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4499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9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docx(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内容:P6例5、做一做,P9练习一第1012、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 大时,积比被乘数大。3、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 题。4、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 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P.5 页 10 题。0.967X0.081.8700.2421.4X0.30. 12

2、61.654X0.2560X0.5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P9第10题)3、思考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 020. 4o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 乘法)。二、新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 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 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野狗紧紧追上来了 !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 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

3、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 野狗的L 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 洲狗的1. 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 追不上鸵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 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分页代码算得对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他做正确没有?方法1 :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方法2:用计算器来验算;方法3:用原式再做一遍;方法4: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

4、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可 以发现答案是7. 28是错的.师:所以每个小朋友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 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 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出示练习一第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1比较,你发现什么?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 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 2. 4X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

5、2.4那么多),所以 积比被乘数大。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 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 误。)专项练习:练习一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 么地方。三、运用1、做一做:3.2X2. 5=0.82.6X1.08=2. 708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2、P9页第13题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P8页8题,P9页11、14题课后小记:本课教学难度不大,但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一些困惑:1、当已知单价、数量为小数时,不能正确列式解答,说明对小数乘法意义 的谈化给他们的学习

6、造成一定的影响。2、作业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下列计算题存在问题,需加强指导:(1)第二个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如P9第13题:0.96*16.5(2)其中有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计算题.如P8第8题:150*18. 7教学内容:分数除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数除以整数的过程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具:小黑板,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复习导入(一生说数,另一生说出它的倒数)2: 口算练习:(1) 205(2)488(3) 36420X1

7、/548X1/836X1/4二:自主探究(一)根据口算找规律1:提问: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可能说出(1):每组的计算结果相同(2):除以一个数和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的结果是一样的(3)每组算式里都有一个除法和一个乘法,符号后面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其结果都是相同的。2:教师引导如果用甲数表示被除数,乙数表示除数,那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来呢?分页代码学生讨论师生总结:甲数乙数(0除外)二甲数X乙数的倒数预设:学生可能想不到除数不能为O师引导:所以的数都能作除数吗?3:验证以上结论:请学生参照以上口算习题,自己试着举出几组来。(二)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出示分饼例题学生用自己喜欢

8、的方法尝试解决(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圆片)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想法(1) 把1/2张大饼平均分成三份,就是把一张大饼平均分成(2X3=) 6 份,每份是1/6。(学生可能结合折图片来加以说明)(2) 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的是多少?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随机板书(1)1/2 3=12*3=16(2) 123=12 13=1*12*3=162:学生观察计算过程,谈发现。3:师生共同总结分数除以一个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学生练习(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完成练一练第1、2、4题:学生完成后,汇报解题思路。师生共同

9、交流。四:交流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内容:P12课文、例8、做一做,P1315练习二第4、5、1114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 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2、培养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一、激发:1、简便计算:259542532 448+648 102X5644*25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说一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

10、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 (be) = (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3、出示教材P. 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0.7X1.201.2X0.7(0.80.5) 0.4O0.8 (0.50.4)(2.4+3.6) XO. 502.4X0. 5+3. 6X0. 5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 适用。4、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二、尝试1、出示例8第题:0. 25X4. 78X4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

11、 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3、你能说出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 25X4. 78X4=0. 2544. 78乘法交换律= 1X4.78乘法结合律=4. 78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4、尝试后练习:分页代码500. 130.2 1.250.70.8 0.3X2.5X0.4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5、示范:例7第题:0. 65X201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把201变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上台讲解演示)0. 65X201=0. 65 (200+1)=0.

12、 652000. 65乘法分配律= 130+0. 65= 130. 656、练习:0. 78100. 5 1.5102 1.22. 5+0.82,5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运用1、P12页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0. 034X0.5X0.6102X0. 452、右图是红光小学操场平面图。图中长和宽的米数是按照实际长、宽各缩小IOOO倍画出的。求这0.025米个操场的实际面积。0. 048 米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说打算怎样做以及自己的想法。对能应 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P

13、13页4题。课后小记: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总体情况掌握较好,但在解答25*3. 2*12. 5 题时,有学生写成了 2. 5*4+0. 8*12. 5o乘法的分配律则明显是学生的难点,部分学生无法举一反三。如7. 8*9. 9, 7. 8*99+7. 8这些稍有变化的简算题错误率较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

