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伤病防治第七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48947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伤病防治第七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运动伤病防治第七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运动伤病防治第七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运动伤病防治第七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运动伤病防治第七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伤病防治第七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伤病防治第七章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容提要介绍人体肩部、肘部、腕及手部、膝部、踝及足部、头及躯干部常见运动损伤的受伤原因、机制、症状、体征、处理及预防。,第七章 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第一节 肩部损伤,解剖概要,肩袖:冈上肌(肱骨外展)肩胛下肌(肱骨内旋内收)冈下肌(肱骨外旋内收)小圆肌(肱骨外旋内收),其腱扁宽,远端分别止于肱骨大、小结节。,肩袖损伤,定义:是指肩袖肌腱或合并肩峰下滑囊的创伤性炎症病变。好发项目:体操、投掷、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举重、游泳运动中较为多见。(二)症状与体征(三)处理(四)预防:,二、肩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杜格(DUGAS)氏征肩关节前脱位,二、肩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2、痛弧试验肩袖损伤,尤其是

2、冈上肌损伤,二、肩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3、反弓试验肩袖损伤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二、肩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4、肩关节内旋试验肩袖损伤或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二、肩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5、肱二头肌抗阻力收缩试验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三、肩袖损伤(一)病因及损伤机制(二)症状及体征(三)处理(四)预防,三、肩袖损伤定义:指肩袖肌腱或合并肩峰下滑囊的创伤性炎症病变。好发项目:在体操、投掷、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举重、游泳运动中较为多见。,病因及损伤机制 2.症状及体征(三)处理:(四)预防,(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1.病因及损伤机制 因肩关节超常范围的转肩活动或上臂上举时突然过度背伸,使该肌腱

3、在肱骨结节间沟中不断的纵行抽动或横行滑动,引起过度牵扯或反复磨擦所致。,2.症状及体征,1.急性损伤或慢性病例再伤时,受伤当时即有局部不适感,随即肩前疼痛加剧,并可向三角肌下放射。2.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上臂上举后伸或提物时疼痛。3.结节间沟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有明显压痛。4.肱二头肌抗阻力收缩试验和反弓试验阳性。5.急性损伤应与肌腱完全断裂相鉴别。,3.处理,急性期用三角巾悬挂患肢。打封闭有良好效果。中药外敷、理疗、按摩均可采用。若肌腱完全断裂应送医院处理。4.预防(同肩袖损伤),第二节肘部运动损伤,一、解剖概要:,第二节 肘部运动损伤,一、解剖概要肘关节:肱尺、肱桡和桡尺近侧三个关节构成的

4、复合关节。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肘关节运动,二、肘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肘后三角、前臂外展试验、抗阻屈腕试验、米拉氏试验、抗阻伸腕试验,二、肘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肘后三角;前臂外展试验;抗阻屈腕试验;米拉氏试验(MILLS);抗阻伸腕试验;,尺侧腕屈肌的解剖位置及肌力检查,三、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损伤,(一)病因及机制(二)症状及体征(三)处理(四)预防,肘关节后脱位固定法,四、肱骨外上髁炎,(一)损伤机制(二)临床表现(四)处理(五)预防,第三节腕及手部损伤,一、解剖概要:,第三节 腕部运动损伤,一、解剖概要腕关节:桡骨远端关节面、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盘与近侧列腕骨(舟、月、三角)腕掌关节掌指关节

5、及指间关节,二、腕和手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芬氏征、屈腕试验、腕软骨盘挤压试验、拇指轴心挤压试验、掌骨头叩击试验、指间关节侧搬试验,二、腕及手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芬氏征(FINKELSTEIN)屈腕试验腕软骨盘挤压试验拇指轴心挤压试验掌骨头叩击试验指间关节侧搬试验,三、腕舟骨骨折,(一)病因及损伤机制(二)症状及体征(三)处理(四)预防,腱鞘炎和腱鞘囊肿,好发部位,以腕的屈伸肌腱、腱鞘、足及踝的伸屈肌腱、腱鞘等处为多见。运动中肌肉不断地反复收缩,肌腱和腱鞘反复磨擦过多,产生肌腱、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和变性。治疗囊肿取穴:在囊肿周围上、下、左、右边缘取穴,配穴曲池、外关、阳陵泉、绝骨。方法:上、下

