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96466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6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目 录,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第三节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第四节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第五节 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第六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工伤管理,学习目标,掌握劳动关系的二重含义掌握法律关系的特征掌握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第一节 劳动关系管理,第一单元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企业与劳动者都是享有经济主权的市场主体。企业是用工主体,劳动者是劳动主体。劳动的社会形式的趋同性使得劳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生产的客观条件生产资料(资本),与生产主观条件劳动力相互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雇员V

2、雇主 所有者V经营者(更关心员工期望),一、劳动关系的含义(P268),知识要求,1、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使用权让渡)2、主体是特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就业或雇用产生的关系,它忽略个体间的具体差异。3、工资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连接雇主与雇员两者的桥梁 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一)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与劳动关系的最大区别: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知识要求,(二)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双主体,互为对价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次调整(法律化):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二次调整(纠纷处理):,知识要求,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国家强制力是否立即发挥作用取决于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行为性质;强行性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受国家法律强制力直接保障任意性规范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当其受到危害时,则需经权利主体请求后,国家强制力才会出现。,二、劳动法律关

4、系的含义和特征,(三)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即雇主与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二者的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知识要求,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依法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就是劳动法律事实。带来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事实才可成为劳动法律事实。两类:1、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等。行为人作出意思表示是劳动法律行为

5、成立的一般要件(即事实要素),应符合一下要求:a.行为人的意思表示须包含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 b.意思表示须完整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必须内容 c.行为人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示于外,可客观的加以识别。2、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等。,知识要求,(四)劳动法律事实 P271,三、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1)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法人产权V劳动力产权2)劳动关系多元化。3)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4)劳动关系动态变化。5)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类型是基

6、于多元化观点对劳动关系运行和利益调整理论的概括。其运行的前提有二:1.在力量上维持均衡,雇主与雇员在经济关系上维持均势;2.各群体应将各自的利益追求限定在双方继续合作的程度之内。,知识要求,物质利益原则为建立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物质利益原则的丰富内涵:1)物质利益激励机制。保证利益主体追求赢得利益的权利,不允许相互侵犯。2)物质利益平衡机制。实行平等协商、等价交换,是市 场经济下各利益主体唯一可接受的利益平衡方式。3)物质利益调节机制。经济、行政、法律调节手段4)物质利益约束机制。经济、行政、法律约束手段,知识要求,三、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是国家劳动基本制度

7、,基本劳动条件的决定贯彻政府、企业、工会三方性原则,具体条件可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劳动法律制度充分体现物质利益原则的根本要求:首先,合同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利益激励机制。制度同时保证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权和劳动者的平等择业权及劳动条件决定权。其次,劳动合同也是一种利益平衡、调节和约束的机制。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的中国特色P274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占重要地位处于转型阶段传统文化特征,知识要求,三、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能力要求 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7种),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民主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监督检查制度,一、劳动法律法规由国家制定,体现国家意志,覆盖所有劳动关系,是调

8、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能力要求 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7种),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依据国家法律的规定,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缔结的,体现双方的意志,是双方合意的结果。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当事人双方的意志,三、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的规定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劳动法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工会的,由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由两个原因决定了集体协商比个别协商更必要:a、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不同雇员间所产生的矛盾,有利于营造全体劳动者实现各

9、自权利义务的良好秩序。b、雇员处于力量弱势方,雇员组合起来就可增强影响力。集体合同基本特点是: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能力要求 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7种),四、民主管理制度 P276立法保障工会和雇员参与管理。根据劳动法:雇员参与是以被管理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管理。参与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管理事务。参与形式多种多样,如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参与、个人参与(合理建议)。目前我国参与管理的形式主要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制度。,能力要求 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7种),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企业以经营权为基础行驶用工权的形式和手段。内部劳动规则以企业制定为主体,应保证劳动者参

