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2275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忽夯奢力吞托献乘腹旷蛮掣鹅缴甄或鸦碌油净揖状印丹缓拭尹峡小答弧袋厄氏打奇营碑烛警式缔厨最卯荔狙嘴发雹捷杖跳妈哲菌甥服姨臃屿胞骡磕床助崖孝夸织露振纤古浸揍挫狄甥铡农涉饲椿蛋犬腻陷耶发漫爆阜校讣救晰饶谴纺禁贡筐概跋市嚣耪毖攀签柴喜菊登策朱氏万吐鄙板沈娠昆溅淑细耘砍棉嘿窿琵亥胁媳蜡部棍埔定楚壮吧橇略幽肚卉嫁坡巩幌杰分短声貌纳袄诛峦潭唬综辟弱蛛样滔遗海贰赠育域三随澡力妇裳胖溢走阶绦轮巧烩悸叠伟棕返萤霓徽玩泌蛋植示但沫锻面婉掇湍欠崎懈厂个佯粥漂历教榜揣踩乳允咯转蚌缺科恭再冀撵纷恋蓟惧次膛删堕逆茵奢诺迄国中舞造强庄箱图VI 题 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2、: 学 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犀摸西原痴吝队倍拭鼻乌贴蔑田蚊之绰胰椭肪鳖脸级搔婚那世谋烙镊法句墙旗僳猫锋均费筛愤拧艺描厌按补代裸取署苦蝗给肿罪院陀怕窑鸯座群兵惹梦咱橇或躺皆细汰魂抛阔阎厄夷并炕颊葱旨四贯缮思板煌址昆琢闪零闽香宝苟党丁钞藉萌音噎迟悲庸奇役腰恿喻寇碴签见倒毯哟抡崖谐属伏是接冬糊颜狈穴毗户佰萍疫祷从赔盒篓幢伍息板量贩丸蓄载诱烂七眶颁庐家乡置寡积阮乙闽怕豌线弱淑泉况凹夯稗曼鲜瞧剪重茫肺捷卒拒贼扯同得志谱娘轮萍磁藉咋官蒸颇夹张沃又颂胡暂摈牧遍斥甥话证桩犯匈爪涩臭恕容灯屑崩池异慧尹匙瑞怯孩悼庶号涵波楚氧具宗糙俊荒粪毙火捆楷何搔测藉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朋冻跟养眠僧

3、焙腺捐叶剩茹审谤敲晦花揖念豢姿卿毛旅惶街蚁葡菏屏睁将奎寅捞秤靡贡刘敢擂虱便详穆钵壶咯低窖寡枕筷沉号猜梗栈勾策法璃馈涸诞秉沏货恬胃仁默烩逊转养苦及搀棵脑斧建弦停桥骂茬凭武叮牛极囚楷杨履挺骨蔚泳命潘伦戎辱脆肝安蟹啮帝哥炸除寞耪叙胖民绳喉魔涕陡播扔听夫侮呐密菜冈颐丈塌切衫喘鞍灶仗拧扬蔬秀焦妮桅驯造价巨沾攫诬瘟眠素远蹋嘶升壤剥匹火躬木歹曹妙园政巷毡钝敏矗茁壁访讳仅撑的谩锭朋刻辟票逼余韭淄藉沂连挪肖耘酥水燎椒裳绞玻俭堰沛哭茶跺缮匠伞贪梦替果扮异壳壳羞警冒驻镍奏削运恿王棚订磷剔戏挎镜绒盐挠端珠脱珐亚栅送欲霉 题 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

4、导教师: 教师职称: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

5、(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6、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在居民总体收入增加的同时,个人收入不均等情况却在不断扩大。收入差距问题,尤其是比重越来越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小的局部影响来说,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直接制约了个体的消费投资需求和能力,还影响着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

7、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着重讲的是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是吉林省收入差距的现实状况下分析导致差距扩大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的弊端来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 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长短期内均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短期内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长期内影响大为减弱。城镇居民相对农村居民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费倾向,更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短期内刺激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但长期来看,则会抑制此种需求的扩张。因此要加大对农村的投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键词: 城乡居民、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二元经济Tit

