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86319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32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 项目区位本次设计的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K2+44(K3+222.483)位于万州经开区高峰生态工业园东侧,连接万忠路东西段与三峡医专高峰校区东侧道路,由北往南布线,道路起于与规划高峰大道交叉口处,由北往南依次与规划南端支路(支路)、规划相思路(次干路)相交,终点止于与规划万忠路东西段(主干路)交叉口处,道路起点东侧为规划“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项目区位图1.2工程规模万忠路南北段全长3222.483m,其中本次设计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全长782.483m,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40kmh

2、,标准路幅宽度为36m,双向六车道。沿线主要结构物为1段挡墙(总长L=60m).卤水管保护涵洞1座(净空2m2m,L=90m)、预留燃气保护涵洞1座(净空4mX2m,L=100m)o项目建设将中断两条现状农村道路交通通行,本次施工图设计对相关道路进行还建,还建道路共长约126.553m,四级公路(II类),标准路幅宽度为4.5m,单车道公路,设计速度为15kmh本项目填方437812方,挖方84368方,填缺353444方。由于本项目前期批复正在审批办理中,本次施工图设计仅用于业主了解掌握项目情况。1.3设计内容及分册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照明工程、交

3、通工程、绿化工程、结构工程、海绵城市。本项目共分为五册:第一册为道路工程;第二册排水管网工程;第三册照明及电力通信工程;第四册交通工程;第五册景观绿化工程;第六册海绵城市专篇。本册为笫一册道路工程。1.4设计依据1)本工程设计合同2)万州经开区高峰园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初步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峰园(高峰组团I-V.姜家组团I-IT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2018.12)4)万州区龙宝组团HI管理单元(万州经开区高峰园檬子、石梁片)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2021.5)5)万州经开区高峰园万忠路南北段工程地

4、质一阶段详勘报告(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1.11)6)万州经开区高峰园万忠路南北段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2022.01.19)7)实测1:500地形图(2021.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版)3)交通部规范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地方规范城市遒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

5、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重庆市城市道路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城市道路与开发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lO5)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版)1.6对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无任何违反行业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8)万州经开区高峰生态工业园万忠路东西段(一期)道路工程施工图(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7.7)9)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扩

6、建工程方案设计(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1.8)10)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12)11)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5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国家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版)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德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

7、6)2)建设部规范城市遒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I52-2010)路线区地质构造属万州向斜东南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倾向为310330,倾角为1013,优势产状为321Z12o。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根据场地周围出露基岩进行调查和钻探揭露表明:岩体中本次勘察见两组裂隙:I组裂隙:倾向为265,倾角为72,裂隙间

8、距6.012.Om,裂隙面张开宽度。6mm,未充填,裂面较粗糙,结合程度差,不充水,贯通性长度615m,属硬性结构面;II组裂隙:其倾向为120。,倾角为66。,裂隙间距2.O6.Om,裂隙面张开宽度。4mm,未充填,裂面较粗糙,结合程度差,不充水,贯通性长度1018m,属硬性结构面。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4,场地岩体结构类型判定为块状结构。2.4地层岩性2.4.1 地层岩性在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的杂填土、素填土、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和下伏侏罗系中统的泥岩和砂岩组成。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

9、杂填土(Q4d):杂色。由硅、砖块、水泥块、建筑灰渣及少量粘性土组成。硬杂物粒径为2200cm,含量为6080%。其中粒径220cm含量1020%。分布不均,稍密,稍湿。回填时间约5年,属机械抛填形成。场区无污染源。钻探揭露厚度为1.58m3.56mo2.工程建设条件(部分摘自地勘)2.1 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重庆万州高峰园区,经过区域多为原始地貌,地形高低起伏,高差较大,整体地形呈中间高、两侧低的趋势,沿线水田、鱼塘分布较多。勘察范围内现状地形最高点为道路中部位置,标高为539.7Onl(ZK248附近),道路起终点地形标高较低,为435.043、427.049m,道路沿线周边地块均未开发建设

