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辩全稿一100928.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9959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辩全稿一10092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自辩全稿一10092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自辩全稿一10092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自辩全稿一100928.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自辩全稿一100928.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辩全稿一10092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辩全稿一100928.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概论,二九年下学期,TEL:13973195324E-mail:,主讲:朱方长,第一讲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特色和价值,一、自然辩证法的名称和内容1自然辩证法一词的由来(1)自然辩证法首先是指恩格斯一部未完成著作的名称(2)自然辩证法的引进和学习(3)自然辩证法成为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组成部分,2自然辩证法名称所涵盖的研究领域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包括:(1)关于自然界的哲学(自然哲学或自然观)(2)关于认识自然的哲学(科学哲学或科学观)(3)关于改造自然 的哲学(技术哲学或技术观)(4)关于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

2、方法(科学技术方法论)(5)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历史(科学技术史)(6)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学(科技社会学)(7)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及其与社会的关系,3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1)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2)科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的本质及其认识规律的根本观点。(3)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的本质及其一般方法的根本观点。(4)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性质和社会功能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互动的内在原因和规律的基本观点。,4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专题内容第一讲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特色与价值第二讲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进第

3、三讲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及其系统存在方式第四讲 大宇宙问题与现代科学第五讲 生命之谜与当代科学第六讲 自然界的演化方向和规律第七讲 对称性思想及其应用第八讲 科学认识的问题方法和战略第九讲 科学探索的假说方法和理论建构第十讲 非逻辑思维与科学创造,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特色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然辩证法被划归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二级学科(又称之为科学技术哲学)。(2)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处在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的位置,它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占据着一个独立的中间层次,或者说,它是从具体科学上升到了哲学,同时又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4、普遍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2自然辩证法是多门学科综合而成的学科群简称自然辩证法既有哲学的内容,也有史学的内容,还有社会学的内容等,它实际上是一个由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社会学等学科综合而成的学科群。,三、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价值1发扬批判、怀疑的科学精神2 引导探求知识的道路3开拓创造性思维空间,4 发展哲学思维能力(1)什么是哲学思维能力?指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能力,由近及远的思考力,整体、全局、全面、本质地考虑问题的能力。,(2)哲学思维素质之必要科技愈是向前发展,人们所研究的对象也就愈远离感性的经验世界,因而也就愈需要借助于哲学思维能力;社会愈是向前发展,各种关系及

5、其变化也就愈益复杂,也就愈需要人们善于从总体上、全局上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因而也就愈需要哲学思维能力的帮助;在社会竞争中,无论个人或组织,愈是处于高位或领先的地位,就愈需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战略远见,因而也就愈需要哲学思维能力的帮助。,(3)一切科学和文化均离不开哲学思想。卓越的科学和文化,必定有卓越的哲学思想相伴;反过来,只有具有卓越的哲学素养,才能创造卓越的科学和文化,才能培养和诞生卓越的哲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等。,5.保卫科学精神,反对迷信和伪科学(1)科学精神:最基本的内容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崇扬理性。(2)迷信:盲目地相信或盲目地不信,过分地相信或过分地不信。(3)伪

6、科学:违背科学精神的伪装的科学。伪科学的目的不在于寻求真理和获得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而是希望通过科学伪装来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特殊目的。“江湖型”伪科学“学院型”伪科学,(4)反迷信和伪科学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把宗教与迷信和伪科学区别开来。真正的宗教都具有较系统、完整的教义和经典;宗教都具有一定的组织与团体;宗教都具有明确的教规、纪律和固定的仪式节日;宗教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并有一定的社会作用。要把搞迷信和伪科学的人与他们所依据的文化区分开来。要防止滥用迷信和伪科学之名来打击传统文化及其相关研究成果。要认识到迷信和伪科学之间并无

7、绝对分明的界限,他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6.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讲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变,一、古希腊自然哲学1.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的观点(1)宇宙万事万物都具有数的特性,数是万物的始基,世界是一个由数和数的关系构成的和谐系统,每一种事物都是一种数的和谐,数是构成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根本原因。,(2)数具有某种神秘的性质例如:“1”理智“2”意见“3”宇宙“4”或“9”正义“5”结婚“6”生命本性的六个等级“7”时“8”爱情“10”圆满,现代科学未能消除数的神秘性例如:人2条腿猫4条腿昆虫6条腿蜘蛛8条腿海星5条臂例如:花瓣的数字模式:3、5、8、13、21、34、55