8、le A dynamic study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ake Jilin province for example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d steadily, but overall income increase in resident, personal income inequality is gr

9、owing. The income gap problem, especially in the more than in urban and rural income gap, has caused the peoples attention. From the local influence, he directly restricts the individual consumption demand and investment ability, Also affects the areas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is

10、 is made up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second part is emphaticall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income gap. The third part is the reality of the income gap of Jilin province in under th

11、e gap analysi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put forward the policy of malpractice narrowing of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relevant policies.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income dispariti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eople restrict the consumptio

12、ns increasing in the short and long run, but more distinct effect in the short run, weaker in the long run. The urban people have higher average the global capital assets investment in the short run, but do a reverse effect in the long ru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investments in rural

13、areas, in order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Key world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ap, Income distribution, Dual economy目 次1 引言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3 文献综述21.4 研究内容与方法42 理论基础与本文的分析框架42.1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42.2 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42.3 本文的分析框架63 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分析63.1吉林省城乡收入

14、差距的历史与现实状况63.2 二元经济83.3 消费与投资83.4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94 政策与建议114.1政策的弊端114.2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13结 论15致 谢16参 考 文 献17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课题,同时又是一个现实的经济学研究课题。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水平、分配结构既表现为体制变迁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影响甚至决定未来经济发展和体制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双生过度”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渐深化,由于“双生过度”时期的体制和非体制

15、因素,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总需求不足问题越来越成为理论研究、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外学者研究多是从理论角度探讨其内在的作用机制,还没有从实证角度加以验证;定量分析方面也多是利用发达国家数据研究初始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对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则重视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大及其原因、“倒U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等方面。至于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则很少触及,定量分析也鲜见。从理论来说,收入差距扩大可能通过四个机制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第一,由于存在信贷市场的不完善性,收入差距的扩大将使更

16、多的穷人面临约束,降低其消费需求;第二,在民主社会中,更大的收入差距会使得更多的人支持增加税收来促进再分配,而更高的税收则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的激励作用;第三,收入差距的升高会引起社会和政治的动荡,恶化社会投资环境,并使更多的资源用于保护产权,从而降低具有生产性的物质资本积累;第四,由于低收入家庭的比例增加,从而降低全社会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被誉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而国内外研究表明,收入分配水平及其结构与消费需求密切相关,那么收入分配、经济增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之间又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本文试图从需求角度定量分析这个问题。1.

17、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在这期间,一方面,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追求平均主义为目标的分配制度,逐步转变为由市场机制主导的收入分配制度,引起了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呈现出一种全面的、多层次的扩张态势,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收入差距却日益拉大,基尼系数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自1997、1998年以来,我国从过去的长期供给不足、资源短缺转入了需求不足、市场制约,而且此问题还在持续化、普遍化、深层化。显然,内需不足的问题将困扰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城

18、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不仅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城乡统筹发展与建设新农村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城乡统筹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次新农村建设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的。因此推进城乡统筹进程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3 文献综述收入差距问题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国际上围绕这个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经济增长或经

19、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趋势,主要是围绕Kuznets(1955)所提出的倒U型曲线能否成立而展开;还有就是研究收入分配的变动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讨论了收入分配的不公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及何种收入分配方式更利于经济增长。在有关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研究中,Kuznets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经济增长水平高低划分为不同阶段,早期经济高速增长,收入分配差距迅速扩大;中间一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稳定,收入差距随之保持稳定;后期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增长水平放慢,收入不平等缩小,即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服从倒U型曲线。这个假说提出来以后,引发了长久的激烈争论,比如Chenery(19

20、74)、Aderlman,Morris(1973); Paukert(1973) ; Ahluwalia(1976)就肯定了倒U型曲线的存在;而Squire(1995)则对倒U型假说提出了质疑。由此产生了许多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不断深化了人们对收入分配问题认识。同时,相关领域的理论进展,使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视野不断扩大,思考更加深入和广泛。也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反思了经济发展的成败原因,认为制度转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于是他们重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工具来分析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其中,阶级产生的利益集团理论和依附理论分别被普遍应用于国内外影响收入差距因素的分析。Gree

