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便血腹痛黄疸精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09864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呕血便血腹痛黄疸精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呕血便血腹痛黄疸精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呕血便血腹痛黄疸精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呕血便血腹痛黄疸精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呕血便血腹痛黄疸精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呕血便血腹痛黄疸精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呕血便血腹痛黄疸精讲.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化道症状学,消化道症状学,教学目的:重点讲授呕血、便血、腹痛、黄疸的临床表现,强调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教学要求1:掌握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伴随症状;熟悉呕血、便血的原因;熟悉呕血出血量与活动性判断。,消化道出血,(gasteointestinal hemorrhage)定义:消化道出血(除外口腔的消化道,即食管到肛门)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可分为:1、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肝、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包括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排除口腔、鼻、咽喉部出血和咯血。2、下消化道出血 指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

2、血。,呕血(Hematemesis),定义: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病因 1、食管疾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炎症、肿瘤、溃疡、外伤。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炎、胃癌。,3、肝脏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胆道、胰腺疾病:胆总管壶腹部肿瘤、胆道寄生虫、急性胰腺炎、胰腺癌。5、全身性疾病: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结缔组织病,尿毒症,等。,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胃癌,1、呕血与黑便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心悸、出冷汗,脉搏快而弱

3、,血压下降。3、出血量的估计: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10以下时,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1020时,可用头晕、无力等症状,多无血压和脉搏等变化;出血量达循环血容量20以上时,则有心悸、冷汗,心率、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若出血量达循环血容量30以上时,则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临床表现,伴随症状,1上腹痛 中青年人,慢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具有一定周期性与节律性,多为消化性溃疡;中老年人,慢性上腹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并伴有厌食、消瘦或贫血者,应警惕胃癌。2肝脾肿大 脾肿大,皮肤有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或有腹水,化验有

4、肝功能障碍,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区疼痛、肝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结节,血AFP阳性者多为肝癌。3黄疸 黄疸、寒战、发热伴右上腹绞痛而呕血者,可能由胆道疾病所引起;黄疸、发热及全身皮肤黏膜有出血倾向者,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4皮肤黏膜出血 常与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关。5头晕、黑朦、口渴、冷汗 提示血容量不足。伴有肠鸣、黑便者,提示有活动性出血。6其他:近期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酗酒史、大面积烧伤、颅脑手术、脑血管疾病和严重外伤伴呕血者,应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在剧烈呕吐后继而呕血,应注意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呕血 问诊要点,1、确定是否为呕血:排除鼻

5、、咽、口腔等部位出血、食物与药物(服用铁剂或食入动物血)。2、呕血的诱因:饮酒、饮食不节3、呕血的颜色:推测出血的部位、速度。4、患者的一般情况(神志、面色、口渴、心悸、出汗、头晕、黑曚):出血量的判断5、伴随症状6、既往有无消化系统病史,呕血与咯血鉴别,思考题,1、呕血与咯血怎样相鉴别?2、呕血的特点和临床意义?,下消化道出血,便血Hematochezia定义: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病因及临床表现,便血一般分为鲜血便、柏油样便、隐血便三类。、鲜血便:病因:结肠癌、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痢疾、伤寒、副伤寒、血友病等。便后滴血-痔疮、肛裂、直肠肿瘤。色鲜红,不与大便混合、附着于大便表面

6、 结肠炎症-血便、粘液脓血便 结直肠癌-也可排出脓血或粘液血便 小肠病变-水样血便 右半结肠癌-暗红色与粪便相混,、柏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内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称为柏油样便(Tarry stool)。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下消化道出血(主要是小肠)血液在肠内停留长,亦可产生柏油样便。,、隐血便:消化道出血量少,每日在5-10ml以内的,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只有靠隐血试验才能检出,称为隐血便。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隐血试验阳性,缓解期隐血试验阴性,消化道肿瘤持续性阳性。,伴随症状,1腹痛慢性反复上腹痛,且呈周

7、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见于消化性溃疡;上腹绞痛或有黄疸伴便血者,应考虑胆道出血;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或溃疡性结肠炎;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膈疝等。2里急后重(tenesmus)即肛门坠胀感。感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3发热便血伴发热常见于传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或部分恶性肿瘤,如肠道淋巴瘤、白血病等。4全身出血倾向 便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者,可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

