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200547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O1第版2OWiT)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r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宅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识记层面,要求学生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理解层面,要求学生理解这些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同时,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不能简单化为认识“私有制”和“阶级”的概念,后一概念理解起来相对困难,需要详细解读,应用层面,要求学生学习使用

2、二重证据法,初步培养史料互证意识,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学习、考察、认识历史。总体来说,本课内容基本以浅层次的了解为主,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属于深层次的“认识”二、教材分析本课为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3。本课系统阐解了中国境内从旧石器时代到西周灭亡的发展历程,内容跨越了石涔时代、青铜时代,贯穿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社会。本课的关键应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中原核心”,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特征,结合考古资料、传世文献共同展现了“中国”的形成过程,三

3、个子H,按时间顺序体现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各有侧重乂紧密相连,立体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特点与早期国家的特征,体现r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1 .子目一“石卷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这了目主要讲述了早期人类的形成与发展,点明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共分成5段。第1段介绍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共6句。前3句介绍石2时代的分类由来与内涵,第4句总括总过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特点,列举代表性占人类.第5句介绍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产情况,以及生活情况。第6句特别强调“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结合初中教材可知.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略提及石器时代的划分,对千元谋人、北京人的生产生活

4、情况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从这个意义上,再结合课标,本段内容无需赞述。第2段介绍的是约1万年前新石蹲时代早期的遗存情况,共4句。第一二句介绍新石器时代的时间与分类标准,第3句介绍这时期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第4句介绍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第3段介绍7O5O的Qid的情况,共3句。第1句介绍仰韶文化的地理位置及其主要特征。第2句介绍大汶口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地理位置.第3句介绍河姆渡文化的生产情况。第4段介绍约5OMQKf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情况,共4句。第1句介绍黄河流域的情况.第2句介绍龙山文化的特征(黑陶)。第3句介绍辽河和长江流域的文化分别是红山和良渚文化。第4句介绍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5、的共同点。【结合初中教材可知,七年级上册第2课十分详细地介绍了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文化和河妈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明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再结合课标,本段内容无需过多展开。】第5段介绍原始社会的另种分类一一社会关系分类,共5句。第1句介绍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三个阶段。第2句介绍母系氏族社会的出现时期及其特征。第3句介绍父系氏族社会的出现时期以及特征。第4句介绍大汶口文化和良洁文化都已符合父系氏族的特征。第5句称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2 .子目二“从部落到国家”这了目要讲述早期国家的建立,结合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内容展现夏王朝的制度特点。第1段介绍(皇

6、五帝时代,共1MJ.前面三句笼统介绍根据占史相传,:皇神话色彩浓重而五帝事迹较为具体。第四五句荷略介绍黄帝的事迹联合炎帝组成炎黄部落联盟。第6至8句介绍尧与舜之间禅让的传说。最后三句为,从考古学来解释前面的古史传说,第9句称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第1MJ介绍其中的代表(陶寺),称“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本段内容在七年级上册第3课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其中称有学者认为陶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第2段介绍熨朝的有关历史,共8句。第1句介绍禹接受舜的禅让,第2句介绍禹建立夏朝的时间与夏朝的性痂,第三四句介绍夏的政治制度。第5句介绍夏朝的生活方法是聚族而居。第6句介绍更

7、对其它部族的管理方式是间接统治。第7句介绍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巫文化的遗存。第3段介绍夏的灭亡,共2句。第1句讲夏桀暴虐无道,百姓反抗(原因)。第2句讲商汤灭熨(事件)。【该需分内容与七年级上册第4课有重合,(旦是初中教材详细介绍了二里头遗址的情况,授课时可以新分简略,但依旧将要强调“夏“王朝作为一种可能存在的信史的重要性。】3 .子目三“商和西周”,这一子目主要讲述有确切文字证实的商和西周两个信史时代,勾勒出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的典型画像与文明成就.目介绍商西周的历史,共6段。第1段X要从号古学上介绍夏,共6句。第1句介绍汤建立商,第2句介绍商的记载得到考古验证,第3句介绍殷商的由来,第4-5

8、句介绍甲骨文的出十及性质,第6句介绍殷墟出土的许多青铜器情况。第2段介绍商朝的政治体制和疆域,共5句。第1.2句介绍商朝国家机构及其设置,第34句介绍内外服制度,第5句介绍商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结合初中教材可知,该段内容,其中初中教材没有提到内外服,也没有提到官职设置情况,故需重点提及。另,第5课专门介绍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第3段介绍西周灭商的过程,共,丸U第I句称商朝晚期社公矛盾尖锐,第2句介绍纣王的暴政,第3句介绍牧野之战,第4句介绍纣王战败自焚,末句介绍周武王建立西周。【与七年级上册笫4课基本重合】第4段介绍西周的政治制度,共2句第,旬介绍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构和作用,第2句介绍宗法制

9、的作用是“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第5段介绍西周的灭亡,共4句。第1句介绍国人暴动,第2句介绍共和行政,第3句介绍犬或灭亡西周。第6段介绍商与西周的经济状况,共5句。第1句整体上评价商和西周的经济情况,第2句有关农业生产,第3句有关土地制度的性质,第4句介绍“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得名由来,笫5句介绍手工业中的吉铜铸造业。三、教学立意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J早期中华文明正是由于不同区域的文明相互交流融合互鉴,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华夏文明得以形成。中原地区的商周文明在维承早期文明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早期国家的形成与探索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四、教学目标第一,通

10、过阅读教材及课堂思考,学生结合不同的历史信息,感受地理因素对历史的影晌,了解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分布.结合同时期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等不同地理环境下遗址与文物特征的异同,总结该时期的时期特色:观察不同同时期的同类遗址的变化,阅读相关史料,总结归纳演变的原因。从中华大地经历的生产工具的进步、社会组织的演变、人类聚落的发展、区域间的文明交流等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第二,通过阅读教材及课堂思考,学生认识不同历史信息的来源与价值,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由来,知道早期国家的特征,学习、使用二重证据法等史学方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第三,通过教

11、师讲授与自我知识建构,形成对信史时代(商和西周)社会的整体认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认识到早期国家的统治特征,为之后对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制度建设与社会治理的理解奠定基础。(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五、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且是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知识能力方面,本课中的部分内容在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3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一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及第二单元中“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两课中有所提及。所以,在教学时,对于部分史实只需作堪本回顾,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进行史料解读、文史互证,调动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深层唯物逻辑的思考。认知能力方面.经过

12、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对r基本史实有rj解,但多是浅U的分散性知识的生硬串联,对重要的逻辑关系,核心概念缺乏网络性联结与深度理解.学生对r历史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史料解读、辩证思考等有了初步尝试,但灵活运用能力、归纳迁移能力依然有所欠缺。学生对于学习新知的心理期望倾向呈现多样化、理性化特点。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知道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理解中海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与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了解二重证据法。难点:认识私有制、阶级与国家的产生及其之间的关系,理解生产力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歪要作用.七、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敦学资源I历史地图、考占资料、文字材料、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历史问题探究法、历史影像教学法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将原有的三个子目整合为两个课时来讲授,第课时“满天星斗石器时代”,第二课时“天下为夏商和西周”.总体上以时间为顺序,第一课时覆盖第一二子目,第二课时覆靛第二子目。【板书设计】中,I右(咐口力Iid(典初串)4r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