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的人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 有的人上海民办彭浦实验小学 陈华珺【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2.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媒体出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
2、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纪念鲁迅的活动,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媒体出示):20*有的人齐读课题。二、初读感悟1学生自学(媒体出示):自学提示(1)轻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诗中写了哪些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 2自学交流(1)开火车读诗歌,及时正音。(2)小组内交流,诗中写了哪些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媒体出示):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
3、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说明:指导学生理清全诗的脉络,形成一定的篇章意识。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从而形成情感主线。“小组内交流”强化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学生的水平不同,知识经验不同,预习的收获不同,学习的目标达成度存在着差异。小组内交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人人进步、有提高。三、品读体验师:我们知道了作者笔下有两种人,你们知道在人民的心里他们有怎样的地位吗?
4、 1(媒体出示)指名读第一部分,思考:两个“有的人”意思一样吗?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怎么理解? (第一个“有的人”指反动派统治者;第二个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第一个“活”指有生命的体征;第二个指精神永存。第一个“死”是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是躯体的死亡。)(板书):有的人 有的人死(肉体) 活(肉体) 活(精神) 死(精神) 2同桌对读第一部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活“字中体会到作者对反动派的鄙夷和轻蔑;对鲁迅一生的肯定和赞美。“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指导朗读: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作者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想想当时的情景,你能读出对鲁迅的怀念
5、之情吗?齐读。3(媒体出示)仔细默读第二、三部分,你有没有发现什么?(二、五小节,三、六小节,四、七小节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关联。)4先来读读二、五小节,应该读出什么呢?(读出人民的铿锵有力、读出人民的爱和恨。)(1) 自由读二、五两节,体会情感。(2) 思考:二、五两节的几句话还有怎样的联系?(第五节的第一句话是回答第二节的第一句话的,第五节的第二句话是回答第二节的第二句话的。)(3)对比朗读,两节诗歌一句一句的对比读。5同桌互读三、六小节和四、七小节。6两个“有的人”分别指那两类人?(板书)(为人民的人 与人民为敌的人作牛马 骑头上)说明:在理解整首诗的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
6、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从中感悟到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让他们在加深对鲁迅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谛。7小结,朗读:同学们,作者采用了(板书)对比的写作手法把人民的真实的、真诚的情感表达了出来,就让我们通过真情的流露来怀念那些为人民做牛马、为人民服务的人吧。(师生对比朗读二七小节诗歌)说明:对比是这首诗主要的写法,教学时要注重对比朗读的训练。在朗读指导中要考虑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通过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方式。四、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2谈谈自己学习的收获和感受。五、 拓展作业1背诵有的人。2根据本单元的学习所得,说说你眼中的鲁迅。附板书: 20* 有的人有的人(为人民的人) 有的人(与人民为敌的人)死(肉体) 活(肉体)活(精神) 死(精神)作牛马 骑头上记住他 摔垮他对比手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