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90266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27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1.1 工程区位礼慈路位于两江新区礼嘉片区,金通大道西侧,金海大道东侧区域,是片区内新增的一条南北向沿江通道。礼慈路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8m,设计车速30kmh0礼慈路总体道路全长1440.454m,本次设计范围为K0+003.856-K1+066.255,其中Kl+0.255-K1+440.545段为正在施工的L9路西交叉口以及由金科地产正在施工的礼慈路金科段,道路两侧分别为华宇、融创、高科及金科在建小区。1.2 工程设计范围及规模本次礼慈路起于通海一路,终点止于L9路西段交叉口,工程范围内实施长度1062.399m

2、,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8m,设计车速30kmh0道路全线含桥梁一座,长99m;华宇车库连接道1处,长16m,车行道净宽7.3m;挡墙4处,总长约95m;并包含一处桥下平场,面积约5957m2o1.3 主要设计内容本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排水工程、综合管网、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等的设计工作,共分五册。其中第一册:道路及结构工程,第二册桥梁工程,:第三册:管网及照明工程,第四册:交通工程,第五册:绿化工程。本章节为第一册道路及结构工程中的道路工程部分。2、设计依据及规范2.1 合同依据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2 政府相关批复意见及相关

3、文号1)关于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K0+000-K0+196.624)方案设计批复(渝规两江新区方案函【市政】【2018】0047号)2)关于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K0+196.624-Kl+101.471)方案设计批复(渝规两江新区方案函【市政】20180067号)3)关于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两江建审【2019】28号)4)高边坡专项审查意见及回及5)两江新区金海大道交通与用地一体化协调规划(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7.08)6)两江新区金海大道交通与用地一体化协调规划及礼嘉L42路南延伸段方案研究会议纪要7)两江新区管委会专题会议纪要(2018-3

4、29)8)业主提供的调整后土地利用规划图9)关于礼慈路与高科江澜地块衔接部分处理方案确认的函(重庆渝高新兴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城市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BJ50/T-237-2016)(重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

5、763-20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路面防滑涂料(JT/T712-200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玻璃纤维土工格栅(GB/T21825-2008)道路用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GB/T29050-2012)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工格栅第1部分:钢塑格栅(JTJ925.1-2014

6、)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重庆市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1)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9.3.22)10)关于礼慈路K0+450-K0+700段与融创地块衔接的函(重庆渝高新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9.4.10)11)关于礼慈路与融创地块衔接的回函(重庆融创基洋置业有限公司)(2019.7.15)2.3 相关勘察、测量、检测报告文件1)重庆北部新区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长江工程勘察设计院2014.07)2)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K0+80-K0+260及K0+823箱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院2016.09)3)业主提供的现状1:500地形图及管线测量图5) 4)业主提供的实测地面数据(2019年4月)6) 1.9路西段道路工程设计资料(2017年8月)6)礼慈路金科段道路工程设计资料(2019年3月)7)礼慈路及配套工程施工图变更设计(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2017.(三)8)华宇御澜湾建筑施工图(2018.01)9)高科江澜建筑施工图(2019.04)10)江澜社区公园方案资料(2019.04)11)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2)其他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2.4 设计规范、验收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案进行了批复。5) 20

8、18年10月19日在两江新区建管局605会议室召开了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的初步设计评审会,结合与会专家意见,我院于2018年11月6日下午,邀请专家针对桥下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专项论证咨询会,得出结论为地基处理的方法基本得当,桥梁方案可行。6)初设评审后,我院多次再到现场进行踏勘,发现原设计二号桥处(Ko+805.4K0+904.4)已被周边地块单位抛填标高至226m左右,高出道路设计标高约6m。针对此情况,我院在业主协调下,多次与两江规划、建设局,等单位领导进行实地踏勘,进行桥梁与路基方案的论证比选,最终选定路基方案作为本次设计的推荐方案。7)结合初设专家意见及最新现场踏勘情况修改完善初步设计

9、,并于2019年3月报送正式初步设计报建。并于2019年4月23日取得了初设批复。8)2019年4月开展礼慈路施工图设计。3.2对初设批复的执行情况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初设技术审查会已于2018年10月19日召开,在专家会上专家审查结论为通过,本施工图已对初设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初设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序号初设要点摘录本阶段设计执行情况1原则同意通过该工程初步设计根据审查意见修改执行2工程R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同初设批复3阶设应用见下段计采意1)按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进行设计,透水铺装应设置透水盲管,并与周边场地相结合,合理布设海绵设施。同意审查意见,按照批更意见设置集水盲管。本次礼慈路道路

