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学中医概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9012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病学中医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皮肤病学中医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皮肤病学中医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皮肤病学中医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皮肤病学中医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病学中医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病学中医概论.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皮肤病学中医概论,外科教研室,目的与要求,掌握:皮肤病的中医病因、辨证要点、中医内治法、外用药剂型、外用药物使用原则。熟悉:皮肤病的定义、种类。了解:皮肤病的发展及文献记载。,皮肤病概述,皮肤病定义:皮肤病是指发生于人体皮肤、粘膜及皮肤附属器的疾病。皮肤性病学的定义:临床中专门研究皮肤病和性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发生发展规律、组织病理、症状、诊断及防治的学科。,皮肤病概述,春秋时代:五十二病方内经治疣、痤、疬风。汉代:金匮要略黄连粉治“浸淫疮”清代:诸病源候论疣,癣,疥、瘾疹。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丹砂、矾石、水银、石膏治皮肤病。明代:外科正宗霉疮秘录(梅毒专著)解围元藪(麻风病专著)。,建国以后开

2、始中医的高等教育,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更是迅速发展。纵观未来中医皮肤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1、理论创新2、学科的分化3、研究的病种4、中医特色5、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一、中医皮肤病常见病因,第二章第一节,中医认识病因主要是根据各种疾病的证候表现,通过分析、综合,推断其发病原因。“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中医皮肤病常见病因,常见病因可归纳为六淫侵袭虫毒所伤饮食不节血瘀痰饮情志内伤禀赋不耐血虚风燥肝肾不足,六淫侵袭,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虫、毒所致,虫所致的皮肤病。毒所致的皮肤病。,饮食不节,过食或偏嗜:过食膏梁厚味,如湿疹、痈疖

3、、酒渣鼻等饮食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缺乏维生素类性皮肤病。,血瘀痰饮,寒邪、热邪、外伤、七情:血液流行不畅或溢于脉外疼痛、出血、瘀斑、瘀结块、肢端发绀、毛发脱落、皮肤粗糙等疾病,情志内伤,七情过度导致脏腑功能的紊乱。如暴怒、惊吓、忧虑、悲伤可导致头发的成片脱落。情绪紧张可使瘙痒性皮肤病病情加重。,禀赋不耐,禀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先天禀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联。,肝肾不足,肝虚血燥-筋气不荣-寻常疣(疣目)肝经怒火郁结-血痣肝血虚-爪甲失荣-指甲肥厚干枯;肾精不足-发失所养-毛发易于枯脱。肾虚-黑色上泛-面色变黑。,二、中医皮肤病常见病机,表里出入阴阳失调邪正盛衰脏腑气血功能

4、失常,中医皮肤病辨证要点,第二节,四诊,望诊,望皮肤损害望黏膜损害望舌望毛发改变望指甲损害,闻诊问诊切诊,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多种,但根据皮肤病的特点,可归纳为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淫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皮损辨证等。,八 纲 辨 证,表证证候风寒或风热所致的荨麻疹。里证证候皮肤疖、痈等阳性感染性皮肤病,未经及时治疗,热毒传入营血。寒证证候冻疮、肢端动脉痉挛。热证证候丹毒、败血症出现的皮肤紫癜。虚证证候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实证证候丹毒、痈、结节性红斑、带状疱疹。阴证证候结核性皮肤溃疡。阳证证候小腿丹毒或痈破溃后形成的溃疡。,脏 腑 辨 证,心病证候疖、痈、红皮

5、病。肝病证候带状疱疹、阴囊湿疹、瘙痒症等。脾病证候湿疹、口疮。肺病证候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肾病证候黑变病、硬皮病、红斑狼疮、黄褐斑。,六 淫 辨 证,六淫,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如果出现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出现其气,就可成为致病的因素或条件,称为“六淫”。,(一)风证证候,特点:风为阳邪燥烈,善行数变,起病 多突然,病位多偏上部。外风、内风 临床表现: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或 有风团,皮损常呈播散、游走不定,发 病速、消退快,脉浮或弦。常见疾病:荨麻疹、瘙痒病、风疹,(二)寒证证候,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凝血瘀 外寒、内寒 临床表现:肢体青冷,水液清白,肿块 坚