14、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 法。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 .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板书:甲速X相遇时间+乙速X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X相遇时间=路程2 .出示复习题: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开出,相向而行。甲 车每小时行12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7千米,经过7小时相遇。北京到上海的 路程是多少千米?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 解法。北京上海甲每小时行122千米乙每小时行87千米?千米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X相遇时间:(122+87)X7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122X7+87X73 .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

15、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 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 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二、 探究尝试1 . 出示例题示意图。教师口述: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是1463千米,甲乙 两列火车分别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开出,相向而行。乙车每小时行87千米,经过 7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 .指名读题,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什么问题?生汇报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北京上海甲每小时行?千米乙每小时行87千米1463千米3 . 7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两车相遇时,一共行的路程和北京到上海的 距离有什么关系?汇报

16、:(1)、7小时相遇就是7小时两车走完了全程。(2)、一共行的路程就是北京到上海的路程。4 .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可能出现:甲车7小时行的路程+乙车7小时行的路程= 1463千米甲车7小时行的路程=1463千米一乙车7小时行的路程分页代码甲乙的速度和相遇时间二1463千米5 .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解:设甲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877+7x=1463609+7x=14637x=1463-6097x= 856x=8567x = 122答: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解:设甲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7x=1463-87X7或 (x87) =14636 .汇报时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

17、并说说方程所表示的数量间相等 关系。表示相遇时,两车的速度和与时间的积等于两地间铁路的长度。三、应用实践师:请同学们完成试一试学生审题,试着列出三种方程,如:32x+327 = 480480-32x=32732x = 327-480四、生活体验练一练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试着列方程解答。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练一练4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鼓励学生尝试解答。五、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相遇问题中求速度的应用题,列方程解比较简便。列方程解求 速度、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教学目

18、标: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 数的联系。2、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 兴趣。3、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1、在三年级时,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数,你能说出几个吗?2、课前大家己经收集了很多关于小数的资料,老师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价值 的,你可以轻轻地把这些资料读一读,然后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条,谈谈你了 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1) 一块橡皮0.6元,一本练习本0.75元。(2) 一张信封0.05元。(3)王琳的身高L 42米,体重32

19、. 5千克。(4)刘翔在国际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以12. 88秒的成绩刷新世界记录。(5) 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0. 001米。(6)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 5 C-37. 5o Co(7) “神舟六号”在太空飞行时距地球表面最远的高度大约是344. 725千 米。3、引入课题这些信息中的数都是小数,用小数可以描述一些事情,反映一些现象。看 来,同学们对小数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想不想作进一步的的研究?你还想知道 小数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学习小数的读法小数怎么读?谁能把信息中的几个小数再读一读?能发现小数是怎么读的吗?让学生发现:小数点前面的数和我们学过的整数

20、一样读,小数点后面的数 只要依次一个一个地读。出示几个小数,让学生读一读:0.390. 1080. 0060. 802、探究小数的意义和写法(1)如信息中的0.6、0.75、0.05元这些小数是怎么来的?小组内回忆6角写成0.6元的过程。那5分为什么可以写成0.05元?同桌商量商量。引导学生:元与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分是1元的1/100,是1/100元, 可以写成0. 01元,那5分是1元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元?写成小数是多少 元?学生尝试说说7角5分转化为0. 75元的过程。那6角8分可以写成几元?(2) 0.01米是怎么产生的?谁能大胆地猜测一下?(教师出示米尺图)引导学生说出:1厘

21、米是1米的1/100,是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 米。以小组为单位,在直尺上另外找出两个刻度,想一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 是多少?把它们写下来。组织交流。(3)猜一猜,把1米平均分成IOOO份,还会得到什么样的分数?如何写 成小数?把自己的猜想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试着把这些分数、小数写下 来。组织全班交流。3、抽象概括: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 现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引导学生概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母是10、100、IOOO的 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 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以前我们学习了一位小数,今天又认

