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产生气体的变化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2023新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43912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产生气体的变化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2023新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4.2产生气体的变化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2023新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4.2产生气体的变化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2023新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4.2产生气体的变化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2023新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4.2产生气体的变化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2023新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2产生气体的变化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2023新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产生气体的变化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2023新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物质的变化课题2.产生气体的变化课时核心概念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2.3物质变化的特征56年级知道有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变化。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教学科学思维目标能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探究实践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有

2、些物质变化会伴随一些特殊现象。态度责任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不同物体与水和白醋分别混合实验,细致观察,以实验现象为依据来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学备教准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2.塑料杯白砂糖食盐小苏打定量勺自封袋滴管贝壳白醋学生: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

3、、聚黑1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等,比如烧开的水和慢慢融化的冰块;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比如生锈的铸铁锅、咬过后放置的苹果,我们说它们发生了化学变化。2 .过渡:你看,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出示烟花绽放图片,提问:烟花绽放时有哪些现象?它是化学变化吗?4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5 .教师小结:烟花绽放时会有光、热、其他颜色产生,它们都是不同于原来的物质,产生了新的物质,都是化学变化。6 .出示图片:食盐、白砂糖、小苏打、水、醋。这些物质按一定的方法混合在一起,会

4、有哪些现象产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板书课题:产生气体的变化。从上节课的内容引出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发生着一些变化,明确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简单有效,为后续的探究留有更多时间;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变化到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产生气体的变化。(一)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1.PPT出示材料:2组塑料瓶盖中分别装有食盐、白砂糖、小苏打,滴管,白醋,水。2 .提问:如果用水和白醋分别与它们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能在变化中观察到什么现象?3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预测。4 .教师介绍实验方法(PPT)o在1、2、3号瓶盖中滴入少量水;在

5、4、5、6号瓶盖中滴入少量白醋;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5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观察实险现象并做好记录。二、探6.小组内交流,准备全班汇报。索7.交流研讨: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它们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会有一种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不同于白醋和小苏打的新物质,因此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其他5个瓶盖中没有观察到新物质产生,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二)收集产生的气体1 .谈话:同学们,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2 .学生交流。3 .教师:如果我们想研究一下这个气体,需要收集气体。怎么收集气体呢?活动设计分层,从对比 “分别将水和白醋与白砂

6、 糖、食盐、小苏打混合”开 始,到收集小苏打与白醋产 生的气体,再伸展到身边的 物质,白醋与鸡蛋壳和贝壳 等物质混合是否会产生气 体。活动环环相扣、递进, 利于学生知识的架构与思维 的提升,亲历实验与配套的 视频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为后续持久发展铺垫。4 .小组交流:怎么收集气体?5 .全体交流,并引导收集气体的办法。取一个密封袋,在里面装入五滴管白醋;将装有小苏打的瓶盖小心地放入密封袋中;尽量排出袋内的空气,封好密封袋的封口,然后将瓶盖翻到,让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仔细观察现象。6 .教师:在这个实验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7 .学生实验、观察。8 .研讨: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7、这种气体有什么特点?和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结合资料交流。资料: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虽然仅占0.03%,但它与人类的关系却非常密切。它是一种工业原料,可以用在制纯碱、尿素、糖和汽水等工业上。它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新鲜空气;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保藏容易腐败的食品,也可以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既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又能给人类埋

8、下祸根。它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之一,大气层中过多就造成温室效应,引发生态问题。(三)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与白醋产生气体?1.教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跟白醋混合产生气体吗?2 .学生交流。3 .教师:今天在课堂上我们来试一试,在鸡蛋壳、贝壳中加入白醋会产生怎样的现象?4 .演示实验:在鸡蛋壳、贝壳中加入白醋。5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三、研讨1 .除了鸡蛋壳和贝壳,还有其他物体能与白醋混合产生气体吗?2 .谈话:它们产生的气体跟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一样吗?大家课后去查阅资料。把科学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更是大课堂理念的体现。四、拓展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

9、了一种不同于它们的新物质,所以我们知道发生了化学变化;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也知道这种物质是二氧化碳。生活中还有与白醋混合产生气体的物质吗?产生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吗?大家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去课后继续学习。设疑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去课后学习,明确科学的学习不仅在课堂,还在课外,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哪两种物质混合,产生了气体()。A.白醋+小苏打B.水+食盐C.水+小苏打D.白醋+白砂糖2 .下列()与白醋混合,不会产生气体。A.鸡蛋壳B.贝壳C.食盐D.小苏打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吃了酸性物质后需要及时漱口以保

