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5978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第一节 学习动机,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学习动机是怎样产生的呢?一切活动都产生于需要。当这些需要在人的主观上以愿望或意向的形式体验到,并激励着人们活动时,需要就转化为动机。较为完整的需要理论是马斯洛(Maslow,1954)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模式后来经卢特(Root,1970)修正,能够更全面地对需要结构做出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4,5,二、学习

2、动机与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实质上就是一种学习的需要。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应的能满足需要的活动中表现出认真、紧张、主动而顽强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学生对待学习任务、学习对象的一种关系,一般把它称为学习积极性或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可以从学生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三方面来对它进行考察。(一)注意状态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例如学生在注意听课时,他的视觉、听觉、思维等活动都指向和集中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学生在注意高度集中时,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都有一定外部表现。,7,(二)情绪状态在学习活动中,如果能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状态

3、可以促使学生更顽强地学习。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是否热情,是否具有积极的情绪状态来考察他的学习积极性。(三)意志状态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否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去克服,在克服困难时是否有足够的自制力和百折不挠的毅力等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虽然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但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内容。,8,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性质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一致的。学习效果的好坏也往往可以加强与巩固

4、或是改造与削弱原有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其原有的学习动机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反之,则可能使其原有动机得到削弱。在特定的情况下,否定的情绪体验能大大地增强其原有的动机。由此可见,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的反作用,其大小和性质要看学生原有动机正确性和强度,也要看学生本身其他心理品质的情况而定。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掌握这些规律,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四、学习动机的分类和体系(一)从动机的动力来源来划分外来动机是由于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赏与惩罚等外来因素而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内在动机是由于学生本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以及发现的诱惑力等而转

5、化来的学习动力。(二)从学习动机的内容的性质来划分正确的动机错误的动机,10,(三)从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 1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2直接的、短近的学习动机。其他分类法,如根据动机在活动中起作用的时间远近可以分为远景性的与近景性的动机;根据动机引起活动的效果来分,可分为有效的动机与无效的动机;根据动机活动的地位与起作用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等等。对于现实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因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而产生。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11,

6、12,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认知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成就动机的强弱与志向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志向水平即抱负水平。它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实际工作之前,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成绩的主观估计。学习的志向水平,是指学生在心理上向自己提出的学习上可能达到的标准。,13,学生的志向水平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家庭对学生志向水平的影响 学生的志向水平受到父母的期望和要求的影响。2学生过去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生过去学习上成败的经验、学习成绩的优劣都影响学生学习的志向水平。许多研究表明,学习志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志向水平般也较高。,14,研究表

7、明,学习成功能导致志向水平的提高,成功经验愈多,志向水平愈能提高;学习经常失败会导致志向水平降低,失败越厉害。以后的志向水平愈降低;失败有可能会引起回避式退缩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志向水平的降低;失败对志向水平的影响比成功对志向水平的影响更复杂。,15,3受能力与自信心的影晌 学习能力与自信心较强的学生,其志向水平亦较高;学习能力差,自信心弱的学生,志向水平忽高忽低,常不合理。4受与人对比效应的影响 首先,学习的志向水平受学生在集中中相对地位的影响。其次,学习的志向水平受参照标准的影响。,16,查普曼(D.W.Chapman)的研究,查普曼将大学生分为四组,测验其对文字的理解力。主试先对各组同样

8、地解释测验的大概情况。以后除第组外,告诉第二组许多文学专家曾作过这测验的平均分数;告诉第三组许多大学生在这个测验上的平均分数,告诉第四组工人在这个测验上的平均分数。然后各组学生估计所能达到的测验水平。共结果显示:第一组因无参照标准,其所设立的目标,高低不等。第二组所设立的目标,在各组中为最低者。因为他们认为,文学家都只能达到这样的分数等级,他们当然不及文学家。第三组估计所能达到的水平最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参照标准是大学生,而他们自己也是大学生。第四组所设立的目标,为各组中最高者。因为他们的参照标准是工人的平均分数。他们的文化水平比工人高,自然应有较高的成绩表现。,17,费斯廷格(LFesting

9、er)对大学生志向水平的研究,某次考试后对第一组被试学生说,他们的分数和中学生一样;对第二组被试学生说,他们的分数和研究生一样。结果表明,第一组学生的志向水平会提高。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应该比中学生水平高,第二组学生的志向水平则降低。因为,他们认为研究生应比大学生水平高。,由于学习志向水平受到与人对比效应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其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勿与同学消极对比;其二,教师在将同学相互比较时,要注意积极对比,防止消极对比。,交往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它是指人们愿意与他人交往,建立友谊关系的动机。交往动机是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种重要的学习动机。交往

