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体诗写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30084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旧体诗写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以旧体诗写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以旧体诗写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以旧体诗写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以旧体诗写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旧体诗写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旧体诗写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旧体诗创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摘要:诗酒趁年华,花季少年不能写诗是一件遗憾的事。当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是断裂的,忽略了“创作”环节,陷入“始于读,终于赏,死于考”的怪圈,在应试的压迫下,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弱化。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以旧体诗创作为突破口,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试从核心素养中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四个维度谈旧体诗创作的意义。关键词:旧体诗创作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诗酒趁年华,诗的年龄却不能写诗,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旧体诗的感觉从迈出高中的那一刻便结束了,他们的脑海里除了还记得一些苍白的概念与乏味的答题技巧外,其他的便一无所有了;即使是对旧体诗有感觉

2、的同学,也仅仅停留在鉴赏的层面,无法将感觉到的美通过自己的心口进而诉诸笔端,核心素养无法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正是当下诗词教学存在的弊端:始于读,终于赏,死于考,断于创。如何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笔者认为以旧体诗写作为突破口,可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2017年版课标对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提升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四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实这些要求完全可以落实在学生的旧体诗创作实践中。部颁教材高一必修上第一单元导语要求学生“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在单元学习任务里也有类似的要求;在教师教学用书单元目标中要求学生“结

3、合本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并进一步阐释“学写诗歌,不是培养诗人,而是通过写作进一步认识诗歌的特征,提高诗歌的艺术鉴赏水平。要因材施教,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创造性”;必修上教材第一单元最后又特地安排了学写诗歌专题指导。由此看来,学习创作诗歌已经成为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综上所述,无论诗词教学的现状,还是从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诗词创作都是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旧体诗创作。基于此,笔者多年来一直在高一起始阶段就开设旧体诗创作课程。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旧体诗创作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所发挥的作用。一、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来看,帮助学生积累、运用、锤炼文字,是最好的语言建构与应用首先,旧体诗

4、创作有利于积累与建构创作旧体诗必须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就把读诗、吟诗、赏诗结合起来。读赏是基础,创作是提升;读赏是积累与输入,创作是运用与输出。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足够的积累写起诗来捉襟见肘,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旧体诗创作可以倒逼学生去读诗、赏诗,去积累和建构自己的语言。比如在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笔者通过基于旧体诗创作的方式阅读红楼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以写促读的目的。为了能够完成创作任务,学生要经过整体阅读、重点精读、前后联读、诗词品读等阅读环节,在多层次的阅读中,学生形成了有关红楼梦的积累与建构。赵琳彦同学是个“小红迷”,红楼梦整本书她先后

5、读了三次。红楼梦人物,她最喜欢林黛玉,凡是有关黛玉的情节都了然于胸,黛玉作的诗能她倒背如流。由于有了大量的语言积累,她创作的悼潇湘凄婉迷离,非常契合林黛玉的葬花吟。这首诗前后修改十余次,后来发表在滴翠诗丛(2021年第1期),收到省市诗词学会老师们的好评,抄录如下:悼潇湘赵琳彦昨夜小楼风雨骤,心悲花落两绸缪。冰清霜洁谁人识,香断红消何处留。持捧锦囊收艳骨,锄开净土掩风流。斜阳欲堕留残照,杜宇空啼悒满喉。红杏几枝沾粉面, 桃花社里群芳艳, 偷得梅妃三弄笛, 相思孤影潇潇竹, 离恨天游魂不散, 一弯残月随流水,黄鹏百嘴到朱楼 秋爽斋中笑语稠 借来陶令一分幽 怅望双鸥恋恋传 相思地洒泪难收 三尺丧幡

