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20章-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53779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第20章-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金融学第20章-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金融学第20章-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金融学第20章-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金融学第20章-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第20章-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第20章-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第二十章 目录,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第二节 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第三节 总供求均衡分析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第五节 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20)2,第二十章 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20)3,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IS-LM模型,1IS-LM模型是总供求均衡分析框架的构成部分。它构造总需求面,确定总需求曲线AD;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决定宏观经济均衡。,(20)4,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IS-LM模型,2图中的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的

2、均衡,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两者的交点E表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情况下的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水平。3.IS-LM模型是在“价格水平不变”的设定条件下,考察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时利率与产出的组合;以及在这一模型的约束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指望的政策效应。,(20)5,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模型的设定前提,1.当市场的供给量与市场的需求量相等时,经济运行处于均衡状态。以Yad 代表总支出,即市场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产出或市场供给,当经济运行处于均衡状态时,满足如下条件:,(20)6,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模型的设定

3、前提,2.等式的经济含意也包含:一定时期人们支出的多少决定了该时期收入的多少,或者说市场需求的多少决定了市场供给的多少。3.市场供求不可能时时处于均衡状态,价格也不可能不变。IS-LM模型以“价格水平不变”为分析前提,是设定供求的均衡会由供给方的调整来实现。,(20)7,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模型的基础理论框架,1.IS-LM模型是在凯恩斯产出决定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凯恩斯的“简单的收入决定模型”主要说明: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如何决定总产出或总收入的水平,以及需求影响收入或产出的机制。3.总支出或总需求Y ad 的构成如下式:,(20)8,第二十章第一节 IS-

4、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模型的基础理论框架,如暂时不考虑政府支出G 和净出口NX 两个因素,往往可以简单表示为消费C 与投资I 这两个部分之和:4.需要分析:哪些因素决定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并进而决定了总需求的状况。,(20)9,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消费、投资与总需求函数,1.消费C 的大小,取决于消费函数:,2.式中的 a 指自主性的消费;式中的,即边际消费倾向。自主性消费的数值与边际消费倾向都是比 较稳定的。这就是说,收入水平成为影响消费 的主要因素。,(20)10,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消费、投资与总需求函数,3.投资 I 是专指

5、投入实际经济领域的投资活动,其结果可以使社会生产能力提高。投资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函数:式中 I0 表示与利率无关的投资额,b为投资的利率弹性,i为利率。4.投资支出属自主性支出,在项目的预期收益率一定时,资金成本的大小即利率水平的高低对投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至于Y,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20)11,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消费、投资与总需求函数,5.消费需求 C 与投资需求 I 确定,总需求也就确定。这样,就是总需求函数。6.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也就是收入水平或供给量与总需求相等。供需均衡时的产出称之为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的轨迹,形成了一条45 线。

6、,(20)12,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消费、投资与总需求函数,给定一个总需求函数 Yad,就可以找到由总需求函数所确定的曲线与45均衡线的交点E。如果产出水平不在点 E上,经济运行不处于均衡状态,则有向点E方向运动的趋势。,(20)13,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支出乘数,1.需求的变化如何引起产出或收入变化,需要引入支出乘数分析。需求水平决定收入水平,所以可以用需求函数来表示收入,即:YCI,(20)14,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支出乘数,2.mpc,即边际消费倾向,是处于0与1之间的常数值,所以,1/(1-mpc)必然是

7、大于1。这就是说,自主性支出的增减,会使Y呈大于1的倍数增减。1/(1-mpc)即支出乘数。,(20)15,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收入决定模型的简单概括,可归纳为三点:总需求包括不受收入影响的自主性支出以及受收入影响的非自主性支出。产出水平取决于需求水平,总需求函数的变化将导致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水平的变化。需求导致产出或收入的变化主要通过支出乘数的作用实现。,(20)16,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IS曲线,1.这一曲线刻画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总产出均衡水平的位置,或者说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的组合。它的代数表达式:,由于边际消

8、费倾向mpc1,所以IS曲线的斜率小于零,并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状态。,(20)17,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IS曲线,2.利率与总需求(或产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在封闭的市场经济中,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是高还是低,反作用于投资活动和总需求的变化。,(20)18,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IS曲线,3.IS 这一曲线刻画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产出均衡水平的位置,或者说,IS曲线上所有的点都表示在一定的利率水平上使产品市场实现供需均衡的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处于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都意味着产品市场的供不应求;处于曲线以上的任何一点,则都意味着产品