10、设计红线内人行道宽度约为2米,无设置生物滞留沟条件。本次设计礼慈路两侧为居民用地,沿线转输收集两侧地块雨水。经统筹考虑,本次设计不布置生物滞流沟,仅采用人行道透水铺装及雨水初期处理池。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2.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项目均满足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3、设计过程简述及对初设批复的执行情况3.1设计过程简述1)原礼慈路规划为双向两车道、红线宽度16m的城市支路,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于2015年完成礼慈路施工图设计。后因沿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于2017年1月完成施工图变更设计;2

11、)2017年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对礼慈路所在片区进行研究即两江新区金通大道交通与用地一体化协调规划研究内容(建议将金海大道打造为以慢行交通为主的滨江道路,通过强化分流通道即将礼慈路以及礼慈路连接L42西段提升为双向四车道,强化地块服务和金海大道分流功能,形成滨江区域主、次、支多级分流系统)对礼慈路功能定位、道路等级进行调整;3)根据金海大道交通与用地一体化协调规划及礼嘉L42路南延伸方案研究会议纪要,为进一步弱化金海大道交通功能,将金海大道纳入公园慢行系统管理,限制机动车通行,以支撑金海湾公园及金海大道两侧沿江区域城市品质提升,调整原支路等级礼慈路为次干路等级,采用双向四

12、车道提升礼慈路交通功能。规划调整后,业主于2017年6月重新招标,我院中标,重新开始方案研究。4)我院于2018年3月报送了正式方案设计(分为华宇段及高科段),重庆市规划局分别于2018年4月17日、2018年6月1日对华宇段及高科段方4、建设条件(摘录于地勘报告)4.1 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具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根据重庆市气象局的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d左右。勘察区内主要河流为嘉陵江,嘉陵江是长江主要支流,在朝天门汇入长江。拟建线路位于嘉陵江左岸,沿线为嘉陵江水系。该

13、段线路附近嘉陵江河道蜿蜒曲折,线路经过处江水在自南东流向北西、江面宽约400m,河床平均坡降0.28鼠,最大流量44800m3s,最小流量242m3s,多年平均流量2160m3s,平均含沙量2.372kgm3.拟建桥梁跨越嘉陵江支流,枯季水量极小,雨季雨量充沛,常年洪水位188.43m(黄海高程、下同)、重现期十年洪水位192.43m、重现期二十年洪水位194.43m、重现期五十年洪水位196.63m、重现期一百年洪水位198.43m(资料来源于重庆市规划局重规总199630号);据重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洪枯水位落差30m以上。全年水位变化规律是24月为最低水位期,79月为最高洪水期,洪水时最

14、大表面流速为5ms,枯水时表面流速为12mso三峡水库建成后,库区洪水期将低水位运行,一般保持在145m左右。因此,线路所在河段在三峡水库建成后一般仍接近天然河道特征,河道基本维持现状。道路区远离三峡水库垠前吴淞高程175m回水位岸边线,最低点高程约为黄海高程179.5Im(吴淞高程为181.18m。三峡水库蓄水对道路区没有影响。4.2 地形地貌场地属川东平行岭谷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丘岭与洼地相间。勘察区内多为农田,地形呈梯级分布。最低点高程约179.51m,最高点高程约244.71m,相对高差约71.8m,总体呈鞍状。一号桥跨越冲沟,冲沟切割深度较大,最大高2)严格按照渝两江管办发20187

15、0号文件要求完善道路沥青面层、排水管网等设计。根据审查意见完善道路沥青面层、排水管网等设计,道路沥青面层采用橡胶沥青,排水管网详见第三册管网及照明工程3)复核岩层倾向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根据审查意见及地勘资料复核岩层倾向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项目边坡不存在顺层的情况,边坡坡率结合地勘建议及工程经验进行确定,可满足边坡的稳定性。对桥下存在滑裂土体的区域进行清除后再回填,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4)加强对(K0+805.4K0+904)段深回填路基处理,避免产生沉降,补充上游雨水的排水措施。根据审查意见修改执行,因K0+805.4K0+904段受现状涵洞和周边现状建筑的影响,无法采用

