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培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22813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风险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商业银行风险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商业银行风险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商业银行风险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商业银行风险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风险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风险培训.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师,2,信用风险概述,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定义为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这种无力履行交收责任的原因往往是破产或其他严重的财务问题。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3,信用风险概述,信用风险可进一步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如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证券或价款,造成以交付的价款或证券的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

2、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受因市场价格变化不利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4,信用风险的来源,信用风险的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贷款的偿还一般通过取得经营收入、出售某项资产,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借入资金而实现。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生产经营,由其经营所得来偿还。因此,衡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最主要还要看其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如何。第二类是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借款人的品格决定的。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具备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借款人(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必须是

3、诚实可信的,并且能够努力经营。不过,借款人品格是难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计量的,一般只能根据过去的记录和经验对借款人进行评价。如果存在完备的信用档案,那么借款人在过去时间里违约的次数基本上可以反应出借款人的品格。,5,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有信贷决策的“6C”法/“5W”法/“5P”法和信用评分方法等。“6C”法是指由有关专家根据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借款人的作风、观念以及责任心等,借款人过去的还款记录是银行判断借款人品德的主要依据);能力(capacity)(指借款者归还贷款的能力,包括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投资项目的前景)、资本(capital)、抵押

4、品(collateral)(提供一定的、合适的抵押品)、经营环境(condition)(所在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的经营环境及趋势)、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借款企业持续经营前景)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和综合还款能力,决定是否最终发放贷款。,6,5W法Who:信用对象是谁Why:它为什么需要信用What:信用对象以什么作为担保When:何时才能还清帐款How:如何还清帐款,即还款的来源是什么,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7,5P法Personal Factors:信用对象的信誉、主要负责人的人格Purpose Factors:信用对象需要这笔信用是否合理Payment Factors:偿

5、还资金的来源是否稳定、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Protect Factors:债权保障措施如何Prospective Factors:发展前景如何,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8,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信用评分方法主要有Z值模型等。Z值模型由美国纽约大学斯特商学院教授阿尔特曼(Altman)于1968年提出,他根据数理统计中的辨别分析技术,对银行过去的贷款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一部分最能够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对贷款质量影响最大、最具预测或分析价值的比率,设计出一个能最大程度地区分贷款风险度的数学模型(也称之为判断函数),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风险及资信评估。模型采用五个财务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对借款企业

6、实施信用评分,并将总分与临界值比较,低于该值的企业被归入不发放贷款的企业行列。,9,EDWARD I.ALTMAN,Dr.Altman has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as an expert on corporate bankruptcy,high yield bonds,distressed debt and credit risk analysis.He was named Laureate桂冠者 1984 by the Hautes Etudes Commerciales Foundation in Paris for his accumulated w

7、orks on corporate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s and procedures for firm financial rehabilitation复原 and awarded the Graham&Dodd Scroll for 1985 by the Financial Analysts Federation for his work on Default Rates and High Yield Corporate Debt.He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

8、n(2003)and a Fellow of the FMA in 2004.In 2005,Dr.Altman was named one of 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Finance by Treasury&Risk,Management magazine.Dr.Altman is an advisor to man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Citigroup,Concordia Advisors,Droege&Co.,Miller-Mathis,Investcorp and the New York

9、 State Common Retirement Fund,as well as on the Board of the Franklin Mutual Series Funds,the Ascend Group,and Automated Trading Desk,Inc.,10,阿尔特曼确立的分辨函数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其中,X1:流动资本/总资产(WC/TA)X2:留存收益/总资产(RE/TA)X3:息前、税前收益/总资产(EBIT/TA)X4:股权市值/总负债帐面值(MVE/TL)X5:销售收入/总资

10、产(S/TA)阿尔特曼经过统计分析和计算最后确定了借款人违约的临界值Z=2.675,如果Z2.675,借款人被划入违约组;反之,如果Z2.675,则借款人被划为非违约组。当1.81Z2.99时,判断失误较大,称该重叠区域为“未知区”(Zone of Ignorance)或称“灰色区域”(gray area)。,11,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ZETA评分模型的主要内容:ZETA信用风险模型(ZETA Credit Risk Model)是继Z模型后的第二代信用评分模型,变量由原始模型的五个增加到了7个,适应范围更宽,对不良借款人的辨认精度也大大提高。模型中的7个变量是:资产收益率、收益稳定性指标