10、。2.2气象及水文2.2.1气象勘察区属于暖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冬暖、春早、夏旱、秋绵雨、多云雾、少霜雪”的气候特点,全年无霜期320天以上,多年平均气温18.1T,元月最冷,平均6.7-C,78月最热,平均30。C32七,最高温度43C,最低温度-3.7。(2;本地多年平均降水量1156.20毫米,且多集中于59月,占年降水量的70%,最大年降水量1635.2亳米,最大月降水量711.8毫米,最大日降水量175毫米,历年最长连绵降雨日143.8天,夏季多大雨和暴雨,如2000年58月,降水量达985.1毫米,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83.4版历年最大积雪厚5

11、0毫米;最大瞬时风速33.3米/秒,风向多为ESE及ENE,历年最高气压1020.30毫巴。2.2.2水文勘察范围内拟建道路及周边未见地表水系,但区域内存在多个鱼塘,大多数鱼塘位于线路区外,其中K2+880附近道路路基范围内存在现有鱼塘,后期将进行挖除或换填。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3地质构造2.4.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及基岩面起伏特征拟建道路场地内强风化基岩较破碎,岩体质软,中等风化岩体完整程度等级属较完整。场地线路较长,岩石坚硬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按主线里程分段进行划分。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划分如下表:分段岩性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12、)坚硬程度等级岩体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全线道路强风化泥岩0.35/较破碎V强风化砂岩0.4/较破碎VK1+900K3+222.483段中风化泥岩7.17软岩校完整IV中风化砂岩35.84较硬岩较完整Ili勘察区基岩面起伏随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基岩界面一般在525之间。2.5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将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中,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洼地地带汇聚储存,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主要赋存于低洼的槽沟内的填土层中。该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体渗漏、基岩裂隙水等补给,以

13、蒸发、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基岩裂隙水:为赋存于岩层中的裂隙水及浅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裂隙水的埋藏条件受基岩面形态、岩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风化等因素的控制,因此富水性不均一。由于区内地下水接受补给的来源单一,主要为大气降水,故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同大气降水密切相关,一般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受大气降水控制显著。总之,地下水流量动态变化大。建筑场地整体上西高东低。接受大气降素填土(Q4ml):棕褐棕红色。由砂岩碎石、粘性土组成。硬质物粒径为220cm,含量为5060分布不均,稍密,稍湿。回填时间大于10年,属机械抛填形成。钻探揭露厚度为0.21m4.53m0淤泥(Qlh):表层含植物根系,具臭味,

14、流塑状。主要分布于鱼塘和水田区域。钻探揭露厚度为0.43m2.96m。淤泥质粉质粘土(QIe1):深灰色-黄褐色,成份均匀,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软塑状。主要分布于鱼塘和水田区域。钻探揭露厚度为0.69m6.55m。粉质粘土(Q4el+dl):棕褐色,成份均匀,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状。钻探揭露厚度为0.13m14.59m,该层分布范围较广。泥岩(J2s):紫红暗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巨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体质软,岩芯呈土碎块状,钻探揭露厚度为L34m3.94m;中风化岩体岩芯呈柱状,较完整。钻探揭露厚度为OIn47.42m,该层分布

15、范围较广。砂岩(J2s):褐黄色灰绿色。由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中粒结构,中厚巨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质软,岩芯呈砂土碎块状,钻探揭露厚度为0945.89m;中风化岩体岩芯呈柱状,较完整。钻探揭露厚度为0.8Im38.35m。该层分布范围较广。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规范,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多呈块状、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各孔均有揭露。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柱状,少数呈碎块状,岩体较完整。素填土:因厚度小,均匀性差,未作测试工作。淤泥:因厚度小,均匀性差,未作测试工作。淤泥质粉质

16、粘土:在钻孔中采取原状淤泥质粉质粘土6组,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进行数理统计:天然快剪凝聚力为IL68KPa,内摩擦角为8.18,饱和快剪凝聚力为10.33KPa,内摩擦角为7.48。压缩模量(ESl-2)为1.98Mpa,压缩系数(aVl-2)为0.99MPa-1。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75kPao粉质粘土:在钻孔中采取原状粉质粘土9组,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进行数理统计:天然快剪凝聚力为21.87KPa,内摩擦角为10.82,饱和快剪凝聚力为18.88KPa,内摩擦角为9.93。压缩模量(ESI-2)为5.33M