8、、89例如:宇宙业已发现的各种常数(3)万物皆数的思想对欧洲科学的深远影响,2.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1)留基伯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并构成万物。(2)德谟克利特进一步认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外,什么都没有。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这种微粒无限小,世上没有比它再小的东西,因此,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宇宙中的任何变化都不过是由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所引起的现象而已。(3)原子论对近代科学的巨大影响。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后来被伊壁鸠鲁和克莱修所继承,再后来被道尔顿所发展,从而形成

9、了近代的科学原子论,并由此推动了近代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二、东方神秘主义(一)阴阳学说基本思想:1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又可以再一次划分为阴阳,以至无穷。阳:天、日、火、明、动、热、出、上、向、表、右、成、男、君、师、昼、刚、用、能量、显、山南、水北阴:与上相对者。2阴阳互相依存、互为作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3阴阳互相牵制,此消彼长,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4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间相互转化。5阴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二)五行学说基本思想:1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分归于木、火、土、金、水这五类场能之中木:凡是具有生发、条达

10、性功能的场能就属于木;火:凡是具有火热、向上特性的场能就属于火;土:凡是具有生长、化育功能的场能就属于土;金:凡是具有清静、收杀功能的场能就属于金;水:凡是具有寒冷、向下特性的场能就属于水。,2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运动、变化均受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支配(1)五行相生(相邻相生)在相生次序中,其生者过多,将反制被生者;其被生者过多,将反制生者。如:木生火,木多火炽,火多木焚;火生土,火多土焦,土多火晦;土生金,土多金埋,金多土变;金生水,金多水浊,水多金沉。,(2)五行相克(相间相克),木火土金水,在相克次序中,如克者衰,被克者旺,则克者将反被被克者克。如:木克土,但若木衰土旺,则木反受土克,余类

11、难。按照五行学说,任何一种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五种走向的关系:生我、克我、我生、我克、同类,而且它们相互之间组成一个天然的链条,谁也离不开谁。,3宇宙中存在着多种未知神秘的场能,其五行生克对人事吉凶发生影响。,(三)天干地支思想1天干(1)天干为五行阴阳之道,又代表空间的划分,也表示在太阳系中,地球与外部星球彼此间的干扰作用。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戊:阳(土)己:阴(土)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2)天干配方位、五季,(3)天干配人体,其中,单为腑,双为脏。,(4)天干化合甲乙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2地支(1)地支为阴阳之道产

12、生变化的时间法则,又代表地球本身在与其它星球的相互作用中所存在的一种无形的支持力量。,(2)不同的地支所含的空间能量不同(表明时空的不可分离性)如:子含癸水;丑含癸水,辛金及已土;寅含甲木,丙火及戊土;卯含乙木,辰含戊土,乙木及癸水;乙含丙火,戊土及庚金,等等。,(3)地支配五行、方位,(4)地支配人体,(5)地支冲、合十二支相冲:坐标图中相对即相冲十二支相合:坐标图中,由子丑相合为土开始,沿子和丑两侧展开,两两相合。子丑土寅亥水卯戌火辰酉金巳申水午未土,十二支三合:在坐标图中,隔三之地支彼此三合:申子辰水亥卯未木寅午戌水巳酉丑金十二支配十二生肖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鼠

13、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3天干配地支六十甲子循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从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60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样,年月日时的纪法都是60一个循环。,子丑寅亥子甲乙丙癸甲,年、月、日、时的 天干地支数值,分别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它们就象四个柱子支撑“时间”这个大厦,故又称四柱。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的四柱记录又称八字,它记录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地球、太阳、宇宙相对位置的一些信息,但决不可迷信八字。,(四)整体自然观1.整体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整体,虽有分实不为二,即所谓“天人合一”。孔子:“自其异者

14、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也。”庄子:齐物论之篇名;“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忄矞怪,道通为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以类合之,天人一也。”,2.整体自然观的特点它是一种多维编码的系统思维观,强调不可孤立地去分析研究每个自然现象,不可割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是一种全息性思维观,即所谓知其一,就能由此而知全体。它是一种天人协调观,强调自然中的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三、机械还原论1.机械还原论的基本观点和特征认为力学的原理可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一切高级的运动形式可以归结为低级的机械运动