6、伴行舟那料葬花成谶语,谁知泉魄到扬州。茕茕孤女昙花命, 手把红楼思渺渺, 凭轩无语千行泪, 冷雨残灯怜照壁, 人间自有痴情在,烈烈西风九月秋 窗横绿绮恨悠悠 过眼空枝万点愁 游丝黄卷到心头 血染霜林意未休赵琳彦同学在谈到自己创作体会时这样说到:“每次读罢红楼梦,如同大病一场,尤其读林黛玉的诗,总让人欲罢不能,总想写点什么。之前写过红楼梦小论文、随笔之类,如隔靴搔痒,不能尽兴。当创作到潇湘的时候,我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本来想创作一首七言古体,感到不如人意,生怕玷污了黛玉。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数次修改,这首排律便写成了。这是我在诗词创作中第一次尝试排律,自己的感觉蛮好。得知这首诗发表的消息、,我

7、真的哭了。”梅禹同学在接受大江晚报记者采访时也说:“创作古体诗必须多读,读唐诗三百首饮水词稼轩长短句清真词等经典选本;有时也要读一些理论著作,比如人间词话蕙风词话覆堂词话原诗说诗碎语等。书读多了,韵律、意象、意境、炼字等,都会融会贯通。当然,自己目前的积累还不够,创作时会感到很吃力,我会不断丰富积累,增强语感,厚积薄发。”这就是学生真实的创作体验,在旧体诗的创作中完成语言的积累与建构。学生在旧体诗创作中,能直接迅捷感悟语言文字,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无论是从应试的角度,还是从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角度,创作旧体诗都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极好的路径。其次,旧体诗创作有利于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够充分

8、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学生在旧体诗创作中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1学生可以针对一种社会现象用诗词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可以就四时风物的变化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可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评价,可以就自己的学习生活表达对青春的赞美与体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当学生有意识地把创作旧体诗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的时候,他的创作自信、审美体验、个性特征都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这是一种“我思故我在”的境界。每逢传统节日、毕业留念、踏青郊游、聚会庆典、生日祝福等,师生、同学之间的酬答唱和,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师生唱和:东园杂感东园主人/文诗书相伴自仙家,惯

9、看东园桃李花。饮水曲肱林下卧,清歌归路满烟霞。依韵东园主人东园杂感黄思如/文先生造化李桃家,盘自东园苜蓿花。偃蹇青山归梦笔,云霞满纸话桑麻。再和东园主人东园杂感叶源欣/文碧水清圆冠藕花,东园漫步沐云霞。悠然犁得千钟粟,自在何须五柳家。步韵东园主人东园杂咏文/王悦夏木清江五柳家,听蝉吹笛看荷花。诗书作伴闲情寄,心若东园余晚霞。这就是笔者和弟子们之间的交流,本非佛,但期待和弟子们拈花一笑的那一刻。兴观群怨不正是诗的社会功能吗,不就是诗教追求的境界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笔者和弟子们在诗教的道路上踽踽前行。2020届学生春游在游览了南京银杏湖之后,他们创作了50余首旧体诗,后来编成集子鹤舞银杏,其中

10、28首诗发表在滴翠诗丛上;2023届学生在春游大浦后,作品汇编为大浦摇情,在中国著名诗歌平台“蚓虹文圃”发表,其中大部分作品被滴翠诗丛收录。最后,旧体诗创作有利于语言梳理与整合,有利于将语言材料、语言知识的结构化学生通过旧体诗创作,“将积累的语言材料、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创作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2诗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旧体诗创作规律性极强,旧体诗创作“戴着镣铐跳舞”,正像钱钟书先生所说“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3。学生通过旧体诗创作进行表达交流,将积累转化为经验从而上升到策略与方法,获得了成就感

11、、愉悦感。比如,在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时,笔者就采用了以旧体诗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收上来的60余首作品,包括古风、律诗、绝句、词、曲等,有的同学甚至创作排律,表现出极大的创作热情。这些诗词或获奖,或发表,或结集,受到了诗词专家的好评。所以,旧体诗创作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梳理与整合。二、从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来看,旧体诗创作既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又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首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钟噪诗品序言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4清末民初诗论家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也说:“一人有一人之诗,一时有一时之诗,一境有一境之诗。”5这些主张说明

