变尖,称为脊髓圆锥。脊髓下端的变动在第12胸椎至第3腰椎之间,成人以第1腰椎平面最常见。其下延续为终丝、脊髓有两个膨大,即颈膨大与腰膨大,其中腰膨大区(T12S2)为腰骶丛的发出区,支配下肢的运动、感觉及膀胱自主排尿功能
7、。起自腰膨大的神经根纵行向下,围绕终丝成为马尾神经,位于第二腰椎以下的椎管内。,椎管、脊髓及马尾神经,(四)腰段脊柱筋膜和肌肉特点,1.筋膜 胸腰筋膜是覆盖于躯干背侧肌肉上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在骨盆和12肋间分为前、中、后三层。胸腰筋膜对腰、骨盆的功能起重要作用,背阔肌、腰大肌、腹横肌和内斜肌可收紧胸腰筋膜,稳定腰区的脊柱和骨盆。,2.肌肉 竖脊肌(骶棘肌)为一纵行肌群,位于脊柱棘突和肋角之间的沟内,起点由筋膜和肌性两部分组成,有维持脊柱直立作用。腰大肌位于腰椎椎体和横突之间,起自第12胸椎和第14腰椎椎体的侧面、椎间盘、横突根和拱过腰动脉的腱弓,止于股骨小转子。腰方肌位于腰大肌的外侧,呈方形
8、,起于髂腰韧带及毗连的髂嵴与下23个腰椎横突尖,向上内止于第12肋骨下缘。,(五)腰脊柱曲度,脊柱从侧面观有4个弯曲,分别是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即脊柱的生理弯曲。这些弯曲是由于发育和生理需要而形成的。正常的脊柱曲度是脊柱稳定性和运动性平衡的反映。曲度过小,脊柱强直;曲度过大,是不稳定和超量运动的结果。,腰脊柱曲度,二、腰骶部的生物力学基础,腰骶椎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颈腰部的载荷传递到骨盆;提供腰椎在三维空间中的活动范围。腰椎及其韧带、椎间盘、肌肉组织共同协调维持腰椎的稳定,保护脊髓。腰骶部神经和肌肉的协同作用产生腰椎的运动。腰椎的运动范围较大,但组成脊柱的各个节段的运动范围
9、较小,节段间的运动是三维的,椎骨的三维运动有六个自由度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以及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的位移。,腰骶部生物力学,1.腰椎骨的力学性能2.腰椎间盘的力学性能3.小关节的力学性能4.腰椎韧带的力学性能5.腰部肌肉的力学性能,(一)腰椎骨的力学特点,腰椎体主要承受压缩载荷,腰椎骨截面上的载荷比颈、胸椎要大。椎体骨密质较薄,主要由骨松质构成,骨松质的骨小梁是按纵横主应力迹线方向分布,可承受椎骨压力的45%75%。椎体载荷的18由关节突关节承担。腰椎体的强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二)腰椎间盘的力学特点,腰椎间盘承受的载荷远大于其上面的体重。在坐位时,腰椎间盘上的载荷约是躯干
10、重量的3倍。而活动时,椎间盘载荷达静态位置时的2倍。虽然椎间盘抗压能力很强,但对张压力特别是扭转压力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椎间盘的承载方式很复杂,通常是压应力、张应力和扭转应力的组合,这些应力同时作用于腰椎间盘上,可对腰椎间盘形成很大的负荷,甚至造成损伤。,(三)小关节的力学特点,腰椎小关节由上一腰椎的下关节突与下一腰椎的上关节突组成。小关节囊主要位于关节突的后外侧,而前外侧的关节囊大部分由黄韧带所代替,关节囊的最内层为滑膜,滑膜组织向关节间隙内突出形成皱裂。,(四)腰椎韧带的力学特点,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既起到稳定脊柱活动的作用,又能加强脊柱的外在稳定。黄韧带呈节段性,有丰富的弹性纤维。腰椎前屈
11、时,黄韧带受到拉伸,弹力纤维被拉长,处于贮能状态,同时黄韧带中少量胶原纤维的抗拉性能又可防止弹力纤维受到过度的牵拉。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强度很好,在腰部伸屈运动中能制约腰椎间盘的膨隆和椎体的位移。,(五)腰部肌肉的力学特点,腹肌和腰肌可使腰椎的屈伸活动,随着屈曲即力矩的增加,骶棘肌活动加强,以控制这种活动。腰椎侧屈时骶棘肌及腹肌都产生动力,并由对侧肌肉加以调节。腰椎旋转动作由两侧的背肌和腹肌协同产生,旋转时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也有强烈的活动。,一般情况下,背伸肌群的肌力大于腹屈肌群,只有二者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背伸肌群随年龄的增长肌力逐渐下降,导致伸屈肌群之间比例失衡,腰段脊柱的
12、肌源性稳定性下降。中年以后,腰椎生理性前凸弧度变小、变平,此时椎体前方负荷增加,椎体前缘容易发生骨质增生,而后方关节突关节张力增加,黄韧带肥厚,腰椎间盘受力不均,退变加速。,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主要是指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综合征,尤其是L45、L5S1、L34的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最为常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分型:,影像学分型:中央型、侧后型、外侧型和极外侧型 病理分型:退变型 膨出型 未破裂型 突出型 脱出后纵韧带下型 脱
