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50253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3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云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红云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红云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红云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红云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云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云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及设计历程(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1)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3)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4)关于红云路方案设计的市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重庆市规划局渝规渝中方案函(市政)2O17OO1号(5)关于红云路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的轨道交通专项审查意见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渝轨建办2016350号(6)重庆市渝中区红云路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重庆市勘测院2017.03)(7)红云路道路工程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重庆市渝州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服务中心(2017.06.22)2

2、014年08月本院接到红云路道路工程前期方案研究任务。通过搜集周边资料、现场踏勘、与周边单位就方案沟通,并与三纵线设计单位铁二院就红云路方案相关事宜进行协商,并根据其意见进行相关线位调整;2015年至2016年,与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就红云路方案可实施性及对三纵线影响进行协商,并取得成果;与中建八局就红云路方案对三纵线影响进行协商,并取得成果;2016年通过渝中区政府方案研讨会,最终对红云路平面线位方案及横断面形式定调。2016年11月取得重庆市轨道办关于红云路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的轨道交通专项审查意见。2017年2月取得重庆市规划局市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并调整红云路规划用地红线。2

3、017年7月,完成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通过专家组审查并取得批复。2、对初步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3、设计规范、验收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l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l52-2010)说明4.2.1气象场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1、气温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50Om的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818.0C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3.0eC(2006.8.15),极端最低气温1.8C(1955.1.ll)o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

4、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C(1953.7)o2、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3、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4、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

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5、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4.2.2水文勘察区属于长江流域,场区及附近无大型地表水体及常年性溪沟等。4.3 工程地质条件4.3.1 地形地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X)7-2011)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6、规范(JTG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lO-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路面防滑涂料(JTT712-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I-2008)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O78-200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道路工程制图标准(QQC

7、-I-2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版)4、沿线自然地理概况4.3.2 位置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渝中区高九路附近,起于协信阿卡迪亚与云栖谷之间,终点接嘉陵路,道路可直达现场,交通方便。4.3.3 、水文地质闭合为主,裂隙间距25m不等,无充填物或局部有部分方解石充填,裂隙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1.3裂隙:倾向8090,倾角6575,倾向与L2裂隙相反,裂隙性状与L2一致,地内结构面为统计结构面图3.3-1构造纲要图4.3.4 地层岩性通过地质钻探、地面地质调查和搜集前人成果及相关地质资料,场地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各层岩土特征

8、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1)人工填土(Q4ml):褐灰色,以素填土为主,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组成,含少量碎块、砖头等建筑垃圾。骨架颗粒粒径2050Onlnl为主,局部可达8001000刖,含量一般为3050%;在厚度较大的地段中下部碎块石含量显著增高,局部可达到7080%,粒径也有所增大。人工填土主要呈稍密状,稍湿,堆填年限约十年。该层底部与基岩接触地段,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形成以软可塑状粘性土为主、厚度0.050.30m(局部可达0.5m以上)的软弱薄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内,钻探揭露最大厚度34.60m(孔号BP34)。(2)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褐红

9、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含少量岩石碎屑,可硬塑,稍有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残坡积成因,厚0.5LOn1,厚度较薄,主要分布于原始沟谷及斜坡地带,场地分布较少。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沟谷地貌,地形总体南西侧高,北东侧低,道路穿过洼地、丘脊和斜坡地带,最高标高335,最低标高203,相对高差约130m,现状地形坡度较大,大部分地表被人工改造。其中K0+O00-K0+957.450段为同轴旋转立交与桥梁段,K0+957.450-K1+745.673段为路基段。其中K()+0()0-K0+957.450段为同轴旋转立交与桥梁段,受周边协信小区建设影响,人工改造强烈,现大部分为填方

10、区。阿卡迪亚小区东侧存在大量人工堆填区,局部厚达30m,在拟建3#、4#重力式挡墙附近形成填方边坡,边坡最高约30m,坡顶地面标高320.0305.0m,地形较平坦,地形坡角一般。5,坡底地面标高280.0270.0m,边坡坡角约25。,局部较陡。K0+957.450-K1+745.673段为路基段,受三纵线红岩村隧道施工影响,人工改造较强烈,地形坡度较陡,高程在284203m,地形坡脚沿红云路前进方向一般510,道路周边局部边坡达2025,在K1+1OOK1+18O段发育滴水岩危岩带,局部为陡崖,地形坡度为4050。4.3.5 地质构造工程区处于金鳌寺向斜西翼(图3.3-1),为川东褶皱束中