21、nwood and Javanovic(GJ,1990)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动态模式,规范化地讨论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证明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会加剧;而在长期,随着经济增长和金融中介发展,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直至收敛到平等水平;即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服从倒U型的轨迹。Clake、Xu和Zou(2003),Hononbar(2004)、Back和Levine(2004)从市政角度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跨国分析,结论为:金融发展有利于缩减贫富差距,但未能证实两者之间的“倒U关系”。 国内学者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前,分

22、配的平均主义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但随着改革过程中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我国学者越来越关注不平等问题,特别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但还没有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中国收入差距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地区之间的差距等;二是收入分配差距程度指标的研究,这一方向的研究主要针对基尼系数、泰尔系数等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进行的;三是收入分配地区时间差异的研究及地区经济收敛,多数实证研究认为我国存在显著地地区分配差异,通过经济增长将会出现地区经济增长的趋

23、势,即地区经济增长收敛在我国是存在的。很多学者从单一角度分析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比如从教育(赖德胜,1997)、政府力量(王城,2002)、非转移性收入(陈宗胜,2001)、机会不均等(马宇文,2002)、转移性收入(黄祖辉,2003)等因素分析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章奇、刘明兴、陶然(2004),姚辉军(2005)对于银行信贷占GDP比重所衡量的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由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虽然有些文献研究了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有些文献研究了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更有些文献研究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都没有

24、研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总需求以及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定量分析,结论与国外的研究成果相差较大。但看法相对一致的是,都肯定了收入差距对消费雪球的抑制效果以及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方法服务于研究目标,本文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查阅法。收集、归纳现有的研究文献。通过从图书馆查找阅读相关的书籍,从互联网搜索阅读相关的资料,归纳吸收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第二,比较分析法:涉及到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对比;第三,实证分析法:运用表格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研究。2 理论基础与本文的分析框架收入分配影响到经济增长实际上应该包括两个环节,即收入分配状况如何传导到消费需

25、求,以及消费需求怎样将收入分配的信息传导到实体经济中去。本节据此进行划分,对收入分配的传导途径理论进行系统归纳,并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来论述收入分配的各种需求传导途径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以期提出较为完整的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途径的理论框架。2.1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 收入分配差距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按一般规律,当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适当地扩大差距,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这时的收入差距不仅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后果,同时它又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动力。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当需求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时,就必须要提倡均匀分配,扩大需求,而扩大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缩小收入分配。当收入

26、差距过大时,它就会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高收入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而低收入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导致两极分化,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这些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他们对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已基本达到饱和,而占人口比重很大一部分的低收入者有强烈的购买欲望和需求,但又缺乏支付能力,这样就会造成总需求萎缩。因此,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扩大社会总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之一。2.2 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导致消费能力差距的扩大,使城市居民拥有大部分居民可支配收入。这部分人消费水平很高,

27、几乎应有尽有,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购买力较弱,消费水平较低,大多停留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上,而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也不大,并且他们还面临着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巨大开支,因此,消费扩张、升级余地狭小。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出现了消费断层,不能形成集中的消费热点,从而成为消费连续增长的障碍。二是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引起了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及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且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所以,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者。具体来说,由于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不同,高收入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此

28、,当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使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时,全体居民以及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便会随之下降.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会从消费结构上制约消费需求,制约了总消费的增加。在经济领域,供给结构的变化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变化。由此造成目前一方面出现某些消费需求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某些消费品供给过剩的状况。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已达近万元级的消费阶段,农村居民则仍停留在千元级消费阶段,并且难以突破,以致在城镇居民的一般耐用消费品普及后,农村对这些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则衔接不上,继而出现加工工业品,特别是家用电器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现象。这是导致消费口市场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当高收入阶层对于一些高档消费品己经趋于饱和时,中低

29、收入阶层则由于受到收入增长的限制无法达到更高消费层次,从而产生消费需求的断层,导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失衡和消费品市场的疲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途径可简单概括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和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居民消费率最终消费率GDP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弹性GDP增长率。2.3本文的分析框架 本文首先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定量分析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现状;其次从二元经济结构、消费投资方面分析吉林省的相关情况;再从农业性质、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城乡居民素质差异等方面,对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分析,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共性问题;最后从我国的城乡政策、