16、强夯。设计采用翻控3m后分层回填以及铺设了土工格栅。因该段沉降不可避免,设置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溶段。上游雨水通过本次设计礼慈路道路桩号K0+340-K0+850段d400-dl400雨水管道,排入道路拨号K0+850处涵洞附井,并最终排入本次设许雨水涵洞内。5)按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根据聿庆市重设怡信工程技术顾问有限公司出具的本项目高边坡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完善施工图设计,并组织好土石方开挖、回侦施工时序,及时进行边坡支护确保边坡稳定施工完全。根据审查意见修改执行,根据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完善施工图。6)桥梁基础位于深回填区域,应充分考虑上体变形对桥梁安全的影响,并采取相

17、应处理措施。根据审查意见执行,核实冲沟内弃土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可行的技术处理方案保证桥梁基础安全、方案可行。7)补充人行道与地块围墙间的关系,确保人行道宽度不低于2m。根据审查意见已核实,木项目道路边线己征得沿线地块单位的同意,并让出其红线宽度作为本项目的人行道宽度使用,以保证人行道宽度不小于2m。8)补充本项目与河道治理的施工时序,有条件应同步实施。因河道治理施工时间暂不确定,故本项目结合其设计方案,考虑为其预留实施条件,减少工程浪费。9)项目景观设计应与河道、公园设计等协调,确保景观整体性。根据审查意见修改执行,本项口参照金海湾公园及江澜社区公园及河道的景观方案进行景观设计。10)按照渝

18、建2016473号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和市政消火栓设计。同意审查意见,给水及消防设计由业主委托第三方进行设计。探试验结果,人工填土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厚度0.5m(zk75)15.50m(zk95),场区内呈块状分布。(2)粉质粘土(Q产+di)灰黄褐黄色。切面平整,手拍切面无水印,可搓成条,土芯干后不易击碎散。呈可塑状。无摇振反应,具光滑面,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该层在整个勘查区内分布较广,厚度一般为0.2Om(Zk81)5.5Om(zk7)o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分布于整个勘察范围。岩性为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砂岩:灰白青灰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

19、等。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砂岩较破碎,呈散体状、块状;下部中等风化层岩芯较完整,为柱状及长柱状,层理较清晰,岩石强度较高,锤击声脆,岩质硬,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砂质。失水后自动崩解成碎块。上部强风化层岩芯呈碎块及散粒状,岩块手捏易碎,风化网状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质软;下部中等风化层岩芯较完整,为柱状及长柱状,岩质较硬,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4.3.3基岩顶面及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揭露基岩面形态与地貌形态较一致。坡顶基岩面埋深较浅,沟谷及平地基岩面埋深较深。基岩顶面埋深0.2Om15.5m,基岩顶面高程180.12m236.

20、08m。一号桥基岩面坡角一般在1122之间,二号桥基岩面坡角24。左右:两桥之间的道路基岩面坡角9。17。:k0+940-kl+441.847段道路基岩面坡角629。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2.5.1强风化带:路线区基岩强风化厚度差异较大,砂岩强风化厚度多0.60(ZK93)-4.90m(ZK40),泥岩强风化厚度多0.40m(ZK88)5.00m(ZK89)o差38m,呈V型沟谷,地形坡角1315;二号桥跨越冲沟,地形坡角22。24,上下高差24.5m,型沟谷。两桥之间的道路地形平缓,起伏变化较小,目前正在整平,原地貌被破坏:二号桥后面一段道路(KO+940.OO

21、O11+441.847)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形坡角17。22,最大高差40.3m。勘察期间终点位置的水塘正在抛石挤淤、填方碾压,原地貌已破坏。4.3工程地质情况4.3.1 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详细调查,场区位于龙王洞背斜的西翼,岩层产状285oZ9o(278291N59)。勘察区内主要有两组构造裂隙:Ll组裂隙产状280300N7080(295N75),延伸长度35m,发育间距l2m,浅部张开l5mm,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节理面平直,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L2组裂隙产状205214oZ74-83o(210oZ80o),延伸长度26m,发育间距1.5-3.0m,多数闭合,局部张开l3mm

22、,少量泥质充填,节理面平直,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地质调查结合钻探揭示,勘察区边坡岩体砂岩层面及泥岩层面之间局部存在泥质充填及分布不连续的泥化夹层,砂岩层面中有泥化夹层分布,泥岩层面有少量钙质胶结。两组结构面结合一般,均为硬性结构面,砂泥岩层面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4.3.2 地层岩性勘察区出露岩土层从新至老为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人工填(Q4ml)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J2s)。D第四系全新统(Q41)(1)素填土2户):杂色。主要由粘土夹砂泥岩碎石等组成。粒径以2025Omm不等,含量约2025%o为工程建设场地整平堆填,为新近堆填,未被污染。结合重型动