8、、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5皮肤改变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有关。皮肤黏膜有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6腹部肿块便血伴腹部肿块者,应考虑肠道恶性淋巴瘤、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及crohn病等。,伴随症状,思考题,1、何谓柏油便?2、何谓隐血便?,腹 痛,教学要求2:掌握急慢性腹痛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熟悉急慢性腹痛的定义、病因;,腹 痛 病 因,临床上一般可将腹痛按起病缓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腹痛。,急 性 腹 痛,腹腔器官急性炎症: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胆囊炎等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肠梗

9、阻、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泌尿系结石等3.脏器扭转或破裂:肠扭转、肠绞窄、胃肠穿孔、肠系膜或大网膜扭转、肝破裂、脾破裂、卵巢扭转、异位妊娠等,急 性 腹 痛,4.腹膜炎症:胃肠穿孔、自发性腹膜炎5.腹腔内血管阻塞:缺血性肠病、夹层腹主动脉瘤、门静脉血栓形成6.腹壁疾病:腹壁挫伤、脓肿、腹壁皮肤带状疱疹7.胸部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痛:肺炎、胸膜炎、肺梗塞;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食管裂孔疝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腹型过敏性紫癜、尿毒症、铅中毒等,慢 性 腹 痛,1.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及胆道感染 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等2.消化道运动障碍:胃肠痉挛、胃、

10、肠、胆道运动障碍等,慢 性 腹 痛,3.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X线,慢 性 腹 痛,4.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慢性胃、肠扭转5.脏器包膜的牵张:实质性器官因病变肿胀,导致包膜张力增加而发生的腹痛,如肝瘀血、肝炎、肝脓肿、肝癌等。,慢 性 腹 痛,6.中毒与代谢障碍:铅中毒、尿毒症等7.肿瘤压迫及浸润:以恶性肿瘤居多,可能与肿瘤不断长大,压迫与浸润感觉神经有关。8.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症,腹痛发生机制,内脏性腹痛:是腹内某一器官的痛觉信号经交感神经传入脊髓引起。疼痛特点:疼痛部位不确切;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灼痛;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腹痛发生机制,躯体性腹痛:是由来自腹膜壁

11、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所引起。疼痛特点:定位准确;程度强烈而持续;可有局部腹肌强直;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腹痛发生机制,牵涉痛(referred pain):是内脏痛觉信号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疼痛特点:疼痛定位明确,程度剧烈,局部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等。,牵涉痛的临床意义:牵涉痛与病变的内脏有一定解剖相关性,故对病变部位的判断有一定帮助。胆囊疾病有上腹痛牵涉至右肩胛痛 心绞痛牵涉至左上肢内侧 阑尾炎早期疼痛在脐周,疼痛可转移至右下腹麦氏点(McBurney point)。,临 床 表 现,1.腹痛部位

12、region2.腹痛性质和程度 quality&severity3.诱发因素 provocative-palliative factors4.发作时间和体位的关系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临 床 表 现,1.腹痛部位 region 一般多为病变 所在部位,中上腹部:如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等右下腹McBurney点:急性阑尾炎脐部或脐周:小肠疾病左下腹部:结肠疾病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异位妊娠破裂,临 床 表 现,腹痛部位 region 弥漫性或部位不定的疼痛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原发性或继发性)、机械性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

13、性肠炎、铅中毒、腹型过敏性紫癜等。,胃:病变压痛区,肝、胆:病变压痛区,盲肠、阑尾:病变压痛区,临 床 表 现,2腹痛性质和程度 突发的中上腹剧烈刀割样痛、烧灼样痛,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上腹持续性剧痛或阵发性加剧,应考虑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胃肠痉挛、胆石症或泌尿系结石常为阵发性绞痛,相当剧烈,致使患者辗转不安。,临 床 表 现,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症的典型表现。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壁肌紧张或板样强直,提示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隐痛或钝痛多为内脏性疼痛,多由胃肠张力变化或轻度炎症所引起。胀痛可能为实质脏器的包膜牵张所致。,临 床 表 现,3诱发因素 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前