10、动机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有效性。,20,五、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二)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1,22,23,(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注意五点知识的准备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缺乏相应的知识,自然不会发生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要因学生提出了幼稚错误的“怪”问题而责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学生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改变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发展学生兴趣的基本途径。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忽视个性培养,强制培养是错误的。在教学中要

11、将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结合。,24,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哪些事物容易发生兴趣?对可能获得成功的事容易发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因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力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趣。”对抱有期待心理的事容易发生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励学产生对学习的期望心理。对能带来愉快感的事物会发生兴趣。美国教育心理学JM索里认为:“兴趣的定义是增强快感。”除了成功会带喜悦之外。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自由、轻松撷抉的课堂气氛,教师幽默的语言等因素都会使学生产生愉快感。对难度适中的教学容易发生兴趣。难度适中,既符合学生原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过易,引不起学生的兴奋感;过难,上课听不懂,当然也没有兴趣

12、。一些教师教学面对少数尖子生,差生上课坐飞机,这是造成差生厌学、弃学的灵要原因。教学中要防止单调感、枯燥感、疲劳感和饱足感,保持新鲜感。,25,(五)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反馈是指某一系统将信息输出后,将其结果返回原系统,用以控制调节它所输出的信息。这一过程便称反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激励学习动机。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学生在学习中有无反馈信息,其学习效果大不一样。有反馈信息的激励调节作用,好学生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其次,及时反馈的效果最好。(罗西、亨里实验P336)从图63可看出,反馈在学习中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其中每天即对反馈,较之每周反馈效果更好。不知道学习结果,缺乏

13、反馈的激励作用,则很少进步。,26,27,评定的过程与结果,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美国佩奇实验)为使评价对学习动机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教育学生对评定抱正确态度;评定应该客观、公正和及时。教师要防止各种偏见的影向;赞许的肯定评价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评定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或摇头,一种手势,一个简单的语言,都可以起到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过多或过分的表扬奖励,也会减效或失去效力。评定要富于指导性和激励作用。评定要注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点。,28,29,(六)利用学习竞赛(美国梅恩实验)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哈洛克实验),30,奖惩激发

14、学习动机(哈洛克实验),竞赛的不良作用(后果):其一,可能使学习迟缓的学生丧失信心;其二,可能对某些学生产生过分的压力;其三,对某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缺乏激励作用;其四,竞赛组织不好可能鼓励学生之间的不合作或对他人漠不关心。,32,(七)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以下是协议的一种形式,可供借鉴研究参考。表65 一个师生契约的样表 师生学习契约 本契约由学生 _ 与教师 _ 签订。有效期:从_ 到 _ 师生确认以下事项:学生:_ 保证完成课堂和家庭作业(所有有关作业方面的问题意见应与教师_讨论,教师_ 保证在此期间提供绐学生_电影票四张,担任一个月的值日工作和假期在学校商店工作的机会。本契约签订,意味着能

15、够保证学生_完成各项作业,并提高全期学习成绩。学生_(签字)教师_(签字)证人_(签字)(学校公章)注:本协议在班会上公开签字生效。,33,(八)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在课程开始时给学生一个具有激发作用的理由;确切地告诉学生你想要他们做什么;使学生确定短期的学习目标;使用口头或书面表扬;公正地测验并评分;强调发现、好奇、探究和怀疑的价值;偶尔做些令学生出其不意地事;,34,促进求知的欲望;使用家庭生活的例证;独特地应用概念和原则;使学生应用他们以前写过的东西;使用游戏和模拟的方式;将竞争的吸引力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将任何可能导致学生不愉快的事情控制在最少的程度;了解学

16、校和课堂的气氛。,第二节 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一、学习的注意状态(一)概述学生学习中的注意状态是指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状态。指向是指心理活动的方向,它反映心理活动的现象是什么,注意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这两种注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36,(二)学生注意的组织和培养1.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和条件是:第一,对学习的目的任务有明确的理解。第二,能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第三,根据目的任务有计划地组织活动,使所进行的一切活

17、动都能服从于当前的任务。根据以上规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也就是培养他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持注意的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37,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原因和条件是:第一,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38,第二,学生本身的状态。这主要是指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对各个事物的态度。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述规律,做到: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当。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情境。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过度疲劳。(根据年龄特征)3.交替

