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
2、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3通过对地震波的认识,能够使学生具有防震减灾的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教学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的三大梦想。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可谓是上天有路,但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是入地无门。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是否像传说那样有
3、十八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地球的圈层结构。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判断:1、夏季,如果让你挑选西瓜,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2、能否利用挑西瓜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为什么?3、我们能不能根据地球内部产生的震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呢?总结:1、通过拍西瓜听声音或者切块三角形2、不能;地球太大、太坚硬3、可以引出地震波。让学生翻书寻找地震波的定义。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过渡: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现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思考:1. 地震波可以分为几类?2. 地震波具有什么不同
4、点和相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分 类特 点 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总结:分 类特 点 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纵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都碎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横波较慢固体根据对横波和纵波的认识完成下列探究【合作探究】: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2.当地震发生时,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会怎样呢?3.地震产生的破坏主要是地震波对地面的冲击造成。你认为横波的破坏性大还是纵波的破坏性大?4.根据物理学的知识,波在均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稳定的,如果地球内部物质性质均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怎样的?总结:1、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3、横波破坏性大,跟它的运动方向有关4、较
5、为稳定过渡: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是: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就是如此,首先通过研究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其结构。【活动】分析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引入不连续面的存在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比较S波和P波的起始速度?2、S波和P波分别代表哪种地震波?3、E、F点开始到3000千米左右S波和P波的波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000千米左右到6000千米处S波和P波的波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结合地震波的特点判断物质状态? 总结:1、S波的波速慢于P波的波速;2、S波是横波,P波是纵波;3、E、F点开始到3000千米左右S波和P波的波速明显增加;3000千
6、米左右到6000千米处S波消失,P波突然减速;4、2900千米以上是固体,以下是液体。过渡:通过这幅图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而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下33千米处,横波纵波明显增加,称作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突然减速。称作古登堡界面。结合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讲解地壳、地幔、地核的位置以及岩石圈、软流层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位置和特点。结合课本P21-22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总结: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3-29001
7、、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地幔上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下地幔内核外核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主要铁和镍。内核过渡:要想更全面地认识地球的整体面貌,除了需要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还需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的范围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总结: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如图所示),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课堂小结】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外部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这些结构和圈层所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地球只有一个,我们更应该珍惜它、爱护它!【板书设计】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 地球的内部结构1、 地震波(定义,分类,特点)2、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