12、了诗歌是一种直觉的艺术。旧体诗创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6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风花雪月等具体形象是极其敏感的,对青春岁月、学习生活、民俗风情等抽象事物的感悟是极其独到的,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极其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他们最擅长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无论是指定话题创作,还是自由创作,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每每给你惊喜。比如盛轶同学的板子矶观荷怀古:“绿盖盈盈铺水面,红香暗度晚来风。江声满耳人如织,谁念南明黄德公”被著名诗人陈彪先生评价为“连根拔起”(明史黄得公传记载,抗清明将黄得公,为保南明弘光帝,战死板子矶)。魏丹妮的访莲:“倦眄残烟不解愁,闲来短棹动莲舟。芙蓉映水浮香冷,绿盖承

13、红顾影柔。玉液能生千点醉,熏风轻拂满池羞。痴人笑问花无语,半卷湘帘夏梦幽。”7这首七律被诗坛大家鲁国元先生评价为“清雅非常,造语精工,及笄之年,乃能尔尔,后生可畏“o诗歌是感性的,诗词创作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意象意境来表情达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对语言的运用更是如此,诗歌对语言的锤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更动了文字就是更动了感情。”8方楚瑜的晚景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万壑松风起,寒鸦一两声。”非常有意境,但是我对她说,你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万壑松风”何其壮也,“寒鸦数声”何其微也!大风中何能听到寒鸦声?她顿时豁然开朗,于是改为“万壑寒松立,栖鸦一两声”,动静结

14、合,虚实相生,也是好句。读学生的诗,处处充满着青春朝气,洋溢着四时之美,丰盈着家国情怀,因为感性是诗的生命,形象思维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其次,发展逻辑思维,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进行旧体诗创作时,要观察世界、观察生活,要甄别筛选运用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要从意象中发掘彼此之间的关联。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创作关于家乡文化生活的诗歌,学生首先要去调查了解家乡文化,要掌握调查研究的常识、专题调查的基本程序、撰写调查研究提纲、确定调查研究方式、搜集调查研究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厘清一种文化的前生今世,发现家乡文化的本质;最后,选取角度,

15、选用合适的题材去表现。这些处处都体现逻辑思维。在具体创作中,要辨识,要分析,要比较,要归纳,要概括,运用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去判别,去审视,从而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一直在起作用。诗歌创作是一种艰辛的精神活动,每一首诗的诞生都不是偶然与随随便便的。清朱庭珍筱园诗话曰:“及其用之之际,则又镇之以理,主之以意,行之以才,达之以笔,辅之以理趣,范之以法度敛之欲其深且醇,纵之欲其雄而肆,扬之则高浑,抑之则厚重,变化神明,存乎一心。”9一首诗无论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抑或移情于景到形成于诗,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及至写成,修改也是一个复杂的精神活动。修改的过程就是批评的过程,题目

16、是否简洁明了、统领内容,内容是否合乎事理、丰满飞扬,格律是否正确工稳、妥帖精当,境界是否引人入胜、彼此兼顾,手法是否巧出心裁、切合内容,炼字是否出新出奇、妙趣横生,这些都是修改中应该注意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改而后工,道理就在这里。赵思雅同学在谈创作体会时这样说:“旧体诗创作于我们来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学生,没有大量时间可以倾注于诗词创作,但是为了提高创作能力,力求每一首诗都要仔细琢磨,严守格律,调动积累,反复推敲,为了一个字甚至废寝忘食。刚开始写一首七言律诗大概要耗时一个小时,填一曲临江仙更是要达一个多小时,但是随着韵部的熟悉渐渐熟能生巧,填一首如梦令这样的小令大概只需十