10、与,以公开正式的行政文件为表现形式,只在本企业内适用。其基本特点是雇主意志的体现。,六、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当劳动关系处于非正常状态,经当事人请求,由依法建立的处理、协调、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的责任依法进行调查、协调和处理的程序性规范。(调解、仲裁、诉讼)其基本特点是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 调解是当事人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其基本特点:a、群众性。由职工代表、单位代表、工会代表三方组成。b、自治性。内部成员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化解。c、非强制性。调节贯彻的是自愿原则。,能力要求 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7种),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是为了保证劳动法的贯彻执行,关于法定监督检查主体的职权,

11、监督检查的范围、程序,及纠偏和处罚的行为规范。具有保证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的功能。县级以上政府及工会,能力要求 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7种),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其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兼有司法性特征的劳动行政执法行为,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一、集体合同的概述(一)概念:P278企业与职工根据法律、法规就劳动事宜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二)特征:除主体平等性、意思表示一致性、合法性、法律约束性等一般劳动合同特征之外,还具有:其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现实劳动关系是其基础)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其是定期的书面合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后生效,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一、集体合同的概述

12、(三)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P278主体不同:内容不同功能不同其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与具体标准,是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法律效力不同其规定的是企业最低劳动标准,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劳合法第53条规定:在县级以下区域 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 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四)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为建立利益协调型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体现了劳动者参与民主管理的原则。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五)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内容合法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程序公平)诚实守信、公平

13、合作兼顾双方合法权益不得采取过激行为,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一、集体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一)形式:书面形式订立,可分为主件(综合性)和附件(专项-工资协议)(二)期限:定期合同,13年(三)内容:集体合同规定15项 P281劳动条件标准部分:核心地位内容一般性规定:合同期限、解释及变更、解除、终止 过渡性规定:监督、争议处理、违约责任其他规定:规定期间应当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 主要措施。不能作为劳动合同内容。,能力要求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二、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09.11)(一)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P282(二)协商集体合同:书面形式要约,20日内书面回应 1.协商准备:确定代表,拟定协

14、商方案、内容、日期地点。各方代表人数对等至少3名,并确定1名首席代表,不得相互兼任,外界不得担任。双方首席代表可书面委托外界专家作为协商代表,人数不得超过1/3。2.协商会议:议程和纪律-回应和讨论-归纳意见 3.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草案经职工代表(2/3)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后,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能力要求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二、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三)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10日内报送合同文本和说明材料(营业执照、工会的社团法人证明材料、双方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委托授权书、职工代表的劳动合同书、相关决议记录、合同条款的必要说明)(四)审核期限和生效15天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合同生效日期以审查

15、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若15天内未提出异议,则集体合同生效。若有问题,双方应修改并在15日内重新报送。(五)集体合同的公布,能力要求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三、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集体合同的履行集体合同的关系人 集体合同的履行遵循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的原则,其中劳动标准性条款按规定履行,目标性条款的履行应将所约定的项目落实在企业计划和工会工作之中。履行的监督检查:工会/职工代表大会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集体合同案例:订立-如何生效-效力 P284-286,能力要求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第三节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一、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含义:P287制定实施内部规则是单位行使管理权

16、和用工权的主要方式。作用:劳动者权利义务明确化、管理规范化、分工协调化,知识要求,二、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制定主体的特定性用人单位为制定的主体,以公开、正式的行政文件为表现形式,只在本单位适用。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该规则调整的是用工行为和劳动行为,约束劳动者以及行政部门和企业各组成部分。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职工既有权参与制定定,又有权监督制度的实施。,(一)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P2881.履行的原则2.招录:条件、简章、合同草案、有关专项协议草案审批权限的确定、审批与执行权限的划分4.劳动合同续订、变更、解除事项的审批办法5.试用期考查办法6.员工档案的管理办法7