9、市场的供过于求。非均衡的产出,对应的是非均衡的利率。非均衡的产出与非均衡的利率必将趋使各该点向曲线移动。,(20)19,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IS曲线,(20)20,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LM曲线,1.这一曲线刻画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货币供需均衡的位置,或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的组合。2.建立这一曲线的基本出发点是凯恩斯发展的货币需求函数。,(20)21,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LM曲线,3.设定货币供给是严格的外生变量,依据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得到LM曲线的代数式:,4.LM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

10、曲线。处于这条曲线 上的任意一点都意味着货币供求处于均衡状态。与这一点相对应的产出和利率则是货币市场处于 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的组合。,(20)22,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LM曲线,任何不在 LM 曲线上的点,都意味着货币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在曲线以上的点指示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在曲线下面的点指示货币需求大于供给。,(20)23,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导致IS曲线与LM曲线位移的因素,1.IS曲线,是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而只考察与利率有关的那些支出因素变动的条件下确定的。所以,当那些影响总需求而又与利率没有关系的因素发生变化,就会确定

11、新的IS曲线位置。这包括:自主性消费、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的投资支出和进出口活动以及政府支出,等等。,(20)24,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导致IS曲线与LM曲线位移的因素,2.一条 LM曲线,是在假定货币供给不变而只考察收入和利率对货币需求作用的情况下确定的。所以,当货币供给变化,以及收入和利率以外的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自主性货币需求)发生变化时,就将确定新的LM曲线位置。,(20)25,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IS曲线与LM曲线的共同均衡点,1.IS曲线给出了相对于任一利率水平的确定均衡产出的位置,但是它并不能确定任一利率水平的本身是否是均衡

12、利率;而LM曲线给出了相对于任一产出水平的确定均衡利率的位置,但是它并不能确定任一产出水平的本身是否是均衡产出。,(20)26,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IS曲线与LM曲线的共同均衡点,2.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E表明:在产品市场上,总产出等于总需求;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也就是说,这一点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如果利率与产出的交点处于IS曲线之上而不处于LM曲线之上,指明商品供需均衡而货币供需不均衡;如果利率与产出的交点处于LM曲线之上而不处于IS曲线之上,指明货币供需均衡而商品供需不均衡。市场的机制将使不均衡点趋近于E。,(20)27,

13、第二十章第一节 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IS曲线与LM曲线的共同均衡点,(20)28,第二十章 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第二节 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20)29,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IS-LM模型与货币政策,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作为外生变量而增大时,导致利率下降,LM曲线向右下方平移;当货币供给作为外生变量而减小时,导致利率上升,LM曲线向左上方平移。LM曲线右移、左移,产生不同的结果:,(20)30,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IS-LM模型与货币政策,(20)31,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

14、策IS-LM模型与货币政策,2.模型显示,货币当局可用扩张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调节产出。,(20)32,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IS-LM模型与财政政策,1.财政支出 G 是构成的因素。G 的增减必将影响总支出,从而会使IS曲线平移。由财政支出变动导致IS曲线右移或左移,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结果:,(20)33,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IS-LM模型与财政政策,(20)34,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IS-LM模型与财政政策,2.模型显示,财政支出与产出正相关;财政政策也可以通过调节支出来调节产出。,(20)35,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

15、策和财政政策IS-LM模型与两政策的协调配合,1.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LM曲线实现政策意图,而财政政策主要依靠影响IS曲线实现政策意图。两个经济调节政策分别有自己的调节领域和调节手段。2.IS-LM模型说明,两大政策必须协调运用,并避免单独使用一种经济政策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20)36,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IS-LM模型与两政策的协调配合,(20)37,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IS-LM模型与两政策的协调配合,3.图中,经济运行原来的均衡点是 A点,均衡产出为Y1。假定政府希望经济运行能够实现产出Y2,有可能分别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这个目标产出

16、。,(20)38,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IS-LM模型与两政策的协调配合,假定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来扩大产出。当IS曲线向上平移到ISf 时,与LM相交于点F,就可以实现产出Y2。但由于财政政策的运用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这反过来不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20)39,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IS-LM模型与两政策的协调配合,假定只运用货币 政策来实现目标产出。当LM曲线向右平移到 LMm时,与IS交于M,就可以实现产出Y2。推动LM曲线右移 的基本途径是扩大货币供应量。而一味扩大货币供应,将导致利率的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过分下降也会有不利后果。,