6、、左、右向中心斜刺4针,中心点直刺一针。腱鞘炎取穴:在发炎的鞘边缘处取阿是穴。配穴曲池、外关、阳陵泉、绝骨。,方法:针完后卧针1030min,电针治疗仪辅助。中心点接(一)极,配穴接(十)极。治疗腱鞘炎,可加照红外线。治疗腱鞘囊肿,不用红外线。,第十六章 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第四节膝部运动损伤第五节踝及足部运动损伤第六节 头及躯干部运动损伤,第四节膝部损伤 知识点:解剖概要、检查方法、分述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髌骨劳损的病因及损伤机制、症状与体征,处理及预防第五节踝及足部损伤 知识点:解剖概要,检查方法,分述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和跟腱腱围炎的病因即损伤机制,症状与体征处理及预防第六

7、节头及躯干部损伤 知识点:解剖概要检查方法,分述脑震荡、急 性腰扭伤和慢性腰肌劳损的病因及损 伤机制,症状与体征,处理及预防。,第四节膝部运动损伤,一、解剖概要:,、膝关节侧搬分离试验,膝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二、膝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抽屉试验,二、膝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麦氏试验,二、膝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艾氏研磨试验,二、膝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髌骨软骨摩擦试验,二、膝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单足半蹲试验,第四节 膝部运动损伤,损伤多见于球类、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是由于运动中膝关节在轻度屈曲位时,小腿突然外翻所造成。取穴阿是、配穴居髎、曲泉、膝关、阴陵泉、委中等穴。方法1:针

8、完后卧针1030min,电针治疗仪辅助。中心点接(一)极,配穴接(十)极。取穴阿是。方法2:用艾条在压痛点灸2030min;也可用隔姜灸35壮。,内侧半月板检查,刮髌试验,抽屉试验前拉阳性(十字韧带断裂),三、膝内侧副韧带损伤(一)病因与损伤机制 膝关节突然内翻所致(即膝关节屈曲130-1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二)症状与体征(1)膝内侧疼痛(局部压痛明显)(2)膝内侧红肿、(2-3天后)瘀血。(3)屈伸活动受限(半腱肌、半膜肌保护性痉挛)(4)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若内侧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间隙增宽和小腿异常外展。),(三)处理、冷敷、加压包扎。若侧

9、副韧带完全断裂须夹板固定。、24-48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按摩、理疗(3天后)、针灸等。、及早进行功能锻炼、若韧带完全断裂者,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手术缝合(四)预防、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性练习。、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避免犯规与粗野动作。,四、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一)损伤机制(二)症状及体征(三)处理(四)预防,五、髌骨劳损,(一)损伤机制(二)临床表现(四)处理(五)预防,髌骨劳损,第五节 踝及足部损伤,一、解剖概要,第五节踝及足部损伤,一、解剖概要:,二、踝及足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强迫内翻试验、强迫外翻试验、踝关节抽屉试验、捏住母趾外翻抗阻力试验、捏小腿三头肌试验,三、踝关节侧副

10、韧带损伤1、病因与损伤机制2、症状有体征3、处理4、预防,二、踝部及足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一)强迫内翻试验,(二)强迫外翻试验,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或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出现明显松动和“开口”感,或合并踝部骨折者,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及时转送医院诊治。,二、踝部及足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三)踝关节抽屉试验,(四)捏住姆趾足外翻抗阻力试验(五)捏小腿三头肌试验,三、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扭伤,(一)病因病理跌倒时如踝关节处于跖屈位,因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而使踝关节不稳定,易引起。损伤一般分为内翻扭伤和外翻扭伤两类,以前者多见。踝跖屈内翻时,容易损伤外侧的距腓前韧带;单纯内翻损伤

