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25861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组长:庞秀红8组员:郑重 姜超 张紫薇 白一卉,研究目的 研究问题定义 研究问题的意义 文献综述 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方法 被试与分组 具体方法 材料和器材 步骤与进度 评分标准与统计方法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定义 Gross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Thompson(1994)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的内在于外在过程。这说明情绪调节与社会交往、社会能力、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的发展结果相联系。Cicchetti(1991)认为情绪调节即重新建构

2、情绪,作为应对环境的得过程中潜在的适应。,研究目的,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将情绪调节定义为: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2005)。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有情绪学家把众多的情绪调节的定义分为三类:第一类称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的目的。第三类可称之为特征界定方式,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个特征着手,进行界定。,研究目的,在这里,我们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运用各种因素、手段(包括外在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等)对其自身的各种情绪(包括正性情绪

3、和负性情绪)进行调节控制,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进而实现个人目的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动力过程。,研究目的,情绪调节结构研究的意义自从心理学家系统研究人类行为以来,情绪调节就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情绪调节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心理学家所重视。有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情绪调节及其发展是个体和心理教育的核心(IzardMalatesta,1987;CamposBarrett,1989)。情绪被视为个体生命连续发展的动力核心,情绪调节既是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又是个体适应生活的关键机制。,研究目的,以往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从主观体验,生理反应,早起社会化,社交情境和发展趋势等方

4、面进行,对于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而情绪调节的未来研究方向中,有关情绪调节的内容和结构的研究是极具价值的。我国关于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多集中在探索情绪调节方式,特别是调节消极情绪的研究上,关于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却很少。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不但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实质,为大学生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研究提供更详实的理论依据,进而探索出更适合更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大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解决情绪方面的问题,而且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个性品质,将来适应社会,都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研究目的,文献综述情绪调节结构相关研究 Tbompson(1994)把情绪调节看作由

5、负责检测、评估、缓和情绪反应的内外过程组成,尤其是这一过程有侧重点的时间特性。Cicchetti等人(1995)认为,情绪调节应包括减弱或去除正在进行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一种情绪。Dodge和Garber(1991)将情绪调节区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内部调节分为范围内调节和范围间调节,外部调节指来源于外部环境的情绪调节如人际调节等。,研究目的,Gross(1998)明确提出将情绪调节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原因调节是对系统输入的操作,是对引起情绪的原因的加工和调整。原因调节包括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改变认知等。从情境得选择到认知改变,反映情绪调节所发生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位置不断深入

6、。反应调节发生于情绪反应过程,此时情绪已经被激活。反应调节是个体对已经发生的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三个方面通过增强、减少、延长或减短等策略调整一个正在进行的情绪。(黄敏儿,郭德俊,2000),研究目的,情绪调节的应对模型和功能主义的情绪调节观点,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消极情绪的调节,而且把情绪调节作为一次性完成的行为。过程观应运而生,而Gross提出的情绪调节两阶段过程模型,则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情绪调节。他根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之前或情绪反应之后,把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7、regulation)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研究目的,Kim认为,行为主义或功能主义的情绪调节概念系统过于强调对情绪体验和表达的控制(control),以及降低情绪唤起的水平等。而实际上,许多情绪失调或情绪问题症状的出现恰是情绪控制的结果,例如,避免体验、尤其是避免消极内部情绪体验促成了部分情绪紊乱的出现,同时,限制情绪表达还会提高个体生理唤醒水平,而且,有研究者干脆把情绪调节等同于情绪控制。显然,情绪调节的概念系统本身就容易出现对情绪调节的误解。用Kim的话来说,适应的情绪调节不是控制、排除(eliminate),而是

8、调节(modulate)情绪体验。,研究目的,他试着提出了自己的情绪调节结构:(1)对情绪的意识和理解。(2)对情绪的接受。(3)控制冲动行为以及按照既定目标行为的能力。(4)根据个体的目标和情境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来调整期望情绪反应的能力。情绪调节结构中的全部或任何一种成分的缺乏都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困难,进而出现情绪失调。,研究目的,Salovey提出了元情绪(meta-emotion)结构模型,元情绪概念是基于对情绪智力的研究而提出的,指个体对情绪的理解、监控、评价以及对调节过程的反思与监控,并初步提出了元情绪的结构模型,而元即对情绪的反思与调节。后来Gohm做了进一步的工作,

9、从情绪调节个体差异的角度提出元情绪的三个维度:(1)情绪清晰度(clarity)。指个体区分和描述特定情绪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意识到情绪的好或坏。(2)情绪注意(attention)。指个体对情绪给予注意和重视的倾向性。(3)情绪强度(intensity)。即个体体验到典型情绪的广度,它与唤醒度,生理或神经的表现相联系。,研究目的,研究假设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大学生情绪调节是一个动态过程。一个完整情绪调节过程主要的结构包括:情绪意识与体验,情绪认知与接受,情绪控制,情绪调控策略运用。对这四个结构来说,有各自相应的操作性定义:情绪意识与体验,是指个体可以意识并注意到情绪的发生,并能够清晰体验到情绪