23、力触4.3.5 不良地质现象勘察区域内没有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地层连续稳定,亦无断裂构造,场地整体稳定性好。4.3.6 岩土体参数取值D素填土项目区内素填土主要为新近填土,未完成固结沉降,对ZK90、ZK97、ZKIo2、ZKlO4进行原位测试表明,新近填土成分不均匀,压缩性高,局部有架空现象,结合钻探和地区经验,素填土天然重度20kNm3,填土综合内摩擦角(P值:天然状态取30;饱和状态取27。建议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取15OkPa(或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取fa0=150kPa)2)粉质粘土,残坡积粉质粘土沿线路均有分布,呈可塑状态。结合

24、重庆地区经验,残坡积的粉质粘土的天然重度19.6kNm3,饱和重度20.0kNm3,天然粘聚力C取27.5kPa,内摩擦角(P值为1450,;饱和粘聚力C取18kPa,内摩擦角(P值为12oo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取160kPa(或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取fa0=160kPa)。3)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4.19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2.OlMPa,内摩擦角标准值为41.67。,粘聚力标准值为3.93MPa.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8条: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岩体完整性进行折减(岩体较完整,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0,粘

25、聚力折减系数取0.30):则,砂岩岩体粘聚力为1.18MPa,内摩擦角为37.5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条: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01.40,较完整时取强风化带内岩体较破碎,网状裂隙发行,岩体强度较低,岩体多呈碎块状。2.5.2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岩芯呈短柱长柱状。结合波速测试结果显示,中等风化地层岩体较完整。4.3.4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勘察区原始地貌为侵蚀、剥蚀丘陵,地表水随地形变化分布较明显。勘察区内地表水主要分布于地势低洼处,

26、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方式汇聚于嘉陵江。勘察期间K0+160和K0+820处两条冲沟汇聚了冲沟两侧斜坡的地表水向下游流淌,现场调查目测流量约0.30.5m3sK1+040K1+240段微地貌为U型沟谷地貌,两侧斜坡的地下水向沟谷中间汇聚,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潭,由于沟谷中间比较平缓,地表水向外排泄缓慢,大部分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排泄。勘察区内的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2)地下水场区原始地貌为侵蚀、剥蚀浅丘地貌,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松散填土为透水层,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相对弱透水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

27、渗入补给,随地形向场地外低处排泄。根据水文地质调查,K1+080-K1+130段有地下水渗出汇聚成水漂,可见勘察期间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丰昌O根据钻孔水位观测,斜坡上的钻孔水位较深,地势低洼处的水位较浅,水位变化随地形变化明显,分布比较规律。根据相邻工程经验及金海大道工程勘察报告水质分析报告,该区域地下水按H集环境SO42-、Mg2+、OH-、总矿化度对混凝土结构均有微腐蚀: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微PH值腐蚀,微侵蚀性CO2腐蚀);Cl-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砂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3.28MPa1.10=3.608MPa=3608kPa;地基承载力特

28、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规范4.2.3条规定,按下式计算:ak=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岩质地基取0.33;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o则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608kPa0.33=1191kPae若设计采用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则根据砂岩室内试验并结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中等风化泥岩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取8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40。强风化砂岩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根据地方经验取3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30。拟建工程包含2座桥梁和桥台

29、侧面的挡墙,部分基础形式可能采用扩展基础,部分采用桩基础,故分别对不同基础形式提出岩土参数。5)桩基础(钻(挖)孔桩)承载力: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第8.3.68.3.11条确定。也可按公路桥梁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第5.3.4条由下式确定:1公式:Ra=clApfrk+c2ihifrki+2s-=lIiqik式中,Ra-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cl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对等因素而定的端阻发挥系数,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的表5.3.4条采用;Ap桩端截面面积(m2),对于扩底桩

30、,取扩底截面面积;frk桩端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泥岩取天然强度3280kPa三1.40-1.10,较破碎时取1.10-0.70(坚硬岩与较硬岩无较小值)本工程地下水贫乏,采用天然强度;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贝L中等风化砂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24.19MPal.10=26.609MPa=26609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规范4.2.3条规定,按下式计算:fak=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Yf一一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岩质地基取0.33;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o则中等风

