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PH.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05018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PH.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PH.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PH.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PH.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PH.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PH.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PH.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本章学习的重点难点:,、古文运动的概念及文学史意义。、韩愈散文的艺术特点。、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点及其游记的开创性意义。,附:唐代散文概况,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和“古文”两大类,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着优势,在相互斗争中消长,相互交融。韩愈、柳宗元的古文代表了唐代散文的主要成就。此外,古文创作走向低潮后的晚唐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035人,作品有2万余篇。,初唐文,初唐时期骈文仍然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奏疏、章表、论说等等的写作仍使用骈文,而且一直延续到盛唐。初唐骈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是“初唐四杰”,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等,

2、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此时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提出复古的主张,其文章也在向单行散体方向发展。骈文创作总体上是向着散文化的方向发展。,盛唐文,盛唐时期骈文的创作仍很兴旺,但也显示了新的变化。玄宗开元时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苏頲主张“崇雅黜浮”,骈文出现运散入骈的趋势。天宝以后,前有萧颖士、李华、元结,后有独孤及、梁肃、柳冕等反对骈俪文风,主张宗经复古,写作古文,虽未完全摆脱骈文的积习,但渐渐地改变着文风,也成为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先驱。,中唐文,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

3、参与和响应者,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骈文的优势。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其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重视,也以多种文体和多样的风格实践了他们的理论。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晚唐文,晚唐时期骈文复兴,小品文兴起。出现了以皮日休、陆龟蒙、罗隐为代表的小品文,被鲁迅誉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晚唐骈文又成为文坛主流。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他们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

4、展,并将骈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风格更为华丽浓艳。其中李商隐为唐代骈文大家。,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讲解内容,第一节 古文运动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第四节 晚唐小品文,第一节 古文运动,一、“古文”和“古文运动”的概念1、“古文”的概念“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散体文章。“古文”概念的明确提出是盛唐的萧颖士和中唐的韩愈。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唐人学习这种散文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这种散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古文运动”的概念 唐代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领导的一次散文革新运动。它针

5、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文以明道”是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提倡古朴的文风,反对奢靡的文风,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师古的同时又强调创新,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反因袭,贵独创;强调作家的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这是一次名为复古、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二、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1政治改革与文体的革新 安史之乱以后盛唐的气象已衰败,社会潜伏着各种政治矛盾和危机,当时社会矛盾异常尖锐,藩镇割据威胁着中央集权。德宗、宪宗时,社

6、会出现所谓的中兴气象,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佛道盛行,宣传儒学之道以排佛老、正人心,重振封建纲纪,扭转社会危机,促进“中兴”局面的发展。因此一部分具有忧患意识的文人官吏,从巩固唐王朝的统治,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德宗贞元、宪宗元和时期象王叔文、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一大批人主张政治改革,同时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恢复孔孟儒学的道统与文学的“文以明道”,就体现了这种政治改革和文学革新的基本倾向。,2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骈文的产生本来是文学审美观念和文章艺术技巧的进步,也曾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但骈文的创作逐渐走向了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思想空虚,内容浮泛。因此从南北朝时期就有人开始反对骈文,如梁

7、朝的裴子野、北齐的颜之推。至初唐以降不断有人提倡古文,陈子昂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天宝中期以后元结、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柳冕等相继而起,提倡儒学道统和文章复古。先秦两汉文体形式自由灵活,语句长短不拘,便于说理、批判、辩论,适应政治的需要。,3韩、柳的文论主张,韩愈、柳宗元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而明确的理论主张,他们主张“文以明道”、道文并重;师古而不拘泥于古,贵在创新;重视道德修养与文章的关系。而且他们以其丰富的创作,确立了“古文”的写作规范,开拓了“古文”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古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韩、柳在理论上为古文运动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上为“古文”的写作树立了典范,对古文运动的崛