13、出后纵韧带后型 破裂型 游离型,病因病理:,椎间盘的生理退变从20岁即开始,退变最早始于软骨终板,表现为软骨终板变薄且不完整。纤维环失去附着点而变薄,促进了纤维环和髓核的变性和退变,以致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髓核张力和弹性下降。纤维环由内向外发生环状和放射状裂隙,纤维环松弛,弹性降低,当椎体受外力冲击时,变性的纤维环可部分地呈环形或放射形断裂,髓核内容物可由裂缝突出。,积累损伤 有长期弯腰、腰扭转工作史的人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易患人群,如职业司机、搬运工人等。急性损伤 重要诱因 根据临床研究报道,其中L45、L5S1椎间盘突出占90%以上,年龄以20-50岁为多发,男性多于女性。,突出程
14、度:膨出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局限性隆起,但表层光滑;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脱出型:又称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临床上以未破裂型占多数,大多数患者无须做手术治疗,通过保守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工作过程,一、康复评定 根据患者发病史、症状、体征、特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功能评定结果,综合评定患者患病性质、功能障碍范围与程度,初步分析其预后转归。,(一)症状,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作扭腰动
15、作过程中发作。1.腰痛 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深部胀痛,由脊柱中线向两侧延伸,同时伴有单侧下肢放射痛,也可见双侧。在咳嗽、深呼吸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疼痛加重。2.步态和姿势 轻者无明显变化,较重者步态拘谨、步行缓慢,常伴有间歇性跛行,同时可有脊柱侧弯畸形。3.坐骨神经痛 绝大多数下腰段椎间盘突出都伴有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4.马尾神经受压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5.其它 少数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肿胀等症状。,(二)体征,1.脊柱生理曲度变化和侧弯 是患者为缓解疼痛所采取的被
16、动体位而形成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较常见的是腰椎生理屈度变直和腰椎侧弯。当突出物在神经根外侧,腰椎侧弯多凸向患侧;而当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腰椎侧弯凸向健侧。2.间歇性跛行 又称疼痛性跛行,其步态特点为患肢迈步较小,常以足尖着地,着地后迅速更换到健侧足(支撑相短,摆动相长),从而导致步态急促不稳。3.腰部活动受限 腰部活动会牵张受压神经根从而引起疼痛,其中以前屈位最明显。4.腰部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病变椎间隙棘突间隙、棘上和棘间韧带、棘旁等区域多有压痛,同时在受累神经干或分支上也可有压痛,如臀部、腘窝、小腿后侧等。同时,有1/3患者伴有骶棘肌痉挛,而使得患者腰部固定于强迫体位。,5.感觉异常 当有神
17、经根受累时,患者多出现感觉异常,感觉异常的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对应。6.肌力下降 70以上患者出现肌力下降。L1、L2、L3神经根受累,髂腰肌肌力下降(髋关节屈曲受影响);闭孔神经(L24)受累,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肌力下降(髋关节内收受影响);股神经(L24)受累,股四头肌肌力下降(膝关节伸展受影响);坐骨神经(L45)受累,胫前肌、伸趾长肌、伸拇长肌肌力下降(足内翻、背伸受影响);臀上神经(L45、S1)受累,臀中肌、臀小肌肌力下降(髋关节外展受影响)。7.反射异常 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说明L4神经根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S1神经根受压;当马尾神经受压时,则出现肛门反射减弱或消