15、形式。在认识方法上,习惯于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对自然界的认识在细节上高于古代,但在总体把握上却低于古代。物理学家惠更斯:在真正的哲学里,所有自然现象的原因都应用力学术语来陈述。笛卡尔:动物就是机器;拉美利特:人是机器。,2.拉普拉斯的绝对机械还原论认为牛顿力学原理已经穷尽了自然界的一切真理,宇宙的一切变化和发展都早已由初始条件所绝对决定。将绝对机械还原论引入到人的生命领域,即成为科学的宿命论。3.牛顿机械还原论的历史意义不仅成为近代绝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领域,而且大大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四、自然辩证法1.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相关评价这部著作从一开始就受到一

16、些人的轻视和低评,并由于爱因斯坦的评价引发了一段历史的争议。爱因斯坦(1924.6.30):“要是这部手稿不是出自一位引人注意的历史人物,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从逻辑上说,在学术上我们不能“以人为据”,也就是说,不能以某些权威的言论来判断是非,甄别善恶,因为任何权威论断原则上都是可错的。,2.自然辩证法在世界科学界产生的影响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点(1)自然界运动形式的逻辑展开是从简单到复杂,即从机械运动

17、到物理运动,再到化学运动,最后到生命运动(2)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即从天体演化到地球演化,再到生物进化,最后到人类(3)自然界的基本矛盾是吸引和排斥,这种矛盾推动着自然界运动形式和物质层次的相互转化,而且这种运动转化是永恒的无终结的。(4)人与自然界是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关系,人的主体性发挥必须以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为前提,而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必须合理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4.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也许理论自然科学的进步,会使我的工作的绝大部分或全部成为多余的。”无根据地贬低自然辩证法,把它说得一文不值,是不可取的。反过来,一味的褒扬、拔高自然辩证

18、法,并将它说成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恰恰是与自然辩证法基本精神格格不入的。,五、当代系统哲学1.拉兹洛系统哲学的主要内容系统哲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具体内容包括: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分类;系统的组成、结构、环境、功能以及元素间的相互作用,系统的结构功能规律和整体突现规律;系统的自组织及其规律性;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其规律性;系统的演化与广义进化。,2.拉兹洛系统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系统哲学是辩证法的新形式,它与辩证唯物主义有许多相类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1)它们都是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但理论的核心范畴不同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是矛盾,系统哲

19、学的核心范畴是系统。(2)它们都承认世界的变化发展,但对其根源、机制、趋势的理解不同辩证唯物主义将其归之于对立统一、量变质量和否定之否定,系统哲学将其归之于相互作用、整体突现和自组织。,(3)它们都反对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但其立足点不同辩证唯物主义立足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复杂性,系统哲学立足的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的非叠加性和分岔性。(4)它们都具有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相统一的特点,但理论的来源、形式和作用不同辩证唯物主义主要来源于哲学史的研究,带有更多思辨的痕迹,概念比较模糊而灵活;系统哲学来源于对现代科学的概括,带有更多科学的烙印,概念比较清晰但狭窄。,六、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实际上有许多理

20、论流派,统称为非人类中心主义,例如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主义等。不过,从各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派别观点中可以提炼和确立以下一些基本观点:1.人与自然是高度相关的统一整体,人、生物和自然界的所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2.人类只是整个自然的生态系统的一分子,只是自然的一员,不是自然的主宰者。3.自然界拥有独立于人类利益的“内在价值”,人类必须尊重生命和生态系统所固有的、按照生态规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4.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既要重视当代利益,又要顾及后代利益;既要重视局部利益,又要顾及整体利益。,第三讲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及其系统存在方式,一、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分类1.

21、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从对称的角度可以分为(正)物质和反物质(1)(正)物质和反物质的概念(正)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迄今为止,人类观测所及的一切物质基本上都是正物质。反物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粒子是粒子的“镜像物”,与粒子“长得”一模一样,但“秉性”相反。,(2)反物质的探索1928年,(英国)保罗狄拉克预言正电子的存在;1931年,(美国)卡尔安德逊发现正电子,此后各国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各种反粒子;199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制造出9个反氢原子;1996年,美国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成功制造出7个反氢原子;1997年,美国5个著名研究机构的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一个反物源;19

