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总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32125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腧穴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经络腧穴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经络腧穴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经络腧穴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经络腧穴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腧穴总论.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络腧穴学,李几道庞安常虎口合谷,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科目 中基(经典著作)、中诊、中药、方剂中医临床科目中内、中外、中妇、中儿、针灸学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四大单元中基(经典著作)60、中药50、方剂40中诊70、诊断学基础30、传染病学15、内科学15、医学伦理学10、卫生法规10中内80、针灸学70中外50、中妇60、中儿40,第一章 经络总论,第一章 经络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含义2.熟悉经络学说的形成。3.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4.掌握十二经脉的含义及特点。,摘要幻灯片,教学重点、难点一、经络的概念 经脉和络脉的主要

2、区别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三、经络系统的组成(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摘要幻灯片(续),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二、奇经八脉 三、十二经别 四、十五络脉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教学重点、难点,1.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含义。2.经络系统的组成。3.十二经脉的含义及特点。,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络是“经”和“络”的统称。“经”,即路径、主干,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即网络、分支,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经络系统和经气,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相互联

3、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所谓经气,即经络之气,包括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尤其在针灸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经络学说的形成 1).对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感觉传导现象的观察,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2).对腧穴功效的总结 3).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受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5).气功练习者的“内景隧道”体验,经络学说的发展,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关经脉的记载 内经中经络学说的形成 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内经、难经以后经络

4、学说的发展,三、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部分组成,概括为“四十二,一十五,奇经八脉孙浮数”。“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五”指十五络脉。,(一)十二经脉,概念 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又称为“正经”。十二经脉命名 手足 经脉循行上肢、下肢,分为“手经”“足经”。阴阳 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脏腑 各经隶属脏腑不同,根据阴阳之气多少又分“三阴”、“三阳”。“三阴”“三阳”之间有对应关系。阳明经 三阳经 少阳经 太阳经 太阴经 三阴经 厥阴经 少阴经,2、十二经脉的在体表的分布规律,A 在四

5、肢的分布与脏腑的位置有关 B 在头部的分布规律 C 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与头面、躯干、四肢,纵贯全身。人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阳明经在前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躯干 少阴经在后,足内踝上八寸以下 厥阴经在前足三阴经-下肢内侧 太阴经在中 躯干 少阴经在后,3、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里)手阳明大肠经(表)足阳明胃经(表)足太阴脾经(里)手少阴心经(里)手太阳小肠经(表)足太阳膀胱经(表)足少阴肾经(里)手厥阴心包经(里)手少阳三焦(表)足少阳胆经(表)足厥阴肝经(里)阴经属脏而络

6、腑,阳经属腑而络脏,4、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归纳为:“举手直立,阴升阳降。”,头 胸 手 足,手 头 胸 足,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头为诸阳之会。”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阴胸阳头,阴阳手足”,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中焦手太阴肺经(食指端交接)手阳明大肠经(鼻旁交接)足阳明胃经(足大趾内端交接)足太阴脾经(心中交接)手少阴心经(手小指端交接)手太阳小肠经(目内眦交接)足太阳膀胱经(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阴肾经(胸中交

7、接)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端交接)手少阳三焦经(目外眦交接)足少阳胆经(足大趾外端交接)足厥阴肝经(肺内交接)手太阴肺经,食指,大趾内,鼻旁,小指,小趾,无名指,大趾外,目内眦,目外眦,心中,胸中,上注肺,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1、有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共6组。2、经脉与脏腑直接联系。3、有比较完整的病候记载。4、有五行属性。5、均有本经自己的腧穴。,经络总论2,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奇经八脉的含义、特点及作用。2、熟悉十五络脉的含义、特点

8、及作用。3、熟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含义、特点及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作用,尤其是任脉、督脉及冲脉的含义及作用。2.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二、奇经八脉,1、概念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一源三歧”: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十四经”:任、督2脉各有其所属腧穴不同,后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2、奇经八脉的特点:,(1)奇经与脏腑不发生直接络属联系。(2)奇经八脉虽别道奇行,但它有一定的整体性。(3)奇经无表里配

9、合关系,但却阴阳互根。(4)除任、督2脉外,无自己的专穴。(5)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由其是与脑、女子胞等联系紧密。另和生殖发育功能相关。,3、奇经八脉作用,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统率、主导作用。主持生殖、影响衰老。,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阳维脉,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阳跷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阴跷脉,调节六阴经经气调节六阳经经气,阴维脉,涵蓄