14、常有进油 腻食物的病史;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则常有酗酒、暴饮暴食史。肝脾破裂多有腹部受暴力史,临 床 表 现,4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 餐后痛可能由于胆胰疾病、胃 部肿瘤或消化不良所致;饥饿痛发作呈周期性、节律性 明显者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脱垂病人左侧卧位可使 疼痛减轻;,临 床 表 现,十二指肠壅滞症患者膝胸位或俯卧位可使腹痛及呕吐等症状缓解;子宫内膜异位者腹痛与月经周期相关;卵泡破裂者发作在月经间期。胰体癌患者仰卧位时疼痛明显,而前倾位或俯卧位时减轻;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烧灼痛在躯体前屈时明显,而直立位时减轻。,常见腹痛疾病,伴 随 症 状,1.腹痛伴发热、寒战者显示有炎症存在,见于急性胆囊炎、

15、急性胆道感染、肝脓肿、腹腔脓肿、也可见于腹腔外疾病。2.腹痛伴黄疸者可能与肝胆胰疾病有关。急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出现腹痛与黄疸。3.腹痛伴休克 同时伴贫血者可能是腹腔脏器破裂(如肝、脾或异位妊娠破裂);无贫血者可能是胃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腹腔外疾病:也可伴有腹痛与休克,如心肌梗塞 肺炎,4.腹痛伴呕吐者提示食管、胃肠疾病,呕吐量大提示胃肠道梗阻。5.腹痛伴反酸、嗳气: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6.腹痛伴腹泻:消化吸收障碍或肠道炎症、溃疡或肿瘤。7.腹痛伴血尿:泌尿系结石。,问 诊 要 点,腹痛的起病情况 腹痛的部位 腹痛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腹痛的时间 腹痛的伴随症状 腹痛

16、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 既往病史,小 结,腹痛的分类腹痛的发病机制腹痛的临床表现,思考题,牵涉痛的定义及临床意义是什么?腹痛的分类及常见原因有哪些?腹痛及常见腹痛疾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教学要求3掌握黄疸的基本概念和胆红素代谢掌握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特点熟悉黄疸的分类及鉴别诊断,黄疸,黄疸,定义,黄疸(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巩膜黄疸 皮肤黄疸,胆红素的代谢,胆红素的来源和形成胆红素在血循环中的运输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肠肝循环,1.胆红素的正常来源,每日生成胆红素约200250

17、mg 8085%:衰老的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被破坏而来 1015%:其他物质(“旁路性”胆红素)-骨髓幼稚红细胞-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胆红素的形成,衰老RB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降解为血红蛋白(组织蛋白酶)(血红素+珠蛋白)(催化酶)胆绿素(胆绿素还原酶)胆红素,胆红素的来源,衰老红细胞,网状内皮系统分解,血红蛋白(血红素),胆绿素,胆红素bilirubin,血红素加氧酶,胆绿素还原酶,2.胆红素的运输,胆红素+白蛋白 血循环中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 游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UCB),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血管,与血清中的白蛋白结合,形成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3.胆红素在肝

18、脏的代谢,1)摄取:肝窦胆红素肝细胞摄取肝细胞内与Y、Z载体蛋白结合光面内质网的微粒体 2)结合:非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 CB)3)排泄:是一种主动的耗能的分泌过程,经高尔基复合体运输至毛细胆管微突细胞管胆管肠道,胆红素,白蛋白,胆红素-,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肝脏是摄取、处理和排泄胆红素的重要器官,胆红素的摄取,肝窦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 Disse间隙 肝细胞摄取(载体介导膜转运)胆红素+白蛋白 肝细胞 载体蛋白Y和Z 胆红素-载体蛋白Y/Z,胆红素的

19、结合,肝脏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光面内质网 微粒体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是结合胆红素CB,胆红素的排泄,肝脏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高尔基复合体 主动运输 毛细胆管 细胆管 胆管 肠道 肠道细菌脱氢还原 尿胆原(68-473 mol/L/日)80-90%氧化 粪便 粪胆素 排出,4.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尿胆原 回肠末段或结肠 10-20%重吸收 肝门静脉回到肝内 尿胆原 大部分再转变 小部分经体循环 结合胆红素 尿胆素 胆汁排入肠内 肾排出体外“胆红素的肠肝循环”6.8 mol/L/日,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回肠末端和结肠,经肠道细菌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分解为尿胆