10、护牙齿8 .在产生气体的变化中,有的反应剧烈,有的缓慢C.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D.打开雪碧瓶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这也是化学变化9 .辣椒是厨房里常用的调料之一。关于辣椒干制成辣椒粉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辣椒的味道没有改变B.颜色有变化,是化学变化C.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形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10 物质的变化丰富多彩,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消化B.冲泡糖水C.火柴燃烧D.钢铁生锈二、判断题1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能支持燃烧。()2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氧气,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3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灭火器。()4 .白醋

11、加小苏打后会发生化学变化。()5 .化学变化都有发光现象。()参考答案:1.A2.C3.D4.B5.B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2.产生气体的变化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 习惯。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厨房中的白醋和小苏打。学生对白醋很熟悉,在三年级的溶解实验中也接触过小苏打,但是对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就不清楚了。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伴随气体产生而发生的化学变化,进一步确认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如气体)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本节课有三个学习任务:1.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2 .收集产生的气体。3

12、.观察白醋和鸡蛋壳、贝壳的反应现象。我班采用的是爱牛单人实验盒,人手一盒,大大节省了老师准备器材的时间。先介绍下本节课的爱牛器材:透明塑料杯5个、塑料密封袋5个、白醋2包共20克、小苏打1小包、白糖1小包、食盐1小包、药匙一个。1.探索1的实验需要六个塑料瓶盖,而单人实验盒中只有5个塑料杯。因此,该实验我采用2人一组来解决塑料杯不足的问题。4 .为了区分6个塑料杯,我让学生对塑料杯先进行1-6编号。5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一个疑惑,白糖、食盐、小苏打、水和白醋这些实验药品加多少?书本中说“分别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滴入水”,“加入白醋”。我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对于实验药品的量并

13、不需要十分精确。尽管如此,我还是让学生取一平勺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结果学生取的时候十分小心,导致这个过程花费较长时间。而且,这里也存在一个科学错误。一个药匙先后取三种药品是不对的,会造成交叉污染,应该一种药品专用一个药匙。我反思下一次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舍弃药匙的使用,直接在塑料杯中倒入少量的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6 .这个实验的现象很多,现象的观察非常重要。学生能明显观察到6号杯冒出大量气泡,1、2、4、5号杯中物质明显“消失”一部分(部分溶解在水或者白醋中),3号杯中无明显现象(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部分学生观察到4、5号杯子中也有气泡附着在杯壁上。因此,部分学生得出结论,白醋和食盐

14、、白砂糖混合会产生气泡。这可把我难住了,在课堂上我灵机一动,我对学生说“白醋倒在杯子中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气泡,这是白醋的缘故,和食盐、白砂糖无关。”没想到歪打正着给我说对了。课后,我赶紧查阅资料,想着下节课做一些弥补。老师们,遇到这样的课堂生成,你会怎么处理呢?欢迎大家给我留言指导。5 .这个实验的现象很多,因此实验前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我指导学生采用“看、摸、闻、听”的方法来观察。看物质的变化;摸混合前后塑料杯外壁的温度;闻混合前后的气味变化;听混合后的声音。只有指导到位了,学生才能做到正确观察,仔细观察。6 .探索2:书中说“取三勺白醋”,“一勺小苏打”,为什么要定3:1的比例呢?这个比例有

15、什么科学依据吗?白醋中真正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的是醋酸,而醋酸和小苏打完全反应时的比例是1:1。以“海天白米醋”为例,100毫升的白醋中,醋酸大于等于3.5克,100毫升的白醋大约是100克。假设取300克的白醋和100克的小苏打混合,这正好符合教材中3:1的比例,那么300克白醋中醋酸只有10.5克,而小苏打有100克,醋酸的量远远不够,小苏打会剩余89.5克左右无法反应完。因此,我认为教材中的这个比例并不合理,如果真的要定一个量,我会定3克小苏打,100毫升白醋,这样小苏打和白醋中的醋酸比例能接近1:1,接近完全反应。7 .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对小苏打和白醋的量做明确规定,因为这并不是小学阶

16、段要解决的问题。我让学生在小塑料杯中加入1/3杯的小苏打,把四人小组中剩余的所有白醋都倒入密封袋中,混合后整个密封袋都鼓起来了,效果十分明显。密封袋有一定的弹性,有一个小组的密封袋整个撑了起来,我有些担心,所幸没有爆开。反思:安全起见,对实验用量还是要更明确一些。爱牛器材改进建议1.塑料杯再加一个。8 .两个实验的材料分开包装。探索1:食盐、白砂糖、小苏打和白醋最好能定量分装,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每样两小包,这样学生操作起来会更加方便。探索2:小苏打和白醋定量包装,学生只需直接加入即可。9 .密封塑料袋为什么放入5个呢?这点我不太明白爱牛的用意,我只用了一个。10 密封袋比较大,密封袋的大小要以小苏打和白醋的量做参考,否则,产生的气体太少,密封袋又太大的话,密封袋就鼓不起来,效果不明显。11 药品定量包装后,药匙就可以去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