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类黑穗病防治》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4020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禾谷类黑穗病防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禾谷类黑穗病防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禾谷类黑穗病防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禾谷类黑穗病防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禾谷类黑穗病防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禾谷类黑穗病防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禾谷类黑穗病防治》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禾谷类黑穗病防治技术,所有的黑穗病均称为“乌米”一、种类与分布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矮腥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谷子粒黑粉病、高粱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糜子黑穗病、水稻粒黑粉病。这些黑穗病有我省著名的“八大黑”它们分布广泛常年都有发生。高粱花黑穗病,只分布于吉林、辽宁两省。1978年本校发生率达46%。高粱长粒黑穗病只在新疆发生,小麦矮腥黑穗病是对外检疫对象。,二、症状识别,按作物种类介绍1高粱丝黑穗病:整个穗被黑粉所取代孢子堆外有白色膜包围裂开后,散发出黑粉,残留花序维管束呈丝状。2高粱散黑穗病:以籽粒为受害单位,受害籽粒的子房全部被黑粉所取代,孢子堆外有一层易

2、破的薄膜,破裂后散出厚垣孢子,残留中轴突出于护颖之外护颖较健穗的长。3高粱坚黑穗病以籽粒为受害单位,子房颖片很少受害,孢子堆外有一层坚实的膜不易破裂,有时顶部裂开散发黑粉,籽粒石子形。,4高粱花黑穗病:以上三种均为全株受害,而高粱花黑穗病只危害下部籽粒薄膜破裂后散出少量黑粉。5玉米丝黑穗病:幼苗发病时表现矮化,节间缩短,叶暗绿窄小丛生,玉米的雌穗受害时基部膨大顶部尖,而且向外弯曲,不抽花丝,残留黑色丝状物,雄穗受害时形成病瘤。,6玉米瘤黑粉病:在玉米各生育期内均可发生,危害植株地上部分。病瘤包有白色、灰色、淡红色或黑色薄膜,破裂后散发出黑粉。病瘤大小悬殊,通常叶片叶鞘上的较小,不产生或很少产生

3、黑粉。7小麦腥黑穗病:病株籽粒为病菌厚垣孢子取代,后期病穗直立,颖片张开露出病粒,薄膜内充满黑粉,因内含三甲胺具有鱼腥味。8小麦散黑穗病:整个花器被破坏以籽粒或小穗受害,被黑粉状的厚垣孢子所取代,孢子堆外最初有一层灰色薄膜包围,病穗抽出时膜即破裂散发出大量黑粉最后剩下弯曲穗轴。,三、发病规律,病原:均由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引起的病害。黑粉菌属引起高粱花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谷子粒黑穗病。冬孢子圆形茶褐色,如果萌发产生担子,侧生担孢子。轴黑粉菌属引起高梁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冬孢子形态与前者相似。腥黑粉菌属引起小麦腥黑穗病,有鱼腥味,萌发时产生无隔初生菌丝,顶生成束

4、的担孢子,有时连成“H”状。,侵染循环:,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少部分也可附着在种子上越冬。侵染时期,玉米瘤黑粉病以抽穗前后为盛期;玉米丝黑穗病以4叶期为主;小麦散黑穗病、高粱花黑穗病花期侵染开花前12天或扬花授粉时;高粱丝黑穗、散黑穗、坚黑穗病、谷子粒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从萌发到苗高2cm为侵染盛期。1品种:禾谷类黑穗病发生轻重主要与品种有关差别非常大。2土壤条件: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的黑穗病往往连作或施用未腐熟好的粪肥,土壤中孢子过多发病加重。如扶余大联合农场,调查玉米丝黑穗病,重茬地发病率为14.1%,轮作地仅为0.6%。前郭胜利村种植玉米自交系606,在同一块地种植4年,发病率

5、由第一年的8%到第四年的46%,玉米、高粱这些土传黑穗病尤为明显。,3栽培条件:主要是幼苗侵染的黑穗病受影响较大。病菌的侵染时期多在种子萌动到苗高23cm期间,故出芽时间长短直立关系到它受侵染时间和机会,出苗时期长短与播种时期、整地质量以及覆盖土厚度等栽培措施紧密相关。4气候条件:对于花期侵染的黑穗病影响明显。在开花期,小雨多雾的气候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而且这样的气候往往使植株花器生长嫩绿易受侵染。5其它:玉米瘤黑粉病是属于局部发病多次侵染病害在裸露条件下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除上述气候条件外,N肥施用偏多有利于螟虫危害。风、雨及人为造成的伤口也加重发病。,四、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我省比较抗病

6、的品种是玉米中单2号、吉双4号、15号。高粱有晋杂5号、吉杂101、九杂2号。谷子有公谷5号、36号、61号、62号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种植。2建立无病留种田或从无病田中选留种子:单收单藏,做到无病菌种子下地,轮作深翻,减少菌源最好三年以上。3管理:多数幼苗期侵染为尽量缩短出苗期,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达到避病的目的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播种质量,促进幼苗快出土。如催芽播种或适期浅播等。加强肥料,科学管理。,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才能下地,减少菌源,发病地块减少N肥用量。随时拔出病株,连续几年,才能控制其危害,拔除时期越早越好,割除病瘤,用塑料袋或筐运出地头,集中烧毁或深埋。4药剂防治:种子处理采用温水浸种或药剂浸种,有的采用种子包衣剂.选择一个能杀死种子内外病菌而又不损伤种子发芽率的水温浸泡种子,是防治小麦黑穗病的常用方法。,小麦散黑穗病40%拌种双WP0.2%;25%粉锈宁WP0.2%;15%羟锈宁WP0.15%;50%多菌灵WP0.3%。小麦腥黑穗病5%克菌丹0.3%;农抗769、0.5kg加20kg水。高粱黑穗病50%克菌丹0.3%;40%拌种双0.30.5%;50%禾穗胺0.3%。玉米丝黑穗病25%粉锈宁0.4%;12.5%速保利WP0.3%在一叶一心二叶一心时扒开芽鞘下11.5cm土层晒1015天防效达5070%增产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