11、、债务偿付能力指标、累计盈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资本化程度的指标、规模指标。,12,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Z评分模型和ZETA评分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个模型都依赖于财务报表的帐面数据,而忽视日益重要的各项资本市场指标,这就必然削弱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由于模型缺乏对违约和违约风险的系统认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从而难以令人信服;两个模型都假设在解释变量中存在着线性关系,而现实的经济现象是非线性的,因而也削弱了预测结果的准确程度,使得违约模型不能精确地描述经济现实;两个模型都无法计量企业的表外信用风险,另外对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如公用企业、财务公司、新公司以及资源企业也不适用,因而它们的使用

12、范围受到较大限制。,13,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现在广泛应用的量化模型之一是统计模型,它们是在Fisher于1936年作出的启发性研究之后提出来的。常见的模型有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判别分析模型。其中以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t模型应用最广。但是,大量实证结果也发现,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与财务比率的关系常常是非线性的,并且预测变量(财务比率)可能是高度相关的。实证结果还表明,许多指标不成正态分布。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统计方法的预测效果。,14,神经网络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中。人工智能在

13、该领域的运用,克服了统计等方法对假设较强的要求以及静态反映信用风险的缺点。其代表方法就是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然而,神经网络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其操作的随机性较强,以及由于它的理论基础使得其各变量的经济含义较难解释。Ahmanetal.(1995)在对神经网络方法和线性判别模型的比较研究中得出了神经网络方法并没有实质性的优于线性判别模型的结论。,15,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近二十年来,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利润持续下降和表外业务风险不断加大,促使银行采用更经济的方法度量和控制信用风险,而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和新的信用工具的创新,给开发新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提供了可能。与过去的信用管理相对滞后和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

14、特点相比,新一代金融工程专家将建模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到这一领域,在传统信用评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批信用风险模型。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主要有KMV模型、CreditMetrics、麦肯锡模型和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等四类。,16,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Metrics是由J.P.摩根公司等1997年开发出的模型,运用VAR框架,对贷款和非交易资产进行估价和风险计算。该方法是基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次年评级发生变化的概率(评级转移矩阵)、违约贷款的回收率、债券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价差计算出贷款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进而得出个别贷款和贷款组合的VAR值。,17,CreditMetr

15、ics模型,CreditMetrics 图解,18,麦肯锡模型,1998年,McKinsey公司提出CreditPorffolio View方法。麦肯锡模型则在CreditMetrics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理,将评级转移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通过蒙地卡罗模拟技术(a structure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模拟周期性因素的“冲击”来测定评级转移概率的变化。麦肯锡模型可以看成是对CreditMetrics的补充,它克服了CreditMetrics中不同时期的评级转移矩阵固定不变的缺点

16、。,19,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1997年,CSFP(Credit Suisse Financial Products)公司也公开了其CreditRisk+方法。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是一个违约模型(DM),它不把信用评级的升降和与此相关的信用价差变化视为一笔贷款的VAR(信用风险)的一部分,而只看作是市场风险,它在任何时期只考虑违约和不违约这两种事件状态,计量预期到和未预期到的损失。在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中,违约概率不再是离散的,而被模型化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连续变量。每一笔贷款被视作小概率违约事件,并且每笔贷款的违约概率都独立于其它贷款,这样,贷款组合违约概率的分布接

17、近泊松分布。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考虑违约概率的不确定性和损失大小的不确定性,并将损失的严重性和贷款的风险暴露数量划分频段,计量违约概率和损失大小可以得出不同频段损失的分布,对所有频段的损失加总即为贷款组合的损失分布。,20,KMV模型,KMV模型是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方法。首先,它利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根据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到期时间、无风险借贷利率及负债的帐面价值估计出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再根据公司的负债计算出公司的违约实施点(default exercise point,为企业1年以下短期债务的价值加上未清偿长期债务帐面价值的一半