22、98年,美国发射了一架载有-磁谱仪的航天飞机,以探索宇宙中的反物质存在;,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制造出大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2002年至今,东南大学与丁肇中签署合作协议,参与探测反物质的磁谱仪-03型探测器研究,投入资金高达1000多亿美元;2008年,(德国)介绍威登斯波恩特及其同事发现反物质是由中子星和黑洞撕裂恒星产生的;2008年11月,(美国)陈慧用激光照射一个图钉大小的样本,制造出了超过1千亿个反物质粒子;2009年6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异常奇特的超新星(编号:SN2005E),距离地球约1亿光年,正在不断地产生反物质,并称为“反物质工厂”。,(3)反物质能量武

23、器1克反物质产生的能量足以为23架航天飞机提供动力;反物质能量是氢燃烧的100亿倍,是聚变核能的1400多倍;由几克反物质制造的炸弹即可毁灭地球;美国已成功研发出一种能长期有效储存反物质的容器;2008年9月,美国进行了一次代号为“反物质特攻-2008”的电脑模拟演习。,(4)三大“世纪之谜”与反物质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6月30日凌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某个地区的森林里,突然发生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爆炸,其威力相当于1000枚原子弹同时爆炸;1979年9月22日,西非沿海发生一次强烈的“核爆炸”;1984年4月29日晚10时,一架日本班机飞抵美国阿拉斯加上空,副机长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团巨大的

24、“蘑菇云”,急速向四周扩散,但飞机和乘客没有任何放射性污染的痕迹。,2.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从是否具有生命特征,可以分为非生命形态和生命形态(1)生命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生命(生物):指我们通常见到的动物(人同样属于动物生命)、植物和微生物。广义上的生命:指能通过自身的力量获取能源来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能不断地自觉进行自身的新陈代谢来维护自身的生命。广义的生命有无形生命与有形生命之分,生命形态不仅仅是肉体,也可以是其它形态(如一场龙卷风、一个公司、一个国家等都可视为无形生命形态)。,(2)地球上的极端生命形态嗜热菌:1997年,大西洋底部3650米深处一个热液喷口处发现了一种名为“延胡

25、索酸火叶菌”,生存温度113;此后又在太平洋底部2400米的一个热液喷口处发现了一种名为“strain 121”的微生物,生存温度为121。嗜冷菌:主要在两极和深海发现,生存温度可以达到零下196。嗜盐菌:死海是地球上含盐量最大的海域,是普通海水含盐量的8倍,但仍然生存有一些微生物。,(3)地外生命约翰巴罗斯:迄今为止对地外生命的研究表明,宇宙中生命的形态可能与地球上的存在根本上的差异。水并非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3.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从聚集状态至少可以分为十种形态。(1)固态:具有较强的内聚力,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2)液态:具有较强的内聚力,但无一定的形状。(3)气态:内聚力转化为分子的

26、相互排斥,无固定的形状和体积(非凝聚态)。(4)等离子态:当温度上升到几千摄氏度时,气体原子的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成为气态阳离子所形成的物质形态。,(5)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夸克、胶子等基本粒子以身由状态存在(2005年美国科学家依靠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制造)。(6)超密态:在超高压(如好几百万个大气压)下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之间的空隙没有了,由此所形成的密度高达105-1015克/厘米3的物质形态。(7)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接近绝对零度(-273.16),所有的原子似乎都变成了同一个原子,成为一个超级大原子(1924年由印度物理学家玻色提出,1995年由科学家在铷原子节气中直接观察到

27、)。,(8)费米冷凝体:由一种新的量子气体物质-简并费米气体,在极低温度(例如与绝对零度只差0.00000005K)条件下,极度接近凝固而变得可以发射光波的一种物质形态,它处于超导体与玻爱冷凝体的中间状态(2004年美国女科学家德博拉恩,该发明突破了理论上预言费米子不可冷凝的极限)。理论上,玻色子(光子、胶子、W和Z玻色子等无质量的虚粒子)可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而费米子(基本粒子中所有的物质粒子,如电子、夸克、中微子)却不能形成费米凝聚体。(9)真空场(10)反物质,4.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从是否具有有形性,可分为实物和虚物两种基本形态。(1)实物:指有形实体的存在。有一定的静止质量、体积