11、沙坪坝一重庆复式褶皱曲中的次一级褶曲,无断裂构造通过,构造裂隙不发育。据调查测绘,场地岩层倾向140%倾角8。,局部倾角15;据实地量测,基岩中发育裂隙三组,裂隙发育情况如下:1.l裂隙:倾向3500,倾角5565,裂隙面粗糙,宽度28mm,偶见粘性土充填,裂隙间距25m不等,延伸长度一般510m,局部可达数十米,切割深度52()m,连通性较好,裂隙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1.2裂隙:倾向260270,倾角6575。裂隙面较直,延伸长度35m,处排泄和下渗进入基岩裂隙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场地原始地貌为斜坡沟谷地貌,坡度大,排泄条件较好,松散

12、层储存地下水条件差,土层中无统一地下水位,在土层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大气降水入渗后一般沿基岩面向低洼处运移,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填土较厚的原始沟谷底部。结合钻孔水位观测,同轴旋转立交段地下水埋深约12.028.0m,高程约281296m,集中位于原始沟槽地带的填土层中下部,大气降水易通过填土层下渗,从协信阿卡迪亚小区附近自西向东沿基岩面向填土边坡底部排泄。路基段地下水埋深约812m,高程约210228moB3.4-lZK59号孔检水1Q-S帆J曲技BB6Ov)KU9(acN万触际h-3w0触91r0455IJSL%h本次勘察选取了岩面相对低洼、填土厚度较大、易于汇水的ZK59钻孔作了抽水试

13、验,在终孔后第二天作简易抽水试验,当水位降至某一深度后再稳定不少于两小时,测得稳定流量,据此计算各钻孔渗透系数及影响半径。试验结果详见表3.4-1及抽水历时曲线图3.4-10表3.4T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钻孔编号含水层岩性静止水位(m)含水层厚(m)水位降深Sn(m)稳定流量Q(m7d)渗透系数K(md)影响半径R(m)不整合接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砂质泥岩(J2sSm)褐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表层强风化带厚度一般约05L0m,最大可达3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中柱状,岩体较完整,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14、。砂质泥岩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上部土层覆盖层以下。(2)砂岩(J2s-Ss):灰褐色、灰色,细粒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份有:石英、长石等;强风化层厚度一般约0.53.Om,强风化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完整,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砂岩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上部土层覆盖层以下,与砂质泥岩相间分布。场地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0.51.0m,最大可达3u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极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4.4 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场地地形总体特征南高北低,地形较起伏较大,降水从高处向低处排泄,排水条件好

15、,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地下水总体较小。场地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类。(1)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在岩土界面上从高处往低ZK510.772.19Mg2-SOJZK7-1素填土8.38055762219IllZK15-1素填土8.4608390111915121ZK46-1素填土8.490766972710157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11类环境判定:按H类环境,以上土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4.5 不良

16、地质现象和特殊岩体4.5.1 不良地质现象(1)危岩体基本特征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勘察区发育滴水岩危岩带。危岩带位于道路里程K1+100-K1+180之间,危岩在立面上的分布受控于陡崖发育方向,在平面上陡崖发育大致呈直线展布,勘查区分布3处危岩体(见表3.1-1),危岩顶分布高程约248254m,底部高程约219231m,属中位危岩。危岩体形态各异,但总体呈板状或柱状。规模大小不等,体积为1646355872m3,属特大型ZK59素填土3.409.001.911.161.699.63根据抽水试验成果,场地人工填土层渗透系数为1.63md,渗透系数较大,为中等透水层。结合钻孔水位观测,可见勘察期间

17、场地内填土层中地下水总体较贫乏,但岩面相对低洼、填土厚度较大、易于汇水的原始沟谷底部仍赋存了一定的地下水,且由于地表封闭条件差,大气降水易通过松散填土层下渗,地下水对道路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基坑开挖时应配备相应的抽水设备,若在雨季施工,涌水量将明显增大。(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相对隔水,由于岩层中构造裂隙总体不发育,不利于地下水赋存和接受补给,水量大小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贯通性密切相关,水量