18、),然后计算借款人的违约距离,最后根据企业的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EDF)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出企业的预期违约率。,21,模型的区别,第一,在风险的界定方面,CreditMetrics和麦肯锡模型属于MTM(盯市)模型;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属于DM模型;而KMV模型既可被当作MTM模型,也可被当作DM模型。第二,在风险驱动因素方面,在KMV模型和CreditMetrics中,风险驱动因素是企业资产价值及其波动性;在麦肯锡模型中,风险驱动因素是失业率等宏观因素;而在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中,关键的风险驱动因素是经济中可变的违约率均值。第三,在信用事件的波动性方面,在CreditMet

19、rics中,违约概率被模型化为基于历史数据的固定的或离散的值;而在KMV模型、麦肯锡模型和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中,违约概率是可变的,但服从于不同的概率分布。,22,模型的区别,第四,在信用事件的相关性方面,各模型具有不同的相关性结构,KMV模型和CreditMetrics是多变量正态;麦肯锡模型是因素负载;而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是独立假定或与预期违约率的相关性。第五,在回收率方面,在KMV模型的简单形式中,回收率是不变的常数;在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中,损失的严重程度被凑成整数并划分为不同的频段,在频段内回收率是不变的;在KMV模型的最新版中,回收率是随机的;在Credi

20、tMetrics和麦肯锡模型中,回收率也是随机的。第六,在计量方法方面,CreditMetrics对个别贷款或贷款组合采用分析方法进行计量,对大规模贷款组合则采用蒙地卡罗模拟技术进行计量;KMV模型和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采用分析方法进行计量;麦肯锡模型则采用模拟技术求解。,23,一致性风险度量,1999年,Artzner等人在Mathematical Finance上提出一致性风险度量的公理化体系。凡满足变换集变动性,正齐次性、次可加性、单调性的风险度量称为一致性风险度量。一致性风险度量能保证对于不同的风险有不同的值相对应,并且风险大的投资组合的度量值大于风险小的投资组合的度量值,相同

21、的风险测度量值相同。随后,一致性风险价值(Cohesive Value at Risk)被引入信用风险管理。一致性风险价值(CVaR)是指在一定时间T内,置信度为O的情况下,投资者对收益分布尾部1-部分的期望值。CVaR满足次可加性,是一致性风险度量,对于投资组合的优化非常有用,最优化CVaR的同时会得到相应的VaR。并且,因为CVaR是测量尾部分位点之后的期望值,它能准确反映尾部分布为厚尾这一特点。Stanislav Uryasev(2001)等将CVaR方法与CreditMetrics方法结合对债券组合的信用风险进行组合优化,实证结果表明引入一致性度量后的结果更为可靠。,24,信用衍生产品

22、,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信用衍生产品逐渐成为金融界人们关注的对象。简单地说,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交易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在使用信用衍生工具交易信用风险的过程中,信用风险被从标的金融工具中剥离,使信用风险和该金融工具的其他特征分离开来。最早的信用衍生产品早在1993年就已产生,当时日本的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为了防止其向日本金融界的贷款遭受损失,开始出售一种兑付金额取决于特定违约事件的债券。投资者可以从债券中获得收益,但是当贷款不能按时清偿时,投资者就必须向信孚银行赔款。近几年,信用衍生产品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97年底,全球信用衍生产品未平仓

23、合约金额只有1700亿美元,而到了2000年底,这一数字更是增加到了7400亿美元。,25,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的原理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收取一种类似于贷款者资产看跌期权的出售者可以得到的报酬。这是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时,其风险等价于出售该贷款企业资产看跌期权的风险。这样,银行就会寻求买入该企业资产的看跌期权来对冲这一风险。对这种信用风险对冲方式的最早运用是美国中西部的农业贷款。为保证偿还贷款,小麦农场主被要求从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购买看跌期权,以这一期权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如果小麦价格下降,那么小麦农场主偿还全部贷款的可能性下降,从而贷款的市场价值下降;与此同时,小麦看跌

24、期权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抵消贷款市场价值的下降。,26,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如图所示,当小麦价格为B时,农场主的资产(小麦)价值恰好保证能偿还银行贷款,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为零;当小麦价格从B下降时,银行贷款的报酬下降,但是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上升;当小麦价格从B上升时,银行贷款的报酬保持不变,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进一步下降。但是,小麦看跌期权是由农场主购买的,作为贷款的抵押,因此银行贷款的报酬并不发生变化。此时,农场主的最大借贷成本是购买小麦看跌期权的价格。,27,违约期权,违约期权是在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期权购买者,从而对银行予以一定的补偿。银行可以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购