10、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冲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带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督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海”,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任脉,功能,循行分布概况,脉名,三、十二经别,1、含义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2、特点 离、入、出、合。六合:十二经脉按照阴阳表里关系汇合成六组,称为六合。,十二经别的作用,4、作用 加强了十二经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加强了阴经经脉同头面部的联系。扩大了十二经经穴的主治范围。拓宽了临床各科辨证论治

11、的途径。,四、十五络脉,1、含义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2、特点 沿经的分布性、广泛的分布性、表里的相对性。3、作用 十二别络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统属全身络脉的作用。,络脉理论的临床意义,1、对络脉疾病的认识2、观察络脉的变化,以诊察疾病3、用络脉理论指导临床针刺络脉的方法,4、别络与经别的区别,五、十二经筋,1、含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2、特点 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十二经筋,3、作用 经筋

12、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充实了十二正经在体表的部位。病候记载都属于筋肉方面的疾病。4、应用1)在临床取穴方面的应用。2)在针刺方面的应用。,六、十二皮部,1、含义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2、特点 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3、作用:生理病理上 协助诊断 用于治疗上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一、经络的作用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体表与体表之间的联系 脏腑与脏腑间的联系 脏腑与体表之间的联系 经与经之间的联系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3)抗御病邪,反映证候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二、经络的病

13、理变化,当经络的生理功能失调时,经络系统发生的相应变化或出现的特殊现象称为经络的病理变化。其一,成为传注病邪的通路。其二,反应内在病候。,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说明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3)指导针灸治疗 循经取穴 病在经络、内脏者,可取皮部 经络郁滞者取之络,寄语,学会针灸不太难,先学理论后实践经络腧穴是基础,用心治病是关键理法方穴掌握好,操作技术要熟练治病救人多思考,博采众长好经验,针灸主治,瘫证偏瘫面瘫截瘫脑瘫痛证颈、肩、腰、腿痛,结石疼痛,消化道疼痛美容:痤疮、黄褐斑美体:肥胖,养生保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保健灸 足三里“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关元 气海,美国的

14、保险公司从1998年1月起就把针灸治疗纳入医疗保险可支付的范围,而针灸在美国引起注意则是从一个偶然的插曲开始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随行记者Jame Reston患阑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做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疼痛难忍,当时中国医生就用针灸疗法给他止痛,效果非常好。当年7月2日的纽约时报报道了尼克松访华期间的这个“花絮”,这一报道在全美引起了轰动效应,并促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开始注意中国的针灸疗法。其后,针灸在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直至1997年11月,NIH才举行了关于针灸的听证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科大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等三名中国学者应邀参加了

15、这次会议并作报告,会后发表的声明对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给予了肯定,从而使针灸引起美国社会更为广泛的重视。现在,美国已有大约两万名持有针灸执照的医师;全美约有70所中医针灸学校;有30个州专门为针灸立法,并设立了针灸师头衔。,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把针灸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在美国,有中医针灸执照的医生人数每年不断上升,2001年时已有1.4万多人;巴西有1.5万多名针灸医师,而且今年还将通过立法把针灸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德国当前有3万多名针灸师;荷兰则有两三千家针灸诊所。在美国,一般的针灸诊所都有两三位医生,三四个诊室。中国字画、文竹是诊所必不可少的点缀,若有若无的中国古典音乐让病人心情很放松。很多美

16、国病人乐意接受针灸治疗。,车祸后女孩突失语 神奇针灸让其开口说话,江西卫视传奇故事】遭遇车祸,15岁女孩突然失语,然而医院的诊断出人意料,一切正常?女孩为何不能开口说话,她能否恢复正常?从摩托车上摔下来后,16岁的安徽女孩高慧便不能言语。据高慧的母亲高春红介绍,11月15日,她骑摩托车送高慧上学,路上与其它车辆发生碰撞,当时高慧摔倒在地。送到医院后,高慧昏迷了6个小时后才苏醒,看不出任何外伤,头部CT检查也显示一切正常。奇怪的是,高慧醒来后却不能言语了,别人说话她都能听得懂,可以点头、用手比划、用笔写,就是再也发不出声音了。,喉镜检查显示高慧声带闭合良好,未见病理性异常,诊断为功能性失语。家人