17、(20)40,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IS-LM模型与两政策的协调配合,4.如果协调运用财政政 策使IS曲线移动到ISfm,运用货币政策使 LM 曲线移动到LMfm,两 条曲线相交于FM点,实现产出Y2。这样,财政扩大支出的压力会小一些,而货币当局扩大货币供应的压力也会有所缓和。,(20)41,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从长期角度看IS-LM模型,1把价格不变作为设定的前提,这是以短期考察为条件。而在相对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必须把价格看作是可变的。,(20)42,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从长期角度看IS-LM模型,2.一般认为,价格的变化不

18、影响IS曲线的位置:与IS曲线有关的各个变量,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净出口、政府支出等,表示的是对实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3.价格变化时对LM曲线则有影响。价格的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当实际货币需求不变时,则名义的货币需求量必然相应增大,从而利率提高,LM曲线左移;反之,LM曲线右移。,(20)43,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从长期角度看IS-LM模型,4.设经济的最初状态是处于 点A上的均衡状态;对应 的产出Y1是不引起物价变 动的水平。货币当局为了 实现更大的产出,增加货 币供应,从而利率下降,并使LM1右移到LM2的位置,并与IS相交于B点,实现了更大的产出Y2。产出

19、的扩张引起价格开始上涨,并从而引起利率上升,LM2曲线向左回移。只要产出高于保持物价平稳的水平,这个过程就会持续下去,直到LM2曲线移回到LM1,产出水平恢复到Y1。,(20)44,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从长期角度看IS-LM模型,5.设经济的初始均衡状态处于 A 点,对应的产出是不引起物价 变动的产出。假定政府为实现 更大的产出Y2而扩大政府支出,使IS1向右上平移到IS2,并与 LM1相交于点B,实现了高的 产出水平Y2。如果产出扩张引 起价格的必然上升,于是利率上升,并促使LM曲线向左移动。只要产出高于保持物价平稳的水平,这个过程就会持续下去,直到LM曲线移动到LM

20、2,利率水平上升到r3,LM2与IS2相交于C点,产出恢复到原来水平。,(20)45,第二十章第二节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从长期角度看IS-LM模型,6.从长期角度考察IS-LM模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能改变产出水平。,(20)46,第二十章 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第三节 总供求均衡分析,(20)47,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总需求曲线 AD,1.西方经济学在 IS-LM模型基础上建立了AD-AS模型,即总供求均衡分析。2.假定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比较高的价格水平往往对应比较低的产出水平,而比较低的价格水平则对应着比较高的产出水平。,(20)48,

21、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总需求曲线 AD,3.不同的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的组合形成总需求曲线AD。它表示在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上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时的总产出水平。,(20)49,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总需求曲线 AD,4.总需求曲线AD其所以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不同学派的有不同的论证思路。按照凯恩斯主义的原理,传导过程是:,(20)50,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总需求曲线 AD,5.对于总需求曲线,货币学派直接用现代货币数量论进行推导。依据交易方程式 MVPY,式中的MV,是总支出。按货币数量论,V 独立于M,并且可以预测。因而,总支出的量取决于货币

22、供给M。M不变,名义总支出不变;或名义总支出不变,M不变。此时,P与Y必然负相关。,(20)51,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总供给曲线 AS,1.AS是一条表示价格水平与总产出水平正相关的曲线。价格水平P与总产出水平Y在短期内呈现正相关关系,这就决定AS曲线向上倾斜。,(20)52,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总供给曲线 AS,2.价格水平与产出正相关的原因在于,价格的提高通常并不立即伴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从而刺激增加产出,也即增加总供给。反之亦然。3.随着价格的持续走高,生产成本必将逐步上涨。通过一定的过程,将使增加产出的推动力消逝。反之亦然。显然,从相对长期角度考察,价

23、格与产出的关系并非绝对正相关关系。换言之,对于P与Y之间正相关的论证,需要特别强调“短期”这一约束条件。,(20)53,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曲线AD与曲线AS的位移,1.不论总需求曲线AD还是总供给曲线AS,都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考察价格变化的影响。当“其他条件”变化时,AD曲线和AS曲线就会发生位移。2.对于AD曲线,是在设定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对价格变动的分析。所以,当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发生变化,或者说当IS曲线或LM曲线发生变化,都将使AD曲线移动。,(20)54,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曲线AD与曲线AS的位移,3.关于AD曲线的位移,无论是按

24、恩斯主义还是货币主义,都主要推导货币供给的变动如何导致AD曲线位移并得出相同的结论:任何使IS曲线发生位移的因数都使AD作同方向位移;任何使LM曲线发生位移的因数也都同样使AD作同方向位移。4.至于总供给曲线AS的位移,都是环绕生产成本的变化来论证:生产成本的提高意味着利润的下降,产出缩减,总供给曲线AS向左平移;反之,生产成本的下降意味着利润的提高,产出增加,总供给曲线AS向右平移。,(20)55,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1.总需求曲线AD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人们希望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量;而总供给曲线AS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希望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所以,

