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第十二.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33362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颜渊篇第十二.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设计者:陈玉婵,上篇是孔子对众弟子的评述。本篇是孔门教学篇。记载弟子问先生答,他人问弟子答,弟子问弟子答。本篇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或教学方法,可以从六个方面去理解。,一、问仁4章。颜渊、仲弓、司马牛、樊迟四弟子问仁,孔子分别答以“克己复礼”,“敬恕无怨”,“仁者言讱”,“仁者爱人”。二、问政4章。子贡、子张、景公、季康子四人问政,季康子问政两次。孔子分别答以“足食足兵民信之”,“君臣父子之位正”,“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政者正也”。“德风德草之辨”。三、问人格修养3章。司马牛问君子,孔子答以“不优不惧”。子张问“士之达”,孔子答以“闻”“达”之区别。子贡问友,孔子

2、答以“忠告善道”,可则友,“不可则止”。四、问道德修养3章。子张问明,孔子答以不行“浸润之谮,肤受之愬”。子张问崇德辨惑,孔子答以“忠信、徙义”为崇德,辨善恶为“辨惑”。樊迟问“崇德、修慝、辨惑”,孔子答以“先事后得”为崇德,攻己之恶为“修慝”,克己之忿为“辨惑”。五、孔门弟子答问。卫大夫棘子成向子贡问“文”“质”关系,子贡以“文质兼备”答之。鲁哀公向有若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以“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答之。司马牛向子贡问“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答之。,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

4、:“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勿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原文】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注释】克己:克制自

5、己,指修己。复:实践,实行;复礼:践行礼仪。天下归仁: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人。归:归顺,这里作“赞许”讲。目:具体的条目,纲目。回:颜回。古人自称用名。不敏:不聪敏,迟钝,笨。事:从事,实行,照着做。斯:这,这些,代词。,【语译】颜渊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仪,这就是仁。一旦都能这样做,天下就会归顺于你的仁治,实践仁德全在于自己,难道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细目。”孔子说:“不合于礼度的事不看,不合于礼度的事不听,不合于度礼的话不说,不合于礼度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请允许我照您这些话去做吧。”,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

6、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注释】大宾:贵宾。承大祭:承当重大的祭祀典礼。邦:诸侯管理的国家为“邦”。家:卿大夫管理的封地为“家”。,【语译】仲弓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就像接待贵宾那样恭敬,役使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那样严肃谨慎。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则无论在诸侯国做事,还是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都不会有人怨恨你。”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照您这些话去做吧。”,【原文】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注释】司马牛:姓

7、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宋国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481年。其言也訒(rn):他的言谈是很谨慎的。訒:难,指话难说出口,这里指说话谨慎。斯:代词,这,或那。,【语译】司马牛问什么叫仁。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谈很谨慎。”司马牛说:“言谈谨慎,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是很困难的,说话能够不谨慎吗?”,【原文】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注释】达:明达,通达,明

8、白事理,通行无碍。闻:名闻,名望,有声誉。家:指大夫治理的封邑。,【语译】子张问孔子:“士怎样做才可以叫通达了呢?”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说:“在诸侯的国家任职,一定有名声,在大夫的封地做事,也一定有名声。”孔子说:“这个叫闻,并不是达呀。所谓达,就是品质正直,喜好仁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神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在诸侯的国家一定事事行得通,在大夫的封地也一定行得通。所谓闻,这种人表面上主张仁德,行动上却违背仁德,甚至以仁人自居而不惭愧。他们在诸侯的国家必定会骗取名声,在大夫的封地也必定会骗取名声。”,【原文】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

9、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注释】修慝(t):消除隐匿的邪恶。攻:批判。忿:忿恨。,【语译】樊迟随从孔子在舞雩台漫步,说:“请问如何提高德行、消除邪念、辨别迷惑呢?”孔子说:“问得好啊!先去做事,然后收获,不就是提高德行吗?检讨自己的,不谴责他人的错误,不就是消除恶念吗?因为一时的忿怒,不顾自己的言行,以至连累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原文】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

10、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注释】达:理解,明白。举直错诸枉:就是把正直的人推举出来,罢黜邪曲小人。错:通“措”,放置。诸:之乎,合音词。乡:通“向”,刚才。皋陶(yo):传说是为舜掌管刑法的贤臣,古人认为他是执法公正的典范。伊尹:商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语译】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把正直的人选拔提举出来,罢黜邪恶者的权,就能够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樊迟退了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把正直的人选拔推举出来,罢黜邪恶者的权,就能够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挑选,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挑选,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也被疏远了。”,融与生活融汇贯通,克己复礼敬恕无怨仁者言讱仁者爱人,背诵大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