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利率的决定.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5378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均衡利率的决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均衡利率的决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均衡利率的决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均衡利率的决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均衡利率的决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均衡利率的决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均衡利率的决定.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3 均衡利率的决定,分析IS 时,假定r已知。果真如此?NO!r取决于一、货币的需求(一)Keynes货币的职能 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满足交易需求 价值储藏手段(注意Keynes特别强调)其他还有价值尺度、远期支付标准等职能,但不是Keynes强调的。,(二)Keynes货币的需求的流动偏好及分类1、Keynes货币的需求的流动偏好特指货币需求(L)(1)货币需求的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人们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喜欢把不能生息的、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保存在手边的倾向。(为什么需要货币?)凯恩斯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2)流动性

2、就是指持有货币在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3)流动性偏好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灵活性最大的资产,同其他资产比较,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持有货币可以随时满足即交易、预防和投机三种动机。,2、Keynes货币的需求的三种动机分类1、交易动机:为了应付日常交易方便而持有货币。货币作为交易媒介职能(1)原因:收入与支出的不同时进行。(2)交易需求量影响因素:取决于:收入(交易量)的大小。交易量大,交易需求的货币量大。收入与支出的间隔时间长短;间隔越长,为了交易目的保留在身边的货币就多。货币流通速度;支付习惯;收入支付惯例:如现金支付,转帐支付。工业集中度;越集中,内部转帐支付越多,对货币交易

3、需求就少。,总的说来,货币流通速度、支付习惯、工业集中程度以及其他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较稳定,作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视为收入的线性函数,两者具有固定比例关系。,费雪的交易方程-(美)费雪(18671947)1911年在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公式中,货币需求指:为实现一定的交易总额(PT)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MV。M为货币当局的货币供给量,由P、T、V决定。,费雪认为T取决于:技术状况和可供利用资源的开发程度。交易量越大,货币需求量越大;分工或专业化程度。分工越细,交易量越大,M越大;商业信心。对经济前景乐观,交易量越大;消费者欲望和嗜好。V取决于:社会支付制度。含收入与支出的规则

4、,交易次数越多,时间越短,M越少;金融制度与习惯。金融机构越发达,支票使用越普遍,M越少;个人习惯。个人财富及对未来收入和价格变动的预期等。在费雪的交易方程中,假定M变化不会引起V、T变化,所以,货币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唯一作用是决定一般物价水平P的高低。P与M同方向变动。,剑桥方程-(英)剑桥大学皮古()1917年发表货币的价值一书中提出。,2、预防需求: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未来意外事件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如生病的医药费、有利的购买机会或未曾料到的收入延迟。产生于人们“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取决于(1)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程度;(2)收入的大小。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数量,同交

5、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一样,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两者同方向变化。,Mtr交易动机货币需求十预防动机货币需求,即MtrL1(PY),具体表示为MtrkPY,式中:Mtr为名义货币的交易、预防需求余额;mtr为实际货币的交易、预防需求余额;Y为国民收入;K为满足交易、预防动机而自愿保持的货币占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或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显然,k0。k的大小受个人偏好、经济制度和结构的因素影响。在短时期分析中,一般假定k之值保持不变。,总结:Mt=L1=交易需求预防需求=L1(y)=kPy如果PY4000亿美元,K=1/4,则Mt1000亿。即在4000亿的国民收入下,需要1000亿的货币,且货币

6、在一年中周转4次,以实现400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运转。,Mt,Py,Mt=K1Py,Mt=K2Py,在短期分析中,一般认为 K 不变,Mt=KPy而在一定情况下PY既定,因而,Mt与利率 r无关,只是PY的函数。如图:,利率r,Py,交易预防的货币需求 Mt,3、投机(Speculation)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机。货币起着价值贮藏手段的作用。人们之所以宁肯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是因为持有货币可以在选择买卖债券或选择持有货币之间进行投机。投机性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投机需求,(1)含义:为了抓住购买债券的有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2)分析前提:人们一时不用