18、一般不大,多呈滴状或脉状,动态不稳定,由于岩层倾斜,局部基岩中本次勘察期间选取ZK5、ZK56钻孔作抽水试验,用时2、3分钟左右,孔内循环水被提干,然后观测恢复水位,24小时后,水位无恢复缓慢,为干孔,由此可见勘察期间场地基岩裂隙中含水贫乏,水量不大。水腐蚀性判定为判断场地地下水腐蚀性,本次勘察在钻孔ZK5、ZK56、ZK59内采集地下水水样作室内水质分析试验,试验成果见下表5.3-1。表5.3/水质分析成果表水样编号QiMg-NH;HCOjOHCO32ClS012游离CO2侵蚀性CO2PH值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ZK567.982.9

19、80.0419.660.000.002.8225.5841.6138.017.98ZK5955.326.8720桥梁净空5)4.54.55.3平、纵、横设计5.3.1 平面设计红云路位于设计起点接云栖谷西侧现状断头路,向东北方向延伸,通过一座旋转立交消化高差,跨越三纵线,终点接嘉陵路,形成平交口,红云路道路设计范围为K0+045Kl+694,主线长1649m。全线共设10处平曲线,自起点至终点的主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Rl=I的m、R2=40.5m(旋转立交)、R3=50mR4=40m、R5=90mR6=50mR7=40mR8=38mR9=100mRIO=I50m、Rll=40mo其中桩号K0+0

20、45-K1+465段为新建段,新建段含一座旋转立交桥及一座上跨桥,桥梁段全长567.162m;桩号K1+465-K1+694段为改建段。嘉南线三期工程本段的起点与直港大道立交匝道出入口终点进行顺接,往南延伸,下穿天宝路,从和尚山水厂西侧跨越,主线采用上跨桥上跨杨九路,形成杨九路简易立交,通过辅道与天兴路、杨九路形成平交口。主线标段分界位于杨九路立交南侧端部,设计主线段范围为K1O+275.585K11+42O,主线长H44.415mo全线共设4处平曲线,自起点至终点的主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R1=1200m、R2=1000m,R3=300m、R4=500m.设计范围主要结构节点工程设计规模如下表:

21、设计范围路段道路填方边坡高度均在8m以内,为一级边坡,采用1:1.5作放坡处理。在填方高度大于2m路段,人行道在外侧均设置栏杆,以保证行人安全。人行道栏杆设置路段为:K1+465-K1+680左侧。当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外设临时排水边沟,局部与建筑有冲突的地方,施工时候可适当调整。5.4.2 挖方边坡设计范围路段道路挖方边坡一般临时放坡段采用1:1作放坡处理,K0+824.000-K0+860.000段右侧挖方边坡采用1:0.5放坡(三纵线项目实施)。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挖方边坡坡顶外设置临时截水沟。5.4.3 路基处理工程范围内填方段较少,且由于三纵线项目实

22、施,场地已进行过清表,因此本次项目不再需要清除地表土。填方区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5.4.4 路基换填根据勘察,场地旋转立交范围存在大量人工填土。人工填土主要由弃土平场施工形成,褐灰色,以素填土为主,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组成,含少量碎块、砖头等建筑垃圾,主要呈稍密状,稍湿,堆填年限约十年。其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级配一般。根据三纵线设计资料显示,三纵线项目将对该部分人工填土沿基岩面进行清方,裸露岩层将直接成为持力层,因此本次设计不再对该部分杂填土专门处治。5.4.5 纵横向填挖

23、分界处理半填半挖路基处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填方区采用级配较好的砂类土、砾类土、碎石填筑,当挖方区为坚硬岩石时,采用填石路堤。同时对挖方区路床080m0.55m(加强防撞护栏)+5.5n(车行道)+0.5m(中分带)+5.5m(车行道)+O.55m(加强防撞护栏)=12.6mX-B隧道上跨桥段:0.55m(加强防撞护栏)+3.5m(车行道)+3.5m(车行道)+O.55m(力口强防撞护栏)=8.Im其余路基段:3.0m(人行道)+3.5m(车行道)+3.5m(车行道)+3.Om(人行道)=13.0m并且对于圆曲线半径小于25Om段,均于道路内侧进行加宽;改造段应红岩革命纪念馆要求,部分路段进行加宽以便满足其大巴车一次性转弯需求,具体加宽值及加宽范围详道路平面图(一)(五)九参考规范要求在部分圆曲线路段设置超高,超高坡率均为2%o超高方式在主线段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