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与翻译.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7116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断句与翻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文言断句与翻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文言断句与翻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文言断句与翻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文言断句与翻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断句与翻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断句与翻译.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断句与翻译,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要通读全文,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反复研究,把握主要内容。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

2、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人物及关系,事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矣。,其次看词性、语序、句式、修辞,断句,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一、根据词性、语序定句读(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2)找动词(形容词),定句读。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作名词

3、的主语常常省略,但谓语一般不省,所以找出谓语,也就断出句读。,(3)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乎、耶、欤(邪)、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二、根据句式定句读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如: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固定句式:如(奈、若)何 无乃 乎 不亦乎尚 况 宁无 诚(若)则 何为,三、根据修辞技巧

4、定句读(1)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2)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四、其它方面定句读(1)、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2)、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

5、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翻译原则:信、达、雅“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沟通古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要符合原文的内容,符合每个字的含义,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删内容。“达”,就是通达,即把原作的语义、思想、感情、以至语气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原作的水平。“雅”,就是语言要有文采,要简明、优美、练达。,牛弘性宽厚笃志(专心致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无所怪问直答曰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突然)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吾

6、子之将行也。,一、牛弘笃学 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无所怪问,直答曰:“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有一人)得玉献诸(之于)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否定词:不、弗、未、非、否、勿、毋、无、莫。,二、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

7、人有其宝。”,刻削之道 刻削之道(道理,规律)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做其他事情)亦然为(如果考虑到)其后可复(反复,再来一次)者也则事寡败矣,三、刻削之道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人有从学者遇(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苦于没有时间)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随时随地)之余也,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人有从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

8、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不察之患 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道术)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所急(迫切关心)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五、不察之患 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国家之患孰为大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优厚的俸禄)而不极谏近

9、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曰欲进善言谒者(宫中负责传递的官员)不通罪当死,六、国家之患孰为大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曰:“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得之不难,失之必易 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屈之甚者信(同“伸”)必烈(猛烈)伏之久者飞必决(急速起飞)故不如意之事如意之所伏也快意之事忤意(指违背意愿的事)之所乘(乘机而起)也消与长聚门祸与福同根岂惟(只,仅仅)世事物理有然哉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艰难以得之者斯(才)能兢业以守之,七、得之不难

10、,失之必易 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屈之甚者信必烈,伏之久者飞必决。故不如意之事,如意之所伏也;快意之事,忤意之所乘也。消与长聚门,祸与福同根,岂惟世事物理有然哉!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艰难以得之者,斯能兢业以守之。,画鬼易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曰孰易者曰鬼魅(mei,魅也是鬼)最易夫犬马人之所知也旦暮罄(qing出现)见于前不可类(似,画得一模一样)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八、画鬼易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曰:“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之所知也,旦暮罄见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

11、,不罄于前,故易之也。,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丧父)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九、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濂苦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买到书)以观每假借(假也,即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12、结了坚硬的冰)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超过预定期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得遍观群书,十、宋廉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得遍观群书。,治病杂谈 疾病有不治能自瘳(chu痊愈)者有治之则瘳者有不治则不瘳者有虽治而终身不可愈者昔虢(gu,春秋时虢国)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鹊曰我不能治死为生也能使可生者生耳然太子不遇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疾虽医和(春秋时秦国名医)亦不能治矣,十一、治病杂谈 疾病有不治能自瘳者,有治之则瘳者,有不治则不瘳者,有虽治而终身不可愈者

13、。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鹊曰:“我不能治死为生也,能使可生者生耳,然太子不遇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疾,虽医和亦不能治矣。”,尉迟敬德 上(唐太宗)尝谓敬德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对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轮到)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bny,伤痕)上为之流涕曰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十二、尉迟敬德 上尝谓敬德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对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为之流涕曰:“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黄牛滩 江水又东径(经过)黄牛山下有滩名

14、曰黄牛滩南岸重岭迭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两个晚上)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十三、黄牛滩 江水又东,径(经过)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迭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两个晚上),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调笑 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所要(同“邀”)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淘之汰之沙砾在后,十四、调笑 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

15、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淘之,汰之,沙砾在后。”,孟母不欺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女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十五、孟母不欺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女。”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无绳不可服牛 牛之角也善触马之足也善蹄猱之爪也善攫然而人能乘之服之戏之彼亦甘为人所乘服与戏者

16、以人能曳之以绳络之以羁鞭之以棰楚然后时(同“伺”)其饥饱而饮食之也中国之抚洋人也犹人之于物也不能战而与之和是无绳而欲服牛无羁而欲乘马无棰楚而欲戏猱其不为所触蹄与攫者几何也,十六、无绳不可服牛 牛之角也善触,马之足也善蹄,猱之爪也善攫,然而人能乘之,服之,戏之,彼亦甘为人所乘服。与戏者以人能曳之以绳,络之以羁,鞭之以棰楚,然后时(同“伺”)其饥饱而饮食之也。中国之抚洋人也,犹人之于物也。不能战而与之和,是无绳而欲服牛,无羁而欲乘马,无棰楚而欲戏猱。其不为所触蹄与攫者几何也?,及之而后知 及(接触,实践)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哪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翻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走一趟)