17、.应聘人员相关材料保存办法8.集体合同草案的拟定、协商程序9.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人员的档案移交办法、程序10.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修改、废止的程序等,三、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6项,知识要求,第三节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三、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P288(二)劳动纪律:行为规则1.时间规则:作息、出勤、请假2.组织规则:层级、关系3.岗位规则:职务、职责、操作规程、职业道德4.协作规则:上下级及同级5.品行规则:言语、着装、用餐、礼仪6.其他规则制定劳动纪律应符合:a.内容须合法。b.内容应当全面c.标准一致。d.结构完整。,知识要求,第三节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三)劳动定员定额

18、规则 1.编制定员规则 2.劳动定额规则:工时定额、产量定额 制定定员定额应注意: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组织技术条件;不可超过合同约定条件的定额标准;定额标准应符合法定工作时间和劳动安全卫生要求;制定、修订定员定额的程序须合法。(四)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劳动岗位规范是安排员工上岗,签订上岗协议和进行岗位考核的依据和尺度,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生产技术规定、上岗标准等。(五)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六)其他制度:工资、福利、考核、奖惩、培训制度等。,知识要求,第三节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四、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职工参与立法规定,劳动者有权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它形式参与民主管理。

19、正式公布以合法有效的形式公布,通常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和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能力要求,第四节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二、平等协商制度三、信息沟通制度四、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五、实施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一)职代会的性质职代会(中小型企业为职工大会)是由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按照我国法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在国有企业实行,非国有企业实行民主协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具体表现。它依法享有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权力。(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组织参与(参与

20、管理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岗位参与和个人参与(建议及创新),间接形式-直接形式。,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知识要求,(三)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P291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属于员工利益事项3.审议决定权:属于员工利益事项4.评议监督权5.推荐选举权职工代表大会行使权利须注意“度”(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资本和劳动存在两个矛盾:a.企业目标与劳动者目标的差异。b.存在着管理权威与职工参与的矛盾。,知识要求,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二、平等协商制度,平等协商制度与集体协商制度的区别:P2921.主体不同:职工选举产生-工会选派 2.目的不同:一个在于实现双方沟通,一个在于制定集体合同 3.程序不同

21、:一个形式比较自由,一个具有严格的法律程序 4.内容不同:前者内容广泛,而后者一般是法律规定的事项 5.法律效力不同:平等协商表现为知情、质询与咨询,协商结果由当事人自觉履行,而集体协商达成的集体合同受法律保护 6.法律依据不同:职工民主参与制度V集体合同制度两者的联系:平等协商是订立集体合同而进行集体协商的准备阶段。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平等协商制度是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知识要求,三、信息沟通制度,(一)纵向信息沟通 P293 1.下向沟通(加工分解具体化)2.上向沟通(逐层集中综合,建立员工申诉制度)(二)横向信息沟通,知识要求,(三)建立标准信息载体a、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b

22、、汇总报表。包括工作进行状况汇总报表和业务报告两类,供高层使用。c、正式通报、组织刊物。信息准确,易保存d、例会制度:会议、召见、询问、指示讨论等。以口头形式,综合上向、下向和横向沟通三种方式。优点是具有亲切感、效果好、双向沟通。,四、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薪酬:是决定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工作:两个重要方面是工作的多样化和职业培训。晋升:管理:是否以员工为中心,管理者与员工关系是否和谐及员工民主参与管理的程度。环境:,知识要求,五、实施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满意度

23、调查(09.5),确定调查对象确定满意度调查项目薪酬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组织结构及效率、管理行为方式、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员工发展等确定调查方法 a、目标型调查:封闭性问题。选择法、正误法、序数法。b、描述型调查:开放性问题。确定性提问和不定性提问。一般与访谈法密切配合。确定调查组织:调查结果分析:写出调研报告,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06.11)P296,能力要求,一、降低沟通障碍和干扰,1.员工沟通不可独立于其特点 在下向沟通中(真心准确传达)。在上向沟通中(及时回复、减少过滤、失真)。2.注意沟通语言的选择。须注意沟通语言、符号的适应性与准确性,减少语言失真对沟通的干扰。尽可能使用图像

