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病种诊疗方案(外科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96999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186 大小:47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各病种诊疗方案(外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中医各病种诊疗方案(外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中医各病种诊疗方案(外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中医各病种诊疗方案(外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中医各病种诊疗方案(外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各病种诊疗方案(外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各病种诊疗方案(外科版).docx(1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胆胰外科中医诊疗方案41.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742. *胆石病(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11*瘤病(皮肤软组织良性肿瘤)中医诊疗方案肝胆胰外科、胃肠胸外科共用中医诊疗方案43. *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1744. *狐疝(腹股沟疝)中医诊疗方案20胃肠胸外科中医诊疗方案45. 肋骨骨折(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346. *胸痹(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28重复一*肠癌(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3147. 肠结(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3648. *肉瘦(甲状腺肿瘤)中医诊疗方案39重复一*乳癌(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4249. *乳核(乳腺良性肿瘤)

2、中医诊疗方案4650.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49神经外科中医诊疗方案51. *头部内伤病(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下血肿)中医诊疗方案5352. *出血性中风(高血压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5853. *头痛病(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医诊疗方案6454. 损伤昏厥(脑震荡)中医诊疗方案68泌尿烧伤科中医诊疗方案55. *积聚(后天性肾囊肿)中医诊疗方案7056. *瘙闭(前列腺增生)中医诊疗方案7357. *石淋(输尿管结石伴有积水和感染)中医诊疗方案7758. *淋证(取除输尿管支架)中医诊疗方案8059. 热淋(泌尿道感染)中医诊疗方案8360. 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87肛肠科中医

3、诊疗方案重复一*肠息肉(结肠息肉、直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9061.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9362. *肛漏(肛疹)中医诊疗方案9863.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诊疗方案103骨一科中医诊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诊疗方案*骨痹(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骨二科中医诊疗方案64 .*胸腰椎骨折(胸椎/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108腰椎间盘突出症骨一、二科共用中医诊疗方案65 .*胫腓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中医诊疗方案566 .*槎骨骨折(槎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1767 .*骨折病(取除骨折内固定装置)中医诊疗方案2268 .*锁骨骨折(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46

4、9 .*帼骨骨折(骸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770 .*肱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3071 .*股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33妇科中医诊疗方案72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中医诊疗方案4073 .崩漏(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4474 .带下类病(宫颈息肉)中医诊疗方案4775 .*瘤病(卵巢肿瘤(良性)中医诊疗方案5076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中医诊疗方案5477 .*擢瘤(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5878 .*聚病(子宫腺肌病)中医诊疗方案62眼科耳鼻咽喉科中医诊疗方案79 .*喉息肉(会厌囊肿)中医诊疗方案6780 .*鼻渊(慢性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7

5、081 .*慢喉喑(声带息肉)中医诊疗方案7482 .*圆翳内障(白内障)中医诊疗方案78备注:手术科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标注*胁痛(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一)中医病名: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胁痛可归属于广义的胸痛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气机郁滞,脉络失和,疏泄不利。胁痛为肝胆、胁肋部病变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二)西医病名: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多是以胆固醉为主的胆石,胆囊内结石的形成,多与胆汁中的脂质代谢异常和存在着有利于结石形成的因素有关。胆囊结石常合并胆囊炎,临床上称之为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6、ChroniCcalculouscholecystitis),胆囊的病理改变可以从轻度的胆囊壁的炎性细胞浸润直至胆囊的组织结构破坏、纤维瘢痕增生、完全丧失其生理功能,或合并有胆囊外的并发症。(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o胁痛多由气机郁滞,脉络失和,疏泄不利而导致的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2 .西医诊断标准(1)常在右上腹不适或钝痛,厌食油腻、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大多数病人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

7、2)缓解期可无体征或胆囊区有深压痛,急性发作期,有急性胆囊炎的体征。(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0(二)疾病分类1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2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三)证候诊断1.肝气郁结证:右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情志激惹则痛剧,胸闷,善太息而得暧气稍舒,伴有纳呆,脱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2.湿热蕴结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苦口干、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三、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1)注意休息,节