17、pa,压缩系数(aVl-2)为0.32MpaT0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02.8.2岩石力学参数统计强风化基岩:因厚度小,力学性能差,未取岩样作测试工作。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50Kpa,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400KPao中等风化基岩:在钻孔中采取中等风化岩芯样160组,根据室内岩石试验成果数据,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第14章进行数理统计:标准差:水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泄,结合区内地貌、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分析,区内富水性差、地下水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由于建筑场地部分地段回填土层较厚,接受大气降水后少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向地

18、势低洼处排泄,大部分下渗赋存于第四系土层。有形成滞水条件,在地势低洼处应作好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疏排水工作,并备好必要的排水设备。钻探施工完毕后提干钻孔孔内循环水后观测孔内水位不恢复或恢复缓慢,说明勘察期在钻孔深度范围内地下水量小。场区无污染源、土层未受污染,填土来源于就近开挖回填。根据区域经验得知:场地岩土层渗透系数:填土取3.0md(经验值),泥岩取0.02md(经验值),砂岩取0.3md(经验值)。其渗透系数与基岩裂隙发育情况有关。2.6 水土腐蚀性评价通过在勘察期间的调查,场地中及场地周边无污染性土,无污染性水源,在根据地区经验和场地周围地质条件判定,环境类型属II类。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19、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章和环境地质条件综合判定: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地下水、地基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2.7 不良地质作用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表明:本建筑场地在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无防空洞、岩溶、河道、沟浜、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8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确定2.8.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确定杂填土:因厚度小,均匀性差,未作测试工作。2.8 .3路线区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推荐表指标名称天挑重度kN,悒和重度kNm孔原比液性指数kPa地基承裁力转怔但(Kpa)天然内聚力kPa

20、天然内摩梯角C)性和内聚力kPa他和内率米角C)压缩模量Esl-2MPa压缩系数avl-2MPa1基底摩擦ft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杂填土20.00*20.50*/Z:*30025*/0.20*素填土19.50*20.00*/3*30#2拿25*Z/0.206*压实填土20.00*20.50*/1505*303*28*/0.2010*淤泥质机质咕土18.618.60.940.8675*11.688.1810.337.481.980.99O.204*榜成(20.120.40.630.34160*21.710.8218.889.935.330.320.25*14*临时开挖坡率值(无外倾结构

21、面时):坡高小于5m,填土按1:1.50(高宽比),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按1:1.50(高宽比);坡高大于5m且小于IOin,填土按1:1.75(高宽比),粉质粘土按1:1.75(高宽比)。部分道路斜坡填方段回填前需清除坡面表层原生粉质粘土层至基岩面,并在基岩面上设置反向台阶,然后再回填土石比3:7的回填土,回填时分层夯实,根据该施工方法和填料性质,对岩土界面处抗剪强度参数按经验取值为:天然状态:内聚力C取8KPa,内摩擦角取22;饱和状态:内聚力C取6KPa,内摩擦角取200变异系数:帆标准值:k=smliJ.7044.678、S式中:i一一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数据;n数据的个数;Ys修正

22、系数。统计成果见“室内岩石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分段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泡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岩石力学统计抗剪强度抗拉强度一中量弹形模量泊松比C(Mpa)(Mpa)(Mpa)(Mpa)K1+900K3+222.483段中风化泥岩7.174.631.7336.10.591811990.41中风化砂岩35.8427.5910.1139.073.27427048910.23备注:(1)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是根据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按0.90进行折减确定。(2)岩体内聚力标准值是根据岩石内聚力平均值按0.30进行折减确定。(3)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是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按0.40进

23、行折减确定。(4)岩体弹形模量和变形模量标准值是根据岩石平均值按0.70进行折减确定。I组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18(经验值)I组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50Kpa(经验值)II组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18o(经验值)II组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50Kpa(经验值)基坑临时开挖坡率值:强风化基岩按1:0.75(高宽比),中等风化基岩按1:0.30(高宽比)。边坡岩体重度取25.0KNm3o中等风化岩体(泥岩)破裂角取61,灌注砂浆强度不小于M30。中等风化泥岩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350KPa(中等风化砂岩破裂角取62.5,灌注砂浆强度不小于M30。中等风化砂岩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