18、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39,二、学生对教材的感知()概述对教材的感知,就是通过各种感觉和知觉在观察有关事物、听取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等等,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学习过程。,40,(二)如何提高感知教材的效果1正确应用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直观教学的类型及共心理依据。A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如观察、演示各种实物及其标本,进行实验、现场参观等。B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通过对实物的各种模拟形象进行的。对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视、电影等的演示和观察,都属于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通过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或举例,使学

19、生在头脑里形成有关事物的表象,从而获得感性知识。,41,运用感知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要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必须掌握和运用以下感知的规律:A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B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下面三个规律:第一,差异律:即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差别。第二,活动律: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例如街道上行驶的车辆、黑夜里的流星、活动的模型等易于被人所感知。第三,组合律: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便于感知的重要条件。,42,43,C.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D.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

20、E.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F.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44,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的品质及其在感知教材中的作用。观察力的品质主要有:A目的性。B条理性。C敏锐性。D精确性。E细微性。,45,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A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B在观察前要作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C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的良好习惯。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抓重点,能从不显著而且初看起来不太重要的现象中抓住反映事物本质或变化规律的关键情节。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46,D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

21、于观察的好习惯。E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F指导学生作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47,第三节 学习中的疲劳和焦虑,一、什么是疲劳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种现象,分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一)生理疲劳包括肌肉疲劳与神经系统疲劳。肌肉疲劳是指肌肉在持续和重复伸缩之后能量减弱,工作效率逐渐减弱的现象。它是由于肌肉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大于补充的能量,废物的积累比废物的消除更快,两者失去平衡而产生的疲劳。神经系统疲劳是指大脑神经兴奋消耗能量超过恢复过程而产生的疲劳。,48,(二)心理疲劳心理疲劳并不是单纯由身体能量的消耗而引起,而是生理疲劳的主观感受,或是

22、由于心理原因所致。比如工作单调,没有兴趣。或者情绪不佳都会引起心理上对学习的厌倦或懈怠,表现为注意涣散,感知、思维迟缓,反映迅速降低,甚至情绪烦燥、忧虑等。,49,(三)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的关系生理疲劳是疲劳在生理上的反映,是为工作所倦,是不能干了,是干不了了;而心理疲劳是疲劳在心理上的反映,是倦于工作,是不想干了。生理疲劳是生理上的反映往往是明显的。容易用客观方法测量,要解除生理疲劳一般需要休息与适当的营养。心理疲劳或疲劳在心理上的反映,往往并不明显,难于用客观方法测量。极度生理疲劳会使心理活动能力减弱或丧失。心理疲劳也可以减少生理活动的能力,加速生理疲劳的产生。,50,(四)依疲劳的程度不

23、同,分为暂时疲劳和慢性疲劳前者在经过适当的休息或调剂后生理机能与心理功能可以得到恢复;后者是疲劳状态长期得不到解除,疲劳积累而产生的过度疲劳。,51,二、疲劳与学习效率(一)疲劳的生理机制与后果 疲劳,尤其是学习疲劳的产生,直接与大脑皮层的内抑制有关。长期学习,皮层细胞会产生强烈兴奋,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是一个能量的消耗过程。长期的能量消耗,会使兴奋性降低而转入抑制状态,巴甫洛夫认为这是由于当刺激量超过大脑所能接受的程度时所引起的内抑制。“好像是要防止一种非常的、威胁的和毁灭性的过度劳累”。如果没有对这种超限制刺激所产生的抑制,在强烈的或持续的刺激下,大脑细胞就会因能量消耗过多而受到破坏。长期疲

24、劳的后果,可以造成儿童视力减退,失眠,食欲不振,全身无力,面色苍白,安静时脉搏加快,肺活动量减少,血压增高,大脑供血障碍,头昏目眩,高级神经紊乱即神经衰弱等等。,52,(二)疲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实验研究表明,疲劳与学习效率成反向关系,即人越疲劳,学习效率越低。怎样测定疲劳?1间接法:它是人在从事各种学习时,依据身体的各种生理数据来鉴定大脑的功能状态,例如借助握力计、触觉器和测量皮肤电、脑电、脑血流等仪器来测试学生的力量、感觉、脉搏、皮肤电、脑电、脑血等方面的变化,并以它们为指标来确定学习疲劳的程度。2直接法:是用学习效率的高低来度量学习疲劳的程度,即先测不疲劳时的效率,再测疲劳后学习效率的变化