24、。借助行为了解信息,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标准管理表单设计科学、合理。,注意事项,二、借助专家、相关团体(工会)实现沟通 P301,第五节 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第一单元 工作时间制度一、工作时间的概念:法律直接规定或由合同约定 P301 1.从事生产或工作所需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的时间 2.劳动者实际完成工作和生产的作业时间 3.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4.工艺中断时间、劳动者依法或单位行政安排离岗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5.连续从事有害健康工作需要的间歇时间等二、工作时间的种类(0711、0805)标准工作时间:20.92天-167.4小时/20.83天-166.7小时 计件工作时间

25、:标准工作时间的转化形式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二、工作时间的种类,(三)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因企业生产或工作特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以日计算,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长度的工时制度。使用的行业有:1.交通、铁路、邮电、航空、水运渔业等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2.地质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岗位或工种职工。3.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周六日为正常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应按延长工作时间处理,(四)不定时工作时间,每日没有固定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此制度基本上按照标准工时执行,在特别需要情况下,其工作时间超过标准工作时间

26、长度,可以不受限制,且超过部分不计为延长工作时间。适用的工作:1、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照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2、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其他需机动作业的职工。3、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的职工。非标准工作时间依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履行法定的审批手续,知识要求,(五)缩短工作时间,在特殊情况下,劳动者实行的少于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制度。适用以下工作:1.从事矿山、井下、高山低温有毒有害、特别繁重或过度紧张的劳动的职工。2.从事夜班工作的职工。3.在哺乳期工作的

27、女职工4.其他依法可以实行缩短工作时间的职工,如未成年、怀孕7个月以上工作的女职工等,知识要求,三、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 P303 允许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条件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五节 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知识要求,(1)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内生产不能间断的;(2)必须利用节假公休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3)完成国防紧急生产任务或其他关系到重大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紧急生产任务;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

28、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等上述情形出现,延长工作时间不受限制措施的约束。,四、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措施条件限制。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时间限制。1-3-36报酬标准:150,200,300。人员限制:怀孕7月以上、婴儿未满一周岁,第五节 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能力要求,第五节 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第二单元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一、最低工资的含义:法定时间、正常劳动、最低报酬 基本出发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企业工资分配行为。P304二、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一、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一)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的步骤 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

29、保障行政部门与同级工会、企业家协会(三方原则)研究拟订,并报送劳动保障部,14日内报送政府批准,7日内政府公报和报纸发布,用人单位应10日内将该标准向本单位全体劳动者公示。全日制月最低 非全日制小时最低,2、劳动法对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因素的原则性规定:每2年至少调整一次 P305(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第五节 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把这些因素细化为: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个人缴纳社保及住房公积金、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

30、资标准,还需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费,及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间的差异等因素。,(三)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1、比重法:贫困户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赡养系数,再加上调整系数2、恩格尔系数法:最低食物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标准,乘以赡养系数,再加上调整系数计算出月最低工资标准后,再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修正。P306案例国际上一般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于月平均工资的40%-60%,能力要求,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二、最低工资的给付,剔除下列各项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

31、.延长工作时间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环境下的津贴3.法定福利违反则按所欠工资的1-5倍支付赔偿金,能力要求,三、工资支付保障,(一)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为:P308货币支付:直接支付:用人单位书面记录工资发放情况(备查2年以上),企业须向员工提供工资清单。按时支付:每月至少一次,遇节假日提前。以下情形除外:a、单位遇到不可抗力影响,b、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不开征得员工同意后。全额支付:可代扣情况有个人所得税、社保、抚养费、赡养费、损失赔偿等,余额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能力要求,三、工资支付保障,(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1、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合同时,企