24、标准值取880KPao2.9 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全线岩、土可挖性分级如下:松土:沿线的淤泥,可挖性分级为I级。普通土:沿线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可挖性分级为II级。硬土:沿线的填土,可挖性分级为HI级。软石:泥岩、强风化砂岩,可挖性分级为IV级。次坚石:中等风化砂岩,可挖性分级为V级。2.10 场地的稳定性评价2.10.1 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通过本次勘察,已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2.8.4路线区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推荐表分段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栽力特

25、征值(Kpa)岩体基底摩擦系数水平抗力系数抗剪强度抗拉强度变形模量弹形模量泊松比C(Mpa)(Mpa)(Mpa)(Mpa)MNmj全线道路强风化昵岩3500.25强风化砂岩100*0.25Kl+900K3+222.483段中风化泥岩7.171.63260251932.50.26438390.410.4580中风化砂岩35.8427.5910015303335.21.31298934240.230.50490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值根据室内试验抗压强度标准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确定,地基条件系数根据岩体破碎情况取1.10,地基极限承载力分系数取0.33o基础地基

26、承载力特征值fak计算公式:fak=YfXfukfuk=frkYt式中:fak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uk一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rk一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泥岩取天然值,砂岩取饱和值);Vt地基条件系数;Y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0.50,对岩质地基取0.33。本场地基岩Yf取0.33,地基条件系数Vt取1.10。时%)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计算深度(m)t一一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一一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据钻探揭示拟段场地场平后存在填土和

27、粉质粘土,经查明场内地下水较贫乏,加之拟要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问题;边坡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土质边坡主要由填土组成,岩质边坡主要由泥岩和砂岩组成,当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不稳定易滑塌或滑动,建议及时支挡;在填土较厚地段当未压实处理时,在地震作用下填土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2.11道路工程地质分段评价1、万思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K2+320K2+540半挖半填段该段里程桩号K2+320K2+540,设计标高为434.512444.660。地层由上覆粉质粘土和下伏砂岩和泥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53L69m。参考剖面72-72,76-76。按照设计路

28、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形成高18.419.4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坡向90。根据设计意图,该边坡将采用分阶放坡回填,建议第一阶坡率1:1.75,第二阶及以下坡率1:2。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2m,并在坡顶、坡底分别设土工程特征等,在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建筑场地现状稳定,场地边坡进行合理支护后,适宜修建道路工程。2.10.2地震效应评价及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按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建议按6度简易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内岩土由

29、杂填土、素填土、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及强风化岩石、中等风化岩石组成;根据当地经验:素填土剪切波速取140ms(经验值),为中软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取200ms(经验值),为中软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值取550ms,属软质岩石;中风化基岩属岩石,剪切波速大于800ms.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o2-2013)4.L3条和公路桥梁抗宸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规定,按照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对各拟建道路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如下表:拟建道路地It效应评价表里程(11O最大覆盖层厚度如)等效剪切波速(ms)地段类别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值GO主线K2+100K2+63015

30、.5(ZK362)144不利地段III0.45主线K2+630K3+06019.7(ZK426)140(淤泥换填后)一般地段III0.45主线K3+060K3+222.4830大于800有利地段Io0.2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公式4.1.5-1及4.1.5-2计算:裂隙产生滑移,边坡放坡后坡度小于II组裂隙倾角,故放坡后II组裂隙不会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由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L4、表3.2.1查得此边坡类型为III类,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6。建议边坡表层土体按1:1.75(高宽比),强风化

31、基岩按1:1(高宽比),中风化基岩按1:.0.75(高宽比)放坡,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2m,并在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并对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建议对该段道路采用压实填土、粉质粘土和和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设计参数:压实填土承载力特征值取150kPa,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强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值取350kPa,强风化砂岩承载力特征值取400kPa,中等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值取2602kPa,中等风化砂岩承载力特征值取100l5kPa,泥岩破裂角取61,砂岩破裂角取62.502、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K2+540K3+060路堤段该段里程桩号K2+540K3+060

32、,设计标高为420.976434.512。地层由上覆粉质粘土和下伏砂岩和泥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535.59u参考剖面77-77,93-93。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形成高7.618.O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坡向90。根据设计意图,该边坡将采用分阶放坡回填,第一阶坡率1:1.75,第二阶及以下坡率1:2。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2m,并在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并对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现有地面线较平缓,填土不会形成折线型破坏。该边坡属渝建发(2010)166号文规定的超限边坡。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应进行专项安全论证。置截水沟、排水沟,并对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由于边坡地面线较