8、起有领袖之功。,三、古文运动的理论,、“文以载道”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口号。“文以载道”的实质就是文学作品为封建政治的教育服务。但是,也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学应该把内容放在首位,要有高度的思想性。柳宗元同样主张“文者以明道”,不过其“道”的内涵与韩愈不尽相同。、“不平则鸣”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把从古以来许多文学思想家的著作都看成“不得其平则鸣”的产物。把文学现象的发生和一定社会矛盾普遍的联系起来理解,指出有价值的作品总是文人与现实有矛盾,处于不得意、被压抑地位时创作的。这在客观上提示了人们用文学去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和斗争。这种观念,和孔子的“诗教”并不完全一致。,、“气盛言宜”韩愈很重视作家各方面

9、的修养,认为修养直接影响创作。所谓“气”是指作家由于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而形成的文章气势,只有气势充沛才能驾驭语言。柳宗元也说:“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凡为文,以神志为主”。“神志”的含意与韩愈的“气”大体相近。这些说法把文学创作和作家的品德修养、精神状态具体地联系起来,比曹丕、刘勰的文气说又前进了一步。、“唯陈言之务去”韩愈主张学习古文,并不提倡模仿,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从字顺各实职”即文字必须妥贴流畅,合乎自然语气,适宜于表达不同内容。从以上这些主张可以看出,唐代古文运动家所提倡的古文,已经不是简单恢复秦汉古文的旧貌,而是适应当时形式而造成的一种新的散体文的别称。

10、这种“古文”在创作上的杰出代表就是韩愈和柳宗元。,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一、韩愈散文的分类和思想内容 韩愈的散文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文章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1.论说文(其论说文有哲学论文、政治论文、文学论文。)哲学论文主要是宣扬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等,体现了他的道统观念。政论散文主要是针对社会的现实问题而作,如原毁、师说、进学解、论佛骨表、讳辩、诤臣论等,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思考。而且不少文章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文学论文主要是针对古文运动的理论和创作问题,所写的书、序之类的文章,如答李翊书、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等

11、,体现了他的文学思想。,2.记叙文其记叙文主要有传记文和碑志文,如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这类作品叙事状物生动形象,也常杂以议论抒情,笔法灵活自如。3序文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4.抒情文抒情文如祭十二郎文、送李愿归盘谷序等,写得情真意切,极为生动感人。,二、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成就最卓著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众体兼擅,汲取了前代散文的艺术营养,又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其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韩愈散文风格从总体上说体现了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

12、感情充沛的特点。皇甫湜说他:“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校。”(韩文公墓铭)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韩文的风格来自他的人格和他的文学主张,人格的浩然正气使其文章理直气壮;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使其文章情感强烈。特点。,2说理、叙事、言情的妙用,韩愈散文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上,说理、叙事、言情三者在不同文体中虽有侧重,却也常常妙合无垠。其论说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气势宏伟,说理透辟,逻辑性很强,感情强烈。其记叙文常常采用叙事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既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又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张中丞传后叙就采用了这种手法。其抒情文感

13、情真挚,抒写委婉,如祭十二郎文把悼亡的悲情和生活琐事的描写融会在一起,写得凄婉动人,催人泪下。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3语言精炼生动、流畅多变、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韩愈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语言艺术上。韩愈十分重视语言艺术,他曾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文从字顺”,语言的匠心独运。他的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准确鲜明,流畅而多变,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韩愈的文章语汇丰富,既善于吸取古代的词语,又善于运用当代的语言,熔铸成古朴而新奇的语言。他的许多精警新奇的语句至今流传,如“佶屈聱牙”“蝇营狗苟”“动辄得咎”“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平则鸣”“弱肉强食”“痛定思痛”等等。,4.句法自由

14、多变,此外,他的文章句法以自由多变的单行散句为主,也常常有意运用一些骈文的句法。韩愈还有奇崛排奡和文从字顺的特点。,三、韩愈对后世的影响,韩愈对后世散文的影响是深远的。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刚健宏肆,泼辣明快,气势雄壮。韩愈的确是改变从魏晋至唐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树立散文在以后一千多年文学史上的优势的最大功臣。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