17、五分钟,这就是一个慢慢摸索逐渐入门的过程。”这是一个高一学生的创作体验,在创作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素养得到了提高。最后,提升思维品质,在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中实现突破旧体诗创作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10旧体诗创作追求立意的“足”,清代陈仅在竹林答问中言曰“古今无一日无性情,即无一日无诗;无一日无家国天下,即无一日无美刺”。11前人的这些主张启示我们,写诗的第一要义是立意,或抒情,或冶性,或言志,或明理,或美刺。立意的高下决定了作品质量的高低。元代大学问家戴师初说过:“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

18、,精意也,方可用之。”12学生在旧体诗创作过程中,力求立意深刻独到新颖,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大有裨益。有一双慧眼,一颗敏感的心灵,去发现感悟宇宙人生中的美,并且“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才能表现美。秦枫同学的题画诗题江城送别图原作是这样的:题李迪江城送别图秦枫远山衔黛抹微云,近水含碧净流风。薄晓渐拂稀星去,漏声迢递隐空城。幽篁寂寂春意晚,兰舟默默楚江横。何日渔樵泊烟渚,一钓清歌白露生。原诗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平仄问题。其次,中间两联不对仗。第三,内容问题,“春意晚”说明是春天,而且是晚春;“白露”接近深秋。第四,有些地方不符合画面意境。改稿如下:题李迪江城送别图远山衔黛微云抹,近

19、水孤舟将欲行。宿雨氤氯融柳色,鸡鸣迢递隐空城。穷庐寂寂轻烟淡,飞絮飘飘楚客惊。若寄余生江渚上,沧波自泛棹歌声。通过前后诗歌的对比可以看出,一首好诗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格律变动的同时,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等都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在改诗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的锤炼,思维得到锻炼,涵养得到修炼,素养得到提升。高中生正值少年,对外界事物是相当敏感的,老师要做的就是要调动他们的感觉去发现美,感悟美,从而去表现美,不断强化他们思维的敏捷性。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人心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人心中感觉也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情境下感觉也是不一样的,一首诗要表现什么

20、,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这就是灵活性。同样写“红楼”,学生可以任选人物去评价,即使同样写林黛玉,或古风,或绝句,或律诗,或词曲去表达,即使用律诗表达,或排律,或五律,或七律。这就是一种灵活性。所以创作旧体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作是一种批判,修改是一种批判,交流也是一种批判。13学生在创作的时候,要有一种超越前人的勇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诗选材上避免“套板效应”,语言上追求“惟陈言之务去”,立意上要更高更深,表现上要更新更巧;修改诗歌本身就是“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不断地去否定自己,千锤百炼,追求“一字不可易之”的效果;“疑义相与析,奇文共赏之”,

21、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是思想活化不断碰撞的过程,分享彼此的创作经验,发现彼此创作上的不足。所以旧体诗创作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意义重大。“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杜甫成为“诗圣”的原因。旧体诗创作无论是炼意、炼句、炼字,还是炼篇、炼章,抑或炼局、炼气,都是往活处炼,追求一种“以有厚入无间”的效果,达到不走寻常路、写出“我自己”的效果。这就是思维的独创性。旧体诗创作在对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的培养上是显而易见的。三、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角度,突破诗词教学“止于赏”的瓶颈,让创造表现美成为可能旧体诗创作力求突破以往旧体诗教学“始于读、终于赏、死于考”的瓶颈,让“运用美的规律创造美的形象”成为可能。

22、2017年版课标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定义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14审美体验与评价是前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是中端,而表现美、创造美则是终端,也就是终极目标。如果按照这个要求,高中阶段的诗词教学是不完整的。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旧体诗创作势在必行。首先,旧体诗创作能够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是知识性的了解,“好之”情感上的体验,“乐之”则是精神上的愉悦与自由。旧体诗创作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中华诗词之美,汉语汉字之妙。中华古典