22、识了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还会有位 数更多的小数吗?4、教学“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说说怎么想的。结合图来理解每个小数 把整数“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三、练习拓展1、把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早晨6点30分,小明从1.2米宽的小床上起来,挤了 0.008米长的一段牙 膏,用了 0.05小时刷牙洗脸,喝了一杯0.243升的牛奶,吃了一只面包,背起 2. 5千克的书包,飞快地向离家L 46千米的学校跑去。指名板演。读一读这几个小数,选择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说说它们表示几 分之几。2、最近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文具店,但店里商品的标价不太规范,请你们帮 个忙,把这些标价改成用“元”作

23、单位的小数。(图略)铅笔3角 小刀8分直尺5角9分 练习本76/100元3、把你认为长度相同的找出来4毫米 0.004米 4/1000米 0.04米 4厘米 4分米 4/10米4、估价:一筒薯片的价格在5元飞元之间。估完后提问:有多少种可 能?5、把课前收集的小数信息,挑一个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同桌听。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哪些收获?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经常用到小数,课后围绕“生活中的小数”写一篇 数学日记。目标预设:1、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寻找图形的特点,通过探索正方形点阵 和长方形点阵的的规律,发现正方形数、长方形数的特点,体会到图形与数的 联系,感受数学的

24、趣味;2、学生在探索感悟中体会到以形助数的直观生动性,尝试利用图形解决一 些简单的问题;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教学重点:通过探究点阵中的规律发现数的特征。教学难点: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并灵活主动的解决问题。学情分析:点阵中的规律一课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通过一年级 的找规律填数,二年级的按规律接着画,四年级探索图形的规律,学生已有一 些初步感受和经历,但学生数形结合的主动性和操作能力还较弱。本节课主要 通过对正方形、长方形点阵的研究,生动具体认识相同数(平方数)之积、连 续数之积的特点,并试着解决一简单问题。五年级学生对数与图形已有较好的 学习基础

25、,数学教材中对因数、质数、合数等抽象概念的教学都是通过数形结 合的思想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通过画线段图、韦恩图、示意图以及表格等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形象的数量关系,所以五年级的学生 是具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的基础的。预设流程:一、谈话导入,感受点阵1、学生思考在每一册的数学里,除了数还有什么内容,体现图形的重要 性。2、学生说出认识的图形。3、引出并感受生活、数学里的点阵。4、揭示课题。二、探究正方形点阵,发现平方数的特点1、出示点阵,提出问题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每个点阵分别有多少个点?2、探索点阵中的规律师:谁愿意来谈谈第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学生认为第一个点阵不是

26、正方形,引导学生认识到:边长是由 几个点组成的,每个点可代表一个单位长度,点均匀分布,所以第一个点阵可 看成是边长是一的点阵)师:第二个问题呢?生能很快说出点数。师:你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可能会有数与算两种方法,要求算的学生说出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算正方形的面积就得到了点数。师:那我们看看这些从点阵中得到的数,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3、借点阵研究平方数的特点生:这些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师:对,它们都是两个相同数之积,在数学里叫也正方形数或平方数。学生想第五个点阵的样子,再把它画出来。对画出的点阵进行划分,根据 学生生成发现正方形数的主要特点。4、小结:平方数有什么特点

27、?看到36这个数,你会想到一个什么样的点 阵?根据这个图形,你能把36写成哪些有趣的算式?如果你以后忘记了平方数 的特点,你会怎么办?(有意识引导学生回顾方法)三、自主探究长方形点阵,发现长方形数的特点1、出示长方形点阵。2、这是一个什么点阵?你能够根据你发现的规律,把第五个点阵图画出来 吗?3、谁能快速的告诉我,每一个点阵中有多少个点?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这些数还是相同数相乘吗?有什么特点?分页代码6、你能象刚才研究正方形点阵一样,通过研究长方形点阵的特点,发现连 续数相乘的积的特点吗?(自主研究,汇报交流)7、小结三、拓展提高,解决问题1、感受点阵的数学、生活魅力。2、数形结合,解决

28、问题。板书设计:点阵中的规律正方形数 相同数 连续奇数 连续自然数一倒加1 =114 =2X2=1+3=1+2+19 =33=l+35=1+2+3+2+116 =44=l3+5+7 =1+2+3+4+3+2+125=5X5=1+3+5+7+9= 1+2+3+4+5+4+3+2+1长方形数?教后反思:在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挖掘和整合后,结合本次活动研究主题,把 点阵中的规律分两课时进行,本课时以“数形结合”为主线,着重让学生 通过研究正方形点阵、长方形点阵,发现相同数之积和连续数之积的特点;然 后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图形的直观形象,数的简洁细致;最后激发学生运用 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一些有挑战