6、实、脱屑、皲裂,舌质淡,脉沉细。常见疾病:冻疮,寒性脓疡、硬皮病。,(三)暑证证候,特点:暑为阳邪,易伤阳气,易耗气伤 津,常挟湿,挟热 临床表现:汗出、口渴、身重胸闷、食 欲不振或气促乏力,泄泻。皮肤红赤丘 疹或脓疱,痒痛相兼,舌苔黄腻或白 腻,脉滑或濡。常见疾病:痱子、疖、脓疱疮。,(四)湿证证候,特点: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病程缠绵,病位多偏于下部。外湿、内湿临床表现:头身重、胸闷、口不渴、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涩滞不畅,皮肤起水疱、丘疹、糜烂、渗液、瘙痒。舌苔腻,脉濡或缓。常见疾病:湿疹、足癣。,(五)燥证证候,特点:燥为阳邪,燥性干涸,易伤阴化热临床表现:口鼻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7、毛发焦枯,皮肤干燥,皲裂,瘙痒,舌干,脉细涩。常见疾病:银屑病,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六)火证证候,特点:火为阳邪,火性上炎,消灼津液,迫血妄行,风湿热易于化火。临床表现:发热、面红目赤,心烦多汗,口渴引饮,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皮肤红赤、灼热疼痛。舌红,脉数。常见疾病:丹毒、过敏性紫癜、痈、疖。,卫 气 营 血 辨 证,卫分证候病之初起(荨麻疹、药疹等)。气分证候邪正相搏,邪正俱盛(急性湿疹、药疹)。营分证候正气不支,邪气深入(药疹、红斑狼疮)。血分证候耗血动血(红皮病)。,皮 损 辨 证,皮损辨证是通过望诊与触诊等方法,了解皮肤的异常状况。皮损是临床上对皮肤病进行诊断,辨证的主要客观依

8、据。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原发性损害,1、斑疹(macules)2、丘疹(papules)3、水疱(vesicles)4、风团(wheals)5、结节(nodules)6、斑块(plaques)7、脓疱(pustules)8、囊肿(kysitis),1、斑疹,皮肤局限性色泽性改变,抚之不碍手。红斑是热邪所致,紫斑为气滞血瘀所致,白斑为风邪外搏,气血失和所致,黑斑多为肝郁气滞,肾气不足所致。,2、丘疹(Papules),局限性隆起实质性损害。直径小于 0.5cm,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斑块(plaques)直径大于2cm,扁平,隆起,浸润性 损害色红,多属风热或血热,见于风疹、药物疹。正常肤色

9、或稍暗,属气滞或血瘀,见于慢性湿疹。,3、疱疹(vesicles),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直径小于0.5cm,直径大于0.5cm称大疱(bullae)。一般由风、湿、热、火、毒所致。见于湿疹、疥疮、接触性皮炎。大疱(bullae)为心火妄动,湿热毒甚,或脾虚失运。见于天疱疮。脓疱(pustules),疱内含有脓性分泌物,基底部常有红晕,称为脓疱。多为热毒、湿毒所致,见于脓疱疮。,4、风团(wheales),水肿性损害,大小不一,出的快,消退 亦快,退后不留痕迹。色白为风寒,色赤为风热,色暗为血瘀,久不消退为气虚。见于荨麻疹类皮肤病。,5、结节(nodules),圆形或椭圆型实质性损害,深达

10、真皮或皮 下。直径大于2cm称肿块。色紫红,按之疼痛为气血凝滞,见于结节性红斑;皮色不变,质地柔致为气滞、寒湿或痰核结聚,见于瘰疬性皮肤结核。,继发性损害,鳞屑(scales)是脱落的表皮细胞浸渍(erosions)皮肤变白,变软,起皱糜烂(erosions)表皮的破损,不留疤痕溃疡(ulcers)深达真皮或皮下的破损,会留疤痕皲裂(fissures)是皮肤的线性裂痕痂皮(scales)桨液,脓液,皮屑,细菌,药物等形成疤痕(scars)结缔组织,增生性,萎缩性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肥厚粗糙、皮纹加深、多角形丘疹抓痕(scratch markes)线性的表皮或真皮浅层损害疹

11、。萎缩(atrophia)表皮或真皮萎缩,鳞屑(scales),底红而干燥起屑为血热风燥,见于银屑病初期;底淡红而干燥屑多为血虚风燥,见于银屑病后期。,结痂(scales),脓痂多为热毒或湿毒,见于脓疱疮、血痂多为血热,见于瘙痒证,浆痂多为湿热,见于湿疹。,糜烂(erosions)红肿糜烂渗出为湿热,见于湿疹,脓疱疮。,溃疡(ulcers),边缘色红,疮面深陷,脓汁稠臭者为热毒致,见于痈溃后形成的溃疡;边缘苍白,疮面浅平,脓汁稀薄者为寒湿所致,见于结核性溃疡。,抓痕(scratch markes),身起红粟,血痕累累,为血热风盛,见于痒疹,慢性湿疹;皮色如常,搔出血,为血虚生风,见于瘙痒症。,

