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学财政政策.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44905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9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学财政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财务学财政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财务学财政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财务学财政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财务学财政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学财政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学财政政策.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一、什么是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主体三、财政政策目标四、财政政策工具五、财政政策的类型,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二、财政政策主体 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三、财政政策目标 经济的适度增长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收入的合理分配社会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四、财政政策工具(一)税收(二)公共支出(三)政府投资(四)国债,五、财政政策的类

2、型(一)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汲水政策(2)补偿政策(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 1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扩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和经济增长。适用于经济危机时期。手段有减税、扩大财政投资和财政补贴等。2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来抑制需求,防止经济过热。适用于通货膨胀时期。手段有增加税收、缩减财政支出和财政投资等 3中性财政政策财政收入保持大体平衡。适用于总供求稳定时期。,自动稳定政策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自动稳定政策主要表现在税收的

3、自动稳定性、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两个方面,相机决择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状况,主动变动税收和购买性支出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依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具有四个特点:1、汲水政策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是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政策。2、汲水政策的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活跃的手段。3、财政支出规模是有限的,不进行超额的支出,只要使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即可。4、汲水政策是一种短期的

4、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为了减少通货膨胀因素,政府通过增收减支等政策以抑制和减少民间的过剩需求;在经济萧条时期,为了减少通货紧缩因素,政府又必须通过增支减收等政策来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以谋求整个社会经济有效需求的增加。,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不同,首先,汲水政策只是借助于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而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在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用于控制经济过度繁荣。其次,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只有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

5、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性支付、财政补偿等等。再次,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是不能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最后,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二、财政政策效应三、财政政策乘数,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指财政政策经由一系列中间因素的变化转变为政策目标的过程。中间媒介包括收入、利润、工资、价格等。,1、政策工具变量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货币收入者实得货币收入或者使货币收入者的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化。对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对居民个人征税,使其税后收入减少或通过某种形式的补贴使居民个

6、人的实得收入增加;对于后者,主要是通过货币的升值或贬值来进行调节。政策工具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上。2、分析我国财政赤字与货币供应的关系会发现,我国的财政赤字具有货币扩张效应。3、价格是财政政策传导重要媒介的原因在于:在我国,许多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是通过价格作用体现出来的。长期以来,我国产业部门间的利润率,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除了受成本变动等因素影响外,主要与价格政策有关。政府可以采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来适度地调控物价。,财政政策具体传导过程,二、财政政策效应是指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如何。一般来说,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目标即位有

7、效。政府为推行某项政策所付出的研究费用、执行费用和补偿费用构成了该项政策的“成本”,而某项政策实施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则可视为该项政策的“效益”。这样,对政策有效性评价可通过政策成本与政策效益的对比来进行。即当政策效益大于政策成本时,政策的有效性程度高,反之,则低。,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积极作用(实现政策目标产生的效果),政策研究费用+政策执行费用+补偿费用(或效率损失),(一)含义:政策偏差是指在实施过程中实际效应与预期效应发生了背离。(二)政策效应偏差的分类1、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必然造成的偏差,称之为自然偏差。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总有一个时间过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政策出台阶段、政策完善阶段、政策

8、成熟阶段、政策蜕化阶段。在政策出台阶段和政策蜕化阶段,政策效果通常差一些。在政策完善阶段和政策成熟阶段,政策效果好一些。这样,在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阶段性的政策效应偏差,这种政策效应的自然性偏差可能由下列因素引起:新出台的政策本身尚不完善,旧政策的历史惯性的干扰等。2、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称之为人为偏差现象。人为因素造成的政策效应偏差,最常见的表现是:政策设计脱离实际,政策期望值过高,客观上难以实现;政策工具缺乏或选择不当,搭配有误,使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政策主体行为偏差,使政策贯彻受阻。,财政政策效应偏差问题,(一)、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是指某一财政政策变量(如政府

9、购买性支出、税收收入等)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较大变化。财政政策乘数主要有税收乘数、购买性支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三、财政政策乘数,总需求或总产出的变动量Y税收乘数K税收收入变动量T b 1边际消费倾向 b第一,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相反。第二,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成倍减少。,总需求或总产出的变动量Y购买性支出乘数K政府支出变动量G 1 1边际消费倾向 b第一,支出乘数是正值,说明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变动方向相同。第二,政府增支时,国民收入成倍增加。第三,同税收乘数相比,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综合,从乘数角度讲,所谓财政政策就是指政府有意识地通过变