25、总供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实际的均衡产出量和价格水平。,(20)56,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2.当AD曲线和AS曲线相交于E点时,对应于E点的Pe为均衡的价格水平;对应于E点的Ye为均衡的产出水平。,(20)57,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3.短期均衡分析:是分析处于不 断变动的价格水平趋向于均衡 价格水平的机制。当价格水平 P高于Pe时,总供给大于均衡 价格水平时的产出Ye,如图,处于AS曲线上的D点;而总需求则小于均衡价格水平时的Ye,如图,是处于AD曲线上的A点。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价格水平就会下降,并向Pe趋近。反之,当价

26、格水平P 低于Pe时,同样的机制使价格水平朝Pe的方向上扬。,(20)58,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自然失业率、自然产出率与长期均衡,1.商品、服务的产出构成经济过程的基本方面。虽然市场需求的扩张或紧缩、价格水平的上扬或下降,会促使产出量或增或减,但从长期看,决定产出的根本因素是资本和劳动的投入。2.对总供给曲线AS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生产成本。而决定生产成本的最重要的是工资成本:经济偏热,工资成本、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偏冷,工资成本、生产成本下降。但劳动力市场不存在毫无失业的状态。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自然失业率”概念,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是处于自然失业率上的均衡。,(20)59,第二十章第三

27、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自然失业率、自然产出率与长期均衡,3.对应着自然失业率的产出称之为产出的自然率水平。在产出的自然率水平Yn之上的垂线,被视为长期总供给曲线。其所以用一条垂线表示,是基于这样的观点:从长期看,价格的变动不能左右实际经济。,(20)60,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自然失业率、自然产出率与长期均衡,4.如果现在AD与AS的均衡是 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状态 下的均衡,那么均衡点处于 这一垂线左边的A点。由于 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工 资成本、生产成本偏低,于 是刺激产出趋于增大,AS 曲线右移,即从产出Ya向右 逼近自然产出率水平,并在 自然产出率Yn上取得均衡。反之,均

28、衡点处于这一垂线右边的B点。同样的机制则会使AS曲线从产出Yb左移并在自然产出率Yn上取得均衡。,(20)61,第二十章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均衡分析自然失业率、自然产出率与长期均衡,5.因而,处于自然产出率水平垂线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被视为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状态在哪里,只要偏离自然率水平,都存在逐步趋向于自然率水平的机制。这是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6.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给定的时点,产出的自然率水平Yn可视为给定的。但就一个发展的、增长的经济来说,Yn会不断增大。从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不断右移的。,(20)62,第二十章 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20)63,

29、第二十章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向开放经济模型的扩展,1.把封闭经济的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的条件,其一般均衡模型是IS-LM-BP模型,即加一条BP曲线国际收支平衡线。这个一般均衡模型也是设定价格水平不变。2.从一个封闭经济转入一个开放经济,增添两个因素:其一是进出口贸易;其二是对外的资本流动。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汇率。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国际资本流动,汇率都起重要作用。,(20)64,第二十章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不包括资本流动的IS-LM-BP,1.当设定不考虑资本流动时,国际收支平衡的曲线只限于表示国际贸易的均衡。2.这样设定的BP线,是一条与Y轴垂直的线。其所以垂线,是因为设定无

30、资本流动时,利率对国际收支无直接影响。,(20)65,第二十章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不包括资本流动的IS-LM-BP,3.国内的均衡处于E,对应的产出,也即总收入为Ye。YFB指示处于 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当Ye与 YFB重合,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的国内均衡。BP线对应的是产出Y1。当国际贸易的逆差状态趋于改善,BP线向右平移;当国际贸易的顺差状态趋于消除,BP线向有左平移。如果Y1与Ye重合,意味着既有对内均衡,又有对外均衡;如果Y1、Ye与YFB完全重合,则意味着是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同时达到内外均衡。,(20)66,第二十章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不包括资本流动的IS-LM-BP,4.这说明,

