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用《赤壁赋》文言知识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用《赤壁赋》文言知识归纳.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赤壁赋知识点汇总(学生用)学习目标:1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此文中主要的实虚词、通假字、实词活用、文言句式等知识点;2 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准确地翻译原文中的句子,做到“信、达、雅”;3 对原文的习作技巧、思想内容作更加深入的理解;4 通过上述内容的复习巩固,促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5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赤壁赋知识点汇总一 实词。结合具体语境,把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思写在相应的括号里。在要求注音的部位注音。1壬戌(注音: )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 )舟游于赤壁之下。 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
2、酒属(注音: 词义: )客,3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注音: )之章。(3句的修辞格为: )4 少(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5 浩浩乎如冯(注音: 词义: )虚( )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 6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注音: 词义: )兮兰桨,击空明( )兮溯(注音: 词义: )流光( )。渺渺( )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7客有吹洞箫者,倚( )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 )如缕( )。舞
3、幽( )壑( )之潜( )蛟,泣孤舟之嫠(音: )妇(词义: )。8 苏子愀(音: )然(词义: ),正襟危( )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注音: 词义: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9 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舳舻(注音: 词义:)千里,旌旗蔽( )空,酾(注音: 词义: )酒临江,横槊(注音: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0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注音: )舟,举匏樽(注音: )以相属。寄蜉蝣(注音: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1 哀吾
4、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注音: 词义: 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注音: 词义: )得,托( )遗响( )于悲风( )。 12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 )者如斯( ),而未尝往( )也;盈( )虚( )者如彼( ),而卒( )莫消( )长( )也。13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注音: 词义: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5、适( )。15 客喜而笑,洗盏( )更( )酌( )。肴( )核( )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注音: )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白。 枕藉(词义: ) 二 虚词。结合具体语境,按照组别,把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写出来。(一)之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5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7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9西望夏
6、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5惟江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 而为声,目遇之 而成色,取之 无禁,用之 不竭。1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17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二)而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7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8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
8、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0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1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2客喜而笑,洗盏更酌。(三)其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四)者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西望夏口
9、,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五)以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3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六)为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八)也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10、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九)夫1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十)何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11、又何羡乎?(十一)于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于是1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十二)所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
12、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十三)既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十四)然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十五)乎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4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十六)哉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十七)且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十八)安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十九)焉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三、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2举酒属(?通“”,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
1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音: ;通“”),郁乎苍苍,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通“”, )。四、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 如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5)歌 a扣舷而歌之 ( 动词,唱) b歌曰 (名词 歌词) c倚歌而和之 (名词 曲调)(6)长 a抱明月而长
15、终 ( 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 (增长)(一)相(二) 当(三)五. 实词活用。找出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1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2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16、斗牛之间。3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4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5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6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8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9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0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1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 以 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藏也。12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3相与枕藉乎舟中七、古今异义
17、词1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2白露横江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于是:古义: 今义:八、成语。找出并解释出自下列句子中的成语。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水波不兴: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虚御风:意思是无所凭借,能驾风飞翔。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羽化登仙: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这里有如道家羽化成仙的意思)3客有吹
18、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正”在这里是使动用法。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旌旗蔽空: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横槊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
19、概。 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山川相缪:形容山与河流相互交错.郁郁苍苍:8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逝者如斯:9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九、文学文化常识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3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 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5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 渺渺兮