8、制饮食,避免餐后剧烈运动。(2)饮食宜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二)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1 .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理气。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陈皮12g枳壳6g白芍15g2.湿热蕴结证川萼15g郁金12g香附15g甘草3g治法:清热化湿,理气通络。推荐方药:胆囊1号方木香IOg赤芍15g虎杖IOg金银花15g连翘10 g生大黄5g厚朴IOg桃仁IOg丹参20 g黄苓IOg 枳实IOg 甘草4g()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者,无手术禁忌者,予以手术治疗。1 .手术方式(1)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2)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 .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9、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淀粉酶、脂肪酶、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图及正位胸片、腹部肝胆、泌尿彩超。(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血气分析、肿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腹部CT检查及MRl检查。3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医办发(2015)42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T小时。4 .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根据术前辨证分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术后根据病情选择中医外治:灸法(中脱、关元、足三里)bid行气通下、通络止痛,红外线照伤口qd促进伤口

10、愈合,烫熨治疗(腹部)qd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埋针(合谷)消炎镇痛、其它中医治疗等。(四)护理调摄要点1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体征、切口、生命体征、二便、舌苔、脉象等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 .手术后卧床休息,一般取平卧位,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休息,根据情况指导患者近早下床活动。3 .手术后次日根据病情进流质低脂饮食,后期饮食宜由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且低脂、高糖、高纤维易消化为主。四、难点分析对于采用手术治疗,不但要考虑手术的彻底性亦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达到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目的,对一些高危病人,手术方法应该简单有效,如在局部麻醉下施行胆囊造屡术,以达到减压和引流,若勉强施行较复

11、杂的胆囊切除术,反而可出现并发症或误伤肝门部的重要结构,增加手术死亡率。五、疗效评价(一)疾病疗效判定标准1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恢复正常,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检查证实胆道内无结石存在者。2 .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或排出部分结石,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恢复正常,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证实胆道内尚有结石。如是胆囊炎或可见到胆囊功能有所恢复。3 .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无明显好转,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检查其所见与治疗前相近。(二)中医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临床治愈:服药

12、774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温、血象恢复正常。“B超”胆囊影像正常者。4 .显效:服药7-14天,症状、体征消失,体温、血象基本恢复正常。“B超”胆囊影象明显改善。5 .有效:服药7T4天,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体温、血象基本正常。“B超”胆囊影象有改善。6 .无效:症伏、体征及体温、血象、“B超”胆囊影象无改善者。月旦石病(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一)中医病名:胆石病,是以右上腹或中上腹胀闷或团体,检查发现胆道结石为主要表现的结石类疾病。胆石病可归属于广义的胁痛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气机郁滞,脉络失和,疏泄不利。胁痛为肝胆、胁肋部病变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

13、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二)西医病名: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胆管炎。肝内外胆管结石因其结石来源和性质不同而有原发和继发的之分,前者指原发在胆总管内的,其成分是胆色素或(和)胆色素钙为主的,呈黑色或棕色不定形之胆色素性结石;而继发者其结石是由胆囊排入或胆囊切除术时从胆囊掉入胆总管所致,其中多数是胆固醇或固醇性混合性结石(钱礼.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o胆石病是以右上腹或中上腹胀闷或团体,检查发现胆道结石为主要表

14、现的结石类疾病。2 .西医诊断标准(1)常在中上腹不适或钝痛,厌食油腻、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大多数病人有急性胆管炎发作史。(2)缓解期可无体征,急性发作期,有急性胆管炎的体征。(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0(二)疾病分类1 .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2 .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管炎(三)证候诊断1 .肝气郁结证:右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情志激惹则痛剧,胸闷,善太息而得暧气稍舒,伴有纳呆,皖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2 .湿热蕴结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

15、拒按,或牵及肩背,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苦口干、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三、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1 .注意休息,节制饮食,避免餐后剧烈运动。2 .饮食宜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二)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1.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湿,理气通络。方药:疏肝理气汤加减木香IOg赤芍15g虎杖IOg黄苓IOg金银花15g连翘IOg黄蜀葵花20g生大黄5g枳实IOg余甘子9g厚朴IOg桃仁IOg丹参20g甘草4g2.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陈皮12g川苜15g香附15g枳壳6g白芍15g郁金12g甘草3g(三)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者,无手术禁忌者,予

16、以手术治疗。L手术方式(1)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辅助取石+“T”管引流术(2)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辅助取石+“T”管引流术3 .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淀粉酶、脂肪酶、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图及正位胸片、腹部肝胆彩超、腹部CT/增强CT、MRCP;(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血气分析、肿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腹部CT检查及MRl检查。4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医办发(2015)42