25、买一个违约期权,与该笔贷款的面值相对应。当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期权出售者向银行支付违约贷款的面值;如果贷款按照贷款协议得以清偿,那么违约期权就自动终止。因此,银行的最大损失就是从期权出售者那里购买违约期权所支付的价格。这类期权还可以出现一些变体,比如,可以把某种变动性的特点写入该期权合约中。如果交易对手的信用质量有所改善,比如说从B级上升到A级,那么该违约期权就自动中止。作为回报,这种期权的出售价格应该更低。,28,信用互换,信用互换主要有两类:总收益互换和违约互换。在总收益互换中,投资者接受原先属于银行的贷款或证券(一般是债券)的全部风险和现金流(包括利息和手续费等),同时支付给银行一个确定

26、的收益,一般情况下会在LIBOR基础上加减一定的息差。与一般互换不同的是,银行和投资者除了交换在互换期间的现金流之外,在贷款到期或者出现违约时,还要结算贷款或债券的价差,计算公式事先在签约时确定。如果到期时,贷款或债券的市场价格出现升值,银行将向投资者支付价差;反之,如果出现减值,则由投资者向银行支付价差。,29,总收益互换,举例来说,假设一家银行以固定的利率15%给予某一企业1亿美元的贷款。在贷款的生命周期内,如果该企业的信用风险增加,那么贷款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同其他金融机构达成一笔交易。在该交易中,银行以年利率r向作为交易对手的金融机构支付,该年利率r等于贷款承诺的

27、利率。作为回报,银行每年从该金融机构收到按可变的市场利率支付的利息(比如反映其资金成本的1年期的LIBOR)。在贷款到期的时候,银行还要同其交易对手结算价差。,30,违约互换,很显然,总收益互换可以对冲信用风险暴露,但是这种互换又使银行面对着利率风险。即使基础贷款的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只要LIBOR发生变化,那么整个总收益互换的现金流也要发生变化。为了剥离出总收益互换中的利率敏感性因素,需要开发另外一种信用互换合约。这就是违约互换,或者可以叫做“纯粹的”信用互换。银行在每一互换时期向作为交易对手的某一金融机构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类似于违约期权价格)。如果银行的贷款并未违约,那么他从互换合约的

28、交易对手那里就什么都得不到;如果该笔贷款发生违约的情况,那么互换合约的交易对手就要向其支付违约损失,支付的数额等于贷款的初始面值减去违约贷款在二级市场上的现值。在这里,一项纯粹的信用互换就如同购入了一份信用保险,或者是一种多期的违约期权。,31,信用联系票据,信用联系票据是(Creditlinked Notes,CLN)指同货币市场票据相联系的一种信用衍生品。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提供信用保护。一旦信用联系票据的标的资产出现违约问题,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就要承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信用联系票据的发行者则相当于保护的购买者,他向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支付一定的利率。如果违约情况未发生,他还有义务在信用

29、联系票据到期的时候归还全部本金;如果违约情况发生,则只须支付信用资产的残留价值。银行可以利用信用联系票据来对冲公司贷款的信用风险。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因为它还为其发行银行带来的现金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联系票据是对银行资产的一种重组。但是,同其他信用衍生产品一样,贷款本身还保留在银行的帐户上。,32,信用联系票据发行机构,随着信用联系票据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信用联系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通常以SPV(special-purpose vehieles)的形式发行信用联系票据,发行SPV所得的收入用于购买安全性较高的资产,例如国库券或者货币市场资产。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

30、机构可以同SPV的发行者签订一种“纯粹”的信用互换合约。当违约事件发生时,SPV的发行者负责向购买者赔偿违约资产的损失,这一支付过程由发行SPV所购买的安全性资产所保证。对于SPV的发行者而言,这一交易过程不存在什么风险,它实质上是位于信用保护的需求者(例如,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银行)和信用保护的提供者中间的中介机构。SPV的购买者是信用保护的提供者,其收入就是安全性资产的利息以及SPV发行者从信用风险对冲机构那里收取的一部分费用。,33,一个具体的例子,某信用卡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债券。为降低公司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可以采取一年期信用联系票据的形式。此票据承诺,当全国的信用卡平均欺诈率指标低