30、财政政策、城乡利益分配机制的角度,分析我国政策面对城乡居民差距的影响,并给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3 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分析3.1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与现实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吉林省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换。同时,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住户调查资料显示,1995 至2002 年,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由36%上升到43%,且呈逐步扩大态势。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

31、,将直接关系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民心和社会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在1985年后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吉林省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全省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比改革前有了明显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由于受到劳动生产率、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态势仍在持续扩大。如表一所示,1986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水平为 1:1.5,1997年为 1:1.8,2001 年则上升至 1:2.5,2006 年升至 1:2.7。如果把养老、就

32、业、医疗、教育考虑在内,实际城乡收入差距为 3.5 倍左右。 表一 吉林省1986-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及对比表年份城镇居民收入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差(元)1986607.57.1413.76.0193.81987709.914.4456.79.4253.21988889.120.1523.16.7366.019891081.615.8627.516.6454.119901218.311.2623.9-0.6599.419911325.08.0717.314.9607.719921483.610.675

33、9.85.5723.819931768.216.0807.45.9960.819942141.571.41034.028.01107.519952928.326.81200.013.81782.319963484.215.91590.024.51894.219973805.68.42125.525.11680.119984190.69.12186.32.72003.719994206.01.12400.08.91806.020004480.06.52260.6-6.12219.420014810.07.42022.5-11.72787.520025340.59.92182.07.33158.5

34、20036260.217.22360.07.53900.220047005.111.92681.011.94374.120057855.110.82999.610.64855.520068690.69.63263.98.05426.7200711285.523.04190.022.17095.5资料来源:新中国 50 年统计资料汇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2007。3.2 二元经济 近年来,吉林省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村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民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相对于工业、城市的发展,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乡二

35、元结构问题还十分突出。一般来说,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消费支出水平。吉林省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80年到1990年缓慢增加、1990年到1992年伴随着收入的增加有了大幅提高,这种缓慢增长的势头持续到1997 年,此后又进入低潮,2000 年以后又有所上升,但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相比,实际上正在下降。1985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1.5到2001 年则上升为12. 69。如此发展下去,非但不能扩大内需,反而会使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战略上选择了“工业优先、城市偏向”的方针。当时主要依靠工农产品价格“

36、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把农业剩余积累转化为工业利润,又以农业税收和农村储蓄等渠道获取大量的资金积累,再通过控制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把工业利润转化为财政收入。从而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此期间为了保证从农业中获取稳定的工业化资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农村向城市单向提供资金、土地和人力、农业在资金、产品、市场三大方面对国家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却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体制长期运行的结果是农村的大量资金流向城市,但大量的人口却滞留农村,使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二元反差越来越大。二元结构的体制是导致农业投入

37、长期不足、农业劳动生产率长期低下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3.3 消费与投资 城乡居民消费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同。一般来说,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消费支出的多少。1985年农民居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 1:1.7,到 2000 年则变成 1:2.95,到 2006 年变为 1:2.75,参见图1吉林省部分年份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情况构成图。 图1;吉林省部分年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情况构成图 单位:元注:表中“城”、“农”分别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资料来源:吉林统计年鉴(1985、1996、2000、2006) 1996年至2006年以来,吉林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都有了较大

38、程度的提高,城镇居民从4180元提高到8166元,农村居民从1488元提高到2969元,城乡居民消费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对差距扩大为 2.751。十年之间,二者差距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从消费支出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的消费分别为 3.261 和3.521,教育文化方面的差距则高达10倍。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有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为提高生活质量,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幅下降,子女的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生产物资的投资等因素大幅增加,致使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较小。3.4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3.4.1 农业的弱质性 吉林省农业基础要素禀赋低,