17、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T小时。5 .围手术期中医治疗(1)根据术前辨证分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2)术后根据病情选择中医外治:灸法(中脱、关元、足三里)bid行气通下、通络止痛,红外线照伤口qd促进伤口愈合,烫熨治疗(腹部)qd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耳针(神门、交感、胰胆)消炎镇痛、埋针(合谷)消炎镇痛、其它中医治疗等。6 .护理调摄要点(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体征、切口、生命体征、二便、舌苔、脉象等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手术后卧床休息,一般取平卧位,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休息,根据情况指导患者近早下床活动。

18、(3)手术后次日根据病情进流质低脂饮食,后期饮食宜由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且低脂、高糖、高纤维易消化为主。四、难点分析对于采用手术治疗,不但要考虑手术的彻底性亦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达到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目的,对一些高危病人,手术方法应该简单有效,如在局部麻醉下施行胆囊造疹术,以达到减压和引流,若勉强施行较复杂的胆囊切除术,反而可出现并发症或误伤肝门部的重要结构,增加手术死亡率。五、疗效评价(一)疾病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恢复正常,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检查证实胆道内无结石存在者。2 .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或排出部分结石,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恢

19、复正常,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证实胆道内尚有结石。3 .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无明显好转,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检查其所见与治疗前相近。(二)中医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临床治愈:服药7-14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温、血象恢复正常。4 .显效:服药7-14天,症状、体征消失,体温、血象基本恢复正常。5 .有效:服药7T4天,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体温、血象基本正常。6 .无效:症伏、体征及体温、血象、“B超”胆道影象无改善者。瘤病(皮肤软组织良性肿瘤)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一)中医病名:瘤病,瘤病在中

20、医古籍文献中很少单独论述,最早见于灵枢刺节真邪。瘤者,留滞不去之意。又名瘤赘,是瘀血、痰浊日久凝滞结聚于皮里膜外、皮肉之间,甚者皮肉之下的结块。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生于体表,生长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生于体表的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为六种,分别是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相当于西医学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中医外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二)西医病名:皮肤软组织良性肿瘤,其中约30%为脂肪瘤、30%为纤维组织细胞性和纤维性肿瘤、10%为血管肿瘤、5%为神经鞘肿瘤。肿瘤的类型、

21、症状、部位和患者年龄及性别这些因素间有相关性。脂肪瘤无疼痛,罕见于手、下肢和足,罕见于儿童;多发性(血管)脂肪瘤有时有疼痛、最常见于年轻男性;血管平滑肌瘤常有疼痛,常见于中年女性小腿,而一半血管肿瘤发生在20岁以下患者。良性软组织肿瘤中,99%生长于表浅位置,95%直径V5cm。(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症状:四肢或躯干位于皮下或肌间的无痛性肿块,一般没有不

22、适主诉,但肿瘤压迫神经时可有疼痛及麻木感。体征:皮肤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好、质软无压痛、局部皮温不高、表面无曲张静脉。辅助检查:超声检查。(二)疾病分类1.脂肪瘤2 .纤维瘤3 .神经鞘瘤(三)证候诊断1.气郁痰凝证:肿块多为单个,少数为多发,大小不一,瘤体柔软如绵,推之可移动,皮色不变,生长缓慢;舌淡,苔白,脉滑。2.气血瘀滞证:肿块多为单个,少数为多发,大小不一,瘤体质偏硬,表面光滑,可移动,或有心胸憋闷刺痛、情绪不舒,或者有急躁易怒、皮肤青筋暴露、或者肌肤甲错,女性会表现出乳房胀痛、痛经、闭经等,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三、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1 .注意休息,节制饮食,避免

23、餐后剧烈运动。2 .饮食宜清淡饮食为主。(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 .气郁痰凝证治法:理气健脾,化痰散结推荐方药:化坚二陈丸合十全流气饮加减。陈皮IOg 黄连5g 当归15g 木香IOg半夏IOg 甘草6g 白芍IOg 炮姜IOg茯苓15g乌药IOg香附IOg大枣IOg僵蚕IOg川萼15g青皮Iog2 .气血瘀滞证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g熟地黄12g桃仁IOg红花9g赤芍Iog枳壳12g川萼IOg牛膝12g北柴胡12g桔梗12g(三)诊断明确者,无手术禁忌者,予以择期手术治疗。1.手术方式:包块切除术2 .抗感染治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医办发

24、(2015)42号)执行。3 .中医治疗术后根据病情选择中医外治:灸法(中脱、关元、足三里)bid行气通下、通络止痛,埋针(合谷)消炎止痛,中药涂擦、耳针、其它中医治疗等。4 .物理治疗:红外线照伤口qd促进伤口愈合。(四)护理调摄要点1.节制饮食,避免餐后剧烈运动。5 .手术后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6 .饮食以清淡饮食为宜。7 .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伤口处情况、生命体征、二便、舌苔、脉象等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法。四、难点分析(一)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导致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二)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五、疗效评价