20、原 1)80-90%在肠道与氧接触,氧化为尿胆素,从粪便排除,称为粪胆素 2)1020重吸收,经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大部分转为结合胆红素,再次排泄到肠道,小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排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胆红素正常代谢示意图,两种胆红素的比较,明确以下几个问题,非结合胆红素也称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通过肾脏滤过,尿液中不出现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能通过肾脏滤过,也称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随尿液排出)尿胆原粪胆素(随粪便排出),黄疸分类,按病因学分类按胆红素性质分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UCB增高为主的黄疸以CB增高为主的黄疸,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21、一按病因学分类 1、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性黄疸 3、胆汁淤积性黄疸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黄疸的分类:依发生部位,衰老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200250mg,“旁路性”胆红素非衰老红细胞来源15-30 mg,非酯型胆红素,与血浆白 蛋白结合,肝窦与白蛋白分离,小胆管,总胆管,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Z蛋白,Y蛋白,高尔基氏体,微粒体内多种酶,UDGT,毛细胆管,酯化胆红素,光面内质网,黄疸的分类,肝细胞,肝前性/溶血性黄疸,肝后性/阻塞性黄疸肝内/肝外阻塞性,溶血性黄疸,病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同血型输血后

22、溶血、新生儿溶血以及蚕豆病、伯氨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的溶血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蛇毒、败血症、毒蕈中毒等,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溶血造成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出现黄疸,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制,溶血性黄疸,临床表现: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急性溶血时可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呈轻度黄疸,常有脾肿大与不同程度贫血,临

23、床表现,溶血性黄疸,实验室检查:TB,以UCB增加为主,CB基本正常由于血中UCB增加,故CB形成也代偿性增加,排至肠道尿胆原,粪色加深肠道尿胆原,重吸收至肝内者也增加,血尿胆原 血尿胆原,可从肾排出,尿尿胆原尿胆红素()急性溶血时,尿HB(+),隐血试验(+),肝细胞性黄疸,病因: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钩端螺旋体病等,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由于肝细胞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降低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肝细胞排泄障碍,结合胆红素在肝内储留并返流入血 肝细胞坏死使毛细胆管破裂,胆汁返流入血 毛细胆管及胆小管

24、通透性升高,胆汁入血 胆小管因淤胆、炎性肿胀、或肿大的肝细胞压迫而致阻塞,致胆汁返流,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胆素原,粪胆原,尿胆原,各种肝病,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尿胆红素,肝细胞性黄疸,临床表现: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伴轻度皮肤瘙痒原发病表现: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腹水,甚至昏迷,临床表现,肝细胞性黄疸,实验室检查:血液:TB,UCB、CB 均尿液:尿胆原(轻度)胆红素:(+)粪便:粪胆原正常或减少;颜色正常或变浅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性黄疸,病因:肝内性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如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毛细胆管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病毒性肝炎、药物性黄

25、疸等肝外性:肝外胆管的炎症水肿、瘢痕形成、蛔虫、结石、肿瘤所致,总胆管结石、胰头癌为多见,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制:胆道阻塞导致胆管压力升高,引起胆管扩张 小胆管和毛细胆管破裂 CB返流入血肝内胆汁淤积有些并非是机械因素引起,胆总管阻塞,肝内胆管阻塞,胰头癌,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胆素原,粪胆原,尿胆原,炎症、肿瘤、结石,阻塞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尿胆红素,衰老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旁路性”胆红素非衰老红细胞来源,与血浆白 蛋白结合,肝窦与白蛋白分离,小胆管,总胆管,肠道原胆元正常或减少,尿胆原正常或减少,体循环,尿胆红素阳性,大便色可变浅,Z蛋白,Y蛋白,高尔基体,微粒体内多种酶,UDGT,

26、毛细胆管,酯化胆红素,1.胆红素增加2.肾脏尿胆元正常或减少,尿胆元,光面内质网,非酯型胆红素增加,酯型胆红素 排泌障碍,胆汁淤积性黄疸,逆流入血,黄疸,肝细胞,破损,胆汁淤积性黄疸,临床表现: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颜色更深,呈黄绿色,伴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临床表现,胆汁淤积性黄疸,实验室检查:血:TB,CB 尿:尿胆红素(+),尿胆原或()粪便:粪胆素或消失血清碱性磷酸酶,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有先天性缺陷,Gilbert综合征,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功能障碍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肝功能正常胆囊显影良好肝活组织检查无异