18、失。,(三)特殊检查,1.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试验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很有价值的试验。其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敏感性为76%97%。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此检查仅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情况下进行。,3.梨状肌试验 注意事项:注意固定好骨盆及膝关节,防止出现移位。4.股神经牵拉试验 注意事项:注意固定好骨盆。5.屈颈试验 即Brudzinski征,(四)影像学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片征象有:脊柱腰段外形的改变,正位片上可见腰椎侧弯、椎体偏歪、旋转、小关节对合不良,侧位片腰椎生理前凸明显减小、消失,甚至反常后凸,腰骶角小;椎体外形的改变,椎体下缘后半部浅弧形压迹;椎间隙的改变,正位片可见椎间隙左右
19、不等宽,侧位片椎间隙前后等宽甚至前窄后宽。,腰椎间盘突出的CT征象:突出物征象,突出的椎间盘超出椎体边缘,与椎间盘密度相同或稍低于椎间盘的密度,结节或不规则块,当碎块较小而外面有后缘韧带包裹时,软组织块影与椎间盘影相连续。当突出块较大时,在椎间盘平面以外的层面上也可显示软组织密度影,当碎块已穿破后纵韧带时,与椎间盘失去连续性,除了在一个层面移动外,还可上下迁移;压迫征象,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变形、移位、消失;伴发征象,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赘、小关节突增生、中央椎管及侧隐窝狭窄。,图12-1-3 腰椎间盘突出CT像1,图12-1-4 腰椎间盘突出CT像2,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征象:腰椎间盘突出物
20、与原髓核在几个相邻矢状层面上都能显示分离影像;突出物超过椎体后缘多者呈游离状;突出物的顶端缺乏纤维环形成的线条状信号区,与硬膜及其外方脂肪的界限不清;突出物脱离原椎间盘移位到椎体后缘上或下方,如有钙化,其信号强度明显减低。,图12-1-5 腰椎间盘突出MRI像,(五)与相关疾病鉴别,本病应与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相鉴别。,(六)常用康复功能评定方法,JOA腰背痛评定 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epaedic Association,JOA)于1984年制订了腰椎疾患疗效判断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和日常生活活动三个部分,最高总
21、评分为29分。此外,对于有膀胱功能障碍者还专设膀胱功能一项评分,并设自我满意程度和精神状态两项内容作为参考。,Quebec下背痛分类评定 Quebec分类法简单易行,是下背痛患者进行分类的常用方法。该方法是按照患者症状的部位、放射痛症状、神经检查的阳性体征、神经根受压、椎管狭窄、手术等情况将下背痛分为11个级别,已经被证实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疼痛程度的评定 对疼痛的评定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法);数字疼痛评分法;口述分级评分法;麦吉尔(McGill)疼痛调查表。,腰椎活动度评定 腰椎的运动范围较大,运动形式多样,表现为屈曲、伸展、侧弯、旋转
22、等多方向的运动形式,其中尤以腰椎前屈活动度的测量最为重要。(1)屈伸、侧屈测量:患者取站立位,以第5腰椎棘突为轴心,与地面垂直线为固定臂,第7颈椎与第5 腰椎棘突的连线为移动臂,用量角器测量腰椎屈曲、伸展、左右侧屈四个方向的关节活动度。腰椎屈曲正常活动范围为090,伸展为030,左右侧屈各为030。(2)腰椎旋转测量:患者取站立位,以非旋转侧的肩峰为轴心,起始位双肩峰连线为固定臂,终点位双肩峰连线为移动臂,用量角器测量腰椎左右旋转两个方向的关节活动度。左右旋转的正常活动范围各为030。,肌力和耐力评定 下背痛症状严重者常伴有局部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减弱,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肌力和耐力评定。(1)躯
23、干肌肉肌力评定:躯干屈肌肌力评定,患者仰卧,屈髋屈膝位,双手抱头能坐起为5级肌力;双手平伸于体侧,能坐起为4级肌力;仅能抬起头和肩胛为3级肌力;仅能抬起头部为2级肌力;仅能扪及腹部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躯干伸肌肌力评定:患者俯卧位,胸以上在床缘以外,固定下肢,能对抗较大的阻力抬起上身为5级肌力;对抗中等阻力抬起上身为4级肌力;仅能抬起上身不能对抗阻力为3级肌力;仅能抬起头为2级肌力;仅能扪及腰背部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2)躯干肌肉耐力评定:躯干屈肌耐力评定,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并拢抬高45,测量能维持该体位的时间,正常值为60秒。躯干伸肌耐力评定,患者俯卧位,双手抱头,脐以上在床缘以外,固