29、性的问题。学习形式和课堂呈现上,高段学生 对学习“有用”的数学应该更加感兴趣,所以,这节课主要用数学本身的内容 来吸引学生,在研究几何形数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 文化的魅力。教学主要分三个层次:在教师帮助下研究正方形点阵,发现正方 数的特点;运用这种研究方法自主研究长方形点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 际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在课堂实践中,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自由,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正方 形点阵进行了多种角度的分析,深刻体悟到正方形数的奥妙,也获得了 “借助 点阵分析数”的方法。虽然课堂内未能按预设让学生对长方形数自主探索(时 间不够,学生对正方形点阵很着迷,研究了很久),

30、但相信他们己经有了自主 发现的能力,课后,定能运用学到的研究方法去独立地研究长方形数的特点。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P58旅游费用教学目标: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 应用意识。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识。教学难点: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爱好:师:谁愿意大声地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的爱好?师:猜一

31、猜王老师的爱好?(旅游)2、导入新课师:旅游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呢?师:通常我们把旅游用的钱统称为旅游费用。板书:旅游费用师:旅游费用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同一个景点花费也会不同。聪明 的人往往会利用智慧节省很多钱。你们想不想当聪明人?(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 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二)研究探讨:1、单选方案问题探讨:师:据我了解,你们最熟悉的王新运同学也很喜欢旅游,而且还碰到了一 些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吧!1)(放录像1:母子俩讨论旅游方案)(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

32、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 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 离。)师:王新运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你们敢接受这个挑战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旅行社推出两种优惠方案A景园一日游B 景园一日游大人每位160元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小孩每位40元师:从旅行社推出的两种优惠方案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分析:师:究竞选哪种方案比较省钱呢?同桌两人合作,先讨论方法,再把思考过程写在纸上。看哪个组最快。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可能出现)第一种:第

33、二种:(大力表扬)A 4X 160=6404-1=3640+40= 6803X60=180B 5X100=500选B方案680500选B方案分页代码(对方法奇特的给予鼓励,对两人有明确分工的更要大力表扬其主动合作 意识)板书: 4大1小师:谁能总结一下我们的思考过程?板书:计算比较 选择师:同学们选择的结果和王新运一样不一样呢?让我们看一看。(放录像2:结论)师:看来你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不愧是好同学好伙伴。就在王新运与妈妈 继续商量准备的东西时,事情发生了变化。(放录像3:三个老师加入)师:三个老师家究竟要选哪个方案呢?这可累坏了王新运,我们能不能替 他分担一下呢?出示投影:蔡老师家:2个大人

34、 4个小孩王老师家:3个大人2个小孩刘老师家:1个大人6个小孩要求:选择一个老师家,自己完成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大3小 A 1大6小 3大2小师: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作出准确地判断,不愧是聪明人!那如果去6个大人3个孩子,你能很快地判断吗?2个大人5个孩子呢?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随学生汇报板书:小孩多大人多师:你们不仅通过计算、比较、选择为四个家庭作出了较准确的判断,还 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发现了规律,并加以运用,真厉害!(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 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

35、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 生创造性的保隙。所以,教学时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表 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 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 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板书:发现运用2、组合方案问题探讨师:就在我们这边热列讨论时,老师们那里又发生了变化?(放录像4:组团去)师:组团去,谁能快速口算一下他们去几个大人几个孩子呢?出示投影:组 团: 10个大人13个小孩师:这么多人去,怎样选择最省钱呢?学生讨论

36、:AB组合方案板书:灵活(备用:如果去4个大人7个孩子,怎样选择最省钱呢?)(“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 一失衡一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从学生认知结构出 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认 知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 造成“愤”、“俳”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 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探求强烈愿 望。)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很有经济头脑,不仅掌握了基本方法,还能做到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方案已达到最佳目

