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经济》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8622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4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二元经济》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城乡二元经济》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城乡二元经济》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城乡二元经济》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城乡二元经济》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二元经济》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二元经济》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我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经济基础薄弱、人均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目前正处在走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农业社会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矛盾是我国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集中反映在城乡二元结构上,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传统农业并存,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二、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城乡矛盾,1、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工业化起点低,1978年以后,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农村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使城乡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较

2、大变化。但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仍然过多,比重过大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根据世界城市化普遍规律,城市化一般超前或同步于工业化(30%)我国的现状。,2.城乡分割造成两种居民身份,并形成两大利益集团。新中国建国之初,国家尚未出台严厉的城市人口控制政策,加上工业化开始,城市急需大量工人,农民进城比较宽松,一般不受限制,结果使城市人口猛增。随着大跃进的结束,一些项目纷纷下马,于是1958年制定了“户口登记条例”,强化了城乡户口管理制度。再加上特殊的城乡分割政策(粮食供应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生产资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形成了城乡居民的两种身份制和两种待遇,在城乡之间筑起一

3、道城乡居民难以逾越的鸿沟。,3.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城乡两大工业系统和双重的工农关系。我国解放后重点发展重工业,采取的是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和城乡分割政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经营单一,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人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换和经济腾飞,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人,缩小了城乡差别,而且还打破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产业分工,形成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两大工业体系。,4.城乡经济发展悬殊,城乡差距有扩大趋势。改革开放促进了全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城乡经济联系,城乡对立有所缓和。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起点低,农

4、业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因此,从总体上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地区差异有扩大趋势。综 上 所 述,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城乡关系具有极大的不平等性、不协调性和不平衡性。,三、促进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1.确立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是加速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化,大力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逐步实现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同步;通过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民收人的提高;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行政力量,通过国家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开展城乡互助、地区协作等来缩小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2.推动城市化进程是城乡关系协调发

5、展的根本出路。在我国由于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严重制约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阻碍了工业现代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都受到限制,人口素质也不能提高。由于我国的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很有限,因此在城市化建设中始终面临着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加快发展小城镇,3.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社会的现代化。首先,要增加对农业的投人;其次,要逐步调整农业的内部结构;第三,坚持科技兴农;第四,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

6、、体育事业、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4.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由于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文化素质先天条件不足,与城市市民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常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因此,国家除对农业和农村给予必要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外,在体制和政策上应有重大调整和突破,从而为城乡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1)加快城市户口管理、劳动用工、社会福利等制度的改革,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应加快户籍改革进程,取消因户口所具有的身份、待遇和等级差别的特殊功能,突出其一般功能,实现城乡居民一律平等;取消以商品粮为标准划分的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仅以居住地为标准来划分农村户口和市镇

7、户口;逐步放开城市户口限制。,(2)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增强土地要素活力。首先,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分配土地,农民只有经营权而没有转让权或租赁权劳动生产率低。其次,对乡镇企业发达或外出打工人数较多的地区,土地不再是经济收人的主要来源,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半撂荒现象普遍增多,造成耕地的浪费。再次,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占有、收益、处置权界定不清,使土地经营者农民对土地投人缺乏热情,土地所有者农村集体又缺乏投人责任约束。最后,土地占有权和土地发展权之间,以及建设用地批租转让等方面都出现许多矛盾。,(3)建立和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推进社会保障社会化。应建立和完善城乡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8、,其目标是城乡兼顾,单位福利和社会保险结合,实行企业保险、社会保险、社会互助和家庭个人保障多种方式并举,逐步缩小不同所有制和城乡差别,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模式。,(4)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部、委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工作首位,工作重心要城乡兼顾。另外,还应建立全国性的农民协会制度,有利于农民掌握市场信息,进行技术交流,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和现代化,也有利于提高农户组织程度,增强农民的谈判地位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还应加强涉及农业和农村的立法,用法律形式保护农业和农民。,(5)统筹城乡就业制度。改革就业制度的思路是:充

9、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调节就业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新型就业制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有序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7)统一基础教育制度。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制度的关键在于根本改变地方政府办基础教育的制度,改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办、并以中央政府为主办基础教育,确立上一级政府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补助下一级政府所需基础教育财力的制度,自上而下逐级保证地方基础教育方面的歧视性规定,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9)统筹城乡市场制度。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生产市场,充分发挥城镇的聚集、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的发展。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