24、定下肢,测量能保持躯干水平位的时间,正常值为60秒。,二、康复治疗,(一)卧床休息(二)腰围制动(三)药物治疗(四)腰椎牵引治疗(五)物理治疗(六)手法治疗(七)中医传统治疗(八)运动疗法(九)注射疗法(十)椎间盘微创手术,(一)卧床休息,急性腰痛患者疼痛较剧烈时,可指导患者短时间卧床休息,一般以23天为宜。不主张长期卧床,绝对卧床不超过1周。严格的卧床休息不仅对腰痛的恢复无积极治疗作用,而且会使患者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等问题而延误功能恢复,造成慢性下背痛。卧床休息一个阶段后,应尽可能下床做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避免再度扭伤。下地时用手臂支撑帮助起身,尽量避免弯腰,并戴腰围保护,日常活动的量要循序
25、渐进,在不加重腰腿痛症状的情况下,直至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二)腰围制动,腰围多用帆布或皮革陈以钢片制成,上起肋弓,下达腹股沟,起支撑作用,可在医疗器械商店或药店购买。腰围不应该长期使用,以免造成腰背部肌力下降和关节活动度降低,从而引起肌肉废用性萎缩,对腰围产生依赖性。一般不超过1个月,在佩带期间可根据患者的身体和疼痛情况,做一定强度的腰腹部肌力训练。,(三)药物治疗,1.止痛药物 仅短期应用于中度以上疼痛患者,用药不宜超过2周。常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也可酌情选择肌肉松弛剂、麻醉性镇痛药、各种复方药物。2.扩张血管药物 如烟酸、地巴唑等,可以扩张痉挛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疼痛物质清楚
26、,缓解症状。3.营养神经的药物 常用的有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弥可保等。有助于神经变性的恢复。4.中药治疗 中医根据辨证施治,多采用散风祛湿、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等法,常用的成药有腰痛宁胶囊、活血止痛胶囊、丹参注射液、仙灵骨葆等,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止痛汤、独活寄生汤、桃红四物汤、骨刺汤、伸筋活血汤等。5.外用药物 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辣椒痛可贴、正红花油、冬青油软膏、正骨水、骨友灵等。,(四)腰椎牵引治疗,临床上除用于治疗轻中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外,还可治疗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急性腰扭伤、腰背肌痉挛、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重度腰椎间盘突出、腰脊柱结核和肿瘤、骶髂关节结核
27、、马尾肿瘤、急性化脓性脊柱炎、重度骨质疏松症、孕妇、腰脊柱畸形、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该禁用 对于后纵韧带骨化和突出椎间盘的骨化以及髓核摘除术后的患者都应慎用。,1.慢速牵引 即小重量持续牵引,是沿用很久的方法,疗效肯定。持续牵引对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有明显效果,痉挛缓解后腰背痛会有所减轻。慢速牵引包括很多方法,如自体牵引(重力牵引)、骨盆牵引、双下肢皮牵引等。这些牵引的共同特点是作用时间长,而施加的重量小,大多数病人在牵引时比较舒适,在牵引中还可根据病人的感觉对牵引重量进行增加或减小。骨盆牵引是国内应用最多的一类牵引方法,牵引重量多为体重的70%110%,牵引时间多设定为2
28、030分钟。,2.快速牵引 常用的是三维多功能牵引,由中医的“拉压复位法”和“旋转复位法”发展而来,对腰腿痛有很好的疗效。该牵引器由计算机程序控制,在治疗时可完成三个基本动作:水平牵引、腰椎屈曲或伸展、腰椎旋转。牵引时可设定牵引距离,不设定牵引重量,牵引作用时间短(0.52s),多在牵引的同时加中医的正骨手法,一般只需一次牵引,牵引后卧硬板床,腰部腰围制动,卧床5天,口服一些镇痛药物,牵引后3天可加推拿、理疗、针灸等治疗,若需再次牵引者可于牵引后1周再进行。,(五)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无菌性炎症,减轻水肿和充血,缓解疼痛,解除粘连,促进组织再生,兴奋神经肌肉等
29、作用。多应用于腰痛的保守治疗中。临床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程等特点选用高频电疗、低中频电疗、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光疗、蜡疗等治疗。,(六)手法治疗,手法治疗是国外物理治疗师治疗下背痛的常用方法,手法的主要作用为缓解疼痛,改善脊柱的活动度。各种手法治疗都各成体系,有独特的操作方法。其中以Maitland的脊柱关节松动术和Mckenzie脊柱力学治疗法最为常用。,1.Maitland手法 常用的治疗技术有:双侧腰痛者用脊柱中央后前按压;有椎间关节僵直者用脊柱中央后前按压并左、右侧屈;椎体前移和椎间盘突出者用脊柱中央前后按压;有深部肌肉痉挛者用单侧脊柱外侧后前按压;单侧腰部疼痛的患者用横向推棘突