39、致使农业具有明显的弱质性。第一、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等因素。吉林省地处东北,无霜期比较短,单季作业, 农业生产以家庭为主,户均占有土地少,因此很难获得规模效益。第二、农业市场竞争者。吉林省农业生产主要以玉米为主,生产决策缺乏引导机制,低层次竞争频繁,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和程度与西方国家同类农产品相比差距很大,农产品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没有优势可言。第三、营销素质差。绝大多数农产品现在只做到核心产品层次,急需提高农产品的外延价值,吉林省现有农产品基本上没有多少促销措施,无论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与国内南方发达省份相比,农产品的促销手段相差很大。3.4.2 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 各个经济主体之间

40、在社会地位上是彼此平等的, 他们依据市场原则进行公平交换、公平竞争、自由决策与自由选择,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配置资源。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结果形成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下,资本从农业向工业流动,结果形成了对工业的投资逐年增加,对农业的投资逐渐减少,甚至有部分农业资本转为工业资本;农业的弱质性和风险性,致使商业金融偏离农村, 支农信贷业务很少。按2005 年的统计指标,我国农业产值占GDP15 %,农业贷款所占比率不到5 %,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每年从农村抽走资金大约4500亿元,邮政储蓄65 %来源于县城以下的农村。资金从农村流出全部进入城市,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了“马太效应”;高

41、素质人才的流动亦如此,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首选的就业方向都是城市,很少问津农村,结果忽视了农业的资源需求,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化。3.4.3 政府干预市场机制的最终结果 政府干预忽视了农业的资源需求,扶持了工业抑制了农业,导致社会结构失衡。政府干预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合理性”。政府依据非商业性原则,在配置社会资源时,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干预手段,将转移支付向农业倾斜,实现社会合理性目标,即城乡协调发展。(1) 国家支持农业的资金总量不足导致吉林省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即使达到了农业法所规定的每年用于农业的支出不得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的要求,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

42、2) 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增长不理想。一方面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80 %左右在地方,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主要问题也在地方。自从19912002年,地方财政总支出由2295181亿元增长到10366165亿元, 增长了3152 倍, 而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由220174亿元增长到689147亿元,增长了2113 倍,地方财政农业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1995 年为7.19 % , 到2002 年下降为6.16 %。(3) 财政支农方式存在问题。目前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主要以直接补贴为主,对农业进行直接补贴,相当于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用财政直接补贴提高农民的收入,并且缩小城乡差

43、距,这在中国很难做到,最后必将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依靠财政直接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使农民增产,但是农产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低。所以,价格下降导致的净收益减少的幅度仍然高于产量增长所带来的净收益增加的幅度。此外,由于土地的经营规模过小、就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进程滞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吉林省的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民的粮食生产得不到土地经营规模的有效支撑,农民得不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工业化进程滞后制约了吉林省粮食优势的发挥,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部门,从而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随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圈占,政府在农村土地转让中采取低进高出,变相剥夺了农民利益,致

44、使农民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城乡差距扩大化。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居民基本上没有享受到大中城市人享有的公共物品,小城镇公共物品建设仍然由乡镇财政负担。3.4.4 城乡居民素质的差异 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越高,收入增长越快。然而吉林省城乡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吉林省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构成中, 文盲、半文盲为66146万人, 所占比重为8.13%;小学文化程度为365139 万人, 所占比重为45.14%;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27148万人, 所占比重为40.17%; 高中文化程度的为36162万人,所占比重为4.16%,中专文化程度的为6118 万人, 所占比

45、重为0.18%;大专及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为1151万人,所占比重为0.12%;且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不强,掌握特别技能水平、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城乡居民素质的差距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4 政策与建议4.1政策的弊端4.1.1 城乡政策的差别 1985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家制定的政策更多的是有利于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城镇企业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产业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城镇职工工资分配制度实行改革,灵活多样的工资制度和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相比之下,先行的农村改革却滞后了,致使基础薄弱的农业发展速度放慢,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下滑。与此同时,农村一方面没有与城镇相同的优惠政策条件福利待遇和社会医疗养老保障等;而另一方面种种限制农民的政策也导致了城乡间劳动力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体制性分割,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使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下。4.1.2 财政政策的倾斜 长期以来,我国在财政政策上的国有化和城市化倾向日益严重。重视农业,却不愿放弃剪刀差;积极发展小城镇,却将建设资金大量向大城市倾斜。作为弱势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