25、(一)疾病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后,包块消失,无术后并发症。2.好转:手术后,未全部切除包块或包块残留。2.无效:包块仍存在。(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痊愈:包块消失。2 .好转:未全部切除包块或包块残留。3 .未愈:包块仍存在。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一)中医病名:肠痈,是因热毒内聚,淤结肠中,而生痈生脓,以发热,右少腹疼痛拘急,或触及包块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痈病类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二)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是阑尾明显肿胀,壁内有

26、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形成大量大小不一的微小脓肿。腔内有脓性分泌物,浆膜高度充血并有较多脓性渗出物,形成局限性腹膜炎的一种外科急腹症。(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73)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肠痈是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致败血浊气遏于阑门而成。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症状。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3)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

27、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诊,直肠前壁上方有触痛;(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二)疾病分类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三)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不发热或发热,腹胀,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紧。气滞为主者,腹痛绕脐,尚未固定,腹壁柔软;血瘀为主者,痛点固定在右下腹,拒按,有轻度反跳痛。2 .瘀滞化热证:右下腹痛加剧,有明显跳痛及肌紧张,发热口干,便秘漫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3 .热毒炽盛证:腹痛剧烈,可遍及全腹,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或有界限不清之包块,高热。舌质红绛而干,苔黄腻干燥或黄厚腻,脉弦

28、滑数,或洪大而数。三、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1.注意休息,节制饮食,避免餐后剧烈运动。2.饮食宜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 .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祛瘀,行气宽肠。推荐方药:大黄牡丹汤加减大黄9g芒硝6g2.瘀滞化热证 治法:活血化瘀,牡丹皮12g 甘草3g通腑泄热。桃仁12g冬瓜仁15g推荐方药:阑尾化瘀汤加减大黄6g 木香6g 青皮6g3.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牡丹皮12g金银花15g 甘草3g桃仁12g川楝子12g延胡索9g大血藤15g祛瘀排脓。冬瓜仁15g 木香6g蒲公英12g 甘草3g推荐方药:阑尾清解汤加减大黄3g牡丹皮12g金银花15g川楝子9g(三)

29、诊断明确者,无手术禁忌者,予以急诊手术治疗。1.手术方式(1)阑尾切除术。(2)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 .抗感染治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医办发(2015)42号)执行。3 .中医治疗术后根据病情选择中医外治:灸法(中脱、关元、足三里)bid行气通下、通络止痛,红外线照伤口qd促进伤口愈合,烫熨治疗(腹部)qd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中药涂擦、埋针(合谷)消炎镇痛、其它中医治疗等。(四)护理调摄要点1.预防肠道感染性疾病,节制饮食,避免餐后剧烈运动。2 .卧床休息,一般平卧位,有腹膜炎者取半卧位,手术后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3 .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后期饮食宜由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

30、、普食,且以清淡为主。4 .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痛、腹胀、生命体征、二便、舌苔、脉象等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法。四、难点分析(一)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或门脉系统感染或残端疹等并发症,导致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二)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五、疗效评价(一)疾病疔效判定标准1 .治愈(1)手术切除阑尾,症状、体征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2)非手术抬疗后,症状、腹部体征消失,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2 .好转(1)阑尾未能切除,症状减轻,有待手术治疗。(2)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右下腹有深压痛或触

31、及条索状肿物,有轻度腹胀、腹痛等自觉症状。3 .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减轻甚至加重者。(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血象正常。4 .好转:症状和体征减轻。5 .未愈:症状和体征加重,出现并发症。狐疝(腹股沟疝)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一)中医病名:狐疝,又称“狐疝风”,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於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故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二)西医病名:腹股沟疝,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

32、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右侧腹股沟疝较为多见。(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法(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14年)(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

33、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二)疾病分类1 .腹股沟直疝2 .腹股沟斜疝(三)证型诊断1.气虚下陷证: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可伴有食少纳差,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舌质淡,苔白,脉微或涩。3 .寒湿内盛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少腹胀痛,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寒则加重。舌苔白腻,脉弦紧。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辨证论治:(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气虚下陷证治法:补气升提方药

