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疗法治疗.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4870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2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针灸疗法治疗.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部分:平衡针灸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定西市妇幼保健院张银川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日,平衡针疗法是通过针刺体表的特定反应点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临床常用于颈肩腰腿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具有安全简便、一穴多病、快速见效的特点。,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取穴原则1.特异性取穴特异性取穴主要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感冒穴等。2.交叉取穴交叉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的上下和左右交叉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臀部疾病取对侧臀丛神经支配的肩关节部位的臀痛穴,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部位的肩痛穴。3.对称性取穴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右对

2、称或前后对称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治疗右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病变取对称的左侧肩关节相应部位平衡针穴位。,(二)持针方法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具。临床多选用75毫米毫针。2.取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该持针法时不会造成针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三)针刺方法,1.提插方法包括上提和下插两部分。操作中通过改变针尖的方向、角度、深浅以获得针感。主要适用于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降压穴、降脂穴、肩痛穴等。2.强化针感手法指针刺深度达到要求后采用的一种捻转手法。通过拇指与示指按顺时针方向

3、旋转捻动针体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并出针。主要适用于病情较重、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偏瘫穴、面瘫穴、胸痛穴、胃痛穴等。,3.一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1寸以内的针刺手法,适用于比较浅表的穴位,进针后即可出针,原则上不提插、不捻转。如明目穴、牙痛穴、踝痛穴等,症状较重时可给予轻度提插、捻转。4.两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2寸以内的针刺手法,第一步将针尖刺入体内,第二部将针尖刺入达到要求的深度。进针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如耳聋穴、过敏穴、痔疮穴、胸痛穴等。5.三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3寸以内的针刺手法,第一步将针尖刺入体内,第二部将针体刺入12寸,第三部将针体刺入2.5寸

4、左右即可。不提插、不捻转,达到一定深度即可出针。如臀痛穴、肩背穴、抑郁穴、偏瘫穴等。,(四)针感说明1.触电式针感指针刺后出现的类似电击样感觉,向远端放射。2.放射性针感指针刺后出现的由局部向上或向下的放射性麻胀针感。3.局限性针感指针刺后在局部出现的酸麻胀痛感。4强化性针感指针刺后未出现以上针感,运用滞针手段,迅速获得局部酸麻胀痛的针感。,二、常见病的平衡针疗法,(一)项痹病本病多因肝肾不足、外伤劳损、感受外邪、致气血瘀滞、筋骨失养所引起。主要变现为颈肩痛,向上肢放射,手指麻木,上肢无力等症状。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颈椎病。取穴:颈痛穴定位:位于手背部

5、,半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中。取穴原则:一侧颈椎病采用交叉取穴,双侧颈椎病采用双侧取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正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三步到位手法或强化针感手法,出现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后即可出针。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二)肩凝症本病多因外伤劳损、肝肾阴虚、感受外邪、致气血瘀滞、筋脉失养所引起。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取穴:肩痛穴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高点连接的1/3处,相当于足三里穴下二寸偏于腓侧一寸。取穴原则:一侧肩周炎采用交叉取穴,双侧肩周炎采用双侧取穴。操作步骤

6、: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一步到位手法或提插手法,出现触电式针感向足面或足趾放射后即可出针。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三)腰痛病本病多因感受外邪,跌仆损伤、肝肾不足,致气滞血瘀、筋脉失养所引起,主要表现为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并伴有麻、胀感觉,腰部活动受限等。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腰痛穴定位:位于前额正中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或正坐位,局部皮肤消毒后,采用两步到位手法或强化针感手法,右侧腰痛向左平侧1.5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1.5寸,双侧腰痛向下平刺1.5寸,出现局限性、强化针感后即可出针。每日治疗一次,10次

7、为1疗程。,(四)膝痹病 本病多因外伤劳损、感受外邪或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致 闭阻、筋骨失养所引起。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伴有关节活动受限。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穴:膝痛穴定位:手臂伸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取穴原则:一侧膝痛采用交叉取穴,双侧膝痛采用双侧取穴。操作步骤:缓则取仰卧位或正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三步到位手法或强化针感手法,出现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后即可出针。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三禁忌症妊娠期妇女。,四、注意事项1、对初诊者、恐惧针灸者,采用卧位,再给予强化性针感时应先从轻度针感开始。2、当个别患者针刺部位出现不适时,可选择与其相称部位指针疗法解除不适感。3、针刺过程中应用提插手法时,提插次数应控制9次以内,以减少局部软组织的损伤。,五、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王文远。中国平衡针灸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