31、于5时,偿还投资者本金并给付8的利息(高于一般同类债券利率);该指标超过5时,则给付本金并给付4的利息。这样,信用卡公司就利用信用联系票据减少了信用风险。若信用卡平均欺诈率低于5,则公司业务收益就有保障,公司有能力给付8的利息;而当信用卡平均欺诈率高于5时,则公司业务收益很可能降低,公司则可付较少的利息,某种程度上等于是从投资者那里购买了信用保险。投资者购买这种信用联系票据是因为有可能获得高于一般同类债券的利率。在这个例子中,债券的购买者是保护的提供者,因为在购买债券的同时也就购买了债券附属的信用联系票据;债券的发行者即信用卡公司是保护的需求者;所要规避的信用风险是信用卡公司从事的信用卡业务。

32、,34,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国际金融界对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不仅仅从存款人和市场监管者的角度,更从商业银行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了风险管理的五大目标:即要做到对风险的识别、衡量、监督、控制和调整收益。,35,(一)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识别是指通过统一的标准分析确定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的行为。识别风险的目的就是要认识风险,在业务流程过程中找出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和产生风险的环节点。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客户的综合信息、财务信息、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寻找和确定风险因素。,36,(二)风险的衡量,风险的衡量是指通过制定统一标准来测算及比较所有的授信风险,将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量化,得到由于某些风险因素而导致在给定收

33、益的情况下损失的数额或在给定损失的情况下收益的数额的行为过程。风险的衡量是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难点之一,也是巴塞尔委员会研究的重点之一。信用风险衡量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和运用什么方法来量化风险、以及对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损失及收益如何进行评价等内容。最新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原1988年版协议规定的运用标准法 Standardized Approach衡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简称为IRB法)作为自2006年起在全球范围内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统一方法。,37,(三)风险的监督,风险的监督是指商

34、业银行在授信业务的全流程中对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反映的行为过程。及时、准确、全面地监督、反映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各类情况,是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及时发现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必要手段。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较原协议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增加了三大支柱的内容,其中第二支柱“监管检查”和第三支柱“市场约束”所规定的内容实质上都是从市场监管的角度要求商业银行对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环境加强监督,充分、及时、全面、有效的反映和披露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监督在技术上是通过各类统计分析进行的。,38,(四)风险的控制,根据风险的双向性性质,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风险的平衡,即损失和收益

35、的平衡。商业银行要做到风险的平衡就是要在完成巴塞尔委员会所要求的计量出风险的可能性的基础上,不是被动的仅仅通过增加风险资本准备来防范风险,而是根据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充足比率的要求和商业银行自身有限的资本准备主动的去调节和配置信贷资产组合,以求得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就是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董事会的风险偏好计算得到的风险资本和董事会要求的业务发展计划,针对银行现有信贷资产组合的收益、损失情况,找出风险资本在抵御损失和获得收益两个方向上的最佳合理配置方案。,39,(四)风险的控制,这实际上是要求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要同时兼顾两个标准:其一是商业银行风险资本抵御损失的能力;其二是商业

36、银行的业务发展计划或称为利润计划要求。商业银行只有根据这两项标准将信贷资产配置在最佳的位置上,也就是风险的最佳平衡点上,才称得上是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在银行层面主要是通过政策调整、业务流程管理和限额管制来实现的。,40,(五)风险的调整,风险的调整全称为风险调整业绩,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某种测量方法对银行不同部门、产品和客户间的收益情况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行比较,以达到对银行经营情况进行科学的衡量。风险调整收益就是要科学的度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收益。传统的商业银行对其经营情况的衡量都是用会计资料进行的,例如利差或股权收益率等等。然而,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产品的特殊性,任何业绩的取

37、得都需要为一定的风险付出代价。因此,将可能的损失与收益结合起来衡量银行的经营业绩才有意义。风险调整收益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寻求风险的平衡,达到最终控制风险的目的。,41,信用风险管理的三大要素,现代商业银行为了实现和达到上述风险管理目标和要求,在具体落实风险管理的工作中要严格把握信用风险管理的三大要素:客户授信整体风险、信用风险平衡和统一授信管理。,42,客户授信整体风险,客户授信整体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将每一个客户和所有客户汇总起来看作为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所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合力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或相关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现代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研究