33、陡,后期填土可能会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土体可能沿岩土界面产生折线型滑移,根据剖面形态,选取最不利剖面73剖面进行稳定性定量计算。根据经验,后期填土天然状态下重度取20.00kNm3,岩土界面内聚力取8kpa,内摩擦角取22。饱和状态下重度取20.50kN/m3。岩土界面内聚力取6kpa,内摩擦角取20。计算方法为折线滑动法,计算时取坡体的单位宽度LOIn,简化为二维问题进行计算。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取安全系数为L30,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73-73剖面在天然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91,饱和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68,故按设计坡率回填后将处于稳定状态。该边坡属渝德发(2010)166号文规定

34、的超限边坡。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应进行专项安全论证。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右侧形成高0.0-11.2m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坡向270。边坡顶部存在少量土层,土层厚度小,不会产生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边坡主要为岩质,根据岩体边坡的坡向、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结构而赤平极射投影图峨向好)I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H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边坡坡向与岩层倾向反向相交。边坡的稳定性受II组裂隙控制,边坡可能沿II组根据赤平投影图(坡向270),1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H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边坡坡向与岩层倾向大角度相交。边坡的稳定性受I组裂隙控制,边坡

35、可能沿I组裂隙产生滑移,边坡放坡后坡度小于I组裂隙倾角,故放坡后I组裂隙不会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由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表3.2.1查得此边坡类型为HI类,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6。建议边坡表层土体按1:1.75(高宽比),强风化基岩按1:1(高宽比),中风化基岩按1:.0.75(高宽比)放坡,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2%并在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并对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右侧形成高016.9m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坡向90。边坡顶部存在少量土层,土层厚度小,不会产生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边坡主要为岩质

36、,根据岩体边坡的坡向、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1.边好状:90* /902. I 懒值:265, Z723. : I2O, Z6fi44.岩卧加 iJ2l, Z124结构而赤平嬲投幽魔句好)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II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边坡坡向与岩层倾向反向相交。边坡的稳定性受II组裂隙控制,边坡可能沿II组裂隙产生滑移,边坡放坡后坡度小于H组裂隙倾角,故放坡后II组裂隙不会对边坡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右侧形成高0.0-14.3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坡向270。根据设计意图,该边坡将采用分阶放坡回填,建议笫一阶坡率1:1.75,第二阶及以下坡率1:2。

37、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2m,并在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并对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现有地面线较平缓,填土不会形成折线型破坏。建议对该段道路采用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道路局部存在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建议对其进行换填或翻晒后再进行回填。设计参数:压实填土承载力特征值取150kPa,3、万忠路南北段一期道路工程:K3+060K3+222.483路堑段该段里程桩号K3+060K3+222.483,设计标高为420.060420.976。地层由上覆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砂岩泥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231.93m0参考剖面94-9499-99。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形成高0.0

38、-16.4m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坡向270。沿线开挖形成的边坡顶部存在少量土层,土层厚度小或岩土界面平缓,土体不会产生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边坡主要为岩质,根据岩体边坡的坡向、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L边坡产状:270* Z90, 2. I 触!鼬 265* Z72, 3. OSO: 120 /时4.岩层产状:321 Z12,结的面赤平极财投扬图(坡向270 )(2)顺层岩质边坡风险分析评价场地范围内主要岩层倾向为321,倾角为12,路基开挖过程中局部段会形成顺层岩质边坡,开挖时若采取无序大开挖、有可能造成工程风险,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根据现状地质条件,场地内顺层岩质边坡按设

39、计坡率放坡后处于稳定状态,但施工过程中人类工程活动可能对地质条件造成改变。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受裂隙发育程度和层面发育情况影响较大,场地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边坡监测工作,若出现边坡岩体裂隙增大现象或层间发现泥化夹层等软弱结构面,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复核边坡稳定性。(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风险分析评价填方边坡填筑前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保证不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另外,应加强地表水拦截及排泄处理措施,场地内应设计永久的排水措施。必要时可修建排水涵洞、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挖方边坡中遇见孔隙、裂隙含水量较丰富的基岩时,应对该处的边沟进行加深加大处理。施工应做好周边排水措施,特别在雨季或下暴雨施工时