7、的财富以两种形式存在货币、债券。持有货币可以在选择买卖债券或选择持有货币之间进行投机。(3)债券价格V与利率 r反向变动。,货币投机需求,(4)分析过程:利率高债券价格低买进债券、抛出货币L2(或MSP)。反之亦然。凯恩斯指出,在任一时刻,人们心目中一定存在着某种“标准”的利率(如年利率r=5%)。任何脱离“标准”利率的情况,人们都会预期未来的利率走势将向“标准”利率靠近。,货币投机需求,(5)结论: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函数,二者反方向变化。名义投机货币需求L2=Phrh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需要说明的是:上式是一个不精确的表达式,因为Phr意味着当r为正时,L2(或MS

8、P)为负值,这显然与现实不符。因为,即使L2与r存在负相关关系情况下,也应该是正值,可以加上一个为正值的常数,如L2=A-Phr。,货币投机需求,(6)两种极端:其一:如果现行利率极高,投机性货币需求Msp 或L2=0其二:如果现行利率极低,投机性货币需求Msp 或L2=,此时出现“凯恩斯陷阱”,货币投机需求,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也称“凯恩斯陷阱”,指利率极低,人们投机性货币需求Msp时,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活动中收购债券所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必将全部被公众作为价值贮藏手段保存在身边,所以凯恩斯称之为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这时,增加货币供应量,达不到

9、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的目的,货币政策失效。在这场合,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为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在利率降低到2%时变成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见图4-2)。,货币投机需求,货币投机需求Msp(或L2),r%MSP=L2(r)0 MSP图4-2 投机动机货币需求,108642,货币投机需求,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也是凯恩斯不太重视货币政策的原因。而高度重视财政政策认为医治失业和危机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政策是财政政策,也正因如此,信奉Keynes主义的西方经济学者也被称为财政主义者。凯恩斯不太重视货币政策的原因有二:(1)资本边际

10、效率MEC是一个数字波动剧烈的变量。因为MEC受预期收益影响,而预期收益受资本家对投资前景乐观和悲观估计,受制于资本家的情绪影响;(2)通过货币数量增加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最终会碰到利息率的下线即Keynes陷阱。,2004-09-23,我国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的倾斜方向与西方国家相反,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货币供给的方式和利率变动方式与西方国家的不同。利率下降,货币的投机需求反而减少。这种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情况已经为我国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储蓄存款增幅趋缓,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债市的实际所证明,(三)货币的总需求,1、需求函数表达式:如果用 L(或m)表示实际货币总需求,则实际货币总需求为:,说明:,需要

11、说明:上式是一个不精确的表达式,因为hr意味着当r为正时,L2(或MSP)为负值,这显然与现实不符。因为,即使L2与r存在负相关关系情况下,也应该是正值,可以加上一个为正值的常数,如L2=A-hr,这样m(或L)=L1+L2=ky+A-hr。然而,许多流行的西方教材仍使用L=ky-hr,原因可能是由于ky一般被认为是正值,从而可以避免L为负值。(注意:这里说明中L2和L用的是实际货币投机需求和总需求概念),(三)货币的总需求,2、图形,为了满足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货币需求是与利率无关的;而为了满足投机需求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有关,用曲线表示为:,r%r%r%PY=40010 10 8 8 6 6

12、 Md=Mt+Msp 4 4 Msp 2 2 0 100 Mt 0 5 10 Msp 0 100 105 110 Md A交易需求 B 投机需求 C 总需求 Mt=kPY MSP=L2(r)Md=Mt+MSP图4-3 货币总需求,均衡利率的决定货币供给,二、货币的供给(见补充说明)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所独立控制的政策变量,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见图4-4)。M,垂直于横轴,与利率无关.包括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

13、的总和。,均衡利率的决定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应量。除此之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采取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的方法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货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反之,货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2004-09-23,西方国家的货币供给主要通过中央银行的国债买入来进行,我国的货币供给则主要通过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农产品和外汇的收购来实现。我国的货币供给变动则与利率波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外汇、农产品收购增加,如果没有中央银行另行发文,利率不会下降,反之,没有文件的下达,利率同样不会上升。正是在这不同的制度背景