10、动支出变量G或税收变量T来达到调控经济总产出的政策目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b)越大,财政政策的调控效果就越明显。上述对乘数效应和财政政策运作原理的讨论中,所及各种变量关系都仅局限于商品市场或实体经济之中,尚未引入货币市场的变量(主要是利率变量)。,平衡预算乘数,政府在增加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乘数加上税收乘数等于1。这就是说,即使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若同时等额地增加支出,国民收入也会等额地增加。换言之,即使政府实行平衡预算乘数,仍具有一定的扩张效应。,(二)相关政策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效果的显著性取决于乘数效应的大小,在没有货币市场作用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利率未变

11、动),总产出会因乘数效应而完全发挥作用。在货币市场作用下,情况就不同了。乘数效应就会因相应的政策“排挤效应”而有所削弱,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会比预期的政策目标小一些。,财政政策的“排挤效应”在理论上的存在性,就使得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货币市场,暗示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然,“排挤效应”是实施财政政策时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但其大小的判定还必须结合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一、货币政策简介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三、不同的政策组合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

12、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 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存款准备金制度 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一、货币政策,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两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直接参与GDP的分配,引起企业个人投资和消费需求直接变化,在任何情况下财政都可参与分配。银行不直接参与GDP分配,只将资金在余缺部门之间调剂,只有社会出现闲置资金的情况下银行才能发挥作用。,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财政对社会消费的调节起决定作用,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也有直接影响。银

13、行对社会消费的影响较少。从投资看,财政侧重于长期、大型投资,银行侧重于短期、小型投资。,对需求的影响不同,财政赤字扩张需求,财政结余紧缩需求,但财政需通过银行来完成货币运动,财政本身不能创造需求。银行本身具有创造需求的能力。,三、不同的政策组合,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1、“双松”的政策组合,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财政政策通过减少税收或(和)扩大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下调利率等手段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需求。,“双松”政策组合,使社会的总需求量得到较

14、大程度地扩张,其适用的经济背景往往是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萧条时期,即当经济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扩大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迅速增加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预期风险。,2、“双紧”的政策组合,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双紧”的政策组合既要求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或(和)减少支出规模来限制社会总需求,也要求货币政策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上调利率等手段来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经济需求。,“双紧”政策组合使社会的总需求量得到较大程度地紧缩。适用的经济背景:社会总需求严重膨胀的经济过热时期,即当经济资源得到过度的利用,经济泡沫现象明显,这种政策组合可以起到限制和

15、抑制经济需求水平,回复到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力度过大过猛,就可能会带来通货紧缩或经济衰退的政策风险。,3、“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异向搭配的政策组合方式,包括“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或者是“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的两种组合方式。财政政策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部门结构等具有相对的调节优势,货币政策则对经济总量的调控较为广泛和普遍。,“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适用背景,经济没有处于经济严重过热或严重过冷的两种极端情形,即处在短期内的经济波动状态,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和搭配方式,而不是调节力度十分强大的同向政策组合方式。,A点:“双松”政策;B点:“松财

16、政(失业)、紧货币”;C点:“双紧”政策;D点:“紧财政(通胀)、松货币”;,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比较,(一)内在时滞:只涉及行政单位,与立法机构无关。包括认识时滞和行政时滞。1、认识时滞是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到决策者对这种需要调整的变化有所认识所经过的时间。2、行政时滞也称为行动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在制定采取何种政策之前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间。(二)外在时滞:是指从财政当局采取措施和这些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这一段时间。1、决策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给立法机构审议通过所占用的时间。2、执行时滞是指政策议案在立法机构通过后交付有关单位付诸实施

17、所经历的时间。3、效果时滞是指政策正式实施到已经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前两种时滞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大体一致。就第三个决策时滞来说,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要长于货币政策,因为财政收支必须经过国家预算的立法程序才能实施,而货币政策一般无需经过立法程序就可安排。第四个执行时滞,财政政策由于要按照行政级次分层执行,所以其执行时滞长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执行可由中央银行直接调整相应指标完成)。第五个效果时滞,财政政策短于货币政策。因为财政支出可直接作用到相关经济主体,资金收付无需经过中间环节,而银行资金的流动经历的中间环节较多,由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再到企业,其间利率的变动也需微观主体的参与才能发挥其效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滞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