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24428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20卷传世。,诵读望月怀远,说说诗人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首联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

2、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颔联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颈联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光满(还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尾联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赠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以何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品味语言,颔联:“怨”什么?为何“怨”?,“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

3、,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颈联:“怜”有何意味?“露滋”有何意味?,“怜”应有怜爱之意,怜爱这满屋的月光。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找出意境阔大的诗句,并加以赏析,体会阔大的意境,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讲述了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

4、停止地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地流着。首联凭空落笔,初看好像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和全诗貌离神合。,吊古伤今。“古”指古迹羊公碑,“今”指作者的身世。“羊工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概括诗的主要内容,找出能体现主旨的诗句。,第七句“羊工碑尚在”中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间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工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而名垂千古,与山具传

5、;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工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此,就有了第八句的“读罢泪沾襟”了。,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小结,古人评价: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清沈德潜,山居秋暝 王 维,走近王维诗佛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

6、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自 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维),解读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7、?,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如何分析作者的情感?1 题目 2 关键的情感字眼 3 意象的选择3 诗人及背景,1.题目的含义是什么?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了地点“秋暝”:秋天的傍晚。点明了时间,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山水田园诗,体会诗歌轻盈淡远、

8、缥缈空灵的意境,“空山新雨后”中的“空”在这里能作“空空荡荡”理解吗?,不能,而是由虚空的意思引申为深远和宁静,两字此处有如世外桃源。从而创设了轻盈淡远、缥缈空灵的意境。,概括诗歌主旨,品味“诗中有画”。,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组合画面的?,明月、松树、清泉、喧竹、浣女、动莲、渔舟,为了表达对山居“空静”之美的喜爱之情,诗人采取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显空的艺术手法。作者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写,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听感觉,使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神奇音响有机配合,水乳交融。我们不仅可以见到松枝疏影间泻下的如水月光,还能听到从竹

9、林里传来浣女的喧笑和清泉在石上淙淙流淌的音韵。山中明明有人的活动,但诗人偏偏说是“空山”,将视觉不能感受得到的形象通过听觉表现出来。明月照,清泉流,浣女喧,渔舟动等,都是移动的景物,作者正是选取了这些山中特有的富有动感的景象来表现山居的寂静的。,这些意象是怎样组合在一起,来表现“空”、“静”之美的?,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任凭,照例。“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诗人自己。这两句原出于哪里?原意是什么?作者引用的目的是什么?,原出于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意思是,王孙公子快回来吧,山中是不能久留的。在这里王维反用其意:春天的景象虽然要照例的消失,

10、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因为秋天山中的景物是美好的,值得留恋的;因为这里山村生活的图景是清新秀丽的,令人向往,使人陶醉。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一方面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愿隐居山林而不愿意做官的思想。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小结,这首山水名篇通过对山村雨后自然清新的景物和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本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是比兴。诗

11、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燕 歌 行,战役的全过程。,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出师,失利,被围,结局(心愿),齐读,注意划出诗中描写边塞景物的句子。

12、,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说说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凄清、苍凉、开阔,“一切景语皆情语”,同学们可以想象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士兵的心情如何?,凄凉、悲伤,诗中还有哪些语句直接体现这种凄凉悲伤之情?,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有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这种凄凉悲伤之情。,“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

13、诗中哪些是“沉痛语”?,鉴赏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哪几组对比手法?,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大段落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战败的原因在于将领的腐败无能。从贯穿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讽刺那些身受皇恩却不思报国的将领。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突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将军的丑态,使诗歌寓意深刻。“对比”这一修辞方法是诗歌鉴赏中的一个知识要点,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善恶或憎悯。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小结,这首诗记述了边塞上一次战役的全过程,描写了苍凉开阔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兵士的同情,对不体恤兵士的将军的讽刺和愤恨。,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四首诗歌,或雄浑阔大,或意境阔大、“语淡而味不薄”,或淡远空灵,或开阔苍凉,这就是盛唐诗的“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