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一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62759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一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一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一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一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一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一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一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咏怀诗就是诗人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的诗歌。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体悟,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咏物抒怀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描摹情态类二、托物言志类三、咏物抒怀类四、以物喻人类五、托物言理类,一、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骆宾王的咏鹅:鹅,鹅

2、,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苏轼海棠(P31):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二、托物言志类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

3、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诗中

4、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jng)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緌

5、”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P3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

6、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与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相比,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实际上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四、以物喻人类 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7、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五、托物言理类 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苏轼的琴诗就是此类诗歌最好的例子: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

8、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情感,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情感,一、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二、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一、

9、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题榴花(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杨柳枝(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二、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

10、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花开不并百花丛”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画眉鸟(欧阳修)(P34)百啭千声随

11、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又如上文中的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而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咏物抒怀诗的常用手法,一、整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二、局部:1、比喻,2、拟人,3、对比、衬托,4、环境烘托,抒志咏怀诗的情感表达一般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1)国家:忧国忧民、山河沦丧、亡国之痛(2)个人:(被贬)才华不能施展,抱负不能实现,(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理想不为人知)乐观自信,旷达豪放,抒志咏怀诗的咏物常用手法

12、:,一、整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抒怀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二、局部:1、比喻 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绦;“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緌”。,2、拟人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如石灰吟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粉骨碎身浑不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3、对比、衬托 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

13、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画菊),将独立疏离的菊花和丛中百花作对比,突出菊花自甘寂寞。,4、环境烘托 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突显物的品质。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以冰雪林来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用大雪来烘托青松。总之,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知人论世,岳飞,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14、抗金将领、战略家、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岳飞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两宋文臣、武将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传世。,诗词赏析,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胸中的怒火好似火山一样爆发

15、。词人独自登楼凭栏眺望,想到中原,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于是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顾过去“三十功名尘与土”,绍兴四年(1134),岳飞正值30岁,回首往昔,数十年抗战,艰危险绝,尘满征衣,但对国家的贡献还很小,当下的功名、事业犹如粪土,微不足道。他作为领兵大将,当然是自谦之词。,瞻望前程“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展望抗金斗争,任重道远,须披星戴月,日夜奋战,长期斗争才能获得胜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千古名句,既是作者自勉,又用来激励抗金将士,明确指出,抗金不能再等了,等到须发白了,就来不及

16、了。这是对坚持抗金救国的广大军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上片小结,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其父宋徽宗,得知金兵入侵的消息,吓得急忙将皇位传给太子(钦宗),想南下避难。钦宗即位,改元靖康。就在这一年底,金兵攻入,掠夺宋宫廷、国库和民间的金银财帛后,于靖康二年四月俘虏徽、钦二帝北撤,北宋自此灭亡。这就是岳飞说的“靖康耻”。岳飞认为,靖康大耻至今未雪,臣子之恨,何时泯灭?用反诘句,以加强语气,表现了与敌人的仇恨不共戴天。,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带领军队,驾战车直捣敌人巢穴。,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和“笑谈渴饮”都是岳飞的激愤之语,夸张手法的运用进一步表达了对女真族统治集团蹂躏中原,涂炭生灵的切齿之恨和战胜强敌的决心信心,洋溢着英勇无畏的乐观精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精忠报国”的思想,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情调激昂,感人肺腑。,精忠报国,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下片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