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50401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是形成地域分异的两种基本因素,他们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影响都是不平衡的。,两者在地球表层自然界中的特殊表现,决定了地域分异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带性与非地带性。,1、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2、经度地带性,3、垂直地带性,末页,1)成因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的基本成因是,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所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匀的分布。,2)表现地带性的表现是地球表层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由赤道向两极呈规律的递变。,返回,1)成因海陆分布及其对比关系形成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别,,2)表现大陆内部和东西两岸各植被类型的差别,以及景观的干湿度差别。,这种

2、差别常常呈经度分异的方向变化,故匀称为经度地带性,或称为干湿度地带性。,返回,1)成因,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是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56)。,垂直带的数量、顺序等结构形式,称为垂直带谱。,返回,第一,带谱所处的在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 地带性中的位置,即基带座落的具体地点;,2)因素 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取决于:,第二,山体本身的特点,如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体排列形式及布局地貌条件的变化等。,返回,纬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

3、分异规律,末页,1)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北纬49。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2)带针阔叶混交林地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与小兴安岭。,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及华北的山地丘陵地。,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 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地区。,5)热带雨林、季雨林砖红壤景观地带。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台湾诸省区的南部,西至西藏南部的亚东附近,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返回,北亚热带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分布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低山丘陵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主要分布于江南丘陵

4、及云贵高原东部等地。,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景观地带。分布于滇、粤、桂三省区南部,闽东南及台湾中南部。,返回,东部经济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景观地带,中部经济景观地带,西部经济景观地带,末页,东部经济景观地带,在地域上包括直接滨海的桂、琼、粤、闽、浙、沪、鲁、苏、冀、京、津、辽、台等省市区。,本地带具有五大特点或五大优势,3、问题,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74%。人口占全国的41.13%,在三大地带中人口最稠密。,1、范围,2、优势,返回,3)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大;,2)积极参与现代国际分工;,1)科技文教发达,精英荟萃,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方便,特别是海运独具优势,极有利于

5、实 行全方位对外开放;,5)城市规模和城市密度较大,城镇化水平较高。,4)基础雄厚,效益较高,资金相对充裕;,返回,1)谈水资源缺乏,特别是北部沿海大城市,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用水的缺口大;,3)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物耗的传统产业仍占主要地位;,2)能源紧缺,缺煤少电;,4)工业布局集中程度高,大城市的“膨胀病”相当严重。三大经济核心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对整个东部经济景观地带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返回,地域上包括晋、豫、鄂、湘、皖、赣、吉、黑和内蒙古九省区。,1、范围,4)地带内生产力空间分布相对平衡。,2、优势,1)优势的地理位置;,2)丰富多样的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3

6、)既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又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土地面积281.41万平方公里,大于东部小于西部,拥有4亿多人口。既不象西部地广人,返回,1、范围,地域上包括川、渝、遣、滇、藏、陕、甘、青、宁、新10省区。本区经济水平低,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按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三级阶梯的最低级,但就空间广度和资源的丰度而论,又处于逆梯度的最高级。,2、特征,返回,3)人口稀少,经济技术落后,经济总规模小,效益差。自然资源虽丰富,但自然资源的贡献度还较低,因而,自我增长的能力也低。,2)能源资源丰富,分布着我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多种矿产的富集区,而且矿种齐全,空间组合比较理想;,1)地域辽阔,全地带土地面积537

7、.3104 km2,占全国的56%以上;,返回,中部经济景观地带,末页,东部经济景观地带,末页,西部经济景观地带,末页,东部景观人文大区,末页,热带常绿阔叶雨林 主要分布于台湾南端、海南岛东南部、云南和西藏南部局部湿热的山谷和低地。,热带季雨林 分布于热带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的地区,包括滇南谷地、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等地。,上页,返回,下一页,上一页,1)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黑土景观地带 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分布在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以及东北平原的黑土、黑钙土区,主要由禾本科草类和杂类草组成。,2)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乔木以辽东栎、杨、桦为代表,亦有油松、侧