34、:补中益气汤加减黄黄30g白术9g党参30g当归9g升麻6g柴胡6g大枣5g炙甘草6g金樱子12g川楝子9g香附9g.寒湿内盛证治法:散寒化湿,行气散结。方药:天台乌药散加减橘核15g小茴香15g肉桂0三3g木香c%g川楝子9g乌药9g吴茱萸6g高良姜9g青皮9g苍术9g(二)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者,无手术禁忌者,予以手术治疗。1 .手术方式疝囊高位结扎。疝修补术。疝成形术。人工材料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人工材料无张力疝修补术2 .术前准备1-2天:嵌疝术前准备就绪可行急诊手术。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

35、滋病等);心电图及正位胸片;消化、泌尿系彩超。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3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医办发(2015)42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T小时。4 .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术后根据病情选择中医外治:灸法(中脱、关元、足三里)bid行气通下、通络止痛,红外线照伤口qd促进伤口愈合,烫熨治疗(腹部)qd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中药涂擦、耳针、埋针(合谷)消炎镇痛、其它中医治疗等。(三)护理调摄要点1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体征、切口、生命体

36、征、二便、舌苔、脉象等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 .手术后卧床休息,一般取平卧位,腹部伤口沙袋压迫,根据情况指导患者适当活动。3 .手术后6T2小时进流质饮食,后期饮食宜由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且以清淡为主。4 .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及时处理。5 .注意保暖,以防受凉引起咳嗽,减少腹压增加对切口愈合的不利影响。四、难点分析(一)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进入其他相应路径。(二)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三)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五、疗效评

37、价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一)治愈:包块消失。(二)好转:包块缩小。(三)未愈:包块无变化。肋骨骨折(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一)中医病名:肋骨骨折,胸部承受暴力打击肋骨或受压时,使肋骨过度弯曲发生的骨折,从而导致胸部疼痛,故称为胸痛。(二)西医病名:肋骨骨折,暴力直接作用于肋骨,可使肋骨向内弯曲折断,前后挤压暴力使肋骨腋段向外弯曲折断。临床多见,好发于成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则少见。肋骨呈扁平,为两层薄弱的密质骨中包裹一层松质骨,因此,肋骨较为脆弱,易于骨折。一肋一处骨折多见,多肋多处骨折少见,一旦发生则可并发内脏

38、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因肋骨与肋骨之间均有肋间肌,即由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交叉固定,将肋骨连成一体,故肋骨骨折一般移位较少发生。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1)有明确外伤史。(2)局部肿痛,咳嗽、深呼吸及活动时疼痛加剧,受伤部位压痛明显,或触及骨擦感,胸廓挤压征阳性。3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及了解是否合并气、血胸。4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诊断。(1)病史:可有外伤史。(2)临床表现:主诉:胸痛、气促、咳嗽、呼吸困难;体征

39、: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3)X线胸片检查或CT可观察骨折情况并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或其他病变,有助于明确诊断。(二)骨折分类1 .少数(W2)肋骨一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少数肋骨,局部肿痛,压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少见并发气、血胸者。2 .多数肋骨一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肋骨。除肿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外,常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3 .肋骨多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多处肋骨。除肿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外,表现为反常呼吸、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常可出现连枷胸。(三)骨折分期和证

40、候分型1 .早期:伤后23周内气滞血瘀证:损伤早期,胸胁部肿、痛并见,气促,呼吸困难。或胸胁满闷、胀痛,痛处不定;或胸胁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拒动。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2 .中期:伤后48周瘀血凝滞证:损伤中期,胸胁瘀血未尽,筋骨未坚,胸胁刺痛,夜间隐痛、胀痛,夜寐不安。舌暗红,苔薄,脉弦而涩。3 .后期:伤后8周以上肝肾亏虚证:损伤后期,胸胁部隐隐作痛。或伴面色少华,头晕心悸,呼吸气短,舌淡,苔白,脉虚细;或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淡红,苔少,脉沉细。三、治疗方法肋骨一处骨折,无明显移位,一般不需整复;多数肋骨折,成角、移位较多者选择进行复位。肋骨骨折患者往往疼痛剧烈,病人呼吸困难,影响咳嗽

41、排痰,易并发血气胸、肺部感染等。因此,肋骨骨折治疗重点在于固定制动、消肿止痛,预防血气胸并发症的发生。(一)复位或外固定1 .胶布固定法适用于少数肋骨一处骨折,皮肤过敏者禁用,此法不能敷贴伤药治疗。常用半环式胶布固定术,患者正坐,两臂外展或上举,用宽约67厘米胶布数条,在呼气末即胸廓最小时,由后至前紧贴于骨折侧的胸壁上,胶布两端均超过中线约10厘米,第一条胶布贴在骨折下2肋,然后向上作叠瓦状式固定,互相重叠约1/2,一直至跨越骨折部上、下各两肋骨为止,固定时间34周。2 .绷带纸板固定法适用于肋骨一处骨折或多处骨折但无连枷胸者,皮肤过敏患者可用。据肋骨骨折区域,准备长方形纸板,软硬度适中,高度

