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下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8071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下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土地下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土地下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土地下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土地下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下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下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土地资源包含了人类利用土地、改造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在一定的自然基础条件下,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果会因为社会经济属性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利用结构、利用现状和投入产出结果等。,1,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3.2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3.3土地产权制度与利用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3.5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3.6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2,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1.1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人类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以个人需求为基础,但是必须放在由

2、个人组成的社会这个层次统筹考虑与配置。,3.1 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3,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狩猎、采樵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影响很小,局部,力量有限,会钻木取火,能够使用火来改变环境。农业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逐渐有所提高,但影响仍然较小。大约1万年前,开始了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刀耕火种,小规模种植;大约7000年前,开始兽力的使用、金属冶炼技术的发明、水利灌溉技术的掌握等,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人类开始定居开垦土地,出现了村庄城镇等。,3.1 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4,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工业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17

3、世纪中叶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史的一个里程碑。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农业机械,以不可更新资源为原料的化肥,以及新的植物育种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产,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但同时,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也相继产生,对人类生态安全形成威胁。,3.1 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5,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3.1.2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人地关系是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随人类对土地资源环境客观作用和人类主观能动作用的认识发展而发展,在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6,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1

4、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地关系理论的两个极端的观点,一是:单项的从环境到人,强调以环境为中心,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作是和其它生物一样的,完全受控于他所处的地理环境中,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完全被掩盖在环境的压力下。二是:单项的从人到环境,强调以人类为中心,环境是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随意改造的,忽视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环境本身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内在的价值。两种极端都是把“人”和“地”简化为因果链的两端,没有反映出真正的“人地关系”。,7,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8,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9,第三

5、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能论(或然论),人地关系理论,10,11,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小结 人地关系论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生态论”“协调论”,正在逐渐逼近真理。人地关系复杂多变,需要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在社会实践中协调好人地关系。,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2 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12,人,感知输入,判断输出,文化思索,将自然界转化为自然资源,3.2 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感知输入,判断输出,文化思索,将自然界转化为自然资源,生态伦理(Ecological

6、 ethics),感知输入,判断输出,文化思索,将自然界转化为自然资源,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13,经验、想像、幻想、源于理性和非理性的无形事物、价值观、信仰等多个因素,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2 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15,3.2.1 生态伦理,3.2.1 生态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认为人对环境问题和生境破坏负有道德责任,主要来源于对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以及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人保护自然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人对自然做了什么,通过环境后果也就等于对自己做了什么。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生态伦理学。,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2土地资

7、源伦理与感知,16,17,生态伦理学,又称环境伦理学或环境哲学,它是从生态道德关系的角度来承担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任务。生态伦理学提倡对自然界生态系统、对动植物种的关注,并以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作为该学科明确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因此,需要把价值、权力和利益的概念扩大到非人类自然界及其过程,不但要承认人的价值、权力和利益,而且也要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权利和利益,也就是在人与自然的生存和发展层次上,承认自然与人类的平等关系,以及承认当代人与未来人在共享基本生态资源方面的平等关系。,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2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18,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2土地资源伦理

8、与感知,19,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2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生态伦理要遵循的原则,20,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2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3.2.2 土地资源环境感知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由于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人们头脑中必然形成一种印象,这种对环境的印象就是环境感知,它为一定环境中共同的文化集团内部所有成员所共有。人们一旦形成一种环境感知以后,必然影响他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影响他的土地资源利用态度。因此,环境感知过程的研究对于认识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中的若干非理性过程很有意义,21,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2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环境感

9、知的过程:(1)环境的感应(sensory perception):最初级的感应是通过人类的各种感觉器官,如耳鼻喉眼等。现代对环境的感应更多的是利用各种技术,如遥感、土地资源的调查制图、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的定量研究等等。(2)环境的认知(cognition),把对环境的感应在头脑中转换为某种概念和认知,这种转换受到主体的文化背景、伦理背景、知识背景多个因素的影响。,22,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2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目前,因为生态系统本身很复杂,同时技术有限、信息知识还不是很完备、人本身易犯错、社会经济因素的不断发展等,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还不是很完善,还有

10、待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可能会人云亦云、因循守旧,也可能会理性分析,还可能会直觉判断或实验性选择。,23,24,土地产权:是一个权力束,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土地资源产权是对与土地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土地资源产权制度是指对土地资源产权的一系列安排及与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土地资源产权和制度,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起着重要作用。,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3土地产权制度与利用,25,土地产权产生的内在因素:稀缺与激烈,劳动与积累。确定土地产权会产生一种激励,鼓励人们更有效地利用稀缺的土地资源,更努力地劳动、节俭和积累。(家庭联产承包

