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53348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 .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视察的她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沟通。教学重点1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驾驭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打算1 .橡皮泥。2 .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3 .powerpointo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道老师

2、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日,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会一下那奇妙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日,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 .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 .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沟通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3、。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 .(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索,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 .师:四人小组合作沟通,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起伏;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 .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凹凸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改变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视察庐山)6 .

4、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看到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 .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宠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视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妙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秀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美丽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

5、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 .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特别有感情她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看法。)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

6、、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 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目,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视察的角度实写不同视察的明理 效果不同。【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依据须要搜集信息,扩大学问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宠爱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沟通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育学生的学科爱好和学习实力。【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

7、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观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南宋闻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来故里,内心郁闷。比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丢失信念,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 .生自读古诗提出学习目标(老师相机指导学生明确把古诗读通顺,画出诗的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能抓住重点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包含的意义等。)2

8、 .展示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基础学问展示)1 .生字词展示指名汇报生字:莫、腊、浑,开展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的活动,小组合作流畅她朗读古诗。2 .学文悟情展示学生按节奏读古诗,(1)悟文本生1:我知道“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全以丰富的菜肴款待留下的客人。生2:我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望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座村庄。(2)悟写法我知道是采纳先抑后扬的写法:“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抑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扬的写法。(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3 .创作性展示1.展示特性感受(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读诗感受,可以使自己懂得的道理或者是语文学习上的收获等或者联想起诗人陆游写的其它诗予以展示。)2、生自由展示心得体会。四、学问拓展,深化感情1 .口语训练:结合你的生活事例,我们在什么状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2 .生齐背此诗五、板书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