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论语与儒家文化——子含.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77554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论语与儒家文化——子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一讲论语与儒家文化——子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一讲论语与儒家文化——子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一讲论语与儒家文化——子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一讲论语与儒家文化——子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论语与儒家文化——子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论语与儒家文化——子含.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语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学?文学能给予我们什么?,在学习文学的过程里,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个性与见解在学习文学的过程里,发现你自己,第一讲 论语与儒家文化,孔子,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钱穆孔子传,三孔

2、:孔府、孔庙、孔林,孔庙中的金声玉振坊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后世君主皆以“大成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命名孔子尊号。孔庙主殿称“大成殿”。,孔林中的孔子墓,孔林中的孔尚任墓,论语,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论语共二十篇,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早期学说的基本依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教育史、文化史的重要文献。,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

3、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也有些较长的段落。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儒家,儒家学说,开创于春秋时期,是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西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儒家经典形成于孔子时代,但是不同时代对儒家经典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

4、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四书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十三经:易、诗、书、礼、春秋、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礼记、论语、孟子、孝经、尔雅。,仁,会意字。左边是“人”,右边是重文的记号,仍然是人。许慎说文解字:仁,亲也。,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5、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第十二)颜渊问仁如何般求?先生说:“约束我自己来践行礼,那就是仁了。只要一天能这样,便见天下尽归入我心之仁了。为仁完全由自己,哪在外人呀!”颜渊说:“请问详细的条目。”先生说:“凡属非礼的便不看,凡属非礼的便不听,凡属非礼的便不说,凡属非礼的便不行。”颜渊说:“回姿质虽钝,请照先生这番话切实努力吧!”,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先生说:“平常出门像见大宾般,居上使民像临大祭般。自己所不欲的,莫要施于人。在邦国中,在

6、家族中,该能无所怨。”仲弓说:“雍姿质虽钝,请照先生这番话切实努力吧!”,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第十二)樊迟问:“如何是仁?”先生说:“爱人。”又问:“如何是知?”先生说:“知人。”樊迟听了不明白。先生说:“举用正直的人,加在那些枉曲之人上面,也能使枉曲的正直了。”樊迟退下,又去见子夏,说:“刚才我去见先生,请问如何是知,先生说:举用正直的

7、人加在那些枉曲的人上面,能使枉曲的也正直。这是怎样的说法呀?”子夏说:“这话中涵义多丰富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出一个皋陶来举用他,那些不仁的人便都远去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出一个伊尹来举用他,那些不仁的人也都远去了。”,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第十三)先生说:“刚强的,坚毅的,质朴的,讷言的,那四者都近仁。”,礼,形声字。许慎说文解字:“礼,履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履、足所依也。引伸之凡所依皆曰履。”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第一)有子说:“

8、礼之运用,贵在能和。先王之道,其美处正在此,小事大事都得由此行。但也有行不通处。只知道要和,一意用和,不把礼来作节限,也就行不通了。”,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第三)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本原?”先生说:“你所问,意义大了。一切的礼,与其过于奢侈,宁过在节俭上。丧礼与其过于治办,宁过在哀戚上。”,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第八)先生说:“恭而没有礼,便会劳扰不安。慎而没有礼,便会畏怯多惧。勇而没有礼,便会犯上作乱。直而没有礼,便会急切刺人。在上位若能厚其

9、亲属,民众便会兴起于仁了。在上位的若能不遗弃与他有故旧之人,民众便会不淡薄了。”,孝,会意字。许慎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第二)孟懿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不要违逆。”一日,樊迟为先生御车,先生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答他不要违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说:“父母生时,当以礼奉事。死了,以礼葬,以礼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第二)孟武伯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让

10、你的父母只忧虑你的疾病。”,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第二)子游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处作分别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第二)子夏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第一)先生说:“父亲在,做儿子的只看他志向。父死了,该看他行为。在三年内能不改

11、他父亲生时所为,这也算是孝了。”,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第四)先生说:“父母在时,不作远行。若不得已有远行,也该有一定的方位。”,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第四)先生说:“父母的年岁,不可不常记在心呀!叫你一想到,又是欢喜,又是忧惧。”,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第一)弟子在家则讲孝道,出门则尽弟职,言行当谨慎信实,对人当泛爱,而亲其有仁德者。如此修行有余力,再向书本文字上用心。本章言弟子为学,当重德行。若一意于书籍文字,则有文灭其质之弊。但专重德行,不学于文求多闻博识,则心胸不开,志趣不

12、高,仅一乡里自好之士,无以达深大之境。,君子,君,会意字。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许慎说文解字:“尊也。”引申为君主、封号、尊称。,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第十四)先生说:“君子以他的说话过了他的行为为可耻。”,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四)先生说:“君子所了解的在义,小人所了解的在利。”,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第七)先生说:“君子的(心胸气貌)常是平坦宽大,小人的(心胸气貌)常是迫促忧戚。”,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九)先生说:“知者心无惑乱,仁者心无愁虑,

13、勇者心无惧怕。”,子曰:“君子不器。”(为政第二)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像一件器具(只旧供某一种特定的使用)。”,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第十六)先生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类,有损的朋友亦有三类。和正直的人为友,和守信的人为友,和多闻有广博知识的人为友,便有益了。和惯于装饰外貌的人为友,和工于媚悦面善态柔之人为友,和能巧言口辩之人为友,便有损了。”,学,形声字。學,上象双手构木为屋形,下为子。钻研知识,获得知识。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掌握的知识:学问,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第十五)先生说:

14、“我曾竟天不吃,竟夜不睡,尽自思量,总是无益,不如向人学问的好。”,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第八)先生说:“该笃信,又该好学,坚执固守以至于死,以求善其道。危邦便不入。乱邦便不居。天下有道,该能有表现。天下无道,该能隐藏不出。若在有道之邦,仍是贫贱不能上进,这是可耻的。若在无道之邦,仍是富贵不能退,也是可耻的。”,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第七)先生说:“品德不加意修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义的,不能迁而从之。知道了不善的,不能勇于改正。这是我的忧惧呀!”,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第七)先生说:“大概有并不知而妄自造作的吧!我则没有这等事。能多听闻,选择其善的依从它,能多见识,把来记在心,这是次一级的知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七)先生说:“不心愤求通,我不启示他。不口悱难达,我不开导他。举示以一隅,不把其余三隅自反自证,我不会再教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