38、是以客户的整体风险作为研究对象,以整个社会的经济成份和经济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现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也已由过去对单笔授信的管理向客户整体信用风险控制发展 由以单一客户为对象的控制向以客户所有关系网络为对象的监控发展。,43,客户的整体评价,客户的整体评价从客户层面讲有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和如何确定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首先,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整体评价、识别整体风险的基础。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的关键取决于如何制定客户资信等级评价标准。这不仅表明商业银行如何看待客户,也反映了商业银行的政策取向,它还关系到外部其它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自己的评价。因此,建立

39、一套完整的客户资信评估体系不仅是商业银行本身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也是作为国际化大银行所必须的条件之一;这套体系必须要充分地体现商业银行自身的素质和较高的管理水平。,44,客户的整体评价,其次,确定客户资信等级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判断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即确定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我们将客户凭借自身资信与实力承受对外债务的最大能力的量化数额称为该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最高债务承受额是一个人或是一个企业承受债务能力的表现形式,它通过具体的数值表现了该客户所能承受债务的能力。一个企业所能承受债务的能力是由许多种因素决定的。一般而言,一个客户或一个企业所能承受债务的能力与其的资信等级、经济实力有关,也与它

40、所处的行业及当时的经济环境有关。,45,客户的整体评价,具体决定一个客户和企业的债务承受能力或最高债务承受额的因素有:客户的资信等级、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等。MBC=EQLM LM=f(CCR)MBC:Maximum Borrowing Capacity最高债务承受额 EQ:Equity所有者权益 LM:Lever Modulus杠杆系数 CCR:Customer Credit Rating客户资信等级 f(CCR):客户资信等级与杠杆系数对应的函数关系,46,客户的风险域,风险域是指以一个单一公司或自然人为核心,因为投资关系、借贷关系、担保关系、经营关系、亲属关系及其它关系而与若

41、干个单一公司或自然人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网络群体,这个单一公司或自然人称为这个风险域的“风险域核心”,风险域核心通过各种关系将其它公司和自然人联结起来,这些其它公司或自然人称为这个风险域的“风险域成员”。风险域核心与风险域成员之间具有因成员一方的事件而对核心一方产生影响的特性。这种影响的性质和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发生事件的风险域成员与风险域核心的相关度。当事件是具有积极意义时,对风险域核心的影响就会朝着有利于风险域核心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事件是消极的,则对风险域核心的影响就会朝着不利于风险域核心的方向发展。这时风险域核心的变化就将直接影响其偿债能力,进而构成对债权人的风险。,47,

42、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是指银行根据其授信业务的性质、种类、风险程度等因素对授信业务和信贷资产按照不同地区、行业实行多组合、多层面、多角度的纵向与横向的动态分析监控。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优化授信结构、确定最佳的风险平衡组合。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内容和目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进行评级。内容包括:贷款评级、国家评级和资产组合评级等。目的是为了判断和确定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进而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满足资本充足比率要求的风险资本数额。其二,是根据商业银行董事会确定的损失容忍度、风险资本数额和业务发展及收益计划,确定信

43、贷资产组合的最佳配置方案,以达到风险平衡的管理目标。,48,信用风险平衡,信用风险平衡讲的是商业银行为了追求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实现在全行层面的信用风险平衡所应采用的方法。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机构,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随时随地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由于风险的不可避免和难以消除的特性,商业银行只能通过实践找出其规律性,达到控制和锁定风险的目的。由于风险的双向性特征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做到将损失和收益对称,即达到风险的平衡。,49,商业银行在银行层面上对损失的控制,现代商业银行在防范银行层面的损失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限额管理来实现的。其限额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商业银行董事会对损失的容忍程度,反映了商业银行在