25、。,53,三、预防学习疲劳的一些措施(一)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国外学者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各年龄学生的学习日的最多时间(包括自学在内)为:79岁3.5一4小时;1011岁6小时;1214岁78小时;1516岁8.5一9小时。我国教育部门早就规定,学生一日学习的负担量和学习总时数(包括自习时数),小学生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8小时,高中生不超过9小时。,54,学校休息时间安排有以下两种形式:1按儿童年龄,如小学年级学习30分钟,休息20分钟,出入10分钟;二年级学习35分钟,休息10分钟,出入管理10分钟;小学高年级学习45分钟;休息10分钟,出入管理5分钟等等。2按学习顺序分

26、配休息时间,即采取不均等的休息时间。为适应学生活动能力消耗的程度,而逐渐增加休息时间,如每节课依次增加5分钟休息。睡眠是一种彻底的休息。睡眠时,大脑和身体其余部分的活动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因而可以消除疲劳,恢复大脑以及其它各器官的功能。因此,睡眠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55,睡眠时间长短要适应年龄差异,有关专家意见如下:总的说来,应保证小学低年级学生睡足11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56,(二)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度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个学年中是有变化的,研究还表明,学生在一周内每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学生在一天中的工作能力变化也有一定规律,另外,学校还应关心学

27、生在家里的作息情况。(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不容易感到疲劳,学习效率也会提高,1学习的疲劳与教材的难易有关。2教学的时机、速度与疲劳有关。,57,(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 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对于暂时性疲劳,睡眠是有显著效果的,而对于慢性疲劳,用睡眠办法并不能使之完全恢复,必须借助于体育活动。防止疲劳还必须重视适当的营养。,58,四、焦虑与学习(一)什么是焦虑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焦虑存在水平上的差异,分为正常焦虑、低度焦虑和高度焦虑

28、。高度焦虑会使学生经常处于比较过度的紧张状态,如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低度焦虑则往往使学生情绪松弛,反应迟缓,不易激动,对学习活动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抵制教师要求他们解答困难的问题。正常焦虑,有的人叫中度焦虑,有的人又把那种客观情境引起的正常的焦虑,称作正常焦虑。它是由客观上对自尊心有危险威胁的预感而引起的。,59,(二)常态与压抑下的理智活动,60,(三)焦虑对学习的影响焦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对学习起促进或者是抑制作用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学生原有焦虑水平的差异;学习材料难易的程度;学生本身的能力水平等。,61,1对于机械的学习或者不怎么困难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焦虑是有促进作

29、用的:高度的焦虑只有同高度的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学习;而高度焦虑同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结合则会抑制学习。因此,对大多数学生适宜的是中等焦虑;高度焦虑对于学生生疏或者需要随机应变的比较复杂的学习,具有抑制作用,因为面对这种情境,学生会产生过分恐慌的反应,固定的反应心向,以及慌乱的累积影响,造成一种丧失战斗力的威胁力量。有研究表明,高度焦虑之所以抑制问题的解决,主要由于它破坏了短时记忆过程。高焦虑的人不如低焦虑的人那么有好奇心,那么需要新事物,他们表现比较呆板。,62,2焦虑的反应不是同客观上的威胁压抑成比例,而是同体验到的威胁的真实程度成比例。3怯场或考试的焦虑紧张、慌乱以致恐惧是由考试的情境造成的

30、。4焦虑只是一个情感变量,它对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主要还是取决于认知变量。随着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焦虑对学习成就的影响也就会日益失去它的消极作用。,63,64,五、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与课堂管理 学生在目的、愿望一再受阻,不能达到目标而积累了紧张的悄况下,往往会产生愤怒或不满的情绪;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和不合理的事情以及他人恶意中伤时,愤怒的情绪更会油然而生。伴随愤怒情绪的,往往就是攻击性的行为。相反,在平静、顺畅、和睦、互敬互爱、没有恶性竞争的学习环境中,攻击性行为很少发生。,65,教师应逐渐增强其控制课堂的能力。为此掌握以下原则是很重要的:第一,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防范为主。第二,教

31、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反对“不教而诛”,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第三,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 第四,实行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态度。第五,教师要掌握处理不良课堂行为的技巧,这些技巧中首要的是要掌握了解学生行为原因的方法。第六,要尽量消除校内校外的不良影响因素。,66,第四节 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心理因素,一、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对学习的影响(一)概述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外在(如形象,身体状况)和内在(能力、潜力、兴趣、需要与动机、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性格与气质等)的自我评估或衡量。换句话说,是个人对自己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是涉及自己的认识。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环境

