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6第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0389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6第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6第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6第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6第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6第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6第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6第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新思想的萌发1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加紧侵略扩张。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核心内容与目的:(1)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代表人物:(1)林则徐: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2)魏源:代表作是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有

2、重要的启迪作用。4影响: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二、中体西用1基本内涵:所谓“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所谓“西学”,指西方文化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3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学习西方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西式学堂,

3、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但洋务派学习西方、力图自强的愿望伴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4评价:“中体西用”即以封建王朝正统思想观念为根本,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传统观念的力量,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是,“中体西用”是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清王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违背了“只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这一社会客观规律,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最终以破产告终。,三、维新思想的演变1

4、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西学进一步传入,中法战争显露了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再加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知识分子中逐渐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4)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西学的进一步传入,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康有为:设万木

5、草堂,宣传维新思想。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发”。,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对君权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借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阐明维新变法的必要性。,(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性质:这是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交锋。影响:使维

6、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4)康梁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概况: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但新政只推行了103天,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历史意义:维新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5)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评价: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

7、戌变法的实现。,评价:进步性: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并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意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局限性: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这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考点1:新思想的萌发【11】(2013重庆文综)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

8、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编,【解析】B。题干关键信息是: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要求重印此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希望清廷将这本书作为救国良方;本书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可判断该书为魏源的海国图志,它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影响到后来的洋务运动,故选B。,【12】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

9、“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D。鸦片战争以后,面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开始出现,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于是出现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新”思想。答案为D。,考点2:中体西用【2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解析】D。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故其根本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22】(2013广东文综)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

10、题。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收。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11、(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收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参考答案】(1)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考点3:维新思想的演变【31】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

12、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解析】B。“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答案选B。,【32】(2013天津文综)“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D。解题关键要明确题干材料是批判对方不懂国民之原理、世界之大势、政治之本原,仅摭拾泰西皮毛,即批判对方向西方学习,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没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而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