8、柏。土壤系列包括褐土、黑垆土、绵土。,3)典型草原栗钙土景观地带 典型高原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东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与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建群植物主要是乔本科草类,地带性植被是几种针茅。,返回,4)荒漠草原棕钙土景观地带 荒漠草原分布于内蒙古高原的西部,以及荒漠区的山地下部。典型植被为旱生性较强的小针茅。,5)荒漠漠土景观地带 包括阿拉善高平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温带和暖温带,以及柴达木盆地。,返回,我国山地面积广阔,山地自然景观类型多。,我国自然景观垂直带谱也可分为东南湿润海洋型与西北干旱内陆型,两者之间为一些过度类型。,返回,山地垂直带谱,一方面受山地所在水平地带的制约,另一方面

9、又受山岭本身到处高度、走向、坡向、坡度等影响。同一水平的山地,其垂直地带结构近似,可列入同一类型。,在西北干旱内陆的山地,从山麓至山顶,气候降低,而湿润程度在一定高度内则逐渐增高。影响自然景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湿润状况。,东部湿润地区的山地,自山麓至山顶,湿润程度虽有一定增加,但其变化不甚显著,这里热量条件的改变是影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垂直带谱中以各种类型的森林植被、土壤为主。,返回,1)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纬度(水平)地带的位置,2)东部湿润山地自然景观吹制带谱的结构,从南向北有繁变减层次减少,垂直带的分布高度有由高而低的趋势。,3)从东部湿润去到四部干旱区,随干

10、旱程度加大,自然景观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返回,景观划分的实质是将景观按其差异性划分为区域。自然景观划分的理论根据是,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地表自然界各地自然特征,存在着明显的有规律性的差性。,东部人文景观大区,西部人文景观大区,末页,1、范围 东部人文景观大区,包括除青海省以外的 22省和4直辖市。,3)城市聚落景观不仅表现在城市规模宏大,而且城市密度也远比西部人文景观大区要大得多;,2)儒学文化影响深刻,且历史悠久,人 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1)本景观大区的人口组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比重小,且分散分布在某些边远山区;,2、特征,返回,4)生产力水平普遍高于西部

11、大区,且生产方式的变更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状来看都走在了西部景观大区的前面;,5)在政治上,本景观大区是中国历代王朝建都之地,也是历代王朝控制最严密的地域,帝都的迁移大多在本大区的范围之内,保存了大量的人文风景名胜;,6)在宗教方面,历史上汉族主要以信仰道教为主,后由于佛教的传入和受到提倡,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在的汉族多不信仰宗教。,返回,2)在宗教方面信仰方面以伊斯兰教和佛教为主,间或受道教的影响,教民为数众多。,1、范围 西部人文景观大区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五自治区和青海省。,1)以少数民族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未开垦和有待利用的土地数量大;,2、特征,返回,西部人文景

12、观大区,末页,景观划分的实质,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末页,景观划分的实质是将景观按其差异性划分为区域。,1、按地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地域的划分和组合,即把自然特征相对一致的区域的特征,及发生差异变化的地方确定为区界;,返回,自然景观划分的理论根据是: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地表自然界各地自然特征,存在着明显的有规律性的差异性。,2、对这些自然特征相对一致的区域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按其区域之间的等级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自然区域单位的等级系统。自然景观的这种地域系统研究,称之为自然区划。,3、经济景观划分的理论依据是,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经济景观的地域分

13、异实质是区位的差异,所以,可以说杜能和韦伯开创的区位论,正是研究经济景观地域分异的一种理论,是进行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返回,目前对各人文景观要素这一层次的划分还不够,也就是像胡焕庸所作的中国人口区划这样的研究成果还很稀少,乡村景观、文化景观、民族共同体等方面的研究多停留在景观类型的研究上,而缺少相应的景观区划的研究。,返回,2、问题,3)景观的划分要全面面向经济建设这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景观的部门区划。,2)多级划分的原则适用上述各种景观的划分,但作为其它景观形成基础的自然景观的划分,应适当尽可能的详细。,1、原则 1)要把中国自然景观、中国经济景观个中国人文景观划分所得出的中国自然区划、中国经济区划和中国人文区划统一协调起来,注重三者的内在联系性,前后一致性,谨防相互脱节,甚至相互矛盾。,返回,3)景观的划分要全面面向经济建设这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景观的部门划分。,2)多级划分的原则适应上述各种景观的划分,但作为其他景观形成基础的自然景观的划分,应适当尽可能的详细。,1)首先,要把中国自然景观、中国经济景观和中国人文景观划分所得出的中国自然区划、中国经济区划、中国人文区划统一协调起来,注重三者的关系,前后保持一致。,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