30、,从不痛侧推向痛侧;腰痛伴有一侧下肢痛用旋转手法或纵向运动;屈曲运动对肌肉痉挛有一定作用。,2.McKenzie诊断治疗技术 其核心是“向心化现象”,根据该现象采取的治疗技术强调改善症状的活动,避免诱发疼痛症状出现的运动。脊柱伸展运动时向心化现象较屈曲运动时更易出现,这一现象可作为区分椎间盘源性疼痛和纤维环是否破裂的判断指标。如果在治疗中出现向心化现象,预示患者恢复较好。将腰痛分为姿势综合征、功能不良综合征和间盘移位综合征三类,并以此诊断,进行针对性治疗。基本治疗方法强调先俯卧伸展或牵伸,再站立位伸展或旋转松动,最后坐位屈曲,对于有脊柱侧凸者用屈曲侧方滑动自我矫正法。,(七)中医传统治疗,1.
31、推拿治疗 常用的治疗手法有:肌松类、牵伸类、被动整复类。急性期疼痛较剧者,施以肌松类手法,可先下肢后腰骶,先健侧后患侧,先周围后患处、痛点,循序渐进,且轻柔缓和。而初次发病但症状较轻和恢复期疼痛缓解者,继肌松类手法后可施以牵引、整复类手法。而病程迁延日久者,可适当增加整复类手法。2.针灸治疗 针灸常用穴为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等。备用穴为腰夹脊、承山、昆仑、悬钟、阿是穴等。每次选用35穴,每日或隔日1次。以疏导经气、通经活络为治疗原则。,(八)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对缩短病程,减少慢性下背痛的发病率,改善功能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下背痛的急性期疼痛较重时,患者不进行特异性的腰背活动,
32、只是尽可能保持日常活动,尽可能坚持工作,疼痛减轻后以及慢性下背痛的患者除了进行有氧运动以外,还应该着重于腰腹肌与腰背肌的训练和腰及下肢的柔韧性训练。可进行仰卧背桥式运动、单侧抱膝运动、双侧抱膝运动、单侧直腿抬高运动、先坐后仰运动、坐位前屈运动、双膝下蹲运动、腰部飞燕运动等。,(九)注射疗法,1.局部痛点封闭 在压痛点部位行局部注射缓解疼痛症状。常用药有醋酸强的松龙、醋酸可的松、利多卡因等。2.经皮阻滞疗法 常用骶裂孔注射阻滞疗法,该疗法是将药液经骶裂孔注射至硬膜外腔,药液在椎管内上行至患部神经根处发挥治疗作用。所用药液包括VitB1、VitB1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3050ml。,
33、(十)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椎间盘脱出和椎管狭窄者视为禁忌,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病情合理应用。常用的微创手术有:髓核化学溶解疗法、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和射频消融术。,病例点评,1.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该病例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根据现有资料还不能明确。2.康复评定 需要对该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膝踝反射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病情,有必要时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可行疼痛评定、腰部关节活动度评定、胫前肌等肌力评定。3.康复治疗 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先考虑非手术疗法,通
34、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往往比单一方法更有效果。,急性期可以考虑卧硬板床、腰围制动,选择牵引、理疗或推拿或Maitland手法治疗,疼痛剧烈者加服止痛药物35天。24周后会有很大程度改善,后期需要进行腰腹肌及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增强肌力及脊柱的稳定性。少数患者病情顽固或症状严重需要24月综合治疗后才有明显改善,对保守治疗确实不能改善者,应请骨科医师会诊拟定手术方案。,(四)下背痛治疗原则,1.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急性期以卧床休息、口服消炎镇痛药为主,可给予局部痛点注射治疗。一般不主张手法及运动疗法,但应坚持适量的日常活动;恢复期及慢性疼痛患者应配合推拿按摩、物理治疗
35、、手法治疗、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1)急性发作期,神经根水肿和无菌性炎症明显,所以治疗原则是:理疗时禁用温热疗法;牵引重量不要太大;手法治疗以肌松类手法为主。恢复期可用温热治疗,手法治疗以松动手法为主,如推拿的旋扳手法。突出物的大小和位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未破裂型突出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破裂型特别是后纵韧带后型和游离型突出,由于突出物较大,多伴有相应椎管狭窄,如果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卧床休息以小于1周为宜。腰围固定时间不要太长,一般2030天。恢复期腰背肌肉功能锻炼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时期,可选择理疗、腰椎牵引(包括快牵和慢牵