44、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政策要求和商业银行风险资本抵御和消化损失的能力。所谓限额控制就是根据商业银行风险资本作为防范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能消化由于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数额来确定授信业务的规模并加以控制。商业银行消化授信业务损失的方法首先是运用呆账准备金制度,在呆账准备金不足以消化损失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有使用资本来弥补损失。如果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足以弥补损失的话,商业银行就会倒闭。因此,商业银行的资本是商业银行防范和抵御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防止银行违约情况的出现,商业银行需要就资本所能抵御和消化损失的能力加以判断和量化,并据此制约授信业务,确保不因信用风险的损失而导致银行的倒闭。,50,商业银行在

45、银行层面上对损失的控制,商业银行判断和衡量其资本抵御和消化损失的能力是通过运用风险值VAR(Value At Risk)和风险资本值CAR(Capital At Risk)这两个风险管理工具进行的。CAR是在一定容忍度下吸收潜在损失所需要的资本额,这个容忍度就是银行发生违约的概率。因为,CAR是抵消潜在损失的风险所需的资本,也称为“风险资本”或“经济资本”。除非商业银行管理层刻意使他们匹配,否则,CAR与规定资本和可用资本一般是不同的。CAR解决了关于银行偿付能力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在一定风险下资本是否足够?第二,在可用资本一定的条件下,风险能否接受?当风险一定,资本的水平就决定了银行的偿付

46、力风险,因此银行可以调节资本直到这个偿付力风险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当资本一定,风险的水平决定了容忍度,因此可以调节风险直到容忍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51,经济资本限额,综上所述,所谓限额就是商业银行资本对内部业务经营部门或分支机构所能承担的损失限额,即经济资本能够消化该部门或分支机构损失的数额。由于分散化效应原理,分配的限额并非资本的实际数额,而是经过分散化效应计算出的授信业务限额。经济资本限额分配至商业银行各个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再根据该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的业务发展状况和授信政策的需要进一步分配至不同地区、行业的业务中和该部门或分支机构所经营的金融产品之中。要求商业银行各个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严

47、格在分配的授信业务限额范围以内开展业务,从而达到控制损失的目的。,52,商业银行在客户层面上对损失的控制,客户授信限额是商业银行在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和银行自身的损失承受能力范围以内,所愿意并允许向客户提供的最大的授信额。制定客户授信限额要从两个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其一是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能力;其二是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只有当客户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的损失时,商业银行才有可能接受客户的申请,向客户提供授信。,53,商业银行在客户层面上对损失的控制,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资信评级以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判断该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即确定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MBC(Maximum Borrowin

48、g Capacity)。商业银行在考虑对客户的授信时不能根据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提供授信。还必须将客户在其它商业银行的原有授信、在本行的原有授信和准备发放的新授信业务一并加以考虑。或者说,要考虑在当前客户的资产负债比情况下,本行的市场占有率和目标占有率,所以,客户授信限额CMCQ(Customer Maximum Credit Quota)的计算方法应该是:CMCQ=MBC在其它银行的授信额 或者:CMCQ=MBC本行对该客户的市场目标占有率,54,商业银行在客户层面上对损失的控制,确定客户授信限额除了要考虑客户本身的最高债务承受额以外,还要考虑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银行对某一客户的损失承受能力

49、用“客户损失限额CMLQ(Customer Maximum Loss Quota)”表示。它代表了商业银行愿意为某一具体客户所承担的损失限额。商业银行之所以愿意为客户承担一定的损失,首先,是源于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其次,是由于客户还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收益。而且,这一收益与可能的损失达到了某种平衡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客户损失限额是通过商业银行分配至各个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的经济资本在客户层面上继续分配的结果。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的经济资本,再继续分配至该部门所承办的不同地区、行业的不同的金融产品,直至每一个授信客户。,55,统一授信,统一授信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明商业银行是如何进行信用风

50、险管理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统一授信的内涵、统一授信的运行机制、统一授信的组织和统一授信的管理要求。,56,授信管理的内涵,商业银行实施统一授信,其内涵主要是强调四个统一:授信主体的统一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内部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分支机构不能独立自主,以本部门的利益或本机构的特殊性为理由游离于银行整体之外。授信客体的统一要求商业银行将客户作为一个整体,无论一个自然人成立多少间互无法律关系的公司、或是一间有若干层次的集团公司,商业银行都应该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考察,严防客户利用法律的空隙通过不同的公司套取超过其自身债务承受能力的授信。授信风险标准的统一要求商业银行无论是总分行、还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