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4562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案湖北省南漳县一中 闫烈宏【大成目标】(课前展示,5分钟导解)【使用说明】1、课前学生利用40钟左右的时间,自主学习,完成基础案部分的知识结构整理,课堂用15分种展示点评。2、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升华案中的两个重难点问题。4、巩固案利用15分钟时间当堂完成。基础案(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分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图谱。() 形成:() 表现:() 特点:() 影响: 、“法令出一”(皇帝制度)巧思妙记:皇帝制度秦朝行,历代王朝来继承。军政司法于一身,皇权至上是核心。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原因:性质:()君权和相权矛盾

2、的演变汉朝:唐朝:宋朝: 、君权与相权巧思妙记:君权与相权矛盾:汉代两朝内外分,唐朝三省加六部,宋代两府加三司。秦朝: 西汉:唐朝:()概况:宋朝:元朝:()评价:、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世官制度:存在时间:主要内容:()察举制度存在时间:主要内容:主要方式:()科举制度存在时间:主要内容:后期主要形式:评价: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特别提示:、元朝的辽阳行省管辖今天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整个东北地区;、岭北行省管辖整个西伯利亚,直到北冰洋;、西藏、台湾首次纳入中央王朝版图。()秦汉:()唐代:()宋代:()元代:概况:十行省:中书省直辖地:宣政院辖区:、地方行政制度的

3、演变规律总结:古代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主要围绕几个方面:革新中央机构以分割相权;改革地方机构以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的督查。升华案(学生小组互助探究,展示点评,分钟)1、 概括秦朝至元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0分钟)2、 根据所学知识根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存在的主要矛盾,用史实加以说明,并指出矛盾发展的趋势。(10分钟)巩固案(学生自主完成A、B级练习,互助完成C级练习。分钟)一、选择题。(8分钟)思维导示:本题训练的是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B级)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

4、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思维导示:宋朝通过设三司、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分相权。2(A级)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3(A级)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4(A级)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

5、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5(B级)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思维导示:第、题注意迁移教材关于科举制的知识,用于正确判断材料信息。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6(A级)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二、非选择题(22分钟)8(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

6、“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

7、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9(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35题)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思维导示:本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的三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以及对后两种制度的正确

8、认识。问题:(12分)(1)按示例填写表格。(6分)思维导示:注意把握材料在的关键信息“举进士”,可以破解第一问,第二问是对这一种制度的评价认识。(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6分)10(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36题)(8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C级练习)材料(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8分)11(

9、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38题)(17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思维导示:周制与秦制的最核心区别是由分权向集权的发展。(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概括,2分钟)概括从秦到元选官制、监察制、地方行政制度、中央官制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