17、焦急万分,带着她四处求医,但一天天过去了,高慧还是说不出话来。12月13日,江苏省人民医院针灸科的有关专家为高慧做了1个小时针灸治疗,当天晚上,高慧已能发出一点简单的爆破声。14日早上,奇迹发生了。高春红像往常一样喊高慧起床,高慧转过身,忽然小声地喊了声“妈妈”。高春红顿时吓了一跳,随即激动得泪流满面,“女儿能说话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第二章腧穴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分类、定位法。2.熟悉腧穴 的发展。3.了解腧穴的命名。,概述,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接受针灸刺激的部位。腧-通“俞”、“输”,转输含义,像水流的转输灌注穴-“孔”、“隙

18、”之义,经气所居。腧、输、俞腧-泛指全身所有的穴位,即广义的腧穴 输-指特定穴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的第三个穴位 俞-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即背俞穴,腧穴的发展,腧穴知识来源于医疗实践。1)无定位、定名阶段 2)定位、定名阶段 3)定位、定名、归经阶段 黄帝内经中,有腧穴归经的记载清 李学川 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沿用至今,一、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361穴)十二经脉(双穴,309穴)任、督脉(单穴,52穴)2)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四神聪、鱼腰、定喘3)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以痛为腧”,三类腧穴的特点:,二、腧穴的命名,自然类

19、物象类人体类,自然类,天文、气象日月星辰:日月、上星风云雷电:风门、云门、列缺(电光)地理名称结合腧穴形态、气血流注山、陵、丘、墟:承山、阴陵泉、丘墟溪、谷、沟、渎:太溪、合谷、水沟、中渎泉、池、泽、海:涌泉、曲池、曲泽、血海街、道、处、市:气街、水道、五处、风市,物象类,动物:鱼际、伏兔、鸠尾 植物:攒竹、禾髎建筑物:神门、天窗、听宫、神庭、地仓、天井 什物:颊车、悬钟 人体类解剖部位:大椎、腕骨、心俞、肺俞、肾俞生理功能:气海、血海、水道、耳门、听宫、听会治疗作用:哑门、睛明、迎香,腧穴的定位方法,包括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3种。体表标志法 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

20、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1).固定标志 2).活动标志,固定标志,骨性标志 背部的标志: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肩胛冈平第三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肌性标志臂臑 承山印堂 素髎 膻中 天枢 阳陵泉 大椎 身柱 至阳 腰阳关,活动标志,耳门、听宫、听会-张口下关-闭口曲池-屈肘横纹头后溪-握拳掌横纹头阳溪-翘拇指简便取穴法列缺、合谷、风市、百会、章门,二、骨度分寸法,故称“骨度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算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三、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中指同身寸-中指中节屈曲

21、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为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寸。用于四肢部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为寸。又称“一夫法”。用于四肢及腹部取穴。,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四、特定穴,概念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分类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交会穴,五输穴,含义: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难经.六十四难中有“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

22、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井主心下满:井穴可治心下痞满。阴“井”木,内应肝,可抑木扶土;阳“井”金,内应大肠腑,传导之官,以通为用,均可治痞满荥主身热:荥穴可治热证。输主体重节痛:输穴可治肢体沉重关节疼痛等症。阴“输”土,应脾,主运化及运化水湿;阳“输”木,应肝胆,主疏泄,调畅气机。二者均可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经穴可治哮喘寒热类疾病。阴“经”金,应肺,主皮毛司呼吸;阳“经”火,火克金,火邪犯肺。二者均可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合穴可治上逆和下泄类疾病。阴“合”水,应肾,肾阳衰微,下元不固,可见精血下泄;肾阴不足,热扰精宫,可见遗精早泄;阳“合”土,应脾胃,胃以降为和,胃气不降,见上逆

23、;脾以升为健,脾不健运,见飧泄。均可治逆气而泄。,所出为井趾指端,所出为井趾指端所溜为荥掌跖前所注为输腕踝间所行为经胫臂前所入为合肘膝近,五输穴,五腧穴的五行配属,五腧穴的五行配属关系:“阴井木,阳井金”,五输穴之五行属性,阴,井,荥,输,经,合,阳,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

24、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井荥输原经合穴歌,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原-本源,原气阴经之原穴又为五输穴中的输穴,称“以输代原”,阳经脉气盛长,于输穴之后另有原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 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络穴-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1个腧穴。“络”-联络十五络脉四肢部-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躯干部-任脉鸠尾 督脉长强 脾之大络大包 原络配穴法,原穴,络穴,原络配穴,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十二原穴歌,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

25、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十五络穴歌,含义: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背俞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俞募配穴法,背俞穴,募 穴,俞募配穴,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

26、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肺三厥四心五找,肝九胆十脾十一,十二胃俞焦腰一,腰二肾俞大肠四,骶一骶二小膀胱。,含义: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特点:“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各有1个郄穴,共16个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郄 穴,十 六 郄,十六郄穴歌,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列,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含义:下合