14、下,他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而我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则与利率同方向变动。,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一)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二)货币计量1)狭义货币M1: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M1=处于银行之外流通的通货(纸币、铸币)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指金融机构以支票帐户存在的存款,无需提现。开出支票来清偿,与现钞完全相同的作用。2)广义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美)常用M2。在计量货币供应量时,经济学家和政府常用到M1,M2,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3)更为广义的货币M3M2+个人和企业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近似物。4)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供给主要指M1。5)货币供

15、给由国家货币政策控制,是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供给曲线垂直于横坐标轴。6)货币供给分为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二者关系:,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央行及职能:各国央行的名称有差别,有的以国名称之,如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有的以储备银行称之,如美联储;我国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我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1)垄断货币发行发行银行(2)以债务方式接受存款准备金(3)以垫款或再贴现方式对商业 银行发放贷款(4)承担金融机构间的票据交换 银行的银行 和结算业务(5)提供有关金融信息(6)代理国库,管理外汇,制定 推行金融政策政府的银行,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2、银行存款(Deposit)准备金制

16、度银行对吸收的存款,为安全起见而准备一定准备金的制度。(1)存款准备金:银行对吸收的存款,为应付支取而备有的资金。(2)准备金作用:防止挤兑风险;控制银行贷款速度和总量即控制了货币供给。金融恐慌:从银行中提取的通货量超过银行的准备金时,银行就面临恐慌甚至破产。(3)准备金形式:商业银行的自有库存现金;存入央行的准备金,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4)法定存款准备金:央行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必备的准备金。一般按一定的比例上交中央银行。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央行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吸收的活期存款,规定一个必须上交的准备金比例。定期存款准备金率rt:央行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

17、吸收的定期存款,规定一个必须上交的准备金比例。(5)超额准备金(Exceed quota):指如果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使“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率re超额准备金/存款总额,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3、存款创造与存款乘数(1)存款创造机制:在准备金制度下,央行发行一笔通货R(比如在公开市场购入政府债券),银行增加一笔准备金R,通过“存款贷款 再存款 再贷款”一系列的连续,由此引致的新增存款总额是最初准备金R的若干倍。,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2)存款创造乘数新增存款总额Dd

18、是最初准备金R的倍数。其中:新增存款总额Dd 包括银行增发一笔通货给商业银行增加的准备金R 派生存款。rd=0,乘数;rd=1,乘数1;rd越大,乘数越小;,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简单存款创造效应的乘数,是活期存款乘数;准备金率只限于法定准备金率rd,无超额准备金率re;公众支付全部使用支票,不使用现钞(Cash),无通货漏出,C=0。银行存款仅仅一种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无定期存款,Dt=0。如果有活期转为定期,商业银行必须为定期存款的支取增加准备金。,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3)存款创造的漏出 只有法定准备金率rd;漏出:超额准备金E,,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

19、步解释,由此可知,存款创造乘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re有关。一般而言,市场利率 r越高,银行不愿意多留超额准备E,re,货币创造乘数(或存款创造乘数);同时,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再贴现率有关,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的贴现成本。所以,再贴现率,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成本,商业银行要自己多留准备金,E,re,货币创造乘数。,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3)存款创造的漏出 漏出:支票存款转为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准备金率rt 央行注入的通货R引起公众活期存款增加Dd,公众为了获得较多的利息收入,必然将部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Dt。同时,商业银行必须为新增定期存款Ddt保留准备金。,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注:货币的供

20、给的进一步解释,全部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所以全部存款乘数为:漏出:存款转通货即有现金漏损C 在以上分析中,我们一直假定,该社会一切支付全部使用支票。现实中,公众支付除使用支票外,还使用现金。C成为银行体系的一种漏出,不参与存款创造过程。,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4、存款创造的被乘数R 在前述分析中,一直假定央行增发的通货R包括公众需要的手持现金C。当引入公众手持现金这一漏出因素后,有必要将二者分开。即:央行在向商业银行注入准备金R时,同时又注入一笔现金R(向公众买入支付债券)。这样参与存款创造的被乘数变为RC,R和C都参与存款创造过程。被称为强力货币(高能货币H