28、和小于光速的速度,并且具有不可入性。(2)虚物:指有形实体存在之外的一切物质形态,包括各种场(波性物质)、各种社会信息符号(形象的、思维的、文化的、语言的)以及精神现象(思想、观念、知识)。虚物无一定的静止质量和体积。虚物的典型代表是场。场:弥漫于整个宇宙空间,没有一定的静止质量、体积,具有叠加性和可入性,在真空中的速度永远恒定,并与惯性参考系的选择无关。,(3)虚物领域的前沿问题虚空问题(真空问题)虚空不空,虚空深藏奥秘。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在虚空中并未被切断;在自然界的一切进程中,虚空都具有基础存在和参与作用。李政道:改造真空将是21世纪科学研究的一个很大的目标。,反重力场问题1923年,科学

29、家们发现,高压带电的电容器自身可形成一个人造策略场;1958年,科学家利用人造反策略场,在没有任何移动装置的情况下,成功地使其带动生物快速移动;1967,有科学家运用反策略解释不明飞行物“飞碟”的飞行原理;1980年,约翰西尔(英国)声称他的飞碟模型实验能将万有引力的方向反转,并产生奇妙的作用效应;,1992年,芬兰物理学家制造了一个能导致“重力屏蔽”的超导盘装置;1992年,俄国波德克列特诺夫向英国物理学杂志提交了一篇涉及反策略概论文;199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马歇尔航天中心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开始研究反重力技术;现在,许多国家和航空航天制造业巨头都在竞相研究反重力技术(美国波音公司、洛克

30、希德-马丁公司、雷声公司、英国BAE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加拿大庞已迪公司等)。,“生命场”问题1911年,美国医生华尔德基尔纳发现人体周围存在一层光晕;1953年,美国耶鲁大学H伯尔博士发现了生命体的电场;1969年,科学家们发现人体能发射出一种微弱的紫外线,并用高频电场基里昂技术将体光拍摄下来;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植物也有生命场。而且发现,一株植物,在还没有长出叶子之前,高频摄像机就抓到了它未来应该长成什么样子的叶片;而叶子枯萎之前,就已经抓到了它枯萎的过程和样子。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科学家对体光之谜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成功对体光进行了图像显示,并将其应用于医疗保健之中。

31、生命场与生命场及宇宙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二、自然界的系统性1.系统和系统的普遍性(1)什么是系统?一般定义: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联系的元素的集合。贝尔(工程控制论创始人):系统就是具有动态学联系的元素之内聚统一体。(2)系统存在方式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系统性。,2.“堆积物”和“不可分元”的相对性(1)“非系统”、“堆积物”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就它们的元素缺少某种特定的相互联系来看,可以认为是堆积物,但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它们又完全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2)“不可分元”也只是基于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认识

32、水平而言的,如果考虑到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的无限性,那么自然界中无所谓终极粒子或不可分元。,三、系统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整体:指构成系统各种要素和关系的总和,即系统本身。部分:指系统中的各种元素及其关系。,(一)整体与部分的构成关系1.加和性关系指对于整体的某些属性和量度来说,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由于加和性关系的存在(1)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将影响整体的性质和行为(2)物质系统从一种形态转变到另种形态的过程中,就某种属性、某种要素来说,将存在着转化中的守恒关系。,2.非加和关系指对于整体的某些属性和量度来说,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由于非加和性关系的存在,(1)部分在整体中的性质和行为将不同于孤立状态下

33、的性质和行为。(2)整体将出现部分所没有的新性质、新属性、新规律。产生非加和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着相干性相互作用。相干性相互作用是指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经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彼此约束和选择,协同和放大。,(二)转化关系1.部分向整体转化这种转化可以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来实现。在部分向整体的转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由加和性关系发展为非加和性的情况。2.整体向部分转化即物质系统的解体、瓦解。这种转化也可以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来实现。在整体向部分转化的过程中,非加和性关系开始退居次要地位,并日益为加和性关系所代替。,(三)全息关系指部分

34、包含整体的全部信息。不仅古代文化中有丰富的全息思想,而且现代的分形理论、生物全息论等也越来越揭示大自然的全息奥秘。1.分形理论中的全息思想分形论认为,分形内部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称作分形元),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整体的再现和缩影。分形论揭示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了从部分过渡到整体的媒介与桥梁,说明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信息“准同构”(部分只是构成整体的单位,内含整体的信息,与整体相似,但并不简单的等同于整体,整体的复杂性远远大于分形元)。,2.中医理论中的全息思想中医理论的诊疗原理和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是根据人体部分与整体全息的关系而建立的。a.人的眼部五轮与脏腑全息:肉轮:即眼睑,属脾主

