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建筑风格比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7628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建筑风格比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西建筑风格比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西建筑风格比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西建筑风格比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西建筑风格比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建筑风格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建筑风格比较.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方建筑风格,中式建筑,中式建筑即中国传统建筑,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尤其民居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阑式建筑、西北的窑洞建筑、游牧民族的毡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特点,1、以木结构体系为主2、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3、斗栱4、特异的外部轮廓,发展史,一、原始社会时期 在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当时人们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石器,也有少量的骨器和木器。在旧石器时代,如山西垣曲、广东韶关和湖北长阳都曾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山洞;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并开始从事农业生

2、产,从而出现了各种房屋和聚落。,二、夏商周 夏朝 古文献对夏朝记载较丰富,但考古一直存在瓶颈,未有确凿的成果。商朝 商朝青铜器手工业非常发达,留下大量纪事甲骨。甲骨文中“宫”“高”“京”“宗”等文字可以看出当时建筑有台基式,干栏式等不同形制。商代城市有:河南偃师二里头城址、河南郑州中商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春秋时期,各诸侯王国不满于受限于周王朝,尝试各种突破,出现了诸子百家的兴起,学术上百家争鸣,在城市建设上,也不再受西周法律的约束,城市规模和城市规划形式上也有很多不同主张,3、秦汉三国时期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礼制,巩固皇权,成为中国其后两千余年的主导思想。儒家

3、“慎终追远”的思想加强了商以来传统的厚葬制度,使陵墓建筑规模大大提高,建筑水平也随之提高。东汉建筑平面、外观日趋复杂,高台建筑渐少,楼阁建筑逐步增加,并开始使用大量成组斗栱。砖石结构迅速发展,各种空心砖墓、砖券、石板墓出现。汉朝成为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日趋繁荣,规模日益扩大。有咸阳、长安、洛阳、邺城等重要城市。宫殿建筑也获得发展,4、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段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大部分汉代建筑毁于战火,没能保留下来。由于三国时期吴的兴起,东南地区得以接收北方先进文化的传播,对东南地区建筑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琉璃瓦开始使用,砖瓦大量普及,质量日

4、益提高。斗栱的发展。卷草纹、须弥座。佛教建筑和道教建筑的兴起。对现实的失望,使得很多士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园林承载越来越多的文化价值,玄学思想和山水文学也为园林的发展注入新的契机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被中国文化所改造,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佛经不断的被介绍、传播,但是佛教的发展却有很强的中国特色。佛建建筑也是如此,早期佛塔佛塔在形制上多模仿印度,但是逐渐与中国建筑形式融合,出现很多中国佛建建筑特有的构建及建构形式。,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5、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木构建筑成熟的时期,现有少量当时建筑遗存,为不可多得的文物。,中国近代建筑,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5、,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概述,清王朝的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的传入。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的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的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的变化。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是原有的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的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的变化。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的和中国自身发展出来的新

6、型建筑,具有近代的新功能、新技术和新风格,其中即使是引进的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广大的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的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的建筑为主。大量的民居和其他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传统品格和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的材料、结构和装饰。从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近代建筑的主流则是新建筑体系。,建筑风格,中国近代建筑的风格面貌相当庞杂。这个时期,既有旧建筑体系,又有新建筑体系;既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又有西方各种风格的建筑。于是,中与西,新与旧,民族化与近代化,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交织情况。旧建筑体系数量上占据优势,

7、除了局部的改进外,整体风格缺少新的变化。中国近代建筑的风格发展,主要反映在新体系建筑中,由新体系建筑的外来形式和民族形式两条演变途径构成中国近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主流。,发 展 阶 段,一、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二、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三、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四、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371949),建 筑 类 型,中国近代建筑主要有下述三类一、居住建筑(独户型住宅,联户型、多户 型住宅)二、工业建筑(木构架厂房,砖木混合结构厂房,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三、公共建筑(行政建筑和会堂建筑,金融建筑和交通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商业

8、服务业建筑),西方建筑,西方建筑就是西方国家的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按照西方人的构成理念建筑成的一种供西方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教堂,寺庙等等。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这三个标准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西方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西方建筑风格特点,一、古埃及建筑艺术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一是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

9、的建筑师们用庞大的规模、简洁沉稳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体现金字塔的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二是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期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建造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建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是典型实例。三是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它主要有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3部分组成。其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埃及金字塔,阿蒙神庙,二、古希腊的建筑艺术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

10、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古希腊的建筑(2张)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三、古罗马的建筑艺术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

11、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四、拜占庭建筑的艺术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

12、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个特点是色彩灿烂夺目,五、罗曼建筑的艺术 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马式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罗曼建筑(4张)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

13、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随着罗曼建筑的发展,中厅愈来愈高。为减少和平衡高耸的中厅上拱脚的横椎力,并使拱顶适应于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面,后来创造出了哥特式建筑。罗曼建筑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仅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六、哥特式建筑的艺术 习惯上人们将与中世纪的这种主要建筑风格一致的建筑,均称为“哥特式建筑”。大多是教堂建筑。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

14、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七、巴洛克建筑的艺术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调是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炫耀财富。它常常大量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第二,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第三,充满欢乐的气氛。提倡世俗化,反对神化,提倡人权,反对神权的结果是人性的解放,这种人性的光芒照耀着艺术,给文艺复兴的艺术印上了欢快的色彩。完全走上了享乐至上的歧途。第四,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

15、。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八、文艺复兴建筑的艺术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

16、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九、浪漫主义建筑艺术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十八世纪60年代至十九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十九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

17、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十、现代主义建筑艺术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总结,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设计理念,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各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由很多方面构成,例如地理环境,文化传承等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建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融,中西方建筑师们也更多的采纳了相互的理念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