37、的。三)小结: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1、回家向家长讲一讲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理财本领, 并允许我们参加家庭理财活动。2、运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并尝试着 去解决。下节课与同学进行交流。(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 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 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 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 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 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8、)板书设计:旅游费用计算AB比较小孩多大人多选择2大4小4大1小发现1大6小3大2小运用灵活AB结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第34、 35页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 不同。教具学具:课件、果子、圆片等教学过程:师:今天很高兴又和大家一起来上数学课。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 的学问,所以在我们新学期的第一单元

39、就接触了很多的数,比如:因数、倍 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种数,以前我们也是知道它的,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进行快速抢答:它分上下部分,并且中 间有一条线隔着(学生马上做出反应)是分数师:今天我们就要再认识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师:之前,老师想先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一日,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猪八戒 和沙和尚去摘果子,(把之前准备好的标识摆上)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 了。唐僧很高兴说:“你们辛苦了,我这里只有一个饼分给你们三人吃吧。” 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啊?生: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1/3。师:你能说说这个1/3的含义吗?生

40、:把一个饼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3。师:你们对三年级所学习的分数知识掌握的还是很扎实的,那就让我们继 续:他们三位美滋滋的吃完后,分别把自己的“战利品”送上,(老师做动 作:拿出果子)。这时唐僧说:“你们把各自摘到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来 吧,其余的就算奖赏你们的啦!”该怎么拿呢?谁想扮演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请三位同学上来师:请你们分别按照师傅的指示拿出各自摘到果子的1/2。而在下面的同 学仔细观察。孙悟空4个沙和尚4个猪八戒3个板书:1/2 (部分)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学生质疑:师:他们拿的都是全部果子的1/2,但拿出的个数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 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

41、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生:可能是拿错误(直接让那个孩子上来验证)生:认为是因为整体不同。师:别的同学也是这么想的吗?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数不一样,也 就是整体“1”不一样,是吗?(板书)下面就请他们来揭示到底总数是多少!全部的1/2又是多少?孩子一一进行汇报!板书补充板书:a (整体)“1/2”(部分)848463师:情况1、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板书)情况2、真的是不一样多,一袋果子的1/2表示的都是把这一袋果子平均 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所 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所以: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

42、 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生:整体的大小(板书)“1”(整体)“1/2”(部分)8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4846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3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师:请各组选出自己组人数的1/2并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每组总人数都是12人)每组都是6人。说明: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同学可以自由串组后再进行该活动说明: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师生: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 体的大小。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书中的

43、“说一说”)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 吗?生:不一样多,因为一本书厚,另一本书薄,两本书的总页数不一样,所 以他们的1/3也就不一样。师:那么哪本书的1/3页数多呢?生:厚的那本。师:你同意吗?为什么?生:因为它本身的页数就多,而在同为1/3的条件下自然厚的那本书的 1/3页数多了!师:他说的对吗?生:对。师:谁能再说一说,看能不能比他说的更清晰准确。师: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完善自己的语言,使语 言表达的更加清晰准确,老师真的为你们的进步而高兴。下面就请拿出咱们事 先准备好的小圆片,同桌之间对自己所拥有的圆片在同一个分数条件下进行比 较。(小组活动、汇报)再次强调,并希望出来那个

44、亮点!练习1:书后第1题练习2:书后第2题练习3:书上的画一画(之前就给孩子作为思考)练习4:书后第4题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设计理念:数学课的教学应当以注重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探究过程、突出思维训练 为主要目标。主要设计理念是:一是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已有 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 动,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二是以 活动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注重学习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 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去探究数学知识,亲历数学知识探索过 程,感受成功的快乐。三是以问题为思维训练的源泉,

45、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激活思维。四是以生活为学习数 学的基础,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 题,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学情分析: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教学对象是本校五(3)班59名学生。这个班的学生 对课前教师布置的准备活动能积极准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思维 活跃,有自主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比如要求用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展开想象拼图案,就能很好的准备。大部分学 生有较好的数学知识基础和学习数学经验,善于合作,勇于面对知识挑战,有 自主探究知识的激情,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学得 好坏无所谓,参与探究学习比较困难,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比如他们在 探索活动中不去认真感知、猜测、实验和思考,把自己置于旁观者得位置,不 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总体看他们爱学数学,爱参与探究,希望有学习成功 的快乐。内容分析: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 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中的一节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 级上册7576页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 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图形的面积,也 是日常生活中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