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0156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 必修三,学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一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特别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四个 阶段主流思想的演变应是重中之重。二是要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观点来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发展 演变?,儒家思想,风雨交加神州裂探源百家争鸣诸子纷纷来献策感受百家智慧 儒学千秋著圣贤走近孔子和儒学而今迈步从头“阅

2、”传承中华文化,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何谓“百家争鸣”?,“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是指代表各阶级阶层和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批驳,但又彼此吸收、融合。,画卷一:风雨交加神州裂探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画卷一:风雨交加神州裂探源百家争鸣,回顾知识:维系西周社会稳定的经济、政治制度有哪些? 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等级森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 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教育学术方面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经济:使用铁器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政

3、治: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诸侯纷争。 (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阶级关系: “士”阶层活跃,备受重用教育学术:私人讲学、学在民间,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画卷一:风雨交加神州裂探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阅读教材:“百家争鸣”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画卷一:风雨交加神州裂探源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画卷二:诸子纷纷来献策感悟百家智慧,阅读教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丙:

4、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的真传。丁:数学老师对我们很严格,一开始就制订了班规并严 格执行,大有法家弟子的威严。 请在括号里填上某学者的处世宗旨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 对己学道家,即( ); 做事学法家,即( ); 待人学儒家,即( )。 A按原则办事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清静寡欲,C,A,B,提倡“仁”和“礼”、德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性相近,“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性恶论、重视后天教育,“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万物本原是“道”;“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事物都有对立面(朴素辩证法),世间万

5、物都是相对的;乐天安命,主张改革、君主集权、以法治国;按客观规律办事,画卷二:诸子纷纷来献策感悟百家智慧,奴隶主贵族,新兴地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小生产者,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兴地主阶级,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异同。,仁、爱人,仁政,仁义,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相近,性本善,性恶论,奴隶主贵族,新兴地主,新兴地主,继承与发展,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阶级属性,思考:,思想家,思想主张,儒学千秋著圣贤,走近孔子和儒家,了解孔子,儒学的内涵及发展历程,走近孔子,“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68岁返鲁从

6、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 ,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圣府大门,山东曲阜三孔-孔府,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至圣林,山东曲阜三孔-孔林,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并作简要评价。,仁:思想精华,利于调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以德治国

7、:民本思想,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克已复礼:保守思想,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反映的时代特征: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孔子的政治思想,材料一:子曰:“自行束脩(xi十条干肉 )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材料二:冉求和仲由问孔子 “闻斯行诸?”孔子回答仲由说:“有父兄在,如何其闻斯行之?”又回答冉求说:“闻斯行之。”公西华见他的回答不一样,感到不好理解,问孔子是什么道理,他答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材料三:“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的教育思想,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现实意义:对普及

8、全民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有借鉴作用。,概括孔子的主要贡献,孺子将入于井,无论何人,必立即趋而救之,其所以去救,“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完全由于不忍人之心而然。,性本善,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思想发展了儒学,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学集大成荀子思想,重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学的内涵及发展历程:,儒学的开端孔子思想,核心:仁、礼表现:以德治国、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儒学的发展孟子思想

9、,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儒学的集大成荀子思想,“王道”和“仁义”、君舟民水、性本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思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道德经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熟知其极?”老子道德经,“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

10、能者也”(术)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势),韩非子思想,而今迈步从头“阅”,古为今用,发扬中华文化,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对建立和谐社会有合理成分和借鉴之处?我们今天提倡的德治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德治有何本质区别? 可借鉴之处:儒家孔子“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仁政”思想;荀子“仁义”思想等。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等。 区别:内容不同。儒家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为基本内容;现代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 阶级利益不同。儒家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今天德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

11、展服务。, 儒家思想有哪些现代价值?(1)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以和为贵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如 “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 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 B. C. D.,课堂演练,C,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

12、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A,“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都主张性善论 B. 都强调礼法 C. 都主张“仁”,“德”治天下 D. 都取百家之长,C,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商鞅,C,法律问题是诸子百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下列观点符合儒家思想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以德去刑,德刑并用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循法而行,

13、法在王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主要思想的掌握。A是道家思想,C是法家思想,D是近代资产阶级法治思想。,B,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B,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C,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14、的命题,主要阐释了()A国君与臣民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C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D民族之间的关系解析:“制天命而用之”的含义是人们能利用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所以这个命题阐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B,(2011北京东城一检)“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B,“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15、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D,(2007北京文综,15)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 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 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 读不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孔子思想的影响,从题干中“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可得出结论B;从题干所示时间(1691年)可得出此时正处于清初,此时西学东渐已渐露端倪,故C

16、正确;从题干中拉丁译本、法译本、英译本可得出D结论,而此时期清政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所以A项表述不正确。,A,(2011年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C,(2011山东高密质检)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人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点拨:

17、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精华之一: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其中:“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就是: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B,“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A,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是指(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C,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