31、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609kPa0.33=8781kPao若设计采用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则根据砂岩室内试验并结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中等风化砂岩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取20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50。强风化砂岩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根据地方经验取5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40。4)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28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38MPa,内摩擦角标准值为33.02,粘聚力标准值为0.95MPa0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8条: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岩体完整性

32、进行折减(岩体较完整,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0,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0):贝I,泥岩岩体粘聚力为0.198MPa,内摩擦角为29.7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条: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01.40,较完整时取1.40-1.10,较破碎时取1.10-0.70(坚硬岩与较硬岩无较小值)本工程地下水贫乏,采用天然强度;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贝L中等风化风化泥岩(800)857524.537.5118024.1912.078781(2000)63

33、.75400,22081:0.75岩构泥结面18*50*岩构砂结画27*90*三10*18*4.4工程地质评价4.4.1 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覆盖层主要为填土、粉质粘土。按照最终平场高程,根据线路平场高程以下各土层性质与土体厚度计算等效剪切波速,并分析各线路段的抗震地段。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跟剪切波测速(见声波测试报告)确定,素填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取130ms;粉质粘土为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取150ms,建议施工时在现场对压实填土重新检测剪切波速校核场地类别:基岩强风化剪切波

34、速大于500m/s小于800ms;基岩中风化剪切波速大于800mso各线路段地1!效应评价里程桩号最大陵慈层厚度(m)填上厚度(m)椅质粘土厚度等效剪切波速m/s(以不利取值)场地类别建筑抗联地段划分设计特征周期(三)K0+000-k0+0108.973.925.05141,3一般地段0.35K0+010k0+2701.号桥)0桥台9.684.784.90140.1一般地段0.35Zl,Z2桥墩3.803.80-130一般地段0.35Z3、Z4桥墩5.50一5.50150一般地段0.35Z5、Z6桥墩2.202.2015011有利地段0.25砂岩取饱和强度12010kPa;c2i根据清孔情况、

35、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第i层岩层的侧阻发挥系数,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的表5.3.4采用;u各土层或各层部分的桩身周长(m);hi桩嵌入各岩层部分的厚度(m),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m岩层的层数,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CS覆盖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根据桩端frk确定:当2MPaWfrkV15MPa时,s=0.8;当15MPaMfrkV30MPa时,s=0.5;当frk30MPa时,s=O.2;Ii各土层的厚度(m);qik桩侧第i层土的侧阻力标准值(kPa),宜采用单桩磨擦阻力试验值,当无实验条件时,对于钻(挖)孔桩按本规表5.3.3-1选用,对于公路桥涵

36、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的表5.3.3-4选用;n土层的层数,强风化岩层按土层考虑。3.5.6综上,勘察区岩土参数取值见表3.5.6。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岩性天然重度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石抗度值一岩然强准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体裂岩破角限结度准a极粘强标值kp限阳标值极侧力准体平力数m岩水抗系blN3时坡率临边坡值kN11PCkpaMPaMPakPaO压实填土20.0*25*1501:1.50质土粉钿19.61405027.516034*1:1.5强风化泥24.3*20*100*3007081:1.0强风化砂23.825*160*5001:0.751:1.0中等25

37、29.71983.281.38119159.270,10091:0.挖方道路:设计路面高程低于一侧现状地面高程3m以上将形成挖方边坡;设计路面高程低于两侧现状地面高程3m以上将形成路堑。跨越段:两条冲沟采用架桥形式通过,将分别对两座桥梁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根据委托书和设计要求,道路两侧地块即将开发,本次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均按临时性边坡考虑。临时性边坡均优先考虑放坡处理,其坡率根据边坡高度、岩土性质、是否存在外倾结构面等综合确定。1 )一般道路段-K0+000.000K0+010.000该段道路岩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泥岩和砂岩。上部土层厚度2.80-4.90m。根据设计提供的道路纵剖

38、面,整平后将形成最大2.17In的填方边坡,长约10m,土质边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三级。横向地面线较平缓,建议采取放坡处理,放坡坡率值取1:1.50,按临时坡率放坡后边坡稳定,不会产生滑动破坏。建议采用级配碎石或均匀素填土进行填土压实,填土前应清除地表软土(耕植土及淤泥质土),并控制好路基填料,不得含有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同时对路基填筑土,分层(0.300.5Om为宜)填土、逐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压实处理后的填筑土的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压实度(重型)0.95后方可填筑路基;对填方路堤压实填筑土要求压实度(重型)上路堤0.94下路堤0.92填土压实后现场实测地基承教力,须满足设