12、皲裂(fissures),多为风寒外侵或血虚风燥,见于手足皲裂、皲裂性湿疹。,萎缩(atrophia),为气血不运之虚症,见于皮肤结核,盘状红斑狼疮。,瘢痕scars,瘀血凝结不化所致,见于瘢痕增生。,中医皮损辨证注意与西医部分的皮肤病常见症状结合学习,中医皮肤病常用治法,第三节,皮肤病的治法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 两大类。内治法,即指内服法,即用药物通过口服,经由消化器官吸收,以扶正祛邪,调节机体气血阴阳,恢复健康的治法;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或有关治疗操作,直接施于病者机体外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内治法,(一)祛风法 解表祛风 固表祛风 养肝祛风,内治法,(二)清热法 清热解毒

13、 清热凉血 清脏腑热 清肺泻胃 清热解暑,内治法,(三)祛湿法 清热利湿 健脾化湿 滋阴除湿 祛风胜湿,内治法,(四)温通法 温阳通络 温通祛痹,内治法,(五)活血法 理气活血 破血祛瘀 解毒活血,内治法,(六)补益法 补血法 补气法 滋阴法,内治法,(七)补肾法 滋阴补肾 温阳补肾,内治法,(八)软坚法 消痰软坚 活血软坚,内治法,(九)润燥法 养血润燥 凉血润燥,外治法,外治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治疗许多皮肤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根据治疗操作的方式及配合药物的情况可分为 药物外治法、针灸法 其它疗法等。,药物外治法,1皮肤病常见的药物外治法大致可归纳为 薄贴法、围敷

14、法、敷贴法、熏洗法、掺药法、药捻法、吹烘法、热敷法、烟熏法、湿敷法、摩擦法、擦洗法、浸漬法、涂擦法、蒸汽法、点涂法、梳法、移毒法等18种。,外治药的剂型:,散剂、洗剂、溶液剂、油剂、酊剂、醑剂、乳剂、鲜植物汁剂、软膏、硬膏、烟熏剂、丸剂、药捻剂等。分述如下:1)散剂:有清凉止痒、化腐生肌、清热收湿、止血止痛等作用,常用散剂如:金黄散,颠倒散、二味拔毒散。2)洗剂(混悬剂):有清热散风、收湿止痒等作用,常用的有:三黄洗剂、颠倒散洗剂、炉甘石洗剂。,外治药的剂型:,3)溶液剂(煎剂):有清热解毒、收湿止痒、去腐除臭、洁肤护肤等作用,常用的有苦参汤、蛇床子汤、消炎止痒洗剂。4)油剂:有润肤防裂、清热

15、解毒等作用,常用的有:青黛油、黄连油、甘草油。5)酒剂(酊剂):有杀虫止痒、祛风活血等作用,常用的有:补骨脂酊、10%金粟兰酊、百部酊。,外治药的剂型:,6)醑剂:有解毒软坚、杀虫止痒等作用,常用的有藿黄醋剂、诃黄醋剂。7)软膏:有润肤止痒、软坚散结、清热消肿等作用,常见软膏剂如硫磺膏、四黄膏、黄连膏。8)硬膏:有软坚散结、收湿止痒、拔毒除屑的作用,常用的有太乙膏、阳和解凝膏。,外用药使用原则总的原则:根据皮损表现选择适当剂型和药物。,1)根据病情阶段用药急性炎症皮损:无糜烂渗液:粉剂、洗剂、乳剂、有糜烂渗液:溶液湿敷 亚急性皮损:油剂 慢性炎症皮损:软膏,2)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

16、毒、抗感染制剂控制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3)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选用低浓度制剂,根据病情需要再提高浓度。一般急性皮肤病宜温和安抚,顽固性慢性皮损可用刺激性较强和浓度较高的药物。,4)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先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尤其是儿童或女性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面部、阴部皮肤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并给于及时处理。,针灸疗法,针灸疗法除一般体针疗法、艾灸外,还有多种归属针灸疗法的方法。例如梅花针疗法、三棱针疗法、耳针疗法、火针疗法、挑刺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划耳疗法、割治疗法、放血疗法、拔罐疗法、磁穴疗法、发泡疗法等。,其他疗法,有滚刺疗法、划痕疗法(在病变部位划破表皮,使局部气血流通,毒血宣泄,达到活血祛瘀,解毒止痒的作用的一种外治法)、开刀法等。,总结与提问,皮肤性病学的定义是什么?中医皮肤性病主要的病因有什么?斑疹的辨证?中医皮肤性病学内治法中的补益法包括哪几种?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