17、谈沧溟(大海)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往来于海上的商人)之一瞥疏(通晓)八珍(各种美味的菜肴)之谱(食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十七、及之而后知 及(接触,实践)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哪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翻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走一趟);谈沧溟(大海)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往来于海上的商人)之一瞥;疏(通晓)八珍(各种美味的菜肴)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一 曹操墓传闻 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岸深暗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受到)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象霜一样亮)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

18、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随葬)金宝尽取之,十八、曹操墓传闻 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岸深暗。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凸镜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调节镜面凹凸的程度)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等到)得古鉴皆刮磨令平(使它成平面),十九、凸镜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

19、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调节镜面凹凸的程度),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等到),得古鉴皆刮磨令平。,识弓与治国 太宗谓肖 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斜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孤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犹不得其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况于理乎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二十、识弓与治国 太宗谓肖 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

20、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斜,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孤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犹不得其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况于理乎?”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韩愈像辨误 世人画韩退之小面而美髯著纱帽此乃江南韩熙载耳尚有当时所画题志甚明熙载谥文靖江南人谓之韩文公因此遂谬以为退之退之肥而寡髯元丰中以退之从享文宣王庙郡县所画皆是熙载后世不复可辨退之遂为熙载矣,二十一、韩愈像辨误 世人画韩退之,小面而美髯,著纱帽,此乃江南韩熙载耳。尚有当时所画,题志甚明:“熙载谥文

21、靖,江南人谓之韩文公。”因此遂谬以为退之。退之肥而寡髯,元丰中以退之从享文宣王庙,郡县所画皆是熙载,后世不复可辨,退之遂为熙载矣。,画工弃市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二十二、画工弃市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

22、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一字师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提起)三衣(和尚的大衣,上衣,内衣合称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二十三、一字师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je)然,不觉兼(提起)三衣(和尚的大衣,上衣,内衣合称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王安石集句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

23、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者,二十四、王安石集句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者。,旋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倾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乃经县城官舍民居略尽悉卷入云

24、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二十五、旋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倾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乃经县城,官舍民居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卞庄子三北三塞 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及母死三年冬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今母死请塞责而神有所归遂赴敌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一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再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三北将军曰毋没尔家宜止之请为兄弟庄子曰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今士节小具而塞责矣

25、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反敌杀十人而死,二十六、卞庄子三北三塞 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及母死,三年冬,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今母死,请塞责,而神有所归。”遂赴敌,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一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再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三北。”将军曰:“毋没尔家,宜止之,请为兄弟。”庄子曰:“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今士节小具而塞责矣。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反敌,杀十人而死。,二十七避风行船 江湖间唯畏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

26、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二十七避风行船 江湖间唯畏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二十八林逋养鹤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二十八、林逋养鹤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

27、,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二十八 辞书与字书 积点划以成形体有音有义者谓之字用以标识事物可名可言者谓之辞古谓一字曰一言辞书与字书体用虽异非二物也凡读书而有疑问其所指者字也其所问者皆辞也如一之为一既识其字矣而其义则因辞而变一名一物之一不可通于一朝一夕之一一德一心之一不可通于一手一足之一非胪举而尽列之无以见其义亦无以尽其用故有字书不可无辞书,二十九、辞书与字书 积点划以成形体,有音有义者谓之字,用以标识事物,可名可言者谓之辞。古谓一字曰一言,辞书与字书体用虽异,非二物也。凡读书而有疑问,其所指者字也,其所问者皆辞也。如一之为一,既识其字矣,而其

28、义则因辞而变。一名一物之一,不可通于一朝一夕之一;一德一心之一,不可通于一手一足之一。非胪举而尽列之,无以见其义,亦无以尽其用。故有字书不可无辞书。,二十八 兵家 兵家谓讲用兵之道者也古为专门之学汉书分兵家为四曰权谋谓以奇用兵先计后战曰形势谓离合背乡变化无常曰阴阳谓明于五行顺时而发曰技巧谓器械机关及射击之术后世之兵学家皆其流也,三十、兵家 兵家谓讲用兵之道者也,古为专门之学。汉书分兵家为四:曰权谋,谓以奇用兵,先计后战;曰形势,谓离合背乡,变化无常;曰阴阳,谓明于五行,顺时而发;曰技巧,谓器械机关及射击之术。后世之兵学家皆其流也。,二十八晏子论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

29、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三十一、晏子论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三十二钩刺狼腭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xu,突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以刀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三十二钩刺狼腭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胥(突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以刀,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