31、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宏观均衡包含两个层次:对内、对外同时达到均衡;对内、对外同时达到的均衡是趋于充分就业的均衡。5.当存在对外贸易逆差时,曲线BP与曲线IS、LM不能交于一点。要同时取得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即三条曲线交于一点,有两种可能的考虑:,(20)67,第二十章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不包括资本流动的IS-LM-BP,实行紧缩性宏观政策(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或两者同时采用),紧缩支出并从而缩减产出或收入,使LM曲线和IS曲线的交点 E 向左平移,移到BP线上,同时,由E决定的Ye左移,与Y1重合;支出缩减,必然影响进出口(或进口需求减少,或国内需求减少而出口增加),当Ye与Y1重合,对外贸

32、易也实现均衡。不过,紧缩性政策导致均衡产出大幅度下降,均衡点偏离充分就业线更远。,(20)68,第二十章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不包括资本流动的IS-LM-BP,是考虑使BP右移到Ye之上。可能的措施是贬低本币汇率。假设进口需求是刚性的,那就是通过贬值扩大出口。进出口趋于平衡,BP右移,趋向Ye;如果Ye不动,BP与IS、LM将交于一点。然而,出口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Ye的均衡态势受到右移的压力;如果出口增加的收入完全用来平衡本币贬值而增加的支出,总收入不变,则Ye不动。这时,对内、对外同时取得均衡。然而贬值很难控制,不大可能轻松地保持Ye的均衡态势不变。而且,如此取得的还不是充分就业

33、的均衡。,(20)69,第二十章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不包括资本流动的IS-LM-BP,6.IS-LM-BP模型对于开放经济是有用的分析框架。但仅仅根据模型寻求政策组合是远远不够的实际生活要复杂的多。,(20)70,第二十章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引进资本流动的IS-LM-BP,1.增添对外的资本流动,有三种情况:一是对资本流动实施完全管制,从而实际没有资本流动,这种情况同只考虑进出口的模型一样;二是有限的资本流动;三是完全的资本流动。设定汇率浮动的完全资本流动的模型,是有名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2.引进资本流动,BP这条国际收支平衡线就意味着包含了全部国际收支。其中,资本流动与利率直接相关,从而

34、国际收支平衡线BP的调整,直接涉及利率本国利率和外国利率。,(20)71,第二十章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引进资本流动的IS-LM-BP,3.资本完全可流动模型: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动,本国利率与国际利率接轨;任何经常项目的顺差和逆差均可由资本项目来平衡。从而BP线永远处于水平状态,并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相交。,(20)72,第二十章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引进资本流动的IS-LM-BP,4.资本非完全自由流动模型:资本不完全自由流动,国际均衡线BP是一条正斜 率曲线。越趋于完全流动,BP线越趋近水平;越趋于 完全不能流动,BP线越趋 于垂直。资本流动并非必 然使经常项目的差额得到弥补,从而B

35、P线并不意味着国际收支平衡,它与IS和LM也不必然交于一点。,(20)73,第二十章 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第五节 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20)74,第二十章第五节 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LS-LM模型受到广泛重视,1.IS-LM模型建立型的初衷,是为了集中表述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并总结他的贡献。2.IS-LM模型受到广泛重视的原因:它包含了对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能够集中反映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能够对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进行模拟和评价。3.在西方经济学中,它并不是惟一的分析框架。,(20)75,第二十章第五节 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LS-LM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1.

36、IS-LM模型的引进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但如何把这一模型运用于中国的经济生活,其基本问题就是经济条件、经济背景的差异。特别是利率,在中国的经济中起不了这个模型依以建立的杠杆作用。因而,目前要想简单套用IS-LM模型来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难以做出有价值的判断;要想简单套用IS-LM模型进行决策,可能是纸上谈兵。,(20)76,第二十章第五节 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LS-LM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2.设计IS-LM模型的诸多理论概括具有一般意义:市场需求对市场供给的拉动作用;货币供给是市场需求的载体,需求的持续增长必然以货币供应的增长为必要条件;货币供给作为外生变量在短期内能够影响产出,因而必然成为政府干

37、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短期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作为扩大产出的手段。但在长期中,单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需求,难以促进产出的持续扩大,等等。,(20)77,第二十章第五节 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LS-LM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3.IS-LM模型的论证有许多设定。然而,现实的经济环境较之模型的设定要复杂得多,不能简单搬用:市场需求并不总是简单决定市场供给;货币供给并不总是简单决定市场需求;货币供给也不简单是一个外生变量;财政政策不影响货币供给的设定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成立,(20)78,第二十章第五节 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总供给总需求均衡分析与中国经济环境,与分析 IS-LM 模型运用于中国所应注意的一样,对于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分析的框架,一方面由于经济环境的不同,难以简单套用;另一方面,这一理论和分析框架又决非毫无用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