32、与外界事物 婴儿期 儿童期 少年期,67,(二)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对学习的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自我意识就是人们最常利用的参照结构。学生自我意识严重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68,学生自我意识对学习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帕奇(Parkey,1970)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帕奇(Parkey,1970)曾收集了很多资料,分析学生自我意识与学习成绩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两者相互影响,具体结论如下:第一,较自信和自尊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佳;反之,自卑自弃者学习成绩较差。第二,学生学业成败也会影响学生自我意识。可见,增进学生的自信自尊,不能只说空话,应从培养良好自我意识和提高学习成绩两方面下手,教师要努力

33、帮助学生学习成功。,69,(三)学生自我意识的分析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于1976年组织了一个较大规模的研究,提出了中学生自我意识三级水平理论。(资料来源:qL6v山甽,HukrmdStanton,1976。),70,(四)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教学原则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71,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要受政治、经济、文化、社区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里,着重分析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影响。(一)父母促进

34、子女学习的条件1爱护子女,家庭气氛温暖,尊重孩子,对孩子充满期望。2关心子女的学习。四种类型的父母亲:平常型(虽有关心,但缺乏明确要求)要求型(既关心又提出明确要求)过虑型(过于关切,达到忧虑的程度)冷漠型(对子女学习漠不关心)3关心子女智力的发展,72,(二)父母促进子女学习的原则1愿意花时间关照子女的学习。2,愿意辅导子女的学习,但要鼓励子女学会自我依赖。3期待子女适当的学习成就,指望子女在学校进行合理的竞争,获得必要的成绩,追求更高的学习水平;鼓励子女和同学共同学习。4奖励子女正确的学习行为。5提供子女心智发展所需的家庭环境,包括经费、图书、学习场所、走亲访友的机会和必要的参观游玩。6善

35、于使用外界的学习资源,包括社会提供的各种音乐、体育、美术训练的设备、图书馆、博物馆和适当的社团活动。7及早帮助诊断子女学习的优点及缺陷,作必要的发掘或补救。父母在这方面的作用有时超过教师。,73,74,第五节 学习者的个别差异,一、性别差异 麦科比和杰克科(EMacmLyand CJacklin,1974)通过大量调查认为,男女学生智力和学科成就无显著差异。约翰逊(DJohnson,1979)的跨文化研究揭示了男女学生成绩差异的另一面。,75,表6-7 不同性别学生阅读成绩的跨文化比较 性 别 取得优异成绩者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尼日利亚 男 2 4 1l 15 女 16 14 7 3 合计

36、18 18 18 18(资料来源:DJoh朋Q1,1976。)学生成绩与社会发展水平和习俗有关。,76,二、智力差异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呈正态分布的规律(见表68),77,与中小学学习关系最大的智力类型是:言语能力、逻辑一数学能力、空间能力、人际能力、身体动觉能力和音乐能力。超常儿童有以下特点:1接受能力快、记得牢。2感知敏锐,辨别力强。3思维能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4稳定的注意力和积极的探索精神。5自信好胜,能坚持。,超常儿童智力超常的主要条件:其一,优越的生理素质物质基础;其二,优越的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决定因素其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韧性主观因素,79,智力低常儿

37、童的研究:一般认为,智商5075为轻度智能不足或可教性智能不足,2549为中度或可训练性智能不足,024为严重或监护性智能不足。可教性智能不足儿童只有以下特征:1只能缓慢学习读、写、算,抽象推理能力很差。2注意时间短暂,精神难以集中。3不顾集体纪律。4.心理上有不安、自卑、孤独、失助和无能为力之感。,80,可教性智能不足学生应有以下特殊的教学目标:1习得社交技能;2习得赖以谋生的职业技能;3学会独立、安逸的情绪反应:4.形成清洁卫生和保健习惯;5学习基本课程,掌握读、写、算基本技能,以掌握必要的工具;6学会正当娱乐,以利用闲暇;7学习适应家庭生活,以扮演适当的家庭角色;8形成起码的集体活动能力。,81,在针对可教性智能不足学生教学时,应遵循以下特殊原则:1不能再使学生遭受失败;2尽量即时强化;3规定能完成的任务;4有系统地揭示教材;5小步子教学,必要时采用过度学习;6注意提供个别指导。,82,三、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和策略1正常的对待方式2正确的态度3积极的评价4主动的操作,83,常用的因材施教策略有:1能力分班或分组2跳级3留级4复式教学(不同年级、年龄同一课堂共同学习)5程序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