27、常,Crigler-Najjar综合征,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多由于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很高,可产生核黄疸(nuclear jaundice),见于新生儿,Roter综合征,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非结合、结合胆红素均增高肝活组织检查正常,Dubin-Johnson综合征,肝细胞对某些阴离子排泄障碍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结合胆红素增高口服法胆囊造影常不显影肝脏外观呈绿黑色,活检见肝细胞内有特异的棕褐色素颗粒,各种黄疸的常见临床特征,肤色,饮食、药物,病程,体征的影响因素,胆红素测定的意义,实验室还有哪些方法来鉴别诊断黄疸?,胆红素升高,原因:生成

28、过多摄取、结合和排泄受损胆红素从损伤的肝细胞或胆管流出判断:非结合胆红素还是结合胆红素升高肝功能检查是否有异常,黄疸实验室检查的方法,血清肝酶谱的检测,反映肝细胞损害,反映胆汁淤积,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液常规检验(Routine Blood Test),血液常规检验有助于溶血性黄疸的诊断,尿液成份分析(Urinalysis),尿成份分析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三种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血清 尿液 粪色 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CB/TB 尿胆原 尿胆红素溶血性 正常或轻度 30-40%变浅或正常胆汁瘀积性 正常或轻度 50-60%()浅,陶土色,辅助检查,B超:肝内外阻塞X线 腹部平

29、片,胆道造影ERCP 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肝外胆管有无阻 塞扩张,有无胰腺疾病。PTC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肝内胆管有无阻塞扩张及部 位程度和范围。放射性核素检查 198金或 99锝肝扫描肝穿刺、腹腔镜CT:肝内外阻塞核磁共振:对肝脏的占位性病变较CT为优。胰胆管造影(MRCP):无创显示胆管形态结构。,伴随症状,伴发热:急性胆管炎、肝脓肿、败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伴上腹剧痛:胆道结石(Charcot)、肝脓肿、胆道蛔虫病、原发性肝癌伴肝肿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阻塞、原发或继发性肝癌,伴胆囊肿大:胆总管有梗阻,见于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伴脾肿大:病毒性肝炎、败血征

30、、钩端螺旋体病、疟疾、肝硬化、溶血性贫血及淋巴瘤伴腹水: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伴皮肤瘙痒:胆汁淤积,问诊要点,确定是否黄疸黄疸的起病黄疸的伴随症状黄疸的时间与波动情况黄疸对全身健康的影响,有无黄疸?游离或结合升高?临床肝功能检查,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定因诊断,肝内、肝外淤胆?影像学检查:肝内和/或肝外胆管扩张,病因学诊断,鉴别诊断,确定梗阻的位置、程度和原因,诊断和鉴别诊断(1),病史年龄性别 饮食和营养职业与环境 家庭史用药史,输血及手术史临床症状发热与寒战消化道症状 腹痛皮肤瘙痒,诊断和鉴别诊断(2),体格检查-黄疸:色调、持续时间、深度-肝脏-胆囊肿大-脾肿大灰色或白色粪便 尿液颜色皮肤

31、黄色瘤 淋巴结肿大 腹水腹壁静脉曲张、蜘蛛痣、男子乳房发育、杵状指(肝硬化)心动过缓(阻塞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血清酶、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血清脂蛋白X(LPX)凝血酶原时间BSP试验血清乙型肝炎病原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X线检查、影像检查、病理检查肝穿刺活检、腹腔镜检查、剖腹探查,实验诊断病例(Case),医生如何运用实验室检查对他们进行诊断?,实验室检验的选择,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项目正常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基转移酶尿胆红素尿胆原血红蛋白,影像学检查 Imaging Test,诊断结石

32、、占位性病变,提示梗阻的部位和病因,肝穿刺活检 Liver Biopsy,确诊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病变,黄疸病人的诊疗路径,总结,发病机制 形成机制:3个原因(溶血、肝损、阻塞)鉴别方法:3个方面(体征、化验、影像)实验室检查 胆红素检查:判断是否发病、鉴别及程度 血清酶检查:确定肝胆病因并形成诊治方向 血液学检查:诊断各种溶血性黄疸,思考题,1 黄疸的定义?2 三种黄疸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思考题,试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引起黄疸的特点肝硬化患者黄疸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因胆总管结石导致完全梗阻的临床表现特点(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直接和间接胆红素的区别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名词解释:黄疸;隐性黄疸;Dubin-Johhson综合征;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病例分析,女性 57岁主述:腹胀、腰围增大、尿少1月余过去史:无肝炎或血吸虫感染史体检:巩膜黄染;移动性浊音(+)MRI:肝硬化,肝内弥漫性大片异常信号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