36、)、手法治疗、推拿、关节松动、自我锻炼、经皮神经阻滞等治疗方法。,3.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退行性腰椎失稳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治疗原则 三者均为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引起,治疗原则相同。一般以保守治疗为宜。可选择卧床休息、腰围制动、理疗、注射治疗、针灸、腰背肌功能锻炼等多种治疗方法。有神经根受压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考虑手术治疗。4.脊柱骨质疏松症治疗原则 本病应当针对骨质疏松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在一般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病因治疗主要为补充钙、维生素D及加强运动锻炼,老年女性可补充雌激素。,(五)下背痛的健康教育与预防,在下背痛的急性发作期就应开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下背痛不是一种严重疾病,多数
37、下背痛患者预后良好。应指导患者保持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尽早恢复工作。在早期指导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及病态行为,能够减少慢性下背痛的发病率。减少下背痛的发生,应预防重于治疗。包括良好的姿势、减少背负重物,不让腰椎及附近承受过多重力压迫,可预防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受伤。熟悉腰椎结构及椎间盘突出过程很重要,(见图12-1-1图12-1-6)。,(二)腰椎骨关节病的康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腰椎骨关节病的功能评定知识。2.熟悉腰椎骨关节病的治疗原则。技能目标1.能对腰椎骨关节病进行康复评定。2.能对腰椎骨关节病实施康复治疗。,工作任务,患者,周某某,男性,54岁,木工,站立弯腰工作居多。因腰部
38、经常发生酸胀疼痛,已持续2月,时好时坏,阴雨天症状加重,贴过不少镇痛膏、狗皮膏等不见明显好转,只能稍微减轻症状。来院诊治,经X线检查诊断: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多节骨质增生。要求:对该患者拟定康复治疗方案。,背景知识,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亦称退行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脊柱退行性关节炎.由于关节软骨变性和关节遭受慢性损伤,以致关节软骨退化、增生,形成骨赘,腰椎间盘退变狭窄,椎体边缘退变增生而形成骨关节病变。以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和小关节肥大变性为其主要特征。临床上出现以腰背痛为主的症状。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重体力劳动者,像木工、泥水工、搬运工及长期站立操作者等工人易发生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工作过程
39、,一、康复评定(一)症状1.腰背痛 间歇性腰背部酸痛,疼痛有时可放射到臀部、大腿,偶尔到小腿,活动过多可致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发作的间歇期可完全没有症状。2.腰部酸胀沉重 多数患者伴有腰部僵硬发沉、不灵活感,久立久行后症状加重。,(二)体征1.压痛、叩击痛 临床检查腰椎周围局部有压痛。退变严重者可出现脊柱侧凸,棘旁肌紧张、深压痛及叩击痛。2.腰椎关节活动受限 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活动受限。可进行关节活动度评定。3.神经受压检查 有神经根嵌压者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而马尾受压者,可有间歇性跛行及不全瘫。,(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 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骨赘形成,重者相邻骨赘可联