32、业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2、在法定工作时间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或参加集体协商期间,按正常劳动支付工资3、依法休假期间,按合同支付工资 年假、婚假、探亲假、丧假、计划生育假、产前检查和哺乳休假。病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青年节、妇女节休假有工资,工作无加班费。4、用人单位停工、停业期间: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按正常工资支付;超过则按新约定标准支付,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没有安排劳动,一般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70%5、企业破产,优先支付工资和社保费,知识要求,一、编制职业安全卫生预算(一)、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P310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措施建设费用、更新改造费用。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

33、护用品费用。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费用。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止费用。有毒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工伤保险费。工伤认定、评残费用等。,能力要求,第六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第一单元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二)、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编制程序1.企业最高决策部门总体目标和任务,并应提前下达到中层和基层。2.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职能部门据此制定具体工作目标,提出预算。3.自编预算在部门内部协调平衡,上报企业预算委员会。4.预算委员会审核、协调平衡,汇总成企业全面预算,下达执行。5.编制费用预算。6.编制直接人工预算。7.根据企业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及产品制造成本预算表的相关项目要求和分类,编制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34、及个人防护用品预算等。8.编制方法可选用固定预算法、滚动预算法、或弹性预算法。,能力要求,二、建立职业安全卫生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台帐一般防护用品发放台帐。特殊防护用品发放台帐。防护用品购置台帐。防护用品修理、检验、检测台帐。,能力要求,第一单元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三、组织岗位安全教育 P311(1).新员工实行三级安全卫生教育:1.组织入厂教育 2.组织车间教育 3.组织班组教育。(2).特种工作人员和其它人员培训。1)特种工作人员须培训考核后持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2)组织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救护人员的专门培训。(3).生产技术条件发生变化,岗位变动后重新培训,第二单元

35、工伤管理,工伤事故分类:1.按伤害而致休息的时间长度划分。轻伤:休息1104天的失能伤害;重伤,105日以上的失能伤害;死亡。2.按事故类别划分(20个)。如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器伤害等。3.按工伤因素划分。受伤部位、起因物、致残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等。4.职业病。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等。,知识要求,第二单元 工伤管理,一、组织工伤伤残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亦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或收尾工作受到事故伤害。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受到

36、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因工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它情形。,能力要求,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亦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公共利益中受到伤害的。3.劳动者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工伤申请时限,所在单位: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天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P312用人单位未提出申请的,工伤职工或直系家属、工会组

37、织在伤害发生或职业病鉴定之日起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此期间发生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何关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工伤申请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诊断或职业病诊断证明如用人单位不承认工伤,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劳动保障部门在受理申请后的60天内做出认定决定1-4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5-6级大部分丧失 7-10级部分丧失,能力要求,二、工伤保险待遇 2003工伤保险条例,(一)工伤医疗期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最多延长12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不够级的原待遇不变。医疗期满后需继续治疗的仍可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由单位承担,经鉴定

38、委员会认定后可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标准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完全不能自理)、40%(大部分不能自理)、30%(部分不能自理)。1、医疗待遇:和工伤有关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工伤津贴 住院期间,单位按公出伙食补助的70%发住院伙食补贴经同意在统筹地区外就医,交通食宿企业按公出标准报销,能力要求,(二)工伤致残待遇,1、职工因工伤致残被鉴定为1至4级,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发给抚恤金。待遇:(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三级伤残为20个月,四级伤残为18个月。(2)从工伤保

39、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85%,三级伤残为80%,四级伤残为75%。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3)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4)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能力要求,2、鉴定为5至10级,原则上由企业安排适当工作。被鉴定为五、六级伤残的,待遇有:(1)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

40、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放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为的60%,企业按规定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低于当地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能力要求,(二)工伤致残待遇,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待遇有:(1)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九级伤残为8个月,十级伤残为6个月。(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能力要

41、求,(二)工伤致残待遇,4、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费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地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其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月每人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生前的工资。(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60个月的地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自定。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致死的,其直系亲属领取6个月平均工资的丧葬补助金,一至四级伤残职工直系亲属还可领取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能力要求,(二)工伤致残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