35、肉;血轮:即两眦,属心主血;气轮:即白睛,属肺主气;风轮:即黑晴,属肝主筋;水轮:即瞳神,属神主骨。,b.耳与身体全息,c.面部与人体全息,3.掌纹医学中的全息思想手掌与人体全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医学家对掌纹的变化和病人临床症状的对比分析,已经发现了人体百种以上的疾病在掌纹上的变化规律,特别是手掌部位及掌纹与人的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古老手相术中合理成份已得到吸收和科学发展。,4.生物全息胚学说全息胚(元):指生物体上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化的胚胎。作为部分,全息胎蕴含了整体的信息。单个细胞是发育程度最低的胚胎,而整体本身是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实际上,有机体的各个彼此不同的组成部分或器官

36、本身都是全息胚,同时又是全息胚的集合体。,全息胚(元)有两个生命:一个是属于自主发育的全息胚自己的;一个是属于整体的。全息胚既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的功能单位,又是相对独立的向着新个体自主发育的发育单位。1985年张颖清(山东大学)根据他创立的全息胚学说认为,全息元是潜在的胚胎,而哺乳动物(包括人)成体的体细胞是全息元,是潜在的胚胎,具有发育成新个体的潜在能力,从而对动物克隆的可能性作出了理论预见。1997年多利克隆羊的实验成功确证了全息胚学说。“全息诊疗法”正在医学上得到推广应用。,5.易经八卦的全息性6.汉字的全息性人:撇捺互撑,站立为人。伏羲姓妊,女娲造人。人音通仁,仁义为本。不行仁义,非是

37、真人。,其基本文化内涵:第一,站起来,经济上站起来,不依靠父母,不依靠别人;思想上站立起来,有自己的人生观,能独立思考。第二,讲仁爱。首先,要有孝心。孝敬父母,对家庭负责任;其次,要有爱心,博爱天下之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男:出力在田,性别为男。忠孝仁义,一身承担。男音通难,不怕困难。怕难不算,真男子汉。其基本文化内涵是:第一,在相对比较的前提下,重体力活应由男人来承担,男字从力。第二,在困难和危难时刻,男人站到第一线,男音通难。第三,在享乐和娱乐场所,应当女士优先,难易意相反。,女:妇字象母,匿藏两乳。女音通泥,泥为水土。水济众生,坤育万物。刚柔并用,含蓄抱卦。其基本文化内涵:第一,女人要有

38、水的温柔。水寒而能接受阳光,水柔而能以柔克刚,水变而能普济众生,无所不为。第二,女人要有坤的含蓄。乾为天,坤为地。大地包容万物,含而不露,滋养众生,不得所有,贤德恩惠,无所不能及。,四、系统的层次结构(一)层次结构的涵义和特点1.层次结构指物质系统中的等级序列结构。在层次结构中,起初参与构成的系统,称为低层次系统(又称为子系统),构成后的系统称为高层次系统(又称为母系统或上部系统)。,2.基本特点(1)在层次结构中,低层次系统对高层次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所以在对物质系统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从不同层次上分别进行。(2)在层次结构中,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性相互作用。由于

39、这种作用的存在,不同层次之间将表现出质的差异。,3.自然界及其物质系统存在层次结构的原因(1)物质系统是通过自组织(自会聚)分层地演化而来。(2)一个分层控制的等级体系,比起直接由组成元素组成的系统更能经受住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二)层次结构的划分1.等级层次的划分,夸克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布朗微粒地上物体、凝聚态行星、卫星恒星星团星系超星系团总星系生命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群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家庭集体社会,2.形态层次的划分可分为五类:物理运动形态、化学运动形态、生命运动形态、社会运动形态、人工自然运动形态。3.领域层次的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微观、宏观、宇观,(三)层次结构的因果关系1.上向因果关系低层次系统协同对高层次系统起到的根源作用、原因作用或影响作用。由于上向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科学解释中常常使用上向层次解释模型或还原解释模型。2.下向因果关系高层次系统对低层次系统的支配、限制和影响作用。由于下向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科学解释中常常使用下向层次解释模型或扩展解释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