10、感受的能力情绪的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等;情绪认知与理解,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情绪何时发生,情绪的类型(积极或消极),能够理解、评价、定向情绪;情绪控制,是指个体对于情绪强度的减弱、增强或保持,对情绪范围,稳定性及恢复力等的监控和控制;情绪调控策略运用,是指按照一定目的,使用来自各种调节策略(包括内在和外部环境)对情绪进行选择、重评,表达,修改,排除,转化等对情绪施加进一步影响,从而改变行为,以达到目的或适应内外环境。我们的研究主要从这四个维度出发,探讨情绪调节的结构,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而验证假设。,研究方法,被试与分组 开放式问卷被试:将问卷发放给来自大连市十所大学的一至四年级学生6

11、00人,男女比例相同。初测被试:从辽宁师范教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政治学院中随机抽取180人,包含一至四个年级,男女比例相当。正式测试: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数学学院、管理学院随机抽取120人,包含一至四个年级,男女比例相当。初测和正测都利用MSCEIT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对被试进行同质性检验(如有特殊情绪方面极其不稳定或异常的,重新抽取),保证被试在情绪智力水平上保持一致。,研究方法,具体方法:采用问卷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材料器材:自己编制的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大学生情绪调节结构问卷,研究方法,步骤与进度:1、问卷的编制:先编制开放式问卷,让被试尽可能写出在生活中进行情绪调节的事例或说听

12、说和看到的别人调节情绪的方式,表现和情境。同时对部分被试进行随机访谈,做初步了解。收回问卷和访谈材料后,对资料和信息进行编码和经验分析,并与所查阅以往的理论建构的文献资料相结合,编制出一份包括40个题目的“大学生情绪结构调节问卷”。2、初测,给被试发放含40个题的初始问卷,进行初测,收回有效卷,整理数据,应用SPSS11.0进行项目分析,检验问卷的内容和效度,根据结果,删除和修改不适合的题目,形成正式的问卷。3、正式测量:让被试填写正式问卷,收回有效问卷,用SPSS11.0再次对数据分析处理,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对问卷进行适当修正。4、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因素分析结果适当修改问卷个别题目,

13、最终确立较为合理的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理论模型。,研究方法,评分标准与统计方法 问卷采用五等级评定法即“5”=完全符合“4”=基本符合“3”有点符合“2”=基本不符“1”=完全不符“”评分标准,使用SPSS11.0进行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预期结果,通过初测和正测以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基本能够得出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构成成分,验证假设,即大学生情绪调节结构分为:情绪的意识与体验,情绪的认知与接受,情绪控制,情绪调控策略运用。但本研究会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有不可避免的缺陷、误差和局限性。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参考文献,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42182弗朗索瓦勒洛尔,克

14、里斯托夫安得烈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3313493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63194孟昭兰人类情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843915骆正情绪调节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26466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的实质.心理科学,2000,23(1):1091107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发展趋势.应用心理学,2001,7(2):17228王振宏,郭德俊.Gross 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296349侯瑞鹤,俞国良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心理

15、科学进展,2006,14(3):3753811 10王家鹤情绪调节:国外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视角杜会心理科学,2005,20(4):417419 11杨丽珠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2魏义梅,付桂芳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0811113黄大庆,陈蒲晶,陈英和研究生情绪调节的认知策略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4):38939114王振宏,郭德俊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2963415刘启刚,李飞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16、志,,参考文献,16黄敏儿,郭德俊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43844117黄敏儿,郭德俊原因调节与反应调节的情绪变化过程心理学报,2002,34(4):37138018冯 源,简福平,陈 旭情绪调节的因素和方法研究重庆教育学院报,2007,20(4):11311619Gross J J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 integrative review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271299 20Gross J J.Antecedent-and

17、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expression,and physiolog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224237 21Kim L G,Roemer L.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development,factor structure,and initial validation

18、of the 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Journal of Psychopathology and Behavioral Assessment,2004,26(1):4154 22Southam-Gerow M A,Kendall P C.Emotion regulation and understanding:implications for child psychopathology and therapy.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2,22:189222 23Campos J,Campos R M

19、,Barrett K C.Emergent themes in the study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 regulation.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9,25:394402 24Gross J J,John O P.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implications for affect,relationships,and well-being.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85(2):348362 25Derryberry D,Reed M.Anxiety-related attentional biases and their regulation by attentional control.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2002,111:225236,感受与体会,认真的态度做好一项研究并非易事,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和乐趣。过程弥足珍贵,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