11、责任制)土地产权的出现,还与土地产权保护的成本有关,土地资源的产权确定和保护费用比较低,而海洋资源的成本较高。,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3土地产权制度与利用,3.3.1土地产权制度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26,从本质上来说,土地产权的组合和重组,就是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土地资源配置要有效率,其前提是土地产权配置要合理。土地产权配置包括外部配置和内部配置,外部配置是通过市场产权交易进行的,内部配置是组织内部行政管理实现的。土地产权的分割性使得土地资源的不同功能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必须通过组合才能发挥作用,通过制度性的规则来对土地资源进行配置。,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12、,3.3土地产权制度与利用,3.3.1土地产权制度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27,即使共同体内的成员达成协议,但还必须考虑监督成本的问题。,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3土地产权制度与利用,3.3.2土地资源产权种类与利用,共有产权是指共同体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权平均分享共同体土地财产的权利。共同体内的每一个成员在个人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同时,其他成员同时分享成果、承担风险和后果。在所有成员中,想达到一个最优行动,很难,成本很高,因此,共有土地产权导致了很大的负外部性。,按照土地产权的排他程度,可以分为共有产权、私有产权、国有产权等形式。,28,国有土地产权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定论。在任

13、何制度下,保留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都是有必要的。,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3土地产权制度与利用,3.3.2土地资源产权种类与利用,国有土地产权:国家拥有土地的产权,而实际中,国家是一个虚拟主体,由国家的代理人来行使权利,但是其对最终成果的分配不具有充分的权能,因此,缺乏对社会其他成员的监督。,国家的代理人拥有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等多重目标,因此其行为有可能偏离正常的轨道,而国家对国家代理人的监督成本很高,因此,国有土地产权下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29,但是,私有土地产权同时存在着一个规模经济方面的限制。任何一个私有经济都不可能很大。,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3土地

14、产权制度与利用,3.3.2土地资源产权种类与利用,私有土地产权:土地权利属于私人所有。收益、风险均有个人承担,具有充分的内部性,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马克思认为,股份制是对私有制的一种扬弃,是一个进步。,30,土地所有制 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3土地产权制度与利用,31,土地使用制度 它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

15、地制度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效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3土地产权制度与利用,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1)土地资源价值,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2,马克思曾说过:“没有(劳动)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真正的地租是为了使用土地本身而支付的,不管这种土地是处于自然状态还是已被开垦。”,马克思曾说过:“土地是自然物,不是劳动生产物,没有价值”、“如未开垦的土地的价格,这种土地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里面。”,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 土地资

16、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 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值越高。正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但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3,土地资源本身就具有价值和价格,而不论其是否附有人类劳动。,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 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土地资源是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其使用价值不言而喻。不论是未经人类勘测、开发、改造、利用、整治、保护的土地资源,还是已经经过人类勘测的土地资源,都具有价值。,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4,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

17、劳动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类劳动融入到土地资源中。在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类劳动分为两类:直接附加、间接附加。,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直接附加:如土地平整、排水、生物品种改良、人工造林、梯田、灌溉系统、施肥等。间接附加:不直接作用在土地资源上,但是对土地资源的价值有影响的劳动。如修建防洪堤坝、改善土地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等。间接附加劳动使得土地资源相对于城市、道路、消费区的相对经济地理位置,经常发生变化,一是加剧位置的差异,而是缩小位置的差异。,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5,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

18、 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值越高。正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但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以使用价值为前提,同时又是使用价值之所以具有价值的条件。如:空气、海洋等。稀缺价值的确定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6,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土地资源具有天然价值、劳动价值和稀缺价值。劳动价值:W=C+V+M。其中:W表示产品价值,C表示所耗费的不变资本的价值,可以看做物化劳动,V表示可变资本,基本上是工资,可以看做活劳动,M表示剩余价值,即平均利润。稀缺价值:供求理论。天然价值:?,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

19、济构成要素,37,(2)土地资源价格,一般因素:指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普遍、共同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土地价格总体水平影响,是决定各个地块土地价格的基础。一般因素包括行政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等。区域因素:指土地资源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交通条件,环境质量,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条件等。个别因素:指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又称宗地因素。包括地块的面积,宽度,长度,形状,坡度,土地利用规划限制,土地使用年限等。,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分析,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8,(2)土地资源价格,行政因素:国家从全社会利益和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制订有关政策,

20、来对土地资源的价格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提高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益的目的。主要包括土地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地价政策、税收政策等。,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分析,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39,人口因素:人口的密度、人口的素质对土地资源价格有影响。,社会因素:城市化进程、土地投机等,对价格有重要影响。,国际因素:通过对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间接影响价格。,经济因素:对价格影响有重要作用。,(2)土地资源价格,土地资源价格计算 计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绝对值 国际生态经济学会主席科斯坦扎等(Costanza et al.,1997)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稳定大气、调节气候、缓冲干扰、调节水文