23、诗词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先人凭着匠心巧构,将成千上万的方块字按照一定的规律精心组合,便成就了中华民族永恒的经典。学生通过旧体诗的创作真切感受到古典诗词的形式体例之美、意蕴意境之美、构思章法之美、格律音韵之美、表达技巧之美、风格流派之美。这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比如绝句,在起承转合之间那种灵动之美,律诗章法谨严之中的参差曲折之美,歌行体自由张扬之中的气脉贯通之美,小令的浑然天成,双调的精工整饬,慢词的舒迂深沉,曲子的雅俗共赏,学生在创作中了解各种文体的特征。其次,旧体诗创作可以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当学生一旦掌握了旧体诗创作的规律,他对诗词的感悟能力便会超出常人,这种能力反过来又促

24、进鉴赏水平的提升,因为他是以一种更为专业的视角去审视这些作品,“以诗心契合诗心”。这种倒逼,让学生以一种更专业的角度去鉴赏诗词。他能从只言片语中领悟到韵外之致、言外之意,能从具体的形象中领悟丰富的情感,能够从更为客观科学理性的视角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作为本人主持的省级课题“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成果汝玉集就是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的作品集,共收取文章50余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不是复制粘贴,不知人云亦云,他读到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汪玮璇同学读到史湘云的咏白海棠这样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香梦沉酣,是一枝海棠在东风中半醒半醉。海棠无

25、香,却开得热烈大气,率真娇憨,正如史湘云的性格,活泼烂漫,却又有男子的豪爽。有诗云“东风吹绽海棠开”,它是春天的光影,不须妖冶的浓香,在最好的季节开得真真切切。最爱湘云的醉卧,不顾石凉,不顾红香散乱,就是随性地睡了,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泉香而酒冽”。这样的豁达,仿佛将大观园内促狭的命运纷扰化繁为简。但她也终究是个苦命的人,命运一波三折,正如海棠的谢败,落蕊细密如雨,令人唏嘘。通透的文字,跳脱的灵气,带人走进诗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站在创作的高度去欣赏诗歌,便多了一份自信、一份通达,字里行间贮满真情、真气。最后,旧体诗创作有利于学生美的表达与创造美的情思,美的形象,美的体验,要用

26、美的形式去表达。15旧体诗创作最难把握的是体式与格律。如果学生要运用四言诗创作,他首先要了解诗经的“六义”;如果用骚体诗创作,他要了解骚体诗的句式体式章法;如果用格律诗创作,他要了解格律诗在用韵、对仗、平仄、对黏、变格、拗救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填词,他要了解词的起源与特点、词调、词谱、词韵、平仄、对仗、词书等内容,作曲也是如此。如果他将来有志成为一个专业诗人,或者让自己的创作水平再提升一个台阶,那么他仅仅掌握新声韵是不够的,作格律诗他大概要了解平水韵佩文诗韵,填词要了解词林正韵,作曲要了解中原音韵等。当然高中生时间有限,高中生创作旧体诗不是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专业的诗人,而是让他能够运用祖国的

27、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具体创作时,除了了解掌握诗词的格律外,还要了解诗词创作的章法结构、节奏形式、语法特点、修辞运用、艺术形式、诗词的风格等等。旧体诗创作不容易,很容易中古人的“圈套”,旧体诗创作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大胆创新,用时代话语去表现时代生活。诗词创作是高阶精神活动,按照美的形式创造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什么是高品质的语文,什么叫为孩子打下精神的底子,仅仅靠课本上仅有的几十首诗是远远不够的,仅仅读读赏赏也是不够的。“因为我需要,所以我写诗”,有了这种意识是创作的第一步。黄思如、叶源欣、王悦等同学被重点大学中文系录取后,现在仍然在写诗。四、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的角度,旧体诗创作突破

28、“理解”的层次,让文化传承变成现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这是语文学科的使命担当,也是旧体诗创作的终极目标。首先,旧体诗创作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诗词是一门书写人类心灵的文学艺术,中国古典诗词是我们的祖先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许多诗词融入到我们的民族性格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她启迪着我们的心智,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丰富着我们的精神,陶冶着我们的性情,塑造着我们的品格,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高中阶段开展旧体诗创作是对传承中华文化从行动上回应,情感上认同,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要了解诗词起源、诗词格律、诗词种类、表现手法、诗词风格流派,而这些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创作,