11、时,容易损伤外侧的跟腓韧带;外翻姿势时,由于三角韧带比较坚强,较少发生损伤,但可引起下胫腓韧带撕裂。直接的外力打击,除韧带损伤外,多合并骨折和脱位。(二)症状及诊断受伤后踝部出现肿胀疼痛,不能走路或尚可勉强走路,伤后二、三日局部可出现瘀斑。内翻扭伤时,在外踝前下方肿胀、压痛明显,若将足部做内翻动作时,则外踝前下方发生剧痛。外翻扭伤时,在内踝前下方肿胀、压痛明显,若将足部做外翻动作时,则内踝前下方发生剧痛。严重扭伤有韧带断裂或合并骨折脱位者,应做与受伤姿势相同的内翻或外翻位X线检查。一侧韧带撕裂往往显示患侧关节间隙增宽,下胫腓韧带断裂,可显示内外踝间距增宽。,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扭伤,(三)治

12、疗1.理筋手法对单纯韧带扭伤或韧带部分断裂者,可进行轻柔手法治疗。瘀肿严重者,尤其不宜做重手法治疗。患者平卧,术者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尖,缓缓做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及内翻、外翻动作,然后用双掌心对握内外踝,轻轻用力按压,有散肿止痛作用。再在商丘、解溪、血墟、昆仑、太溪、足三里等穴按摩(图2-40)。2.功能锻炼早期踝关节敷药后用绷带包扎,保持踝关节于受伤韧带松驰的位置,并暂时限制走路。根据损伤程度不同而选用绷带、胶布或夹板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置,内翻扭伤采用外翻固定,外翻扭伤采用内翻固定,并抬高患肢,以利消肿。一般固定3周左右,固定期间做足趾屈伸活动。解除固定后,开始锻炼踝关节的伸屈功能,并逐

13、步练习行走。,第六节 头及躯干部运动损伤,一、解剖概要,二、头及躯干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脊柱形状检查、纵轴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勾足试验、“”字试验,第六节 头及躯干运动损伤,脑震荡(观看VCD),脑震荡,(一)概念 指头部遭暴力作用后,脑的神经组织被震荡而引起大脑暂时性的意识和机能障碍。(二)原因,直接,间接,暴力,(三)原理,三、脑震荡(一)病因及损伤机制(二)症状及体征(三)处理(四)征象(五)处理,二、头及躯干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一)脊柱形状检查,脊柱侧弯检查法,脊柱侧凸检查法,脊柱后凸,(二)纵轴压顶试验,二、头及躯干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三)臂丛牵拉试

14、验,(四)直腿高抬试验(五)直腿高抬勾足试验(六)“4”字试验,腰部损伤,腰部的解剖结构,俯卧伸腰试验,(一)急性腰扭伤(“闪腰”),1.原因和原理 1)负荷重量过大 A.超过了躯干肌一时所能承受的能力,腰背筋膜撕裂,肌肉收缩使肌肉的附丽点、小关节、韧带受累,B.负荷时重心不稳(失足、被撞倒),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肌肉剧烈收缩引起关节韧带扭伤、肌肉附丽区的损伤或小关节的错缝。,(2)脊柱超常范围的运动,A.错误的技术动作导致腰部过分的屈、伸、旋转B.过劳、损伤及退变等情况下,软组织松弛、弹性差-此时本来不过分的动作幅度可能也成为超常范围的活动而引起损伤。,伤及筋膜、肌肉、韧带,肌肉不协调的收缩或