40、合成骨桥。小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呈球状增生、软骨下骨质致密,斜位片上可见关节面边缘呈唇样骨质增生。,二、康复治疗,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宜 选择卧床休息、腰围制动、物理因子治疗、推拿疗法、运动疗法等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加用中西药物以达到镇痛和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可通过加强腰背肌和腰腹肌锻炼及调整工作姿势来预防本病的发生及促进病后的功能恢复。,病例点评,1.诊断 该病例为退行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2.康复评定 根据症状和体征及影像检查进行功能评定。3.康复治疗 可建议最近一段时间休息,带腰托制动,先采用推拿和理疗方法治疗12周,再根据疗效拟定下阶段方案。并加强腰背肌与腹肌的功能锻炼。,(三)腰椎管
41、狭窄症的康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腰椎管狭窄症的功能评定。2.掌握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原则。技能目标1.能对腰椎管狭窄症进行康复评定。2.能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并能实施康复治疗。,工作任务,患者,李某某,男性,40岁,因右侧腰痛、行走困难1天来院诊治,1天前患者忙于搬家,具体何时发生腰痛已记不清,什么原因引起自己也搞不清楚。患者痛苦状,行动不灵活,躯干侧弯,弯腰困难,多坐腰部不适感增强,当天晚上贴过麝香镇痛膏但第二天未见效。要求:1.对该患者进行康复评估。2.提出康复治疗方案。,背景知识,腰椎管狭窄症分先天发育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先天性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系由于先天椎管发育不全
42、、以致椎管本身或根管矢状径狭窄,致使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者。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系由于后天各种因素如退变、外伤、失稳、新生物、炎症、手术等造成腰椎椎管内径小于正常,并产生一系列症状与体征者。,椎管狭窄又可分为中央椎管狭窄和腰椎侧隐窝狭窄。临床上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往往是先天性和继发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年以上男性发生较多见。,工作过程,一、康复评定(一)症状1.腰痛 长期下腰及骶部疼痛,伴随腿痛,站立行走时较重,坐位或侧卧屈髋时较轻。2.步行异常 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行走距离越远症状越重,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二)体征 检查时多数病例
43、阳性体征较少,重者可见脊柱平直,脊柱后伸时可出现下肢痛麻,较重者可出现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见腰椎骨退行性改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肥大,关节间距缩小,中矢径缩小。CT测量椎管矢状径小于9mm,即可明确诊断。,二、康复治疗,本病以非手术治疗为宜,可选择卧床休息、腰围制动、物理因子疗法、推拿疗法、运动疗法、注射疗法等进行治疗。通过推拿或关节松动术等手法,改变神经受压位置,对减轻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必要时可加用中西药物以达到镇痛和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病例点评,1.诊断 本病例为腰椎管狭窄症。2.康复评定 腰痛与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 现,结合
44、影像检查结果。3.康复治疗 采取卧床休息、腰围制动、推拿或关节松动术等手法,有较好的效果。对保守治疗不理想,神经受压较重者,可建议手术治疗。,(四)软组织损伤类疾病,(一)急性腰扭伤(二)腰背肌筋膜炎(三)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四)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五)骶髂关节功能紊乱(六)棘上、棘间韧带损伤(七)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及梨状肌综合征,(一)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是指因劳动或运动时,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承受超负荷活动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上男性多见,有的伴有腰部断裂感或撕裂声,重者即可出现腰背疼痛而不能活动,也有当时症状不明显,但次晨因疼痛加剧而不能起床或活动。腰部可