40、。2.13 拟建道路施工对相邻建构筑物评价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周边无已有建筑存在,施工沿线局部存在地下管线,施工前应收集地下管线图,避免道路施工造成影响,现有铁塔距离拟建道路最近约30m,道路施工对其影响较小。ZK410附近有一卤水井,深度约2km,目前该卤水井正常开采中,该段施工时应提前做好卤水井的保护工作,避免造成损坏。建议施工现场要建好围挡,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洁。稳定性产生影响。由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表3.2.1查得此边坡类型为In类,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6。建议边坡表层土体按1:1.75(高宽比)

41、,强风化基岩按1:1(高宽比),中风化基岩按L.0.75(高宽比)放坡,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2m,并在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并对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建议对该段道路采用粉质粘土和和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设计参数: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强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值取350kPa,强风化砂岩承载力特征值取40OkPa,中等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值取2602kPa,中等风化砂岩承载力特征值取IoOI5kPa,泥岩破裂角取61,砂岩破裂角取62.5。2.14 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

42、文”勘察单位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的要求,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1)边坡风险分析评价开挖时若采取无序大开挖、有可能造成工程风险,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开挖前应编制施工开挖实施技术措施方案,采用分段间隔跳槽开挖及时支护施工措施,确保施工中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由于边坡可能受自然条件、施工条件等不利影响,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施工工程中对场地内边坡应作好对边坡的变形监测,如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边坡安全,防止工程事故发生。形成局部滞水条件,在地势低洼处施工时作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疏排水工作,避免因地表水及地下水排入而影响

43、路基施工。2.15 .3特殊性土评价填土:填土为就近开挖回填,随意性填积,排列杂乱,分布不均匀,结构多呈松散状,钻探施工时易产生缩径、塌孔等,具有湿陷性、不均匀沉降等特性,不能直接选作路基持力层,地面填土应进行压实处理,压实系数满足规范要求。淤泥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地内鱼塘或堰塘常年蓄水,形成含水量较高的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呈软塑或流塑状,均匀性差,承载力低,不能选作路基持力层,应对其采用碎石进行换填处理。2.15.4路基的干湿类型评价拟建道路范围内在钻孔深度内未见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沿地面坡体排泄,场地多数地形较缓,总体滞水性较差,路基平衡湿度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现按路基相对含水量分段评价如

44、下:主线Kl+620K2+860,该段主要为单斜地貌,表层土体总体较薄,地表水主要沿地面坡体排泄,滞水性较差,该段为干燥类路基;主线K2+860K3+060段,该段地形小地貌为凹槽,主要为水田分布,土层局部较厚,滞水性相对一般,该段为中湿性路基;主线K3+060K3+222.483段,该段为单斜地貌,表层土体总体较薄,地表水主要沿地面坡体排泄,滞水性较差,该段为干燥类路基;2.16 天然建筑材料本工程按设计平场高程整平后,填方区需求相对较多2.16.1 混凝土粗细骨料2.14 场地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拟建场地已完成征地工作,目前用地范围内房屋拆除了一部分,机械进场前需进行拆除;场地范围

45、存在管线,施工前需先对其进行移除。施工进场前,对施工区附近的构筑物、道路、管线等进行检查和鉴定,对可能受影响的区域指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场地附近有省道公路,机械及材料运输方便。场地内部地形总体坡度较小,土层厚度小,施工条件较好,适宜机械进场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现场的文明施工,降低噪声及施工排渣对环境的影响。2.15 路基评价2.15.1 路基均匀性及持力层的选择(1)填土:道路内现有填土均匀性较差,厚度小,分布不均匀,力学性质差异大。需压实,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否则应清除。对于填方后的路基,可采用经压实处理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素填士作路基持力层。(2)淤泥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分布于鱼塘或水田位置,含水量高,均匀性差,承载力低,不宜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3)粉质粘土:位于斜坡地带的粉质粘土厚度小且分布不均,均匀性较差,不宜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4)基岩:强风化基岩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均匀性一般,但承载力相对较高,可直接选作路床持力层;中风化基岩岩体完整,层位稳定,力学性能好,是路床等构筑物理想的基础持力层。2.15.2 地下水对路基基础施工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