15、存者乎?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韩愈抱负宏大,自视甚高,忠君爱国,他的文章切合时弊,提倡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文起八代之衰”指得就是韩愈的文章胜过前八个朝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道济天下之溺”,指的是其文关注民生,关注现实,有着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情怀。“忠犯人主之怒”指的是韩愈敢于直言犯上,力谏君主,如其因上书论佛骨表反对皇上迷信佛教而遭贬至潮州,后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著名诗篇。“勇冠三军之帅”是有来历的。中唐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元气大丧,军阀们尾大不掉,到处是藩镇割据。那一年镇州军队叛乱,把主帅杀了,唐穆宗皇帝派不出部队去征讨,

16、只好派韩愈去劝说他们。力不缚鸡的秀才,又无部队护卫,孤身深入贼营,人人替他担心,这秀才却用谋略折服了这些兵将,让他们重新归顺了朝廷。这就是说韩愈比之于将士,胜之甚多。“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刘熙载艺概文概,1.进学解创作背景进学解作于元和八年(813),时韩愈任国子博士。“解”是一种文体,明徐师曾文体明辨说:“解者,释也,因人有疑而解释之。其文以辩释疑惑、解剥纷难为主,与论、说、议、辩,盖相通焉。”此文实际上是以“进学”为题,来抒写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朝廷用人不公的愤慨,也含蕴着对自己数黜遭际的愤愤不平。2.进学解的结构(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国子先生正面向学生劝学。第二段写学生的辩驳

17、。第三段写先生的自我解嘲。,附:韩愈进学解,3进学解的艺术特点,(1)融合东方朔和扬雄文章在形式和旨意上都受到了西汉东方朔答客难和扬雄解嘲的影响,文章把“答客难”与“解嘲”统一在一起,抒发了怀才不遇的牢骚以及对朝廷用人不公的愤慨,而对“进学”的解说反倒成了一个引子。所以文章的主旨是抒写牢骚和不平,体现了作者“不平则鸣”的创作原则。但是文章并无特别激愤之词,而是在问答议论中流露出来的,体现了其构思和立意的巧妙和新颖,既有借鉴而又不落俗套。(2)设论辩难的形式采用设论辩难的形式,由先生正面庄重堂皇的说教提出“进学”的问题,勉励学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专心学业而不要担心有司的不明

18、和不公。为学生的反驳而设的。下一段转入学生的辩驳问难。先从四个方面叙述了先生学业精勤、劳心于儒、文章闳肆、为人完美,然后陡然一转,极写先生遭际的坎坷和生活的窘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先扬后抑的手法,嘲讽了先生的追求,也否定了先生“进学”的立论。最后先生作答,表达了安分自守、随遇而安的态度。实际上这是作者的自我解嘲,其中隐含着对统治者的讥讽和不满。文章以假托虚设的形式而展开,实际上是以议论和抒愤为中心,是一篇亦庄亦谐的妙文。,(3)语言极具生命力,在语言的形式和技巧上,汲取了赋体文学的营养,多用铺排、对偶、夸饰、张扬的手段,形成了骈散兼行、整饬而又流畅的特点。字词精练准确,生动鲜明,富于创造性和

19、表现力。因而文章的许多词语至今仍被我们所运用,如“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等等,都已成为成语,说明了其语言的生命力。,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一、柳宗元散文的分类和思想内容1论说文 其论说文主要有哲学和政论两类。其哲学论文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和批判神学迷信的思想。代表作品有天说、天对、贞符等。其政论文多是针对历史与现实的问题而发,如其代表作封建论,论述了郡县制代替封建制的历史必然性。其它如桐叶封弟辩、六逆论、晋文公问守原议等也是名篇。2寓言小品 其寓言小品主要是批评和讽刺政治的腐朽和人情世态,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如三诫、蝜蝂传、罴说