29、只有创作,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理解与认同,继承与弘扬。在进行家乡文化生活专题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走进“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参观,让他们了解到芜湖铁画的发展史,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同铁画大师们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并亲手打造人生中第一件铁画作品。梅禹同学在听了著名铁画大师滕恃勇的讲解,观赏了滕大师的铁画作品后,创作了渔家傲:芜湖铁画传汤祖,皖江绝技闻寰宇。金铁铮铮流恋处,桑林舞,更有啸谷呼天虎。精巧鸣蝉纤指粗,徽松一脉擎天柱。我叹滕公多鬼斧。滕公语,赤诚热血丹心铸。这首词有感而发,合乎词林正韵的平仄,写得有生气,有真情,深受滕恃勇大师喜爱。学生能有有意识地将诗词创作同生活联系起来,这就是最好的

30、语言文字运用;诗词创作与文化联系起来,文字便找到了寄托。所以,旧体诗创作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其次,旧体诗创作有利于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创作古典诗词促使学生关注参与当代文化,达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目的。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人以诗观风化,后人以诗写性情,无论“风化”,还是“性情”,都是诗歌的社会功用。“旧瓶要装新酒”,旧体诗创作要表现现实生活,发挥诗词的美刺作用,让遥远的风景盛开在当下。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人们城市人民建”芜湖市原创诗词大赛中,笔者的弟子曾姝、周桂安分获二等奖、优秀奖,这次比赛只设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优秀奖也仅仅20人。在和诗坛大咖们同台竞

31、技,弟子们竟然不落下风,一时间成为芜湖诗词界的佳话。记者现场采访两位小作者,“全媒看芜湖”广播电台也连线笔者进行采访。如果问他们参加比赛的动机,因为他们热爱家乡,热爱诗歌艺术,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这种主动参与当代文化的意识,体现出孩子们的家国情怀。近年来,笔者和学生一起徜徉在古典诗词的大花园里,沐浴着诗词的光辉,聆听着来自遥远的吟唱。同学们以旧体诗为载体,尽情抒发对中华文化、时代生活、青春理想的感悟与赞美。学生的文化修养得到了提高,近年来他们已经在报刊发表旧体诗200余首,在各大诗词网络平台发表近200首,获奖多次。因在诗词方面取得的成绩,大江晚报对笔者进行现场采访,就高中生诗词教学的成功经验

32、进行整版报道。安徽省诗词学会、芜湖市诗词学会会长周正环先生一直关注着这批孩子的成长,芜湖市诗词学会会刊滴翠诗词是国家图书馆全文收录在诗词界非常有影响力的刊物,在版面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还是辟出专栏长江后浪发表弟子们的作品。周先生作为当代杰出的诗人,其历经十余年心血编纂出的皖籍诗人作品是一部大型的学术品位极强的选集。该书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搜罗了自1840年以来的皖籍诗人100O余人,本人和黄思如、叶源欣、王悦、梅禹、赵琳彦、赵思雅、曾姝、周桂安、许芸等弟子们的作品有幸被收录。笔者为他们编纂印刷诗集遇见桃李言红楼遗梦鹤翔银杏大浦摇情四时恋歌,将他们的创作成果汇编起来,为他们的青春留作纪念。他

33、们中的不少同学已成为了省、市诗词学会会员。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凡是能够写旧体诗的同学,他们的高考语文成绩大都是出类拔萃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作为老师要给学生平台,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旧体诗创作,在创作中去发展他们的个性,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2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8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五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钟村.诗品M张朵,李进栓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3.5 91112贾文昭.中国近代文论类编M合肥:黄山书社出版社,1991.35-42.6 1315拙文.旧体诗创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J学语文,2016(1).17-197拙作.让遥远的风景盛开当下J.漫维美文,2021(11):38-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