27、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特点: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胃(足三里)、胆(阳陵泉)、膀胱(委中)的下合穴在其本经,而大肠(上巨虚)、小肠(下巨虚)的下合穴同在胃经,三焦(委阳)的下合穴在膀胱经。,下合穴,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胃经下合足三里,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委中胆阳陵,三焦下合属委阳。,下合穴歌,含义: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气所聚会的8个腧穴。会-聚会 特点:各穴分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与8种组织、脏器有着密切关系,主治其有关病证,八 会 穴,八会穴

28、歌,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筋会阳陵脉太渊,骨会大杼髓悬钟(绝骨)。,含义: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又称“交会八穴”、“窦氏八穴”。特点:指十二经脉通于八脉的8个穴位,能主治奇经病证,这些穴位都位于腕踝部的上下。,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连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八脉交会穴歌诀,公孙-冲脉 胃、心、胸内关-阴维列缺-任脉 肺系、喉咙、胸痛照海-阴跷足临泣-带脉 耳、目外眦、侧头、颈、外关-阳维 肩、胸胁后溪-督脉 耳、目内眦、头项、申脉-阳跷 肩胛、腰背,含义:交会穴是指两

29、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特点: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其中主要的一经即腧穴所归属的一经称为本经,相交会的经称为他经。,交会穴,总 结,1.特定穴个数:五输穴60,原穴12,络穴15,郄穴16,背俞穴12,募穴12,下合穴6,八会穴8,八脉交会穴8。2.各个特定穴的含义,具体包含的穴位名称。3.常用的骨度分寸。,谢谢,五、腧穴的作用,(一)协助诊断腧穴范围的异常反应:压痛、结节、痠楚、肿胀、丘疹背俞穴、募穴、郄穴、原穴-压痛、肿胀、过敏、硬结、凉、热,局部肌肉的坚实虚软程度,皮肤的色泽、瘀点、脱屑、丘疹,肌肉的隆起、凹陷仪器探测-经络穴位测定仪、生命信息诊断仪(二)防治疾病

30、,腧穴的治疗作用,1、近治作用-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地仓治口歪,睛明治目疾2、远治作用-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四总穴歌3、特殊作用,特殊作用,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机体功能低下 机体功能增强 机体功能亢进 恢复正常内关-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天枢-便秘、泄泻,同一穴位,同一穴位,相对特异治疗作用大椎、合谷、曲池-退热百会-脏器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至阴-施灸,矫正胎位不正素髎升压,六、腧穴的主治规律,分经主治分部主治,手三阴经手太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足三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胸部病症,腹部及前阴病症,手三阳经手阳明经手少

31、阳经 头面、五官病、热病 手太阳经足三阳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 头面、五官病、热病 足太阳经,任脉 神志病(回阳、固脱、强壮)脏腑病督脉 妇科病(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第三节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针经)-标志针灸理论的形成。针灸医学的总结,为后世针灸医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难经 秦汉 秦越人 论述奇经八脉、原气,提出八会穴,五输穴,伤寒论汉末,张仲景,创六经辨证 阳明经 三阳经 少阳经 太阳经 太阴经 三阴经 厥阴经 少阴经,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现存第一部针灸学专书-又一次总结-承前启后作用宋 王惟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铸针灸铜人模型2

32、个-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开创了经穴模型直观教学的先河窦默(字汉卿)针经指南首载“八脉交会穴”-标幽赋金 何若愚 流注指微赋,元 滑伯仁 十四经发挥明 徐凤针灸大全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高武针灸聚英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杨继洲针灸大成-又一次总结清 李学川 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单穴(任、督脉)52穴三次总结黄帝内经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杨继洲针灸大成,经络腧穴现代研究,一、经络现象(一)循经感传现象(二)循经性感觉障碍现象(三)可见的经络现象,(一)循经感传现象,1、概念:指沿经络路线出现的感觉传导现象,是最为常见的经络现象,通常在针刺、脉冲电、按压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产生。2、循经感传现象基本特征,(三)可见的经络现象,1、循经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 Neurodermatitis 扁平苔藓 Lichen Planus2、循经性皮肤血管神经性反应 红线、白线、丘疹等-循经性皮肤显痕,循心包经炎性线状表皮痣(先天)1954,循肾经的线状苔藓,红外热成像在医学上的应用,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腧穴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扪穴检查诊断疾病;探测穴位诊断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