45、有压痛点,肌肉痉挛,脊柱可出现肌痉挛性侧凸,双下肢无神经阳性体征。X线可发现脊柱变直或保护性侧凸。,(二)腰肌筋膜炎,腰肌筋膜炎,又称肌纤维组织炎,纤维肌痛综合征,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上表现为腰骶部酸痛、钝痛,劳累后加重;晨起时重,经常改变体位时轻。阴雨天气潮湿环境或感受风寒,疼痛常常加重。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症状重时可波及臀部及大腿后,久站后出现腰部下坠,无下肢放射痛。,其压痛点常不局限,但找到压痛点常能提示受损部位或组织。下肢无神经受累的表现,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线平片大部分正常。,(三)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46、,在解剖上由于第三腰椎横突最长,而且是腰部受力中心,因此在其上所附着的韧带、肌肉、筋膜等最易受到损伤;又由于臀上皮神经来自腰13神经根,走行于各个横突的背面,可因局部肌肉的痉挛或横突的直接刺激,出现臀上皮神经痛。,本病好发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常诉有轻重不等的腰部外伤史。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症状重者还有沿着大腿向下放射的疼痛,可至膝关节以上。,在第三腰椎横突尖端有明显的局部压痛,定位固定,是本综合征的特点。行第三腰椎横突尖局部封闭后疼痛立即消失,是有价值的鉴别方法。,(四)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椎间小关节的作用是维持脊柱稳定和起一定范围的导向作用,而不是负重。当小关节因退变不光滑、肌肉疲劳及
47、运动突然发生不协调时,可发生滑膜嵌顿,产生突发性腰痛。,临床上多为青壮年,常在弯腰后突然直腰过程中发作腰部疼痛,多无剧烈外伤史,咳嗽震动都会使疼痛加重,无明显下肢放射性疼痛。在L45或L5S1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棘突偏歪及小关节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可因骨盆旋转引起腰痛而受限,但加强试验多为阴性,双下肢运动感觉正常。,X线腰椎正侧位片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腰椎侧弯,腰椎间隙改变,腰椎轻度骨质增生,无腰椎后关节脱位及后关节间隙增宽现象。局部小关节囊经封闭止痛,可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五)骶髂关节功能紊乱,骶髂关节功能紊乱又称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错动。单侧下肢受力如下楼梯、下公共汽车或一侧臀部
48、(坐骨结节)着地,这种突然的外力作用,可引起骶骨沿髂骨的向下运动增加骨盆前旋,使关节囊前部受牵拉,引起疼痛。,骶髂关节功能紊乱,轻者可自愈,重者可致关节韧带松弛,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当负重时关节错位加大,引起顽固性腰痛。疼痛部位主要是腰、臀及大腿前、后部。,病人多表现患侧骶髂关节处疼痛,髂骨分离试验、Gasenslen试验多呈阳性表现。另外,骶髂关节半脱位病人,手法整修后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为最好的诊断依据。,(六)棘上、棘间韧带损伤,1棘上韧带损伤自枕外隆突向下达腰4棘突上均有棘上韧带相连,其纤维较长,在颈部较为粗厚又称项韧带,对枕颈部的稳定起重要的作用。,腰部腰5骶1处较为薄弱或缺如,以致
49、易引起其深部的棘间韧带损伤。多因使脊柱突然向前屈曲的暴力所致,断裂时患者可听到响声,下腰部较薄弱,因此是好发部位。,临床上患者常诉局部剧烈疼痛尤以前屈时重,腰部活动受限,断裂局部可有两棘间空虚感和压痛,有时可有韧带剥离感。诊断主要依靠外伤史和临床表现。治疗一般采用腰部固定,重者可采用手术修补。,2棘间韧带损伤棘间韧带位于相邻两个棘突之间,其纤维较短而弱,易受损伤。腰5骶1处棘上韧带缺如,加之该处应力较集中,因此最易断裂。,其主要为屈曲暴力所致,在腰4以上多与棘上韧带同时断裂。临床特点与棘上韧带损伤相似,唯其好发部位多在腰5骶1处,压痛点在上下棘突之间,且较深在。诊断主要依靠外伤史和临床特点。治
50、疗同棘上韧带损伤。,(七)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及梨状肌综合症,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指坐骨神经自骶丛分开后到达臀部大粗隆后窝处之前所行经的骨纤维管道,因管道周围的病变造成坐骨神经嵌压,常见于臀部外伤、慢性劳损及长期在寒冷与潮湿的环境下工作者。,梨状肌综合征系坐骨神经在肌纤维管道走行中受外来物嵌压所致,主要原因是梨状肌劳损、受凉出现痉挛、增生、变性、纤维粘连,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引起的症状。有人曾报道梨状肌出口狭窄可由梨状肌以外的因素引起如肿瘤、血管变异等。,二者的临床表现相似,均系坐骨神经干性受累症状,表现为坐骨神经出口处压痛并沿坐骨神经走行出现放射痛。小腿内侧、足背及足底的感觉障碍、足背伸跖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