20、均为名篇。3山水游记 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这些作品借描写山水景物,抒写自己的悲愤抑郁之情。4传记、杂文 此外,柳宗元还有传记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等,如段太尉逸事状、种树郭橐驼传等。,二、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柳宗元散文风格从总体上说体现了雄深雅健,精警犀利,简古峭拔的特点。韩愈:“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刘禹锡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林云铭:“笔笔锋刃,无坚不摧”(古文析义)。柳宗元的散文以其思想的深刻和感情的深沉,形成了其散文独有的艺术风格。柳宗元的散文众体兼擅,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立意深刻,构思新颖。柳宗元本人是政治改革家,思想深刻而新颖,因此他的散文总体

21、是体现了立意深刻,构思新颖的特点。他的政论、传记、寓言、山水都体现出这一特点。如他的寓言三诫等都是寓意深远、哲理性很强的作品,山水游记也都是构思精巧新颖的佳作。,2、各体皆工,多有开创。柳宗元的各体文章都有独到的艺术成就。其论说文思想深刻,论证充分,分析透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寓言大多构思精巧,语言简洁,形象完整,故事生动,笔锋犀利,寓意深长,耐人琢磨,具有深刻而精警的独特风格。他的寓言创作使先秦寓言从哲学的依附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文体,为寓言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山水游记的艺术和审美成就最高。他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代表,这些作品在美丽的自然景物描写中透入了作者的悲凉凄婉之情,

22、体现了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采用动静声色等多种角度加以细腻工致的描绘,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愚溪诗序)。作品常常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添彩,作者也常常置身景中直接议论,借眼前景抒胸中气。文章语言精练而秀美,琢磨而不留痕迹,句式参差错落极富变化。因此柳宗元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附: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1本文是柳宗元著名的山水游记组文永州八记的第四篇,组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所作。本文是永州八记中写得最为精美的一篇,文章以区区二百字的篇幅,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2艺术特点本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当然是在于独具匠心的写景,

23、不仅绘声绘色,描写如画,而且贯注了作者的心境与情怀,可谓是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首先,构思精巧而极有层次感。先交代寻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接着描绘了三个画面:小石潭及其周围的景致;潭中游鱼戏水;潭西南溪水岸势。然后写作者自己置身寂寥凄寒景中的心境,最后附记同游者。全文构思以游踪为线索,以写景为重心,而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特写。其次,写景状物,体察入微。描写如画。描写小潭之石,以极其节俭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它的千姿百态,而对青树翠蔓的描绘也十分生动形象,翠蔓象网络一样蒙在青树之上,摇晃缀下,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既描写了色彩,也表现了形态。描写潭中游鱼,先以映衬的手法,用

24、鱼“空游无所依”和“影布石上”写水之清,再从静、动的视角描写鱼悠闲和活泼的姿态,而且形神兼出,当然也透视着作者的情趣。而对潭西南溪水岸势的描写:“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比喻形容也非常生动形象。再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中国古代诗文很少有单纯的写景,多是含蕴着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情趣和作者的心态和人生精神,本文也是如此。作者写小石潭,换景移情,都是带着不同的情感来描写的,如文章的开始见竹林闻水声,是“心乐之”;写潭中游鱼戏水,“似与游者相乐”;写竹树寂寥,凄神寒骨,分不清是写物还是写人,完全是进入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先喜而后忧,景随情变,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第四节 晚唐小品文,晚唐的古文创作处

25、于衰落的趋势,只有杜牧、刘蜕等少数作家继续着散体文的创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骈文的创作再度抬头,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曾致力于骈文的创作。,著名的小品文作家,晚唐的散文唯有小品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被鲁迅誉为“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著名的作家主要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皮日休的诗歌和散文都收载咸通七年自编的皮子文薮里,代表作有读司马法、鹿门隐书、十原等。陆龟蒙的讽刺散文都收在乾符六年自编的笠泽丛书中,有名作品有野庙碑、记稻鼠等。罗隐的小品文收入咸通八年自编的谗书中,重要作品有英雄之言、辨害、越妇言等。这些作品都表现了比较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文章短小精悍,笔锋犀利,感情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