20、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7 客有吹洞箫者,倚( )歌而和( )之。8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 )樽( )以相属。寄蜉蝣( )于天地,渺沧海( )之一粟。9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藏(注音: 词义: )也。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六年(1061)通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
21、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超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诗、文、词、书法
22、、绘画都成就卓著,堪称名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重才气、重议论、善谐谑、善修辞,是北宋诗歌创作的高峰。他的论说文立意新颖,论证精辟,纵横驰骋,波澜层出;抒情散文如行云流水,充满诗情画意,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开拓题材,创新风格,别开豪放旷达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的八个散文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文体介绍: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
23、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十、名句。重点语句默写1,。举酒属客,。2,。纵一苇之所如,。3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不绝如缕
24、。,。4方其,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也,?5,。,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十一、逐次翻译文中的下列句子。以进一步熟悉、巩固文意。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附相关资料赤壁赋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因被贬到了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
25、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赤壁赋赏析(臧克家)赤壁赋是一篇散
26、文赋,实际上也就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诗。苏轼是一个才情横溢、诗文俱佳的古代大作家。谈到散文,人们说“韩潮苏海”,意思是说韩愈的文章像潮水一样地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像海水一样地广阔。在词的成就上,苏轼是和南宋著名作家辛弃疾并驾齐驱的。苏轼的作品纵横豪迈,风格鲜明而突出。即使是你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单看这篇赋也可以大致了解他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总起来说,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浑然成为一体,胜意迭出,辞句美妙。读了这篇名赋,我们也好像游了一次赤壁,心里充满了遨游之乐。那清风,那明月,那东山,那流水,那箫声,那对话在我们眼底心上,织成了一个诗味十足、含意深远、声色俱佳的
27、崇高而美丽的境界。我们用高兴的心情开始读这篇名赋,在欢快的气氛中合上书卷。苏轼和他的客人游的虽然不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但是写出来的文章,是多么优美、多么动人情思啊!苏轼与“乌台诗案”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认为中央监狱集中于大理不太妥当。遂在御史台建立监狱,时称“台狱”。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就曾被关押在台狱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年间进士,在朝廷为官。宋神宗时,朝廷内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一边,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在调任湖州知州以后,给神宗皇帝的谢表上发了一点牢骚,在写的一些诗歌中表达了对新政的不同看法。由此,被
28、依附于王安石的御史们抓住把柄的一些诗歌;横加指责,说他诽谤朝政,讽刺神宗皇帝推行的新法,联名上书朝廷,弹劾苏轼。在弹劾中,御史中远李定说:苏轼本来就没有什么学问,徒有虚名而已,只不过对策列上等,才在史馆内任职;他有许多罪状,应该免除他的官职,请求皇上亲自裁定,对他严加处罚。御史舒禀列举苏轼所写的诗歌说:皇上推行“青苗法”,借钱给农民发展生产,他却说“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皇上设明法科考试选拔官吏,他却说“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皇上加强有关盐法禁令,他却说“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苏轼写的诗句是针对新法的,没有一句不包含诽谤新法的内容,并将苏轼的三卷诗集呈给皇上
29、。于是,神宗皇帝使命御史中丞李定负责审理此案。案件发生时,苏轼正在湖州上任,朝廷派出官员赶到湖州,将苏轼逮捕起来,押回京城,囚禁在御史台狱。苏轼由一个朝廷命官沦为囚犯,不仅连续受到审讯,定上种种罪名,而且,狱吏也仗势欺人,故意讥笑、侮辱他。苏轼心中十分苦闷,“自度不能堪死狱中”,恨不能与兄弟子由一别,遂写了二首诗,托人寄给子由。其一云:“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锒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相乡知葬浙江西。”其二云:“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
30、未了因。”这个案件史称为“乌台诗案”。“乌台”是御史台的别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府(台)中有许多柏树,常有数千只乌鸦栖息在树上,晨去暮来,号为“朝夕乌”。因此,后人将御史台称为“乌台”。苏轼在狱中关了几个月,审讯结果,被判处“徒二年”的刑罚。正要执行时,遇到了皇上的大赦,就将他贬到黄州去任团练副使。苏轼与赤壁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都以文学著称,世称“三苏”,以苏轼的成就最大。少时博通经史,才气俊发,中进士,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他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才能。他的文章为宋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崭新的天地。诗歌创作继欧阳修、梅尧臣之后,进一步扩大的题材范围,风格清新。苏轼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书、楷
31、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轼对北宋词风的转变有突出的贡献,他拓宽了词的领域,突破音律形式的束缚,一扫当时绮艳柔靡的风尚,开放了豪放词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苏轼在黄州时,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后人习惯上把前一赋称为前赤壁赋。黄州是长江中游滨江的一个风光美好的城邑。长江在城西向东南流去,有座陡峭的山岩伸入江里,石色殷红,名赤壁矶,人们误传是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兵破曹操的地方。实际上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不在这里,而在湖北省嘉鱼县东北江边。作者与友人在月夜泛舟赤壁矶下,面对美好的自然景物,联想起历史上
32、的风云人物,抒发了内心的无限感慨。赤壁赋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这个时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另有同名书法作品赤壁赋。赤壁赋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合称为赤壁三篇。前赤壁赋即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赤壁赋。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
33、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
34、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
35、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的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
36、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
37、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比较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或中师课本,也是学习中文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篇目。这两篇(首)作品,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它们同中存异。
38、1 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关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
39、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2 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这词和赋,不但写了赤壁景,并且写了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我们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战场上敌对双方的主帅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
40、国鼎立之势。赤壁之战,周瑜功成名就,英名远播;盖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人写周瑜,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能事。先从侧面描写,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写肖像,姿态威武,英俊奋发,风采动人;最后写风度,面对强敌,谈笑自若,胸有雄兵,稳操胜券。诗人通过从不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正如古人云“词是赤壁,心实为已发。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
41、于宾”。 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大,水军船队首尾相接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已悲,用得恰到好处。 诗人同怀赤壁的历史人物,却胜负不同,成败各异但又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3 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词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和怅惋。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诚及“报国欲死无战场”。故诗人“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但是,诗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