42、超过骨折区上下2肋,宽度超过胸部前后中线5cm,修剪四角整齐并塑形,边缘粘贴胶布以保护皮肤,患者坐位,于骨折处敷贴伤药,棉垫保护,再将纸板贴紧骨折区,用宽绷带环胸包扎固定,时间34周。3 .肋骨固定带、胸部支具固定法适用于肋骨一处骨折或多处骨折但无连枷胸者,包括普通多头带、弹力固定带、弹力钢片固定带等,具有操作简便、舒适有效和不易松动的特点。患者坐位,于骨折处敷贴伤药,棉垫保护,以骨折区为中心,多头带环胸包绕,各接头分别打结包扎固定。目前多选择成品肋骨固定带,一般为搭扣式弹力固定带,对于多根肋骨骨折、损伤严重者,可选用带钢片支撑的弹力固定带,固定时间34周。4 .胸壁牵引固定法适用于多根多处肋

43、骨骨折引起浮动胸壁,连枷胸患者。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必须迅速固定胸壁,减少反常呼吸引起的生理障碍,此时可行胸壁牵引固定术。其方法是:在浮动胸壁中央,选择12根下陷严重的肋骨,在局麻下用布巾钳夹住下陷的肋骨,将软化胸壁提起,用牵引绳通过滑车进行重量持续牵引,从而消除胸壁浮动,牵引时间为23周。临床上只有多数肋骨骨折或肋骨多处骨折,移位明显、甚至造成浮动胸壁时,需予复位治疗。复位时应注意动作轻巧,切忌粗暴,避免增加损伤。(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早期:气滞血瘀证治法:宽胸理气,逐瘀止痛。推荐方药:伤气重者,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瓜篓、川楝子、丹参、当归、红花、甲珠粉、大黄、桃仁、枳壳、青皮

44、、甘草等。伤血重者,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茸、牛膝、蜜款冬花、杏仁、桔梗、甘草等。中成药:接骨七厘片等。2 .中期:瘀血凝滞证治法:调和营卫,化瘀和伤。推荐方药:三棱和伤汤(中医伤科学讲义)加减。三棱、莪术、青皮、陈皮、白术、枳壳、当归、白芍、党参、乳香、没药、甘草等。中成药:接骨紫金丹、大活络丸等。3 .后期: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气血,滋补肝肾。推荐方药:偏气血不足者,八珍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川茸、当归、熟地黄、白芍、党参、白术、茯苓、柴胡、陈皮、香附、枳壳、桔梗、甘草等。偏肝肾亏虚者,六味地黄汤加味。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茸、杜仲、续断片、香附、枳壳

45、、甘草等。中成药:活血止痛片、血府逐瘀片、龙血竭片等。(三)中医外治1 .中药敷贴:根据骨折三期辨证,选择相应药膏外敷治疗。2 .中药塌渍:可选用活血止痛类中成药涂擦患处,每日1次。3 .其它中医治疗(四)物理疗法:适用骨折中后期,如红外线照射等。(五)并发症的防治1.气胸:肋骨骨折使胸膜腔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胸膜腔内积气则为气胸。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呼吸困难,或见纵膈摆动(开放性气胸),或见纵膈偏移(张力性气胸);X线:肺萎陷、胸膜腔积气、可有少量积液。(1)闭合性气胸:如胸腔积气较少者(肺萎陷30席),对肺功能影响不大,不需特殊处理,积气往往能自行吸收;若积气较多(肺菱陷50%),有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可在第二肋间隙锁骨中线处行胸腔穿刺,抽出积气。(2)开放性气胸:先以凡士林油纱布等填塞伤口包扎,阻止胸腔与外界空气相通,变开放为闭合,待病情好转后,再进行清创术,注意内脏是否损伤。(3)张力性气胸:紧急降低胸腔内压力,之后再行胸腔闭式流术治疗。2 .血胸:胸膜腔内积血则为血胸,常合并有气胸,称气血胸。可见胸闷、气促、休克等低血容量表现;X线可见液平面;胸膜腔穿刺可明确诊断。(1)非进行性血胸:小量血胸(V0.5L),无需特殊处理;伤后12T4小时后复查,血胸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