21、、供应水资源、防治土壤侵蚀、熟化土壤、循环营养元素、同化废弃物、传授花粉、控制生物、提供生境、生产食物、供应原材料、遗传资源库、休闲娱乐场所,以及科研、教育、美学、艺术用途等17种。并按全球16类生态系统估算其经济价值每年至少约为33万亿美元,是目前。全世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两倍。,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分析,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40,(2)土地资源价格,土地资源价格计算的相对值 计算相对量,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上升还是下降,以此判定获得一定经济资产的生态资产代价。研究实用而合理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化方法,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应该投入更大的力量,促其尽快实现,第,3.4土地资

22、源的价值与价格分析,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41,3.5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1)人类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作用,人类优势地位与能动作用 人类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联系,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2)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作用表现在开垦、放牧、砍伐森林、采矿等几个方面。总之,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促进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正向演替,反之就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破坏生态平衡,人类将受到自然的惩罚,42,3.5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1)人类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作用,人类优势地位与能动作用,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43,人类是生态系

23、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优势物种。在土地资源利用中,人类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远远大于其他任何组成部分,可以说整个土地资源利用过程的持续性都维系于人类行为之上。人类是唯一呈指数增长的物种。人处在食物网中任何消费者级别上都能生存。人类是惟一具有反射性意识能力的物种(即增强自己智力的自觉性的能力)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形成了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力,掌握了大量科学技术,具有全球规模。但同时,如果人类滥用土地资源权,会导致土地资源生态系统的崩溃。,3.5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1)人类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作用,人类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联系,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44,人类与土地

24、资源的利用是通过能量这个重要中介来联系的,整个生物资源的利用过程都伴随着人为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大多数的能量都来自化石材料,某些也来自矿物和岩石。,人类活动总是趋于通过对生物演替过程的干预来减少生物多样性,人类干预呈现螺旋形上升。,负反馈环:是一种复杂的稳定机制,趋向于维持系统的稳定状态。在有机体的生长繁殖、死亡和迁移,及其所涉及的非生物成分过程中,都有很多反馈环,它们控制着物质能量运动的数量和速率。,3.5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2)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作用表现在开垦、放牧、砍伐森林、采矿等几个方面。总之,合理的开发利用

25、可促进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正向演替,反之就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破坏生态平衡,人类将受到自然的惩罚。,45,3.5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2)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46,土地垦殖,土地垦殖是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农田生态系统,改变了土壤系统中的各种水热条件和物质循环,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产生影响,也可能产生间接影响,如土壤酸碱化等。,不合理的土地垦殖,会严重地破坏植被、加重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次生盐渍化等使得土地生态系统退化。,3.5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2)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4

26、7,放牧,合理的放牧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正向演替,不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不合理的放牧,会导致草丛变矮、覆盖度降低、物种减少、杂草毒草增多,优良牧草减少等,导致环境恶化,出现沙化、盐渍化等现象。,3.5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2)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48,森林采伐,一是,森林采伐后林地裸露,改变了原有生境。,二是,减弱了截留雨水功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发生。,三是,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3.5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2)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49,采矿,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很多

27、,如土地破坏、生态环境改变、人类健康和社区安全带来威胁等。采矿后的生态环境重建任务很艰巨。,采矿活动的环境影响及其机制非常复杂,不仅取决于开采矿物的种类、采矿方法、采掘机械的选用,还取决于矿山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等。,3.5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2)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50,采矿,采矿活动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常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地层坍塌,进而造成地下水系被破坏,土壤侵蚀恶化,地表景观格局发生改变。严重地将危害建筑物的安全,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生产。,露天开采:直接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3.6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

28、土地资源,全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 WTO与土地资源利用,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51,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性日益加深,各种要素价格呈现逐步趋同的过程,要求各种生产要素都要纳入到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中来重新分配和使用,必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带来巨大影响。,3.6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52,经济增长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正作用:促进国民财富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有助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负作用:导致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活质量下降等。,可持续发展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

29、机制和经济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多种交通模式等等。社会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引导居民采用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第三产业,合理使用土地等。,全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3.6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53,城市化景观发展的空间表现形态有两种类型:一是,大片的农田转变为非农业土地利用形态;二是,原有的城市土地利用趋于高度化。,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优点:吸收农村

30、剩余劳动力,改善农村景观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缺点:乱占土地,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造成大量失地农民,对社会稳定埋下隐患等。,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3.6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与土地资源利用 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增加 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增强 促进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54,3.6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增加,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55,加入WTO后,各项交流纷纷涌现,各项经济建设日趋频繁,加

31、大了对用地的需求,即包括城市土地,又包括农村土地,即涉及到农用地,又涉及到非农用地。,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增强,加入WTO后,境外的多个企业将会大量涌入国内,各企业间将在土地资源的争夺上产生激烈竞争,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才可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3.6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56,加入WTO后,一是,通过对不同产业产生的冲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重新组合;二是,通过自由竞争,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导致土地管理机制、利用方式的改进,特别是土地利用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将会不断提高。,练习题,土地的概念和属性?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有哪些?请举一个例子简单说明这些自然构成要素是如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