39、计要求后方可作为道路路基使用。2 )一号桥一K0+010.OOOK0+270.000工程地质评价见4.4.4节3)挖方道路(路堑)段-K0+270.000K0+432.300该段道路岩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泥岩和砂岩,局部分布有少量素填土。为附近工程活动随意堆填。上部土层厚度1.302.60m,局部基岩出露。根据设计高程,路面整平后将形成路堑,道路两侧形成挖方边坡,左侧边坡最大高度Y4、Y3桥墩4.20一4.2015011般地段0.35YlxY2桥墩1.20-1,20150Ii有利地段0.251#桥台6.865.960.90132.6般地段0.35K0+270-k0+432.302.28一2.2

40、815011有利地段0.25K0+4323kQ/496.504.613.311.30135.6411一般地段0.35K0+496,5k0+576.01.67一1.67150Ii有利地段0.25k0+576.0-k0+638.9711.099.391.70133.0711不利地段0.35k0+638.97k0+7301.621.020.60137.4Ii有利地段0.25K0+730k0+940(二号桥)2#桥台11.1611.16-13011一般地段0.35ZPlZP2桥墩0.800.80150Ii一般地段0.25YPP、YP2桥墩4.20一4.20150一般地段0.35YP3、YP4桥墩1.2

41、01.20150Ii一般地段0.25YP5、YP6桥墩1.30-1.30150Ii一般地段0.25YP7、YP8桥墩2.20一2.20150Ii般地段0.253y桥台3.623.62150一般地段0.35K0+940kl+088.922.02.0150Ii有利地段0.25kl+088.92*kl+203.9513.9412.541.40132不利地段0.35kl+203.95-kl-315250.80-0.80150Ii有利地段0.25kl+315.25kl+441.84727.17827.178一130III不利地段0.45备注土层取最不利组合厚度44.2线路稳定性、适宜性分析根据野外调查和

42、钻探揭露,拟建道路沿线地段无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无断层。地下水条件较简单,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线路区整体稳定性好。适宜拟建道路的建设。但部分切坡或填方地段在挖填后稳定性较差,可能发生整体性下滑或垮塌,应采用合理的施工措施、支挡措施。4.4.3道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对道路部分,根据业主方提供的道路设计纵剖面图,结合区内地形、地貌情况、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挖填方情况等因素,按一般道路、填方道路、挖方道路等类型进行分段评价。具体路段划分原则如下:填方道路;设计路面高程高于现状地面高程3m以上,需修筑填方路堤;化基岩按1

43、:1.00进行放坡处理,中等风化基岩按1:0.75进行放坡,设置截排水沟,做好排水工作。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粉质粘土取160kPa,强风化泥岩取300kPa,中等风化泥岩取1191kPa;强风化砂岩取50OkPa,中等风化砂岩取8781kPao(或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粉质粘土o0=160kPa,强风化泥岩0=300kPa,中等风化泥岩。0=800kPa;强风化砂岩90=500kPa,中等风化砂岩=2000kPao4)一般道路段一K0+432.300K0+496.500该段道路岩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泥岩和砂岩。上部土层厚度0.001.80m,土层较薄。根据设计道路纵剖面,整平后将在道路左侧形成最

44、大2.82m高的填方边坡,长约64.2m,土质边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三级。地面横向坡度约28,较平缓,因填方边坡高度较小,按坡率放坡后边坡较稳定,不易失稳破坏。建议填土之前先清除地表软土(耕植土和淤泥质土),采用级配碎石或粒径均匀的素填土进行填土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分层(0.300.5Om为宜)填土、逐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压实处理后的填筑土的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压实度(重型)0.95后方可填筑路基;对填方路堤压实填筑土要求压实度(重型)上路堤0.94下路堤.92。填土压实后现场实测地基承载力,须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作为道路路基使用。5)挖方道路段-K0+496.500K0+576.000该段道路岩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砂岩和泥岩,上部土层较薄,0.001.10m,局部基岩出露。根据设计高程,路面整平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挖方边坡,左侧最大高度5.29m,右侧最大高度5.36m,两侧边坡长约79.5m,均为岩质边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二级。挖方边坡上部土层厚0.70:L.:LOrn,横向坡角5-11%坡度较缓,开挖后边坡顶部的土层不易沿岩土界面发生滑动。左侧挖方边坡岩质高度.92m,右侧边坡岩质高度4.20m,经极射赤平投影图(图7.67m,坡向239265;右侧边坡最大高度7.48m,坡向5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