21、igh powered Money)或称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注:货币的供给的进一步解释,RC引起的存款总额为:设B=RC,R为银行部门持有的准备金,C为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所以把 B 或 RC 也称为强力货币(High powered Money)或称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基础货币增量B央行注入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央行向公众注入的现金C,总结:货币的供给量的决定,(四)货币供给量的决定,总结:货币的供给量的决定,总结: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五)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二者可以从三个方面分类:(1)央行可操纵的因素;(2)商业银行和

22、其他金融机构能够决定的因素;(3)工商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影响的因素;总之,一国市场货币供给量,并不单方面取决于操纵货币供给的当局,也取决于作为货币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机构、公众和工商企业的决策。,三、均衡利率的决定:L=M时的利率 按照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利率是由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使货币供求均衡时的利率即均衡利率。利率均衡的调节机制:在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和国民收入为既定情况下,由于市场机制供求两种力量的作用,必将有一特定的利息率,使得在该利息率水平下,人们自愿持有在手边的货币(货币需求,包括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恰好等于货币的供给。在货币市场,鉴于货币的供给是给定的,取决于国家的经

23、济政策,与利率无关。因此货币的供求从失衡趋向平衡只是通过对货币需求一方的调节来实现的。,三、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变化,(一)均衡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 L=货币供给 M或,均衡利率的调节机制调节货币投机需求,利率均衡的调节:设MS=1100,Py=4000,K=1/4如果当前利率r=6%时,Mt=1000,Msp=50(自愿持有的投机货币),手中实际拥有的投机货币为100(MS-Mt)。自愿的Msp(50)实际Msp(100)人们将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从 而V,r,直 到r=4%.相反,r=3%,则卖出债券,而V,r,直 到r=4%.,1、货币供给 M 的变动:(1)MM曲线右移利率:货币投放(2

24、)MM曲线左移利率:货币回笼,1、货币供给 M 的变动:(1)MM曲线右移利率:货币投放当货币市场已经处于均衡时,如果货币需求和名义收入不变,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将通过货币乘数成倍增加,使货币供给曲线右移。在这种场合,人们发现他们手边实际持有的旨在用于投机的货币原来货币市场均衡时自愿持有的投机货币,以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 V,r,直至新的利率水平r1时,人们自愿持有的出于投机动机货币增加MSP,最终使货币总需求Mtr+MSP+MSP恰好等于新的货币供给MS1,从而货币市场实现新的均衡(见图4-6)。,2、收入变动:收入变动,L的水平段不变,其他段移动,导致利率变动(1)收入

25、Mt(或L1)Md(或L)曲线右移利率(2)收入L1L曲线左移利率,收入变动对利率影响的进一步解释,(1)YMtr(或L1)Md(或L)曲线右移利率 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名义Y Mtr货币需求曲线右移。由于货币供给不变而货币交易需求将增加,货币供不应求,人们必将抛售债券换得货币,以应付交易活动增加的货币需求,V,rMSP,以补充因收入增加而增加的交易货币需求Mtr,货币市场出现新的均衡(MS=Mtr+MSP=Mtr+Mtr+MSP-MSP,其中MSP=MSP-MSP1),最终形成高于原来均衡利率r0的新的均衡利率r1(见图4-7)。反之,如果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则相反。,3、投机需求MSP变动(或

26、L2)L2变动,L的垂直段不变,其他段移动,导致利率变动1、L2L曲线右移利率2、L2L曲线左移利率 另外,对利率的预期也将对货币市场均衡产生影响。如果预期利率下降,从而预期债券价格将上升,人们将以货币买入债券,以便日后债券价格上升后抛售债券换回更多货币。在这种场合,货币的投机需求下降(减少手中持有的投机货币,买入债券),从而货币的总需求下降,货币需求曲线左移,最终形成低于原来均衡利率的新的均衡利率。反之,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四、利率的传导机制:对投资与总需求的影响,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我们知道投资的变化将引起总需求的变化,并通过投资乘数作用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在那里,没有考虑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凯恩斯的利息率理论指明,货币供求变化将引起利率的变化,从而导致投资和总需求的变化,最终将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利率变化通过投资从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称作“利率的传导机制”。,利率的传导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