15、腰部受到了力的作用而发生不协调运动,扭伤(“闪腰”),a.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过于放松、或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过于放松时,较小的外力也可致伤。,b.在疲劳的状态下,出现不协调的动作,c.肌肉力量不平衡,d.被冲撞,2.征象,急性腰扭伤后,最主要的征象是腰痛。因疼痛出现保护性强迫体位。功能障碍。具体的:筋膜损伤-弯腰、腰扭转时疼痛较重。肌肉、韧带损伤-立即剧痛(刀割样、撕裂样)体前屈和扭转时加重 有压痛点、肿胀、青紫小关节错缝-腰的任何活动都痛板腰(肌僵直)如伴关节囊嵌顿,则剧疼(最疼的一种),3.处理,1)卧板床休息。轻的23天,重的1周左右。停止训练。2)按摩。3)封闭。4)外贴膏药、内服药物

16、。5)功能锻炼。,4.预防,1)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提高腰腹肌的协调性、反应性。2)体育活动和劳动时注意力集中。3)注意正确的提重物姿势。4)加强腰腹肌的力量伸展性训练。,(二)慢性损伤(腰肌劳损),又称腰背肌筋膜炎、肌纤维炎、肌肉风湿症等。1.原因和原理A.长期弯腰负荷过多或体位姿势不良,疲劳积累、局部有害代谢产物增加,肌肉变性(如肌肉发硬、挛缩、弹性下降等),B.腰部反复细微损伤或急性损伤愈合不佳,肌筋膜粘连、肌纤维粘连、肌纤维变性等,从而使肌肉的耐力差、力量不足,易反复损伤,形成慢性劳损性伤痛。,C.腰部肌力软弱,腰肌可因缺乏锻炼或肌肉训练不足或因伤病影响,使肌肉体积缩小、肌力软弱,相对

17、不能承受较大负荷而易劳损。D.脊柱畸形 骨杠杆及肌肉用力方向发生变异。,2.征象,1)一般无明显受伤史,因损伤引起的也是属既往受伤史。2)疼痛 由轻逐渐加重,且是酸痛或胀痛(钝痛),以酸胀困楚开始大面积的(弥漫性)的自感不适,隐隐痛,慢慢出现痛点。不活动时痛,尤其是夜间疼痛加重,轻微活动后疼痛减轻,久坐或站立后疼痛,在竟技状态时几乎不痛,活动累了疼痛加重、早晨起床和天气阴冷时加重。,3.处理,处理原则: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淤、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具体方法:按摩、体疗为主。理疗、火罐、红外线、超短波、封闭等也有效。,4.预防,1)经常进行改变体位的交叉训练,使不同肌肉有轮流休息的机会,减轻疲劳和

18、预防劳损。2)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腰、腹训练。3)注意循序渐进和训练节奏,以防肌肉疲劳积累。4)积极治疗腰部扭伤。5)参加腰部用力较多、负重较重、活动幅度大的体育运动及伤后训练应佩戴护腰或宽腰带。6)经常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期固定于一种体位。7)积极开展自我按摩和相互按摩。,十一.脑震荡,(一)概念 指头部遭暴力作用后,脑的神经组织被震荡而引起大脑暂时性的意识和机能障碍。(二)原因,直接,间接,暴力,(三)原理,(四)征象,1.有头部外伤史2.伤后即出现轻度的短时间的意识障碍(不超过半小时)3.腱反射等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瞳孔散大但对称4.清醒后出现“逆行性遗忘”5.意识清醒后,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五)处理,1.平卧2.昏迷不醒者,点掐急救穴或嗅以氨水使之苏醒3.呼吸障碍者,施以人工呼吸4.与颅脑损伤区别5.无颅脑损伤者,平卧送至寝室休息,直至头晕、头痛等症状消失为止,(在急救或观察时,如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应立即送医院处理)1.昏迷时间在5分钟以上2.耳、鼻、口流脑脊液或血液,或眼球青紫3.清醒后头昏、呕吐、恶心剧烈4.两瞳孔不对称或变形5.清醒后有颈项强直或出现第二次昏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